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好在哪里 电影《霸王别姬》究竟好在哪里?

分析一部影片,可以由很多角度去切入,我从影片主题的角度来解读一下《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也就是主观地分析一下这部电影表达了什么。其实,要想更准确地理解本片的主题,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不能代入“LGBT电影”的预设立场来解读,理由如下:

一,假如这部电影讲的是“爱情”主题,则不论作为LGBT电影还是非LGBT电影,都是表达“爱情”主题,并不存在“LGBT爱情主题”这种特殊类型,取消预设立场不影响主题的理解。二,倘若影片表达的并非是爱情而是其他,那么在代入LGBT标签之后则会严重干扰观众对影片的观感,会让观众将故事主角的一系列行为逻辑和内心变化主观判断为是“为爱痴狂”,而忽视了他其他方面的心理动因,这样就无法更好的理解故事角色从而梳理出影片真正的主题。三,对影片世界观干扰,在影片摆出“人是被环境逼成LGBT人群”这样的态度后等于是承认“LGBT是人类悲剧”这样一种三观不正的立场,这就又错了。

当然,为了避免由此观点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几句话说在前面:对影片主题的理解是很主观的,我仅代表我自己,仅以个人立场来表达观点,既不代表其他观众,也代表不了导演和真理。因此愿意接受这个前提条件的看官们请随我来,不妨把“LGBT电影”的这个标签先拿掉,仅把主角程蝶衣作为一个“自然人”,将这个角色的成长轨迹和内心变化再梳理一次:

幼年蝶衣:渴望母爱——反抗命运——被迫接受命运——产生新的执念:渴望做男儿郎

少年蝶衣:渴望做“男儿郎”——反抗命运——被迫接受命运——产生新的执念:和师哥(霸王)唱一辈子戏

青年蝶衣:渴望和师哥(霸王)唱一辈子戏——反抗命运——难以接受命运——崩溃,迷失自己。

晚年蝶衣:和师哥重逢,同台唱戏——唤起“男儿郎”和“想好好唱戏”的执念—夺过霸王剑自刎

所以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个体对抗命运”的故事,核心讲的是“命运”,也就是影片中反复提及的“命”。既然是以影片主题为切入点,那么答主就片中主要角色内心变化的关键点做梳理,没有按照故事线索的时间线严格来走,下面进入具体分析:

幼年蝶衣:

幼年时期是他失去母爱阶段,台词“娘,我冷”,在后面戒大烟的段落当中和菊仙怀抱蝶衣的一场戏中再次出现
“娘,我冷”,菊仙和蝶衣的生母都是“窑姐”出身,菊仙在那场戏之后就化身成为程蝶衣现实中对“母亲”这一形象的投射,一个失去母亲的儿子,和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在此段落相认。说明对母爱的渴望和寻找这种注定无法达成的残念始终是贯穿程蝶衣的一生的。

此段落中影片借戏班师父之口说:“各人有各人的命”(点题)

少年程蝶衣: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段落,《思凡》当中屡屡将“我本是女娇娥”错唱成“我本是男儿郎”,说明此时他内心一直是渴望的是成为“男儿郎”,正因为被不断打压和迫害才使他成为了“女娇娥”,师父的毒打,张公公的残害,以及对成为“角儿”的那么一丝渴望(这一系列无法对抗的大环境,可以归纳为这就是所谓的“命”)。期间在他和小赖子逃跑后,也是看了霸王别姬中的霸王唱戏才折返回了梨园行的,说明当时他心中向往的是成为楚霸王,而非虞姬,小赖子的死,也代指这一理想的陨灭。后面几次三番闪过街边叫卖冰糖葫芦的时候,青年蝶衣都会深思恍惚,此时影片也会带领观众同样在思绪中闪过少年时期的小赖子,也就是自己少年时期的那个一生都无法达成的理想(成为霸王)。

青年程蝶衣:

要分析青年蝶衣,就要从一个关键道具入手,就是“霸王剑”。这把剑对程蝶衣有多重要呢,青年程蝶衣成了“角儿”之后三番五次去张公公家里找这把剑,为什么,因为在本片中该道具代表的就是“真霸王”。

那么他在袁四爷家里找到这把剑之后给了谁呢?先给了段小楼,可当时段小楼却没认出来,只因为他不是真霸王,片中借袁四爷,程蝶衣之口都说过了,他只是“黄天霸”,段小楼也说过“我是假霸王,你才是真虞姬”。那真虞姬总要找一个真霸王,于是接下来程蝶衣又把袁四爷当成了“这把剑的主人”,被国民政府抓走之后,程蝶衣表示“剑的主人”可以救自己,这里指的是袁四爷,等于把剑又给了袁四爷,所以在程蝶衣心中此时的“真霸王”是袁四爷。而在解放前蝶衣却二度将剑赠与段小楼,他内心仍旧在苦苦寻找一个“真霸王”而不得。所以与其说说程蝶衣心中有对段小楼的感情执念,不如说是他对于“虞姬”这个身份的执念,以及和“真霸王”唱一辈子戏的这个理想的执念。

台词“就让我跟你唱一辈子戏不行吗?”里面包含了:对“你”(霸王)的执念,对“一辈子”(从一而终)的执念,对“唱戏”的执念,这三个执念,都被程蝶衣发挥到了极致,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霸王就得是真霸王!一辈子就只能是一辈子,少一分一秒都不可以!京戏就必须要原汁原味的京戏!

