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1966 1976上 如何看待 1966-1976 所谓「探索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先说是什么,再说为什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快吗?答案是,快,非常快。对于这种不符合大多数人常识认知也不符合主流舆论的结论,必须从头开始提供大量干货来论证。以下:

1.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是什么?
毫无疑问,GDP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个指标。尽管这个指标存在许多缺点,但是由于直观有效可量化,它的核心地位一直不可替代。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是宏观经济学课本上的定义。可是如果你仔细思考的话会发现一个问题,GDP测算的是市场价值,是市场经济中物品和劳务所呈现出的价格,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并未实行市场经济,好比说本题中的我国文革时期,那将如何测算?

事实上,在90年代(苏东剧变与中国92改革)以前,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承认使用两种核算体系,一种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GDP是它的核心指标,另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tuct balances),主要指标有国民收入等。前者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使用后者。这二者的差别很多(具体可以参考:,《统计》,1980Z1),我们只需要知道后者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值而不考虑非物质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医疗、旅游、房地产、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等等并不计入产值。

所以问题出现了,既然文革时期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与我们熟悉的GDP不同,也就是说既无法横向与当时的美英日韩比较,也无法纵向地与现在的中国比较,那我们该如何认识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呢?很简单,就像汇率的计算一样,设置一个两套体系间的换算公式即可。

2.以GDP衡量文革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是怎样的?
世界银行提供的换算公式是这样的:GDP=国民收入+折旧+非物质性收入+房租=国民收入*(1+调整系数)

国家统计局并未完全按照这个公式进行计算,它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公式,但是最终结果差不多,调整系数都在16%左右。
这样计算,文革时期我国GDP增长率如下:


但是这个数据准确吗?这个几乎是公认的,不准确,而且对于GDP有着严重的低估。为什么?

首先说为什么被低估。

1.医疗卫生。我前几天回答过一个有关赤脚医生的问题,中国当时的医疗创造了世界奇迹,可是医务人员几乎是无薪酬,仅仅计入工分,财政拨款也极少,所以绝大部分医疗服务并未计入GDP。至于群众卫生运动对于农村卫生环境翻天覆地的改造,在市场经济下一定是以专职雇佣人员发放工资计入GDP,但是在我国当时全是义务劳动,根本无法显示。

2.水利设施。目前我国农村的水利设施80%以上是80年代之前建设的,有许多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无人管理也已经荒废。具体成果有:截止76年底,建成大中型水库78000多座,塘坝650万个,总库容量4000亿立方米;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6500多处,全国灌溉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机井200万眼,机电排灌动力5400万马力;堤防海塘158000多公里,并疏通开挖了大量河道沟渠;等等。这也是举世无双的成果,水利设施的建设与化肥的推广也直接推动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快速提升,实在是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可是,除了少数工程为国家投资修建外,绝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群众运动的结果,GDP的支出法核算公式为:GDP=C+I+G+(X-M),也就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之和,你说,群众运动算哪一项?如果用收入法核算,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劳动要计入生产队工分,但是生产队工分不参与财政和投资分配,因此也无法计算工资。综上,绝大多数水利建设的成果也没能计入GDP。

3.其他方面。如铁路公路交通体系的建设、低价购入的农产品等等在此不加赘述。

现在说说为什么被严重低估。
我们都知道,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是(市场经济以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在具体数值上,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在60%左右,高的可以达到80%,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的拉动作用应该逐渐增大。

在被低估因素的分析中的水利、交通建设毫无疑问是投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又知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减小让位于消费,那么很明显,文革时期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率一定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要大。所以,被低估的部分占GDP的比重应该相当大。

综上,文革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不仅被低估,而且被严重低估。

现在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其实……我也没有个明确的结论。历史书上一直都写着,“十年浩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可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了,这两个形容明显有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一直没有放开对前三十年的研究,这方面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文章太少了。

希望到了我有能力真正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会有这个条件和这个氛围,让前人用汗水血水凝成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振兴和人类共产主义事业道路的基石。

有一点有必要强调:本文绝大多数内容来源于这篇文章:
用GDP评价新中国头30年建设成就的几个问题.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01
去知网上搜即可。
算是这篇文章的通俗版和简化版,有相关基础知识的同学可以看原文。我大概一年前学宏观经济学的时候生出了那个疑问,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这篇文章,十分激动。

