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前几天奥斯卡颁完奖之后那天凑奥斯卡的热闹在公号推的文章,这几天没有时间转帖到这里,热闹是凑不上了。不过还是原文贴过来吧,就不改啦~
凑个热闹,我也来颁个奖:“疯斯卡”年度剩点2015-2016
自娱自乐一下,给我自己从2015年年初到2016年年初看的电影和剧集颁个奖。
伟大的莫里康内在87岁高龄时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恭喜!
在很多人印象里,老爷子应该早就拿小金人拿到手软了,可是居然并没有!
小李子拿奖了,一副再不拿就要冤死了的样子。但其实电影这行当里高人如云,该拿奖而没拿的多了去了,小李子哪怕再多熬上十年也没什么冤的。
对于我这种没心没肺没情怀的人来说,小李子拿奖只意味着他那些十足有趣的奥斯卡梗以后都玩不成了,颇有点失落啊。
作为一个经常脱线的不合格影评人(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干家务以及跟1岁半的女儿玩耍,做菜的时候以及深夜和凌晨才是看片、阅读和写作的时间),我去年只看了五十几部电影,这回奥斯卡提名作品更是几乎都没看过,所以奥斯卡本身,我就聊不了啦。
但是,奥斯卡这个颁奖季最后一个热闹还是非凑一凑不可的。
紧随着这个颁奖季的尾巴,我也自娱自乐一下,给我自己从2015年年初到今年年初看的电影和剧集颁个奖。
嗯,这估计是大家能看到的最晚的一篇年度盘点了。以前颁奖季的结尾是奥斯卡,希望以后就是我的“疯斯卡”了。
“疯斯卡”年度剩点2015-2016
“剩点”就是去年没点评的,剩下来合在一起点评(其实去年一部电影都没评%>_<%)。
先国外后国内。开始——
1.年度“药不能停”大奖
获奖者:《史蒂夫·乔布斯》的导演丹尼·博伊尔
(△丹尼.博伊尔)
丹尼.博伊尔,我最爱的导演之一,导过《猜火车》、小李子的《海滩》、腐兰兰的《127小时》。
此君一大特异功能就是能把任何题材拍出迷幻味儿,不管是上天入地的科幻题材(《惊变28天》)、还是有事没事先跳上一段的印度歌舞题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经他一过手,都好像磕了药一样,透着股神经不太正常的气息。
可是在去年的新作《史蒂夫·乔布斯》里,除了偶尔有几个镜头有那么一点儿他标志性的迷幻味儿之外,整部片子“正常”得让人感觉是丹尼.博伊尔还没磕上药就直接进片场了。
那股子像嗑过药一样的迷幻劲儿,才是丹尼·博伊尔的杀手锏,这回怎么还没亮完就收回去了呢?
喂,药不能停啊。
当然,这片子最大的毛病应该还是出在金牌大编剧艾伦.索金的剧本上。这个剧本聪明得过了头。有些剧本,会让你发出“哇,这个编剧好聪明”的感慨,而本片的剧本是“哇,这个编剧好想告诉我们他很聪明”。
(△艾伦.索金)
顺便提一下,上面提到的那些片子,都还不是我心中丹尼.博伊尔最好的作品。我心目中丹尼.博伊尔的第一神品是这部在豆瓣上只有6.9分的“大烂片”《太阳浩劫》,以后另文详述。
2.年度“人物性格很丰满”大奖
获奖者:《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女主角Rey:
我被父母抛弃了,但我要勇敢,我要做好人,我要当英雄。
男主角Finn:
我是在坏人堆里长大的,但我要勇敢,我要做好人,我要当英雄。
皇牌飞行员Poe:
我本来就很勇敢,我本来就是好人,我本来就是英雄。
嗯,好丰满的人物性格。
3.年度“古龙附体”大奖
获奖者:《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如果你真的不想要什么“人物弧光”,你就是想让人物一开始怎么样,最后还是怎么样,那不妨看看人家《疯狂的麦克斯4》是怎么玩的。
跟打打杀杀有关的故事模式,大概分成两种。
一种是金庸式的,主人公一出场是个弱鸡,后来越来越牛,最后变成超级大牛。
还有一种是古龙式的,主人公一出场就很牛,后来很牛,最后还是很牛。
古龙式的故事听起来虽然很无聊的样子,但只要你有本事把这样看上去非常“平”的设定包裹在一个张力足够的氛围里,人物也照样会爆发出足以打动观众和读者的魅力。
比如被这种古龙模式附体的《疯狂的麦克斯4》就是个好例子。
《疯4》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描述人物性格转变的情节——麦克斯从“独善其身”到“这忙老子帮了”、纳克斯的弃暗投明,都被导演几乎是刻意地给轻描淡写了,简直可以说是敷衍。
(△纳克斯弃暗投明)
导演的意思好像是:“我才不鸟什么人物性格转变呢,难道还真的有人关心这个吗?”