当然在现实环境下,这个理想当然也是无法实现的,最后这一理想的幻灭,等于是压在程蝶衣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蝶衣痛苦不堪,精神崩溃。

有这样一种说法:“痛苦”这个东西就像触电,他会激活人曾经的所有痛苦体验。这个说法放在程蝶衣身上很合适,在经历了幼年和少年的一系列挫折之后,青年蝶衣再也无力承受,所以最终崩溃。

注意细节:蝶衣说出台词“就让我跟你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的时候,师哥的花脸只剩下半张了,接下来这张花脸就出现在了袁四爷的脸上,表明蝶衣心里的“霸王”换成了袁四爷。注意细节:蝶衣说出台词“就让我跟你好好唱一辈子戏不行吗”的时候,师哥的花脸只剩下半张了,接下来这张花脸就出现在了袁四爷的脸上,表明蝶衣心里的“霸王”换成了袁四爷。

晚年程蝶衣:

程蝶衣在和段小楼的最后一场《霸王别姬》三请宝剑而不得,接下来段小楼故意唱错《思凡》,让他的思绪回到了曾经的少年和幼年时期,那两个曾经逝去的执念:做男儿郎和楚霸王。此时的自刎,是他自己拔剑,并非是霸王赐予虞姬的,表明这时候蝶衣将自己当成了“真霸王”,他的青年时期一直在找“真霸王”,从段小楼到袁四爷,谁都做不了他的”真霸王”,而最终程蝶衣选择自己成为“真霸王”。也在最终暗合了袁四爷的那个比喻,即雌雄同体的观世音,也就是说”虞姬”就是“霸王”,“霸王”就是“虞姬”。

我们可以看到在程蝶衣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在和命运对抗,而且他的性格很轴,不会变通,不肯服输,不肯低头,不愿违逆心意,甚至连一句假话都不愿意说出口。当戏班师父说初 “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人”这句话的时候,程蝶衣听进去了。甚至以此为毕生的信条去恪守。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人应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当然这是戏班师父的逻辑,后来也成了程蝶衣的逻辑,但却不是影片要传达的主题,相反,“想要成全自个儿”正是蝶衣悲剧故事的源头。他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理想”或者说“执念”,都在现实环境打压之下始终无法“成全”,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种种”执念”而不得,最终造就了程蝶衣这个悲情角色。

所以程蝶衣这个角色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不认命”

这也就是该片的主题:就是“命”。

为了让程蝶衣这个角色更丰满立体,影片中对程蝶衣这一形象有几个比喻:虞姬,楚霸王,雌雄同体的观世音,林黛玉(焚稿),晴雯(撕扇)。前面三个比喻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说说黛玉和晴雯,这两个角色其实在《红楼梦》当中的特征就是,“倔”,“轴”,就是典型的最“不认命”的两个人,尤其是晴雯,其判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提到了“命”。

“命”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和违逆的大环境,为人力所不能敌。

再说段小楼

这个角色和程蝶衣是完全相反的,如果说程蝶衣是“外柔内刚”,那段小楼就是“外强中干”,他在戏中戏里扮演的是“霸王”,而现实中反复提示他只是个“假霸王”。

段小楼的人生选择一直是很被动的,师父让唱戏,他就唱戏,菊仙不让唱,他就不唱了,可以说这个角色的一生没有所谓的"执念",只是在顺势而为。

段小楼对欺负师父的地痞,对毒打蝶衣的戏班师父,对看不起自己的袁四爷,对欺负菊仙的一众嫖客,乃至日本人,国民政府,红卫兵,段小楼都有过冲突,也就是说,他的内心也经常出现“不服”,“不满意”,“不接受”的态度。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每次都是是妥协,为了活命,所以不得不“认命”,这就是他和程蝶衣最大的不同。

在关于“现代戏”的会议中,菊仙为了打断段小楼的发言,丢给他一把伞,“剑”是程蝶衣的道具,那么“伞”就是段小楼的道具。伞所象征的就是躲避。在段小楼的一生中,从童年到中年,他已经可以更快更迅速地进入角色,越来越容易接受自己的命运,从对绝对权威的对抗,到后来甚至为了活命而不惜伤害蝶衣和菊仙。

