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arrival电影下载 如何评价电影《降临》(Arrival)?

是好片无疑~

难得有部以人文学科为中心的科幻片,而且里面对语言学理论的诠释也是有说服力的。


大概写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1. 影片中男主提起他最近读了关于语言改变思维的书,女主告诉他这是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的理论,涉及到萨丕尔-伍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语言关联性理论认为语言塑造人的思维,这个非常明显是电影的立意点。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假如一块石头掉了下来,对于所有的观察者来说,感觉到的内容都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当这些观察者们将这个事件表现在意识上时,他们就要用语言来做到这一点。这时,使用不同语言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模式。英语会将其分析成'石头'这个物体以及'掉下来'这个运动两部分;法语将其归于阴性类;而德语则是成看阳性。再来,在所有这几种语言中都必须确定石头是确指的'这块石头'还是泛指'有一块石头'。但如果你是讲俄语,就会觉得这是不必关心的。如果讲奇普瓦语你得立即指明,这件事属于无生物。而夸千乌都语就需要说明这物件是处在说话人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还要说明这物件是处在靠近说话人,听话者或是某个第三者的地方。对于说英、法、德等语的人来说,你必须说明掉下来的是一块还是几块石头,而对说夸千乌都语的人来说这样的差别不重要。对于说英、法、德等语的人来说,你必须说明这个运动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但对说中文的人来说,这点并不必要。

如此,女主学会了外星人“非线性”语言,感知时间的方式也变得非线性。虽然对时间这个万能科幻梗有点审美疲劳,不过电影的理论框架还是够硬的,我猜原作者受萨丕尔的影响一定不小,电影里女主以类似坐标的结构分解方法研究外星语,萨丕尔也曾把各种不同的语言比作不同几何坐标,同样一个几何体,会由于处在不同的坐标中而具有不同的表述,其几何点之间的关系也会由此而显出差异。虽然这个假说因过分强调语言对思维决定性作用而争议颇大,但不可否认语言结构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

就像电影里揶揄的中国人用麻将与外星人交流,而美国科学家则是建立符号系统去分析解构外星语,其实这个设置不无道理,完全是东西方语言特性影响下不同的思维偏好: 西方印欧语系的字母语言驱动的思维崇尚建立体系,逻辑缜密分析客观事物;而中国汉字意符式的语言让我们偏向经验,感受式,而非系统式地去获取信息。

(这回答里有具体谈中西方语言导致的思维差异)

2. 梵语的“war”

女主让上校去问Berkeley的语言学家梵语里“war”这个词以及如何翻译。最终上校认为将梵语词战争“Gavisti”译为“A desire for more cattle”的女主比Danvers的“having a disagreement”更适合参加这次任务。

这点当时没太理解,后来想想这伏笔埋得挺妙。

不同的翻译暗示女主对待“war”的词意有着更加平和,非战的心态,而这正是我们与异族交流时需要的,也是为什么她后来坚持外星人的意思是“offer weapon(tool)”而非“use weapon”。再,任何词汇都有其词源,disagreement相较于desire for cattle是非常模糊抽象的。Louise追根溯源,把自己放入该语言环境去思考(contextualization,似乎翻译学里的对应术语叫foreignization?),因为对于说梵语的人他们思维所指的“war”就是多获得几头骆驼而非战争的意思。所以,她能理解外星人所指的“weapon”是帮助人类的语言而非真正的战争武器。不过上校当时的想法或许只是觉得“A desire for more cattle”会比“disagreement”这个指代模糊的词清晰许多,而军方需要从外星人那获得的正是为什么他们要来地球的精确信息。

这个小细节我很喜欢,就像Louise之后对上校说的:

“A good and nuanced definition that could be explained fast.”


3. 人文与科学

“langu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civilization.”

“It is wrong, all the cornerstone of civilization is science.”

Louise和Ian在直升机上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看到这笑了,又是科学和人文在科幻里博弈啊。这个梗说来挺无趣的,科幻片里屡见不鲜,而且无论如何最后科学和人文得做个和解。一如Contact里女科学家和上帝的和解,一如坚持“mathematics is a universal language”和“we should turn to a poet”的和解。语言学家全程carry的剧情里总得安排男主算出个0.83的循环从而推论出1/12,要不物理学很尴尬(鹰眼难得主演个电影差点全程打酱油)----“that’s why you are both here”,并且,物理学家算出循环和语言学家破解字符的方式本质是一样的:

“The way a linguist would approach this is the same way a physicist would approach----looking for patterns.”


关于科学和人文电影里一些细节也是很有趣:

-Ian来到基地后急哄哄地问有没有发现任何数字,斐波那契,却被回应说现在最重要地是先搞懂外星人回应“你好”的语言;到后来Louise把Ian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算式抹掉写下句子解释语言成份。

-人类无法得知飞船的化学组成份,它没有物质排出,也没有辐射。十二艘飞船彼此交流,却检测不到光波或是声波。科学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语言学家却破解且习得了外星语----这次人文总算占了上风。

-他们给两个外星人取的名字是Albert 和Gustav, 暗指爱因斯坦和福楼拜?好吧回来查了下事实证明我听力有毒其实是Abbott 和Costello,两个好莱坞喜剧演员——//


