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教父分镜 为什么在故事框架、元素和分镜等都类似的情况下,复旦校庆片依然不如东京大学校庆片?技术上的差距在哪?
画面方面,复旦每幅画面里面的元素不丰富,颜色也不丰富。还充满了一股奇怪的冷色调,非常让人不舒服。东大版本大部分时间用的是暖色调,并且极力在前期穿插部分冷色调的画面来制造一种压抑孤独的感觉。
东大是这样的,比如教室的场景主体是黑色,宇航员白色的外衣在这种地方显得很独特,也让观众感觉东大的教学气氛是很严肃的。观众进而可能还会觉得东大的学术气氛也应该如此严肃。
复旦是这的,有种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睡眠不足的学生跑到和蔼的老教授课上补觉的既视感复旦是这的,有种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睡眠不足的学生跑到和蔼的老教授课上补觉的既视感
东大是这样的 黄金分割法运用的特别明显 。宇航员行走的空间很小,压抑感非常强。而且画面的纵深感同样非常强,让东大图书馆看起来很广阔。有《星际穿越》主角进入多维空间的即视感。
复旦是这样的 。。。 复旦的摄影是谁?大公司千万别用!复旦是这样的 。。。 复旦的摄影是谁?大公司千万别用!
总的来说,东大版每幅画面的信息量是极大的,复旦能让人看出来的信息很少。我看到有回复说看复旦的宣传片刚开始会觉得女主角飞机出事,然后梦回校园,后悔没有好好学习等等,为什么能让观众产生这种误解,原因就是画面语言太单调,拍的还像人已经上天堂了一样(后面还会说这个问题),导致观众没法理解制作组想表达什么,还会有很大可能产生歧义。总的来说,东大版每幅画面的信息量是极大的,复旦能让人看出来的信息很少。我看到有回复说看复旦的宣传片刚开始会觉得女主角飞机出事,然后梦回校园,后悔没有好好学习等等,为什么能让观众产生这种误解,原因就是画面语言太单调,拍的还像人已经上天堂了一样(后面还会说这个问题),导致观众没法理解制作组想表达什么,还会有很大可能产生歧义。
关于色调方面,其实我觉得东大版很长时间用暖色调,中间插入一点冷色调是一个不大不小缺点,如果东大宣传片开始一直用冷色调,随着剧情发展渐渐变暖的话,会不会感染力更强一点。比如这个冷色调的场景是在1:07秒,我觉得有好突兀,和前后色调有反差。可能制作方认为这种短暂的插入影响不大,也能起到我上面提到的情绪渐进效果就不管了。观众也能理解这是为了表现宇航员在等日出而设计的。
1:241:24
1:34
虽然东大版有点缺憾,但最后的张开双臂拥抱新一天并脱下头盔讲话的那一段拍摄水平极高,注意下面前4幅画面都是轴对称的。虽然东大版有点缺憾,但最后的张开双臂拥抱新一天并脱下头盔讲话的那一段拍摄水平极高,注意下面前4幅画面都是轴对称的。
剧情上层层铺垫不说,画面精心设计不说,还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来制造一种紧张悬疑的气氛。观众会突然为宇航员到底长什么样而好奇。加上我前面提到的,脱下头盔后女宇航员的声音也变正常了,背景音乐与此同时也进入了高潮。制作者在画面和声音上都积极调动着观众的注意力。观众看到这一幕怎么可能不激动?复旦版脱下头盔那一幕就没什么铺垫,观众看的时候毫无情绪波动。剧情上层层铺垫不说,画面精心设计不说,还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来制造一种紧张悬疑的气氛。观众会突然为宇航员到底长什么样而好奇。加上我前面提到的,脱下头盔后女宇航员的声音也变正常了,背景音乐与此同时也进入了高潮。制作者在画面和声音上都积极调动着观众的注意力。观众看到这一幕怎么可能不激动?复旦版脱下头盔那一幕就没什么铺垫,观众看的时候毫无情绪波动。
复旦版里面应该激昂的几幕,色调一直偏冷,东大版还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色调,复旦就一股脑的用一个色调拍到底了。最后用的是这个情节当高潮。宇航员也是张开双臂,奔向一片逆光过曝的未知领域,这应该是主创想告诉观众宇航员在飞行中失速昏迷,但通过学校的回忆找到了动力,准备醒来逆袭了。BUT!这种场景和色调大都在电影里用来表示主人公死后要上天堂了好吗!!这段应该用在开头,而不是结尾。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而且原版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也没学过来用。效果差多少可想而知。
外景什么的还被中国的雾霾天毁了。雾霾天也不是说就不能用。就像在上海取景的《Her》里,中国雾霾天给剧组省下了不少特效费用,那种纯天然的忧郁感和《Her》的主题太搭了。外景什么的还被中国的雾霾天毁了。雾霾天也不是说就不能用。就像在上海取景的《Her》里,中国雾霾天给剧组省下了不少特效费用,那种纯天然的忧郁感和《Her》的主题太搭了。
不过问题就来了,看到这种忧郁的天气,观众哪里会觉得振奋?观众只会抑郁好吗。。。外国观众看到这种天空,会说让我来中国留学我是拒绝的呀。下面这个镜头模仿了东大版1:07秒的镜头,但是复旦的主创有意识到东大版用这个镜头是为了表现后来的日出吗?直接用的话只会造成抑郁效果啊。
好吧,室外有雾霾就算了,为啥一到室内经常又变得昏暗无比?明显打光很糟糕。复旦版开场那灯光。。。简直就是隔壁老王孔连顺级别的打光吧。一团漆黑,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以为点错视频了!校庆宣传片开头搞的跟恐怖片一个风格?
