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1 高考全国卷如何提高文综成绩?

关于全国卷高考的经验,会不断更新:


更新情况:
2017年1月29日,对全文进行了第一次大的更新。
2017年1月31日,对全文进行了第二次大的更新。

本文目前处于建设阶段,全文很长,目前还很粗糙,会一直更新并且补充实际例子。本文理论基础见:(该文十分关键!!!)

一、前言:

(1)本答案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选择题部分,一个是大题部分。正文部分会不断扩充解释,通用技巧性的东西则补充在结尾。

(2)本答案的施行条件是政治大题经济部分后面的tips。此乃我反复思考全国卷总结的结晶。(全部贴合全国卷思路,没有任何模拟卷的成分,同时结合研究了近几年河南省和我省的高考评分细则(这东西可是独家秘籍啊,当初费了好大劲儿找的。。))(3)本答案的施行前提是全国卷高考(不是模拟卷,模拟卷的思维和高考可能不太一样,具体原因本文会多处提到,做高考卷可以熟悉这一套模式,做模拟卷可以汲取一些热点素材)。(3)本答案的施行前提是全国卷高考(不是模拟卷,模拟卷的思维和高考可能不太一样,具体原因本文会多处提到,做高考卷可以熟悉这一套模式,做模拟卷可以汲取一些热点素材)。

二、选择题

(一)选择题理论基础见我的另外的一篇回答(本文最开头提供的那篇文章里面的)


(二)政治选择题
关于政治选择题的几点经验:

1、

有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选择题,材料是必看的,有选项因为和材料无关而被排除。直到国际政治以后的选择题(包括国际政治)、文化哲学选择题材料全部是假材料(也就是说,不要材料也可直接去做),直接排除不符合事实的错误选项即可。

举个例子,下面是2015年全国一卷的国际政治及后面的选择题,排除错误的选项完全是因为这个选项错了,而不是因为这个选项不符合材料。(其实看了材料以后也会觉得材料很大程度是废话)我高考的时候利用这一点,选择题做的飞快,而且在这一部分没有错误。(很可惜,模拟题很多都不知道这一点)
2、2、
全国卷政治选择题中充满你闻所未闻的说法(高中不涉及的),所以你会有很多模糊选项,不敢确定这说法对不对。政治一般是双项组合式选择题,最快的方式是先排除一个肯定错的说法(注意:肯定错),那么很可能就排除了两个选项;接着很可能剩下两个选项,则两个选项中都有的说法就不要太过于纠结,一般情况下是对的,去考虑一下剩下的两个说法的正确性吧。

3、
政治选择题往往很可能是一两个字的说法不对导致的。看到选项中这些字眼,就是戳中了新课标卷的痛点,如下所示:

在政治选项中看到下列词语,则该选项很可能因为表述不当过说法错误而不得入选:
(更新提示:应大家要求,附了几张图来解释说明)

(1)xx和xx成正比或者xx随着xx增长而增长(参考下方:政治图-1)
(2)xx增长率下降 ≠ xx倒退 xx还是在增长 只不过速率变慢(参考下方:政治图-2)
(3)没有关系(无关)
(4)阻碍 抑制(不支持≠阻碍)
(5)xx没有客观标准(在哲学上这种说法很可能是错误的)
(6)只要xx 就xx
(7)只有xx 才xx
(8)xx不犯错误
(9)xx已经xx了
(10)意识决定xx(该错误点每年都要考,如果是影响则正确)
(11)广泛
(12)xx消除了xx
(13)xx上了一个新台阶
(14)形式统一(风格统一)
(15)xx改变了组织形式(参考下方:政治图-3(1)(2))
(16)xx取代xx
(17)保障xx的实现(保障xx不一定错误,但是保障xx的实现很可能错误)
(18)基本 根本
(19)永远
(20)公民可以参与基层政治决策
(21)发挥规模优势(我们现在讲究集约化发展)
(22)xx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政策是不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竞争力之上的,这个考过好几道选择题了,包括全国卷和宁夏海南卷,参考下方:政治图-4)
(23)xx政策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同上,这个也考过)
(24)提高xx地位(很多地方讲究平等,不能乱说地位,参考下方:政治图-5)
(25)xx具有不确定性
(26)相同 (同一)
(27)循环
(28)xx超越xx
(29)由xx走向xx
(30)因xx降低价格
(31)xx防止xx
(32)政协参与管理
(33)相似的(相近的)
(34)关键
(35)国家利益
(36)相互融合
(37)xx是不变的
(38)xx标志着xx
(39)我国和xx结盟
(40)弱化政府职权
(41)减少管理费用
(42)xx主导xx
(43)集中反映xx
(44)传媒扩展或者丰富了xx的内涵(参考下方:政治图-6)
(45)xx总是融合xx
(46)xx是没有固定界限的
(47)xx是无条件的
(48)xx是必然的
(49)xx和xx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50)xx既客观又主观(哲学有这么出)
(51)区域共同体
(52)政府转移职能给公共组织