全片男女主角的性格加起来只有一句话:
“X这个世界!X这个世界!X这个世界!”
简单粗暴到无以复加,但你分明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那股能喷出火来的愤怒。
而这股怒火,实在太有煽动力了。这样的“平”,比那些所谓“跌宕起伏”,还要激动人心很多倍。
顺便祝贺《疯狂的麦克斯4》在奥斯卡上拿了六项大奖,这片才是本届最大赢家啊。
4.年度“最抢戏路人甲”大奖
获奖者:《广告狂人》第七季结尾路人
我心目中一代神剧《广告狂人》在去年谢幕了。
很开心,它居然没有像大多数美剧那样烂尾。更不可思议的是,全剧最后的收尾戏,居然全部给了一个从来都没有在整个七季剧集中出过场的“路人甲”。
敢这么干的编剧,已经不光是牛,而简直是透出点仙气了。
这部神剧最后在可口可乐的经典广告歌里结尾,也是神来之笔。时代总会终结,唯有coke永生。
5.年度“狗尾续貂,一续再续”大奖
获奖者:《终结者:创世纪》
《终结者》这个超级IP,从第二集之后就再也没有合格的续集,包括这一部在内。
这部片子其实优点挺多的,比如——
1.彻底抛弃稀烂的三、四两部,承接经典的第一、二部,做得好;
2.倒转第一、二部的发生顺序,是个好脑洞;
3.调侃和致敬了一、二部各种梗,老影迷看得很开心;
4.对约翰.康纳的处理其实也很妙(只是演员没选对,第一眼看去就知道他肯定不是好人)。
但缺点更加明显,比如——
1.动作场面不但极度缺乏想象力(都是些观众看完剧本闭上眼睛自己脑海里也能想象得出来的桥段),而且还拍得很潦草(比如女主角的拔枪、开枪的动作软慢粘,极其业余);
2.剧情推进处处草率,浪费了各种本该出彩的细节(比如说剧本其实为每个角色都安排了说得过去的感情戏,但每个人都好像都是一副要把台词念赶紧念完的样子)。
高晓松说的好莱坞大片场模式僵化,似乎可以从此片中窥知一二。好的创意,在制作的过程里缩手缩脚,最终毁在一个平庸的实现方案里。
6.年度“《七龙珠》也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大奖
获奖者:《007:幽灵党》
从《皇家赌场》到《幽灵党》果然是个连续剧。前面每一部里手眼通天的大BOSS,竟然都是《幽灵党》里这位超级BOSS手下的小喽啰。
于是,这几部007连起来看的话,就很诡异地陷入了打怪升级的《七龙珠》模式。先登场的BOSS弗利萨能随手灭掉一个星球,后登场的BOSS魔人布欧就能随手灭掉整个宇宙。
可《幽灵党》里这位超级BOSS登场后,一点也没有表现出随手灭掉整个宇宙的能力啊。他跟前面登场的几位BOSS分明就只是同一个段位的嘛,甚至还不如他们呢。
于是,这个开局相当惊艳的连续剧,终于还是在结尾荒腔走板、没能善终,太可惜了。
7.年度“智商跳水”大奖
获奖者:《纸牌屋》第三季
好好一对高冷腹黑变态的“人间绝配”,在第三季里居然变正常couple了。
Frank智商直线跳水,第一、二季里那些高明的政治手腕一下子不知道咋使了。而Claire居然变身为圣母!天,Frank第一、二季里干的那些脏事你又不是没份?
后来才知道第一、二季的老编剧有意退出,第三季就已经有新编剧入驻,而第四季就全部交给新编剧了。此剧前景堪忧。
8.年度“闪耀银幕”大奖
获奖者:女英雄们
2015是银幕女英雄批量崛起之年。
此奖颁给2015年银幕上最闪耀的女英雄们。她们是——
《冰血暴》第二季中的神经短路女Peggy:
《神探夏洛克》中的可恶新娘:
《女间谍》中的逗比姐妹花:
《碟中谍5:神秘国度》中的福斯特特工:
《真实魔鬼游戏》中的光子: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的Furiosa:
9.年度“侯孝贤万岁万万岁”大奖
获奖者:《刺客聂隐娘》
侯孝贤是中国影评界的“政治正确”,只能说他好,只能说他有多好。怎么评价侯孝贤,是有一条冯唐口中衡量品味高下的“金线”的。金线之上的,叫“会看电影”,金线之下的叫“你懂个屁”。
我很羞愧地处在这条金线之下。
片子里的环境、器物、音效乃至配角们的台词和神态都想极力展现唐朝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很多人说侯孝贤让我们听到了唐朝的风声。这点没错。
但是另一方面,主角们的文言台词和面瘫表情却卯着劲儿装,装,装,完全是烟火气的反面。
这两面,是完全撕裂的啊。要烟火气还是要装,任选一样,都好。而强扭在一起,就好像在一部爱情动作片里插播政府工作报告,这么做真的不觉得别扭吗?
