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明朝灭亡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个更真实客观?

首先,两本书都不客观,因为两本书都加入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私以为,没有客观的历史,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正史是胜利者的观点。

其次,两本书的立意不同,《万历十五年》是学术型书籍,阐述作者的“大历史观”,而《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读本,培养大家读史的兴趣,所以没有可比性。


=============================================================
就我这个俗人来说,我更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我觉得此书更加有趣,看完后也能带给我很多思考。记得当时看此书时,通宵达旦,从晚上九点一直看到早上八点,直到眼前有重影出现,方去睡觉,这也是唯一一本我通宵看的非小说类书籍。

而且我很佩服《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此书先是在网上免费连载,后出版商找到作者,要求作者不要在网卡连载,会影响书籍销量云云,但作者拒绝了,一直坚持在网上连载,不忘初衷。

那么《明朝那些事儿》是否有混入野史内容呢?
以下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主要参考书目:
《明通鉴》, (清)夏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中华书局,1984年;
《明史》, (清)张廷玉等,中华书局,1974年;
《明会要》, (清)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编》, (清)留云居士,上海书店,1988年;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中华书局,1977年;
《清朝前纪》,孟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
《明清史论著集刊》,孟森,中华书局,1959年;
《明史考证》,黄云眉,中华书局,1986年;
《清初农民起义史料辑录》,谢国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实录》;
《明季党社考》, (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玉光剑气集》, (清)张怡,中华书局;
《嘉靖以来首辅传》 (明)王世贞;
《酌中志》, (明)刘若愚;
《愿学集》, (明)邹元标;
《赐闲堂集》, (明)申时行;
《戚继光评传》,范中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明文海》, (明)黄宗羲;
《召对录》, (明)申时行;
《万历三大征考》, (明)茅瑞征;
《南明史》,顾诚,中国青年出版社;
《万历野获编》, (明)沈得符,中华书局,1959年;
《明会典》, (明)申时行,中华书局;
《国榷》, (明)谈迁,中华书局;
《明史简述》,吴晗,中华书局;
《南明史》,钱海岳,中华书局;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汤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
《剑桥中国明代史》,牟复礼(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国史大纲》,钱穆,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明清战争史略》,孙文良,江苏教育出版社;
《冯梦龙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下郡国利病书》,明,顾炎武;
《万历起居注》;
《张太岳先生诗文集》; (明)张居正;
《中国经济通史》 第七卷,吴量恺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崇祯长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二卷;
《张居正大传》,朱东润;
《陈子龙及其时代》,朱东润;
《清史稿》 : 《太祖本纪》、 《太宗本纪》、 《世祖本纪》、 《圣祖本纪》、 《世宗本纪》、 《高宗本纪》、 《职官志》、 《食货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关列传;
《明清史论著集刊》、 《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二十五史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兴六十年》,阎崇年,中华书局;
《袁崇焕传》,阎崇年,中华书局;
《杨大洪先生文集》, (明)杨涟;
《三垣笔记》, (明)李清;
《杨文弱先生集》, (明)杨嗣昌。
因为不是历史专业,所以不知道以上参考书籍中有无野史,故无法评价,虽然书中会偶尔提及野史中的记载,但书中的一些叙述让我相信,此书的根基应该是正史,野史仅供读者参考。

以下是作者对野史的态度(略长,可直接看加粗的内容):
因为朱棣是皇帝,而且是抢夺侄子皇位的皇帝,所以他必须是马皇后的儿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是嫡出,才有足够的资本去继承皇位。

他绝不能是一个身份低贱妃子的儿子,绝对不能!

正是由于这些政治原因,这位母亲被剥夺了拥有儿子的权利,她永远也不能如同其他母亲一样,欣慰的看着自己的子女成长,并在他们长成后自豪的对周围的人说:“看,那就是我的儿子!”

在所有的官方史书中,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妃子,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值得骄傲的子女,平凡的活着,然后平凡的死去。

虽然朱棣反复修改了史书,并消灭了许多证据,但历史无法掩盖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的,破绽是存在的,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它就存在于官方史书中。

第一个破绽在明史《黄子澄传》中,其中记载:“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燕王朱棣和周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句废话,因为《永乐实录》中也记载了他们两个是同母兄弟,但问题在于,他们的母亲是谁?

于是下面我们将引出第二个破绽,《太祖成穆孙贵妃传》中,有记载如下:“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贵妃死后,由于没有儿子,所以指派周王为贵妃服三年,但关键的一句话在后面:“庶子为生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

“庶子为生母服三年!”看清楚这句话,关键就在这里。正是因为周王是庶子,他才能认庶母为慈母,并为之服三年。再引入我们之前燕王和周王是兄弟的条件,大家对朱棣的身份就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

如果有人不明白,我可以用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来描述这个推论过程。

条件A、周王和燕王是同母兄弟;

条件B、周王是庶子;

得出结论C、燕王是庶子。

这是正式史书上的记载,至于野史那更是数不胜数,由于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引用野史,但另有一本应属官方史料记载的《南京太常寺志》曾记载朱棣母亲的真实身份——碽妃。

这里我们先说一下太常寺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太常寺属于礼仪机关,主要负责祭祀、礼乐之事,凡是册立、测风、冠婚、征讨等事情都要在事先由该机关组织实施礼仪,所以它的记载是最准确的,按说有了太常寺的记载,这件事情就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但好事多磨,又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此书已经失传了。

可能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骂我了,说了这么多,结果是空口说白话,不是逗人玩吗?