政治图:
政治图-1 2013年新课标一卷15题。参考②被排除的理由。政治图-1 2013年新课标一卷15题。参考②被排除的理由。
政治图-2 2014年新课标一卷13题。参考③的入选。(当时很多人看到日用品曲线呈下降趋势就没有选)政治图-2 2014年新课标一卷13题。参考③的入选。(当时很多人看到日用品曲线呈下降趋势就没有选)
政治图-3(1) 2015年新课标二卷16题。参考②的排除。政治图-3(1) 2015年新课标二卷16题。参考②的排除。
政治图-3(2)2014年新课标一卷17题。参考②的排除。政治图-3(2)2014年新课标一卷17题。参考②的排除。
政治图-4 2015年新课标二卷18题。参考④被排除的理由。该题正确答案是A(上面那个答案部分是错的)。政治图-4 2015年新课标二卷18题。参考④被排除的理由。该题正确答案是A(上面那个答案部分是错的)。
政治图-5 2014年新课标一卷15题。参考①的排除。政治图-5 2014年新课标一卷15题。参考①的排除。
政治图-6 2015年新课标二卷19题。参考④的排除。政治图-6 2015年新课标二卷19题。参考④的排除。

(二)历史选择题
1、关于历史选择题的几点经验:
(1)题设中问:A做出行为B的目的的时候,一般要选择那个有利于A,且部分带有A的主观性色彩的答案。(只是问做这件事情的目的,不是说做这件事情的影响,所以没有说一定要做成)
(2)题设中问:客观上 或者 据此可推知,一般要选择 侧面角度出发,推理得到的。(参考下方:历史图-1)
(3)题设中问 xx反映了 就是要把材料转个弯 换个说法,这类题设在历史选择题里面是最常见的。
(4)题设中问 xx表明了 就是要把材料大致概括一下(当然有极少部分例外,“表明”两字充当了和“反映”两字一样的角色。
(5)有时候面对A B两个选项不能排除,如果确定两个都符合史实,那么很可能是其中一个选项材料不涉及,无中生有来的。(参考下方:历史图-2)
(6)一句话总结,对材料的依赖程度,没有题设>背景>表明>反映>据此可推知>客观上。也就是说,答案中从材料中汲取的程度如上。
(7)两个选择A B选项长得很像,如果CuA=B,则正确选项必然是A B中一个,如果A=B,则A B均不选。
(8)除了13年一卷以外,历史选择题都是有顺序的,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可以利用此原则进行排除。你可以看一下,前一个题是元朝的材料,后面一个题肯定是元朝后的,不会时间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如果后面出了个时代问题,选项中有唐朝,你可以直接排除了。
(9)文综尤其是历史选择题,轻易不要选表面现象。
(10)历史选择题中影响类选择题一般是三无一有,也就是说有三个影响是没有的,或者说跟这个事件不是直接相关的;目的类选择题中,常见的是三不主要一主要,即可能都符合史实,但是三个不是最主要的点,是次要目的,而一个是主要的点,是主要目的,答到点上了。