4. Circularity

尼采认为一切开始于语言,上帝也好,理念也好,历史也好,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词语。联想到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守灵夜》,以天书般的文字和圆形叙事线构架出整个人类的历史与文明。这电影没有这样的野心,也并不算烧脑,看到最后一切都得以解释,立意清晰简明,该有的包袱,因果也都随情节自然呈现。叙事线是简单的环形,没有像有些蹩脚科幻一样花式玩时间梗,企图构建莫比乌斯带式的时间线却拙劣尴尬。Hannah的名字,外星人类似象形的圆形文字,圆形的飞船,环形叙事线。。。圆,或是循环这个意象挺耐人寻味,西方喜欢研究人的起源和毁灭,追问生从何来死往何处,而东方哲学却告诉你生命是循环,是轮回。

不得不承认最后还是被惯例式“回归人性”的抒情感动到,大概因为生命意识的感同身受吧。就算没有非线性思维感知过去与未来,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开始与结束。“生死已知”,光锥之内是命运,结局已经先我们抵达。


—————————————————————

更~

被朋友吐槽说最近都不务正业大谈语言学,那这里再加个由电影想到的文学梗吧。

19世纪英国有个数学家,逻辑学家叫查尔斯·路特维奇Charles Lutwidge, 他是牛津大学Christ Church College的数学教授。看名字可能不太熟悉,但你一定读过他的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他以笔名Lewis Carroll创作发表了的爱丽丝系列故事,并在之后一百多年里风行不衰,昆德拉曾说这书是奇幻小说鼻祖。

这故事远不只是童话,细读下你会发现其中包含大量科幻构想,时间的非线性,语言与思维元素早就出现在数学家用逻辑,数字,文字游戏,哲学隐喻构建出的荒诞世界。他在数理上的造诣也绝不比这部“最著名儿童文学”逊色。爱丽丝里的逻辑悖论,语言游戏可以谈上好几天。

书中一些关于“时间”的说法:

“倒着过日子!”爱丽丝惊奇,“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
“可是这样有个很大的好处,它使得一个人的记忆有两个方向,”王后回答
“我知道记忆只有一个方向,”爱丽丝说,“我不能记住还没有发生过的事”
“那真是一种可怜的记忆”
“哪种事你记得最清楚呢”
“下个星期要发生的事,” 王后随随便便地回答。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看似儿童呓语胡话,但背后的逻辑和《降临》很相似。(《镜中》原著和Johnny Depp主演的那部电影是不同的故事,不过电影里添加“time”这个人物倒是很符合卡罗尔的偏好)

爱丽丝走后,她姐姐仍静坐在那里… 她梦见了小爱丽丝本人,用明亮而热切的眼光仰视着她。她听到小爱丽丝的声音,看到了她的头微微一摆,把蓬乱的头发摆顺了些,这是她常常见到的情景… 最后,她看到她的这位小妹妹成为一位妇女,而她毕生都保留着童年时的纯洁珍爱之心。
《爱丽丝梦游仙境》

《降临》里“开启时间的语言”,在爱丽丝故事里是去往时序混乱时空的白兔洞,和那只抱着时钟的兔子。电影用非线性时间处理了“我早已感知即将到来的悲伤,却依旧选择前往”的主题;而爱丽丝则用混乱时空表示“长大”并非不可逆的过程,爱丽丝在奇幻世界里不断追问我是谁,探险的同时认识自我,成长。最后猛然惊醒回到现实,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可谁又知现实和梦境哪个更真实?

《镜中》里有个情节,爱丽丝在自己梦里遇见红国王,而国王却告诉爱丽丝她不过是活在国王创造的梦中。

这是庄周梦蝶,对置的镜子式“无限循环”找寻本源的问题,就如《降临》中,现实和未来不断交织却不知谁是本源:Louise感知到18个月后和商将军的对话,但她拨通电话后却毫无头绪。最后是“未来”的商将军告诉了她那句遗言,她才得以说服“现在”的他,由此,不仅“现在”对“未来”产生影响,“未来”也在同时影响了“现在”。那么,到底是谁造就了谁?谁是因谁是果?这就是爱丽丝故事里呈现的“对置镜子式”的漩涡。无限循环,也就是“圆”这个意象的意义。

有朋友问我觉得Louise得以阻止战争是外星人的帮助,还是纯宿命论。参考上述,我偏向认为这不是宿命,因为对置的镜子下无法找出“因”和“果”,多像道家的“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本是虚无,却因语言而打开了时间,同时影响过去和未来。



无稽之谈,谢谢你们的点赞和评论,新年快乐~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80103/580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如何评价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周育民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颇具争议的问题。李鸿章由于参与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马关条约》,相当一段时期被视为汉奸、卖国贼。与李鸿章一生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洋务运动,也

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阅兵 中国大阅兵吓呆老外

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阅兵按:带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我在电视上与全国人民一同观看了纪念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阅兵一结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庭的微信群中,对我的亲人们说了几句话:“祖国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我家

转 李世默在清华演讲:今天我们如何评价中共

【转】李世默在清华演讲:今天我们如何评价中共按:2014年12月21日下午3时,应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邀请,TED视频演讲名人、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世默来到清华建筑学院报告厅,以“从全球政治学视野看中国共产党与改革”为题,给听众

如何评价网络信息的质量 如何评价睡眠质量

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的却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难分的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我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信息的质量。那么,如何评价网络信息的质量呢?国内外 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

声明:《降临arrival电影下载 如何评价电影《降临》(Arrival)?》为网友迷雾的朦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