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1966 1976上 如何看待 1966-1976 所谓「探索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关于“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目前学术界大体接受“三落两起”的说法:1967~1968年国民经济受到“全面内战”破坏而急剧恶化,出现倒退;1969~1973年国民经济在战备需要和高速度、高投入的支持下,有所恢复和发展关于“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目前学术界大体接受“三落两起”的说法:1967~1968年国民经济受到“全面内战”破坏而急剧恶化,出现倒退;1969~1973年国民经济在战备需要和高速度、高投入的支持下,有所恢复和发展;1974年因“批林批孔”运动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再度出现困难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整顿工作,使“四五”计划得以完成;1976年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唐山大地震等的影响下,经济再次陷入低谷。也有观点认为:“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前5年从急剧恶化到缓慢恢复,后5年从畸形发展和调整到起伏动荡。----------摘自《“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研究述评》

特别是1969年到1973年,珍宝岛事件的发生使中苏对立陡然升级,主要矛盾改变了,大规模的战备投入上马,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通过柱状图就可以看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以下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感谢作者 孙 健

在 “文化大革命”的 10 年动乱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了 “三起三落”。即 1966 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经过 1967、 1968 连续两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而急转直下;经过调整, 1969— 1973 年经济又出现恢复和上升的转机,但是 1974 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又使国民经济遭到破坏;1975 年经过整顿,又有了新的起色,但 1976 年又来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国民经济重新受到挫折。长达 10 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大的灾难,它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是严重的,损失是巨大的。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所遭受的严重挫折一、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使得国民经济各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后来经过调整,到“文化大革命”前,已经走上正轨。但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动乱,使得这种经过调整已经改善的国民经济各项比例关系,又遭到破坏。主要是:(一)农轻重关系再度失调。 “文化大革命”前农轻重三者的关系比较合理,即 1965 年三者的比例为: 37.3: 32.3: 30.4。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加强备战”口号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比工业落后,农轻重关系发生变化。 1976 年三者比例关系为: 30.4: 30.7: 38.9。 ① 即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从 1965 年的 30.4%上升为 1976 年的 38.9%而农业由 32.3%下降为 30.4%,轻工业由 32.3%下降为 30.7%。(二)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在工业内部,由于过分突出钢铁和机械加工工业,轻工业被排挤,发展缓慢,明显落后。如以 1976 年与 1953 年相比,重工业平均每年增长 13.5%,轻工业则只为 8.8%。两者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 “文化大革命”前 1965 年为 51.6: 48.4, 1976 年则为 44.2: 55.8。
② 重工业片面发展,轻工业相对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三)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间比例失调。在工业内部,不仅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在重工业内部也由于盲目发展加工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忽视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造成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比例失调。从 1966年到 1976 年,我国重工业产值中,加工工业的比重由 50.5%上升到 52.8%,而原材料工业却由 38.3%下降到 34.9%。机械工业盲目发展,不少产品不合规格,质量差,有的产销不对路,造成大量积压。(四)工业发展与交通运输之间的比例关系不相适应。 “文化大革命”前,交通运输业已经不太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突出发展重工业,突出内地新的铁路线的建设,忽视运输繁忙地段的旧铁路线的改造,使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京广线以东地区的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 1966