历史图:历史图-1 2015年新课标一卷31题,答案A,注意题设“据此可推知”历史图-1 2015年新课标一卷31题,答案A,注意题设“据此可推知”
历史图-2 2013年新课标二卷25题,A、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但该题中不涉及B,所以不能选B。历史图-2 2013年新课标二卷25题,A、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但该题中不涉及B,所以不能选B。

2、在历史选项中看到下列词语,则该选项很可能因为表述不当或说法不精确而不得入选:
(1)盛极而衰 极为 急剧(很可能过于夸张)
(2)相同 一致 全面 完全 必须 趋同 日趋一致 趋向一致 明显 彻底 一切 均可 广泛(在程度上很可能不完全符合史实)
(3)消解 突破 缘于 决定 领导地位 取决于 前提 基础 主要 主导 根本(分情况而定,但是不能夸张,如“影响”不能说成是决定)
(4)已不复存在 已完备 不可调和 不可能 不再
(5)批评 反对(注意一点:不支持不等于批评或反对)
(6)开始 始终 不断(很可能不准确)
(7)抑制 阻止 阻碍 干扰 制约 依赖 依靠 导致 xx比xx好 不能 无力 放弃(出现这些字眼,很可能说法不准确)
(8)很文的成语(很文的成语往往微言大义,蕴含丰富的意思,不能乱用。历史研究讲究语言准确性,不能用过于文学的语言)
(9)其他:政权建设 所有制成分(出现术语概念时,注意说法是否精确)
宗教(把政治问题当成宗教问题的一般是错误的,宗教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一五计划属于冒进 一五计划经济恢复(这两个是属于固定说法错误的了)
中央集权弱化(很多情况下这句话属于对某些材料的误解)
冷战期间美欧实力下降(固定说法错误,结合史实可排除)
妇女(选项中出现妇女,有可能不会选这个选项,因为男女平等不是高考中的重点,参考2015全国一卷第26题,2013年全国二卷第32题等等)

3、历史选择题出现下列词语时,很可能是推敲过字句,语气比较缓和的说法:

(1)具有xx特征(2)促进xx 推动xx发展/形成(3)有所(4)借助于(5)反映了(6)逐步 (7)(已经)出现(xx局面) (8)得到 受到 (9)最为xx(一般来说最为比最的语气缓和一点,最xx反倒是很有可能错误的)
(10)处于xx地位 (11)一定程度上 (12)某些 (13)加强 (14)保障了 (15)采取xx方式 (16)纳入(17)和 (18)已经成为(19)争取(20)希望 (21)营造xx氛围(22)贯穿xx过程

(三)地理选择题
地理选择题一个重要方法:
在我另一个回答中有提到


另外一些方法,待稍后总结补充。

三、主观题
总体有一条原则:追求点多字少。

(一)全国卷对材料运用的三条原则是:
基础原理原理见:
根据该原理以及分析可以得到:

1、
根据往年经验,政治材料的用途是快速概括段意;换句话说,政治大题的材料不是句句关键的,里面存在很多废话。如果你做模拟卷本来就做到过相关材料,了解这段话什么意思,那考试时可不必把重点放在看材料上,结合其中一两句关键句即可。政治的大题相对来说没有地理和历史对材料那么大的依赖性,因为政治答案中的踩分点来自材料的不多,一般就一两句关键句。(全国卷大题的踩分点在本文后面有总结,这是我研究十年全国卷答案和近几年各省的评分细则总结出来的精粹,我会不断更新以提高质量的)。

2、
地理大题材料是句句有用,点点有分,包括图上和材料每一句话都要转写到答案中(2015年一卷那个大长材料的青藏铁路热棒技术大题是个例外,碰到这种只需提取关键句即可)。