10.年度“对比鲜明”大奖
获奖者:《三体》同人短片《水滴》
这部去年在网络上疯传的同人短片很巧妙用了两重对比来视觉化了《三体2:黑暗森林》最华彩的一个段落——三体水滴与地球舰队遭遇战。
第一重对比:
三体的神级技术可以把“水滴”的表面做成绝对光滑的曲面,因而理论上它就是一面可以反射出无限细节的超级镜子。这与它上面映射出来的地球飞船上粗糙的金属元件构成了强烈反差。
接下来的遭遇战结果如何,从这重对比中已看得清清楚楚。
《水滴》没有直接描写遭遇战本身,而是把视角挪到遭遇之前,高明!这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两个高手决战前面对面站着,不用出招,光看气场,胜负就已分晓。
第二重对比:
更高明的是第二重对比,一边是地球这边从联合国秘书长的致辞到民间广播的各种自作多情的极尽喧嚣,而另一边是水滴漠视一切喧嚣的极致静默。
这重对比,才真正表现出了原著里让人胆寒的那条设定:在高等文明眼里,低等文明不过是条蛆虫。
“我杀你,与你何干。”
这部短片完成得太漂亮。可惜的是,就目前中国主流电影圈对科幻题材的认知水平来看,像《水滴》导演王壬这样能抓住科幻小说中某些精髓的编导,肯定很难获得操刀掌控科幻长片的机会。《三体》电影版也只能是落在孔二狗之流手里被糟蹋。这是更让人无语的一重对比。
顺便预祝孔二狗版的《三体》电影版票房吃shi。
11.年度“宽容善良好观众”大奖
获奖者:好评如潮的《捉妖记》、《煎饼侠》&恶评如潮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
年中,漠视最基本的电影技巧和电影节奏、几乎不能算是电影的《煎饼侠》上映。我们说,有情怀,好感动,要支持。
年中,故事弱到还不如喜羊羊的《捉妖记》上映。我们说,特技好,工业水准高,要支持。
年末,《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上映。我们说,梗略有点老啊,叫兽你想圈钱想疯了吧?你是垃圾。你去死吧。
嗯,我们真是宽容善良的好观众。萌萌哒。
12.年度“脸好肿”大奖
获奖者:《老炮儿》
电影不遵从现实逻辑当然毫无问题,但总得有个一以贯之的内部逻辑吧?不能前面刚说完一句话,后面就被自己的所作所为打脸啊。
一边口口声声说做人要“仗义”,一边靠吃软饭接济兄弟——对女人就不用仗义吗(哪怕这个女人铁了心倒贴你)?
上门去找老友借钱,别人不欠你的,还礼数周到,你反而装模作样只谈感情不谈钱,这就是你最看重的兄弟情义?
一边口口声声说要有“规矩”,茬架靠自己,不报警,一边举报信就寄出去了,这就是“规矩”?
六爷那张沧桑而浮肿的脸庞,真是因为老了,还是被自己打脸给打肿的?
13.年度“代沟哪儿去了”大奖
获奖者:《唐人街探案》
以前看的电影,主创者大都比我老得多。这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电影由我的同龄人主创。比如这部《唐人街探案》的编剧、导演陈思诚,就比我大三岁,算是同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70尾80头),与更老一点的那一代标准70后相比,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大概就是:
70后是很有大情怀的一代,而我们这一代,少有大情怀,多有小兴趣。在自己热爱的一些小兴趣上,我们这一代可能钻得比前辈更深一点点。
成长过程里那些日夜“钻研”的兴趣,日积月累之后渐渐开花结果。比如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爱看周星驰,现在银幕上跟我差不多同龄的周星驰徒子徒孙们逐渐接过了周星驰的衣钵。
再比如《唐人街探案》里那些借鉴侦探小说经典诡计的桥段和几个处理得相当精准到位的搞笑段落,我看到的时候都心里窃喜。因为我能从我自己从小到大的阅读和观影体验中一一找到它们的对应出处。
我与银幕之间的代沟渐渐消失了。
这一代电影人,在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上,可能会比前代电影人弱一点,但是与前辈相比,他们越来越知道怎么把电影拍得有趣了。
因为,我们这一代,本来就是更有趣一点的一代人。
嗯,就是这么傲娇。我这一代人比70后强,更比50、60后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但其实我也很谦虚,我知道90后一定比我这一代强,00后又会比90后更强。
他们强,同样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有情怀,而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趣。他们在更有趣的世界里长大,就比我们更加不能容忍无趣的世界。
那些现在还老是想要把我们拉回到无趣时代的力量,也许还能对70后和80后奏效,但会在越来越有趣的世代面前渐渐失效,而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在这个越来越让人绝望的处境里,每想到这一点,就觉得很安慰。
文:疯狂钻石(魏知超)
本答案已收入我的专栏
——————————————————
公众号:妄想型精分影评(微信ID:moviemad)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