又比如东大那个机器人舞,场面火爆,层次丰富,打光充足,在室内也能看的很清楚。又比如东大那个机器人舞,场面火爆,层次丰富,打光充足,在室内也能看的很清楚。
然后再看复旦的,又是一片漆黑!一股糜烂堕落的资本主义夜店气息。后一秒又突然切到明亮的镜头。这既不是致敬,也不是抄袭,而是在恶搞啊。剪辑学上有个说法,不到万不得已,在剪辑的时候不应该出现明暗镜头快速切换的情况。因为这会让观众的大脑忙于调节眼睛以适应高速的明暗变化而对片子失去注意力(就像你在家里飞快的开关灯是什么效果,眼睛都难受,更不用说去看东西了)。然后再看复旦的,又是一片漆黑!一股糜烂堕落的资本主义夜店气息。后一秒又突然切到明亮的镜头。这既不是致敬,也不是抄袭,而是在恶搞啊。剪辑学上有个说法,不到万不得已,在剪辑的时候不应该出现明暗镜头快速切换的情况。因为这会让观众的大脑忙于调节眼睛以适应高速的明暗变化而对片子失去注意力(就像你在家里飞快的开关灯是什么效果,眼睛都难受,更不用说去看东西了)。
东大版没做过后期我是不信的,那逆光摄影,那色彩,那设备都是在烧钱,查了一下是由世界知名的奥美广告公司负责制作。所以可以稍稍给复旦找个理由,复旦的成本只有100万,看上去蛮多的,可里面有好多“和谐”因素,最后真正能用在制作上的有多少?制作组太穷了也是搞不好的原因。复旦的团队在技术和财力上应该全方位落后东大团队好几个层次。可没有技术和财力并不可怕,最可悲的是复旦这个宣传片是个没有灵魂的作品。其实复旦团队最开始的创意和东大完全不同,东大想说的是,东大学生穿上厚厚的“盔甲”看似与世界格格不入,但一样可以过的丰富多彩,比常人高不知道哪里去了(这点多谢回复提醒,我理解的不对,已改正),而复旦想说一个飞行员在失速昏迷的情况下因为学校的激励而化险为夷的故事。我觉得第二个故事更能让大众接受,更跌宕起伏,更主旋律一点,可结果却是这样。也许这就是这次抄袭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个2个故事压根就不一样,在财力和技术全方位有差距的情况下还把一个不同的故事直接抄过来,结果怎么可能抄的好?用了另一个故事的表现手法来说另外一个故事,抄到最后把自己想法都抄没了。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更多阅读
影评 《教父》里的价值观 教父经典影评
一直都在想为《教父》和《黑客帝国》写影评。《教父I》这部在1972年拍的黑帮电影到现在已经快40年(1974《教父II》,1990《教父III》),但它却是一大世纪经典。Tom Hanks出演的《电子情书》里,在引用那话“go to themattresses”(跟他们
你所不知道的《教父》二 教父 迈克 二战
1972年《教父》上映后取得票房与艺术上的双丰收,随即影片续集被派拉蒙公司提上议事日程。不过与公司急切的心情相反,科波拉并不想执导续集,他表示:一是《教父》已经是个很完整的故事了,二是自己正忙于《不起的盖茨比》的剧本改编和自己
专访茅台“教父”季克良:为茅台奋斗一辈子
专访茅台“教父”季克良:为茅台奋斗一辈子搜狐财经讯1月7日夜,搜狐财经在北京对贵州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进行了专访。在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季克良以一贯的儒雅沉稳的姿态回顾了他与茅台半个世纪的风雨故事,眷念之情溢于言表。以
转载 转 教父1剧情分析 教父1剧情详细分析
原文地址:(转)教父1剧情分析作者: 小奥看了很多电影了,一直没想过自己写影评。今天无聊在校内上转,看见有个朋友写了影评,觉得……总之就决定自己写一篇。但是显然最近一直钻研的这部教父不是一句两句能写完的,于是先写第一个桥段,以后慢慢
教父3影评 男人为什么要看教父
教父3让人看得真是心酸,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micle早已一去不复返,我们所看到的只剩苍老病躯下一副永远得不到解脱的灵魂。这部片中的教父已经逐渐走向了人生的尽头,他想金盆洗手,他想与漂亮的女儿安安稳稳的度过晚年,然而教会家族仇杀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