3、
历史材料的用途是提取其中的关键词,改写成小句答案,再加上自己的总结即可。一般来说一句话都有个关键词语,但你不可以直接抄,要换词语。

至于换成什么词语嘛,我下面提供了一个词库(下面的词库来自近几年全国卷的评分细则,词库也是不断更新的,我会不断提高词库的质量)。不能抄材料的原因是,历史大题对材料的依赖性很强,抄材料的话技术含量太低,评分组会给很低的分。(在我省,一点中,与材料相似度>4个字,该点无分)不如改写成比较专业的词句,给的分可观些。

上述三条原则,以2015年新课标一卷的主观题答案为例地理主观题,每一点都和材料强相关!甚至,材料成了筛子,我主张涸尽材料,提取材料每一点!地理主观题,每一点都和材料强相关!甚至,材料成了筛子,我主张涸尽材料,提取材料每一点!
政治主观题,每道题就一两句关键采分点结合了材料。政治主观题,每道题就一两句关键采分点结合了材料。
历史,相当于给材料换说法,加上自己的总结,转化成小句的组合,就是答案。历史,相当于给材料换说法,加上自己的总结,转化成小句的组合,就是答案。

(二)政治大题

核心思想:

我们把高中思想政治中的经济政治大题中的所有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模型:总体来说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两个大方面,大体上类似于一个人的奔跑过程:首先一个人本身具有内部结构优化:他本身要拓宽量,还要提高质;自己的强项要保持,弱项要弥补要弥补;争取内部趋向平衡,优化结构。他奔跑还要有个目标,还要会调整策略方向以达到这个目标;他在行为过程中要不断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也会影响别的人;必须提高他奔跑的速度和效率,说不定要技术创新什么的,这样一个人不仅跑得快,而且跑得好。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总结出以下的模板:

1、经济生活的主观题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
(2)提高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
(3)加强科技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品牌
(4)刺激内需,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5)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效率
(6)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7)科学发展观
(8)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共享发展,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9)提高发展的效率和公平
(10)拉动产值,实现规模效益,数量、质量提高,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丰富种类,降低价格。
(11)拉动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3)推动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4)可以代表当前局势的句子,如中共最近大会上所用语句,如缓解产能过剩,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有效供给,缓解中高端产品供需不平衡,消费外流,创新生产要素,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等等。
(以上主观题的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公平”二是“效率”)。

重要tips:
(1)以上总结自近五年全国卷的评分细则,几乎字字都是十分重量性的,涵盖了所有的新课标卷的经济大题的答案,加上一两句材料以及一两句具体课本语句,一般答案或者评分细则都出不了这个范围(你可以把五年以内的全国卷的答案或者评分细则拿出来看看),只要在上述角度答即可;
(2)如果你怕漏点,就请编成口诀,如:转提科需劳协科等等,在高考发下草稿纸、但是没有发下试卷的时候,不要发呆,就把这些口诀写在草稿纸上。在答题的时候,参考着先写上前面的话,然后把结合材料的部分空出来,别漏点;
(3)不只是政治,历史/地理也可以采取以上步骤;不只是主观题,选择题易错点也可归纳出来,做每题的时间和步骤,也可以写在那张草稿纸上,边做题边参考。

2、政治生活的主观题
(总结自五年全国卷的评分细则):

如果题设中的主体是政府:
(1)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2)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
(3)全面履职 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
(4)转变职能 创新方式 服务型政府
(5)维护人民权益 保障社会秩序 打击不法行为
(6)与人大关系 与人民关系
(7)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
(8)强化监管 规范行为
(9)简政放权 推动改革 积极性
(10)提高质量 增强效率 提高能力 完善机制

如果主体是党:
(1)执政党 领导核心 引领作用
(2)奋斗目标 战略地位 指导思想
(3)执政规律 执政本领
(4)统筹全局 协调各方
(5)执政方式
(6)执政理念

如果主体是人大:
(1)制定法律
(2)完善法律
(3)监督法律实施

以下附四个有关经济、政治大题的参考题目,具体和我总结模板的相似部分我已经标粗黑字。

第一题:2013年二卷38题

第二题:2015一卷38题


第三题:2014全国一卷第38题


第四题:2013年一卷38题

3、文化生活主观题
(总结自五年全国卷的评分细则):