① 《中国统计年鉴( 1983)》,第 20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 1983)》,第 20 页。— 1976 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将近 1 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1.25 倍,而全部货物周转量增长不到 77%,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只增长 28.2%。 ① 如果把这种比例关系与“一五”期间的关系对比一下,更可以看出它的不合理性。 “一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 67.8%,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 1.28倍,而全部货物周转量增长 1.38 倍,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 1.24 倍。可见, “一五”期间,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协调的。交通运输能力与工业发展不相适应,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部门的发展。如“文化大革命”中由于运力不足,晋煤大量积压,难以及时运出,加剧了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了许多部门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五)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失衡。关于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协调的时期是“一五”期间,积累率平均为 24.2%。在“大跃进”时期,曾经相当紧张, 1960 年积累率高达 39.6%,后来经过调整到 1965 年下降到 27.1%。在“文革”初期,积累率不高,不过从 1970 年超积累率上升,一般都在 30%以上,其中 1971 年为 34.1%,1975 年为 33.9%。② 积累率增长较快,但国民收入增长却较慢,如 1963— 1965年平均每年增长 14.7%,而“三五”期间降为 8.3%, “四五”期间更下降为 5.5%。 ③ “文化大革命”期间,积累率这样高,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口却急剧增加(由 1966 年的 7.4 亿人增长到 1976 年的 9.3 亿人④ ),在这种情况下,高积累率必然要影响到人们的正常消费。而且,在积累额中用于住宅、城市公用事业等非生产积累的比重也不断下降, 1966 年为 31.1%, 1976年下降为 20.7% ( “三五”、 “四五”期间平均为 25.5%和 22.4% ⑤ )。 这明显地表明,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失调。二、经济效益全面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动乱,企业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又加上内地建设中错误地强调了靠山、分散、进洞,导致了经济效益普遍下降,投入多,而产出少。最集中表现为,每百元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下降: “一五”时期为 35 元, “三五”时期下降为 26 元, “四五”时期更下降为 16 元。在工业方面, 1965 年到 1976 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润由 20.9 元下降为 12.1 元;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润和税金由 29.8 元下降为 19.3 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产值由 98 元下降到 96 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净值实现的利润和税金由 39.8 元下降到 29 元;每百元产值实现的利润由 21.3 元下降到 12.6 元。实现利润和税金减少,但是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和成本却不断增加。 1965— 1976 年,每百元产值占用的流动资金由 25.5 元增加到 36.9 元;每百元销售收入成本由 69 元增加到 74.8元① 在商业方面,每百元资金实现利润由1957 年的20元下降到1976年的 9.7 元。从 1966— 1976 年,其中有 5 年经营利润比上一年减少。到 1975年,每销售 100 元商品,占用资金达 61.16 元,比 1957 年多占用 15.98 元;
① 《中国统计年鉴( 1983)》,第 309 页。
② 同上书,第 25、 23、 103、 27 页。
③ 同上书,第 25、 23、 103、 27 页。
④ 同上书,第 25、 23、 103、 27 页。
⑤ 同上书,第 25、 23、 103、 27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 1984)》,第 263 页。资金周转下降到 1.63 次,比 1957 年减慢 0.58 次;而费用水平则上升到 11.66%。在基本建设方面,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率,由“一五”时期的 83.7%,降到“三五”、 “四五”时期分别只有 59.5%、 61.4%。 ② 另外,亏损企业不断增多,如商业系统, 1976 年与 1966 年相比,商业部系统独立核算单位增加了 35%,而亏损单位却增加 1 倍多,亏损单位的亏损金额则增加了 2 倍多。三、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文革” 期间,由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损失达 5000 亿元,相当于 1949— 1979 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 5/6。“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是“三起三落”,总的趋势是在徘徊中缓慢发展,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如“文化大革命”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社会总产值: “三五”时期为9.3%, “四五”期间为 7.3%,到 1976 年下降为 1.4% ( 1976 年比 1975 年增长 1.4%);工农业总产值: “三五”时期为 9.6%; “四五”时期 7.8%,1976 年 1.7% ( 1976 年比 1975 年只增长 1.7%);农业总产值: “三五”时期 3.9%, “四五”时期 4%, 1976 年 2.5% ( 1976 年比 1975 年只增长 2.5%);工业总产值: “三五”时期, 11.7%, “四五”时期 9.1%, 1976 年1.3% ( 1976 年只比 1975 年增长 1.3%);国民收入: “三五”时期 8.3%,“四五”时期 5.5%, 1976 年为-2.7% ( 1976 年比 1975 年负增长 2.7%)。