段小楼这个角色的则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认命”

最后是菊仙

菊仙在花满楼为自己赎身的时候,老鸨台词“那窑姐永远是窑姐,这就是你的命”,再次提到命。菊仙也有自己的执念,那就是:嫁人,再生个大胖小子,一下得俩,过太太平平的日子,说实话这个要求不算高,只可惜她也没有摆脱掉属于自己的“命”。菊仙的道具是—鞋。在中国文化里鞋代表的是
“束缚”,“破鞋”。影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菊仙赎身的时候脱下鞋,丢在桌上,表示自己“摆脱"了窑姐的身份(破鞋的称谓)。当她去戏院找段小楼提出成亲的时候,程蝶衣又把鞋丢还给她了,等于这个身份又回来了,最后在上吊的时候,镜头落回了一双鞋,表示她到死,都不愿意穿着“鞋”。

菊仙这个角色,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逐心里的那个“过太太平平日子”的执念而不得。

那菊仙和蝶衣两人是什么关系呢,前半段很好理解,二者是敌对的关系。但在失去肚子里的孩子以后,两人关系却变化了,她就把程蝶衣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蝶衣戒大烟的段落正是菊仙和蝶衣母子相认的段落,两人成了彼此对失去的母亲和儿子情感的投射。但在成年小四夺走程蝶衣“虞姬”这一身份的时候,就代表程蝶衣心里的“虞姬”死了,同时等于“程蝶衣”也死了,于是程蝶衣单方面和菊仙解除了这种母子关系,重新唤对方为”菊仙小姐”,而此时程蝶衣在菊仙心里依然是儿子。最终在纹阁批斗一场戏当中,面对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人的背叛,这时候菊仙的“执念”彻底幻灭,因为理想中的丈夫和儿子都不复存在,所以她选择自杀。注意最后菊仙回头看程蝶衣的眼神当中,正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眼神,巩皇表演精准到位。

因此菊仙这个角色同样是那三个字——“不认命”

几个主要角色都梳理完了,重新阐述一下论点,也就是该片的主题:就是“命”。

那么片中反复提到的“命”,究竟是什么?我想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命”是不可抗拒的外境,也是一种无法重复的人生轨道,是人所处的“阶层”,人所站的"位置“,人应该扮演的”角色",总之这一切是远非人力所能敌的种种因素的总和。命运的悖论在于不可预知又不可违逆,预知就会违逆,违逆就代表已经知道,所以这是悖论,谁也拿他没办法。人在“命”的捆绑之下是非常无力和脆弱的,越挣脱,就会越痛苦。

为什么说该片的主题是“命”,而非“接受命运”或者“对抗命运”?

我猜程蝶衣的内心应该会时常咆哮:我想当男儿郎的时候,你们非要要我当女娇娥,我当了女娇娥的时候,你们又不让我当女娇娥。你到底想要什么?

人生就是处处面临这样的困境,这也是“命",我们无从选择。现实就是这样,永远没有什么情况下能遂心满愿,也没有几次能顺心如意。

其实在我看来,“命”是由“心”造就的,“命运”的困局,实则是“心”的困局,只要“想法”变化了,“处境”自然就变化了,而偏偏人就是钻在牛角尖里一叶障目,矛盾重重,他所处的位置和时间决定了他就是会钻进那个偏激的想法里去,人生就是这样吧,看看就好。

====================================================================

最后回到LGBT电影的问题上了,关于程蝶衣究竟是“同性恋"还是"跨性别"的问题,以及他对段小楼的感情是来自于“小豆子"还是来自于“程蝶衣"还是仅仅来自于"虞姬"这个问题。我想一定会有人关注和质疑,但我个人认为“情”这个东西是很难给出结论的,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只要对主题不干扰,就怎么理解都合理。至于该片是不是LGBT电影,我认为是的。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360103/4901.html

更多阅读

钱惠丽究竟好在哪里 钱惠丽现任丈夫

前几天,越剧吧有人发了一个系列帖子,其中一个就是“钱惠丽,好,好在哪里,请钱迷细说一下”。看见这个帖子,我差不多猛地一惊。是啊,我们一直在口口声声说喜欢钱惠丽,钱惠丽是怎样怎样的好。但是,真正要我们给出一个答案来,还真要我们这些钱迷

电影《迷雾》TheMist简介 mist 电影

代表电影《迷雾》。改编自美国恐怖小说大王斯蒂芬金的作品,导演达拉邦特。这部电影上映后口碑不错,颠覆性很强,看完后让人震惊不已。    简单剧情:一个小镇被漫天大雾笼罩,小镇的很多人躲在一家超市里面避难,迷雾不知道从哪里来,里面还

声明:《霸王别姬好在哪里 电影《霸王别姬》究竟好在哪里?》为网友绝无仅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