——————————统一回复——————————

好了好了,评论区里有一些争论,我就来统一回复一下吧,主要是大家态度都不错,虽然观点不同但是没有乱喷,所以我也有必要认真对待一下。

有同学以个人常识和日本韩国最高增长率的角度质疑个别年份的数据真实性,首先增长率和基数大小关系密切, 已经给出一些落后国家的GDP增长率,应该能让他们明白是什么意思。还是 同学指出数据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按照复利计算,可能是我在文章中为了简化没有表述清楚,这样,我直接把数据来源说一下,再从一些更加直观的而非专业的角度来说明一下这些数据的准确性。

文中的表格数据当然不是我自己算的,是国家统计局80年代公布的,毫无疑问,他们的统计水平比我们要高得多,不会出现低级的计量错误。

有关文革期间GDP的研究,学术界目前普遍使用的有三种数据,第一种是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第二种是张风波1988年出版著作中的数据,第三种是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数据,搞经济史的同学可能知道“麦迪森数据库”,涵盖每个国家上千年的经济历史数据,比权威机构的数据更加权威,非常厉害。如果你怀疑国家统计局数据不准,那么就看一下另外两个研究与它的差别即可:

很直观,张风波的数据与统计局的基本吻合,有些年份略微偏低;而麦迪森的数据明显高于统计局数据,平均每年高29.8%(文革期间)。(麦迪逊那个是统一换算成1987年价格,只影响数值不影响比率)

国内外涉及到文革时期乃至前三十年经济发展的论文,基本上都采用以上三个数据中的某一个,如果还是有人觉得他们三个的数据都不对,那么麻烦你找出支持你论点的数据和论文,而不是“常识”“我觉得”,或者说“不符合我观点的数据都是假的”?

下面说一点我上课时遇到的事,从绝对感性的角度评价一下数据的真实性,你说从你的常识出发这不可能,那看看从我的常识出发如何。

第一个老师教授的是“中国经济史”,这是一个年轻老师,UCLA硕士、南开博士,学的是计量经济史。专业的缘故,它对数据要求十分严苛,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到现代史都用大量数据论证,也黑过陈志武那个妻妾研究的许多常识性错误,学术水平应该是过硬的。在政治倾向方面,应该是偏右,蒋介石必称“蒋公”,毛主席则直呼其名毫无敬意,追忆民国时期经济史学大师,讲述中华民国的经济成就,最后专门空出一堂课来黑三年饥荒,当然不是网上那群无脑黑,老师给我们展示了无数研究成果,究竟饿死多少人的测算等等。他讲到文革时期的时候就用的是统计局的数据,很自然的使用,并没有任何质疑。

第二个老师教授“美国经济史”,当然只是顺带提到,他是武大经济学博士,政治倾向不明显,根本不关心,他用的也是统计局数据。

第三个老师教授西方税收史(我喜欢经济史,选的这种课比较多……),是个老教授,九十年代以前右倾,下岗潮以后逐渐左倾,也算有一定地位的一个学者了。他讲到这一段历史时PPT上给的统计局数据,但是口头上提出了质疑。由于当时主要讲的是与西方的对比,所以并没有细讲为什么质疑,只是说应该低估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谢谢大家。
再补个表,回答评论里名义和实际GDP的问题

最后补个图回答评论问题,回答文革时期到底有没有人口红利问题。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40103/2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历史教师袁腾飞 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

原文地址:历史教师袁腾飞作者:Annie的春天公主历史教师袁腾飞北京历史教师袁腾飞最近火爆互联网,被中国央视邀请做演讲,形成了“袁腾飞现象”,但其大胆评价历史被官方极左派媒体所围攻。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北京教师袁腾

袁腾飞 杨澜骂毛主席原文

迅雷就可以下载,全部都能下载中国古代史.01.先秦(上).袁腾飞.mp3ed2k://|file|中国古代史.01.先秦(上).袁腾飞.mp3|28100480|ee34d2be562c53fc73119fa337defe89|h=6clq4kd6ibg2uleofbqaikkadntick6k|/中国古代史.02.先秦(下)、秦汉(上).袁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作者:袁腾飞作品到期时间:2014-04-01总字数:45574进度: 更新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本书为袁腾飞继《这个历史挺靠谱》之后,沉潜三年,精心创作的最新力作。主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外战

声明:《袁腾飞1966 1976上 如何看待 1966-1976 所谓「探索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为网友云清雾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