宏观方面大题一般涉及以下几点:
(1)继承(重要源泉 历史文化养料)相承接 精华
(2)发展 完善 丰富(表现形式/内涵) 创新
(3)弘扬 传播 交流 扩大影响力
(4)体现 反映
(5)提供载体
(6)中华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觉自信 思想道德建设

微观方面,一般涉及以下几点:
(1)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满足精神需求
(2)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xx精神

其他用到的点包括:
吸收国外,吸收历史,实践,时代精神,民族性,包容性,多样性等等

参考2015年新课标一卷第39题
4、哲学大题
至于全国卷中哲学的考查一般是一个角度一个角度、一个模板一个模板来的,不会像经济、政治、文化一样去综合整本书的内容,所以没有模板很能概括一整本书的,需要把整本书都背下来。该部分待稍后总结更新。

5、最常见的题型有:
(1)有矛盾(对立统一观点) 根据2013年全国二卷39题(1)总结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根据2015年全国二卷39题(1)和2014年全国一卷哲学题 总结
(3)认识论 根据2015年全国一卷39题(2)和2014年全国二卷39题(2)和2013年全国一卷那个哲学题总结
(4)辩证否定观 根据2012年全国卷39题(2)总结 当然,不排除有例外
ps:文化、哲学两个大题结合材料是很关键的

四分或者六分的题目(方法论)
上面四个部分的大题完了,如果后面有个步骤题,就写这三个,没毛病:

(1)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结合材料xxx你想一个可执行的步骤;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材料xxx你想一个可执行的步骤;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xxx你想一个可执行的步骤;

为什么呢?不止一次在全国卷、宁夏海南卷里面见到4分题目的答案用了上述三句话了。

(三)历史大题

全国卷历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采分点:
(这是根据15年、14年、13年高考题我省评分细则总结出来的)

(1)君主专制(2)个体小农 自然经济(3)资本主义发展(4)儒家思想(5)政府税收
(6)巩固统治(7)民族矛盾(8)加强交流(9)社会矛盾(10)阶级矛盾(11)促进经济发展(12)人民群众(13)促进开发(14)技术(15)人口压力(16)民族融合(17)加深认识(18)一定程度上(19)个人因素(20)国际因素(21)有利于 为xx创造条件(22)商品经济发展(23)涉及史观评价,一般从四个角度去看:要历史地看,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要真实地看,保持唯物主义史观;要利用地看,坚持古为今用;要辩证地看,有好有坏。

具体的,历史要求小句回答,关键的一点是结合材料,然后改写材料,以上23条仅仅是本人总结出来的高频采分点。

(四)地理大题

地理大题根据题设的不同,要选择相应的地理要素去回答(下面九条是经过反复总结新课标卷十年高考题及评分细则的踩分点得出来的,十分关键!!!)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海拔
2、温度:总体特点高还是低,年较差日较差特点
3、降水:总体特点多还是少,年较差日较差特点
4、光照:时间,太阳辐射,昼夜温差三个角度
5、大气环流:蒸发,风力,蚊虫。空气稳定
6、河流:流速→侵蚀/沉积→含沙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鱼类数量,水温→结冰期→鱼类存活率,顶托作用,盐度,水质污染。(这一条是融合了四道大题总结出来的,如果你刷过十年全国卷历程,应该知道是哪四道大题。)
7、其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土壤肥力,下渗,空气稳定,凌汛,植被,蒸发,风力,蚊虫。
8、旅游地理:可达性,交通,客源地
9、要考虑的社会要素:资源、能源、技术、劳动力及人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生态系统、人口、地价、工业基础、发展历史、政策、污染、灾害、经济活动、资金、城市、商品率、铁路、路基、路肩、轨道、机车、钢轨、车轮、信号、钢铁、机械、管线、建材、机车制造、电子通讯

下面以2015年全国一卷的几个地理大题为举例,同我总结的要素相关的部分已经用黑体字标出
四、跋

以上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汇总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是我反复总结十年新课标卷的结果,当年每一份卷子都做了很多研究笔记。
这是我总结的成果之一。

五、更新内容

第一次更新

对于文综试题的时间建议

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1 高考全国卷如何提高文综成绩?