①以上指标表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在明显下降, 1976 年则更是大幅度下降,国民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2.7%。我们再拿“文化大革命” 10 年与“文化大革命”前 3 年(经过调整后的国民经济)相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就更为明显。如 1963— 1965 年社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速度为 15.5%,而“三五”、 “四五”期间则分别下降为 9.3%和 7.3%。 ② 工业生产, 1963— 1965 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为 17.9%,而“三五”、“四五”期间,则分别只有 11.7%和 9.1%。 ③四、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混乱“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 “四人帮”的冲击和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在动乱中,国家计委受到严重冲击,计划工作几乎停止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机关被冲击,计划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所制定的“三五”计划只有一个详细的《汇报提纲》,没有形成正式文件。 “四五”计划也仅是一个《纲要》,也未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强调备战需要,把许多经济权力下放给行政机关。 1970 年批判所谓“条条专政”,把包括许多大的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管理,并要求各省尽快实现主要产品自给。这虽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发展地方工业,但却造成了不少重复建设、盲目生产、地区分割、自成体系的现象。在地区之间,不能按照经济合理原则,发
② 《中国统计年鉴( 1983)》,第 343 页。
① 《中国统计年鉴( 1984)》,第 21、 26、 30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 1984)》,第 21、 26、 30 页。
③ 同上书,第 26 页。挥各自的优势,组织分工协作,甚至以封锁抵制竞争,保护落后企业。企业缺乏自主权,而不少由中央下放的大企业,由于原来的面向全国的产供销关系被割断,地方又无力解决,经营更加困难,不得不改为中央直供企业,形成多头领导。“文化大革命”中林彪、 “四人帮”大搞无政府主义,企业的一些正确的规章制度被批判,造成企业管理上的混乱。在计划与市场关系上,由于林彪、 “四人帮”大搞“穷过渡”,急于向更高的所有制过渡,在农村取消自留地,禁止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在城镇取消个体经济,因而流通范围越来越小,流通渠道越来越少。供销社并入国营商业后,城市的集市贸易也全面封闭,从根本上排除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上,由于林彪、 “四人帮”反对按劳分配,取消企业奖金、计件工资和农村中的工分制,助长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倾向。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文化大革命”中整个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也影响到人民的生活。 1966— 1976 年 10 年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职工只有 1971 年调整过一次工资,其他年份从未调过。1966 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职工平均工资为 636 元,而 1976 年下降为 605 元, ① 从 1966— 1976 年,平均工资下降了 4.9%。实际工资也下降,如以 1952 年为 100, 1966 年为 120, 1976 年下降为 112.1。 ②再从消费品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量看,粮食 1966 年为 379.14 斤、 1976 年为380.56 斤,差不多没有多少增加。食用植物油, 1966 年为 3.52 斤, 1976 年下降为 3.19 斤,猪肉 1966 年 14.08 斤, 1976 年 14.76 斤,没有什么变化。煤炭 1966 年 208.75 斤, 1976 年下降为 191.15 斤。 ③此外,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0 年合计达 1600 多万人,给职工增加不少负担。加上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职工住房、学校、医院等没有增加,许多轻纺产品质量次而价格高,副食品供应严重短缺,商业网点、服务行业大批并缩,城市人民生活困难与不便,更是与日俱增。农民平均纯收入 10 年来没有增加,又由于林彪、 “四人帮”在农村大搞“穷过渡”、平均主义、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关闭集市贸易等,在生产上又片面强调 “以粮为纲”,因此农村中广大农民终岁勤动,而收入很少,不少地区甚至求一温饱而不可得。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40103/20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历史教师袁腾飞 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

原文地址:历史教师袁腾飞作者:Annie的春天公主历史教师袁腾飞北京历史教师袁腾飞最近火爆互联网,被中国央视邀请做演讲,形成了“袁腾飞现象”,但其大胆评价历史被官方极左派媒体所围攻。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的北京教师袁腾

袁腾飞 杨澜骂毛主席原文

迅雷就可以下载,全部都能下载中国古代史.01.先秦(上).袁腾飞.mp3ed2k://|file|中国古代史.01.先秦(上).袁腾飞.mp3|28100480|ee34d2be562c53fc73119fa337defe89|h=6clq4kd6ibg2uleofbqaikkadntick6k|/中国古代史.02.先秦(下)、秦汉(上).袁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作者:袁腾飞作品到期时间:2014-04-01总字数:45574进度: 更新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本书为袁腾飞继《这个历史挺靠谱》之后,沉潜三年,精心创作的最新力作。主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外战

声明:《袁腾飞1966 1976上 如何看待 1966-1976 所谓「探索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为网友云清雾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