实在抱歉,因为这书也不是我弄丢的,即使你找遍所有的图书馆,也是找不到这本书的,但是不要着急,因为虽然本人也没有看过这本书,古人却是看过的,并在自己的书中留下了记录。如《国史异考》、《三垣笔记》中都记载过,《南京太常寺志》中确实写明,朱棣的母亲是碽妃,而孝陵神位的摆布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

要知道,在古代,神位的排序可不是按照姓氏笔排列,是严格按照身份来摆列的。

而《三垣笔记》更是指出,钱谦益(明末大学问家,后投降清朝)曾于1645年元旦拜谒明孝陵,发现孝陵神位的摆布正如《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记载,碽妃的灵位在右第一位,足见其身份之高。

虽然以上所说的这些证明力度不能和明史相比,但从法律角度来说,也算是证人证言,属于间接证据,当我们把所有证据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现朱棣生母的身份应该已经很清楚了。

这里也特别注明,关于成祖生母的身份问题已经由我国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吴晗先生和傅斯年先生论证过,在此谨向两位伟大的先人致敬,是他们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谜团,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但是遗憾的是,那位生下朱棣的母亲的生平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我们只知道,他的儿子抹煞了她在人间留下的几乎全部痕迹,不承认自己是她的儿子。
在他的帮助下,朱厚照玩得是相当的厉害,野史上对这位仁兄的记载很多,也有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此文是以正史为主体的,不敢随便误人子弟,而对于朱厚照兄这么一位有性格的兄弟,还是很有必要把他的传奇事迹传扬一下的。
我在外地讲学的时候,曾几次谈到张居正,讲完后下面递条子上来提问,总有这样一个问题:据说李太后(即李贵妃)和张居正有一腿,不知是否属实。

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十分认真地回答那位认真的求知者:不知道。

我确实不知道,因为即使他们俩之间有什么冬瓜豆腐,史书也不会写,至于野史,张大人和李寡妇连孩子都有了,这种事情,乱讲小心被雷劈死。
当然,如同许多成功人士(参见朱重八、张居正)一样,袁崇焕小的时候,也有许多征兆,预示他将来必定有大出息。比如他放学回家,路过土地庙,当即精神抖擞,开始教育土地公:土地公,为何不去守辽东?!

虽然我很少跟野史较真,但这个野史的胡说八道程度,是相当可以的。

袁崇焕是万历十二年(1584)生人,据称此事发生于他少年时期,往海了算,二十八岁时说了这话,也才万历四十年,努尔哈赤先生是万历四十六年才跟明朝干仗的,按此推算,袁崇焕不但深谋远虑,还可能会预知未来。

话虽如此,但这种事总有人信,总有人讲,忽悠个上千年都不成问题。

比如那位著名的预言家查诺丹马斯,几百年前说世纪末全体人类都要完蛋,传了几百年,相关书籍、预言一大堆,无数人信,搞得政府还公开辟谣。

我曾研习欧洲史,对这位老骗子,倒还算比较了解,几百年后不去管它,当年他曾给法兰西国王查理二世算命,说:国王您身体真是好,能活到九十岁。

查理二世很高兴,后来挂了,时年二十四岁。
当时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让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他从一些历史事件中得出的人生感悟(那时的我奉这些感悟为至理名言,现在回头看看,甚至有些感悟前后矛盾),而是作者分析事件的方法,例如分析朱棣的生母是谁、建文帝是否被找到、袁崇焕为什么被杀等等,有理有据,没有无根据的猜测,很喜欢这种分析方法,理性,有逻辑。

我猜,很多人是因为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王守仁以及他的知行合一(当时我有一同学甚至想给他写本传记),才了解唐伯虎的悲惨人生,才明白于谦的伟大,才记住了张敏这个不平凡的小人物,还有很多人,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如有兴趣,请自行阅读《明朝那些事儿》。

至于《万历十五年》,我看完至今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而且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对学术型书籍也无法评价。

我果然是个俗人。
=============================================================

以上就是我对两本书的理解(好像基本是对《明朝那些事儿》的理解╮(╯▽╰)╭),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交流。

最后,推荐一本书,《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陈旭麓)。私以为,此书内涵不下于《万历十五年》,而且此书为中文原著,相比由英文翻译而来的《万历十五年》,文笔更加流畅。可惜的是,陈老未写完此书就逝世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令人唏嘘不已。

利益相关:看过《万历十五年》,也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前者现已无甚印象,后者是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80103/2973.html

更多阅读

《万历十五年》:一场华丽的腐朽

中国历史上的十几个朝代当中,最不喜欢的就是明朝。因为个人觉得除了明以外,历朝历代总有点令人骄傲的事情发生:秦皇汉武自不提,此下魏晋有风骨,隋唐霸万世,五代大融合,两宋盛商贸,元朝出了个成吉思汗,这一路的中国经济与社会都走在一个正常的

余秋雨散文作品精选典藏本——出走十五年 余秋雨散文作品推荐

基本资料余秋雨散文作品精选典藏本——出走十五年作者: 余秋雨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长期以来,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的文化大散文在受到读者极大欢迎的同时,也在文化界引起极大的关注和争议。为便于读者清晰了解余秋雨

《我的八十五年》 九一八事变八十五周年

<我的八十五年:从西北到东北>《我的八十五年》 第一部分 第一章、青少年学生时代(1)第一章青少年学生时代(19117—19302)我的家乡在陕西省神木县乔岔滩乡桃柳沟村。乔岔滩乡建国前属于佳县,佳县也叫葭县。解放后,划归神木县。神木县位于

声明:《万历十五年 明朝灭亡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个更真实客观?》为网友唯有自己强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