选择题建议用时9点到9点45,争取一次全对,没有时间回来检查,而且据我总结,如果反复检查选择题,很容易错很多,尤其是下考前临门一脚改选择,最后错误是很令人心痛的,毕竟高考一个4分。不如一次性选对,一个题过去了就不要纠结了。36/37/38/39/40各用15分钟。41和最后的两个选做题,一共用30分钟。

ps:为什么地理两个大题的分值略小却和地理、历史这几个大题时间一样呢?

地理是踩材料性大题,对涸尽材料这一点要特别注重,时间长多写点分就多一点。


第二次更新

该部分内容已经补充至

两者是一样的,如果已经阅读过此文章,可以跳过直接阅读“第三次更新”。


有关大题题设意义的揭示和选做题的选择:

全国卷的大题题设里面,“结合”和“根据”两个词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政治大题题设一般都是“结合材料和所学xx知识”(很多是“结合材料,运用xx知识”,据我考证,和“结合材料和xx知识”差别很小,可以忽略;如果没有“结合材料”四个字的话,可以不用结合),历史我记得好像绝大部分题设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极少部分单单用“根据材料”这四个字或者和政治一样用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意味着什么?

经我仔细考量,发现:凡是“根据材料”的,对材料的依赖性就远大于“结合材料”的,凡是“结合材料”的就会很大的出题者自己总结的成分,很可能你想不到!

据我总结,历史大题,

(1)如果只有“根据材料”,那踩分点基本上都是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来的;

如上题,2015全国二卷第46题。直接把材料概括一下即可。

(2)如果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那有一些踩分点不是材料中的;

如上题,2015年全国二卷第48题。材料和命题者总结的点相结合了。

(3)如果有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那么,很多点都不是材料里面的,需要总结,和政治大题一样答法。(当然绝大部分历史大题都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如上图,2015年全国一卷第40题。有很大出题者自己总结概括的成分,很多答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你掌握了这条规律,去材料中根据要求提取关键词,然后改写,根据要求配上课本知识,即可。

所以,历史选做题,我个人建议,选择与材料更相关的试题,即“根据材料”,因为如果“结合材料”,很多点你可能想不到。可以看到最上面那个题出现了“根据材料”,说明这个题对材料的依存度不是一般的大,点基本来自于材料,材料外的不多。建议选!

总之,我的推荐顺序是选择“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我敢说,绝大多数模拟卷的出题者都没搞清楚题设中“结合材料”和“根据材料”的区别)



第三次更新

很多人问我,全国卷是怎样参考老宁夏海南卷的?

举个例子,历史里面的“统购统销”,在大多数教材里面都没讲过,但是全国卷有考这个偏好,始于2007宁夏海南卷文综第35题,一道选择题,问的是统销统购的目的,选项中就有提到对工农业和城市生活的作用。2009年宁夏海南卷40题又用两大段材料介绍了“统销统购”背景、目的、作用等,也是从工农业城市生活的角度出发的。2009年宁夏海南卷40题又用两大段材料介绍了“统销统购”背景、目的、作用等,也是从工农业城市生活的角度出发的。结果统销统购在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卷二卷又出现了,一卷31题考的是统销统购对工业的影响,结果统销统购在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卷二卷又出现了,一卷31题考的是统销统购对工业的影响,
二卷31题考的是统销统购对农业的影响。二卷31题考的是统销统购对农业的影响。
有没有觉得四者考察很像?:)有没有觉得四者考察很像?:)

其实14年这两个题难度较大,据统计,正确率很低。但是如果你思考过07 09宁夏海南文综那两个题,或者阅读过09年的材料,这四道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另外:关于全国卷高考的经验,会不断更新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130103/749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2016高考文综全国卷1 高考全国卷如何提高文综成绩?》为网友繁华落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