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没有搞竞赛。没有偏科。高考语文130+(满分150),英语130+(满分150),数学110左右(满分120),理科综合(满分270+ / 280+)。因为高考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具体的分数记不清楚了。记得转换后的总分是878 (转换分的上限是900)。
问题里提到多做题,刷题。我觉得关键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高考,主要都是考课本上已经有的知识。不是考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1) 课本上的习题全部会做,而且做得快,准确率高。
2) 比课本难度高一些的习题,也都会做。
3) 只要发现有自己不会做的题,就去搞清楚,为什么不会做,哪个知识点没搞清楚。彻底搞清楚。碰到不会做的题,不去逃避,而是去搞清楚。
对课本上的内容熟悉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高中时,课本里古文下面的小字注释,我基本都能记住。我还记得,古文单元,还有一些专门讲某个古文知识点的总结性文章。这种文章,我绝对把里面的知识点全搞清楚。
其实,古文,也是在表达意思,在说话。比如归有光,他写项脊轩志,其实那是个小屋。他是要表达对家人的怀念,对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小的地方的怀念。比如林觉民,他写与妻书,是要告诉自己的妻子,为什么自己和妻子感情这么好,却要离开妻子,做那么危险的事情,要舍身取义。他追求的,是什么义。
化学课本上物质的性质,也都熟记。生物地理很多要记的东西,基本上课本每页在讲什么,我都记得。有时我会把课本上的内容读出来,录音,然后听自己的录音。有时就是窝在沙发上看书,然后把书合上,在脑子里温习自己看到的,看看记住了多少。还有时会把一些东西唱出来,自己配上调子。学习,可以很有意思。
关键的关键,先把各个科目的课本知识完全掌握了吧!一定要把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这是关键。
我还回复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就是这个问题)
也有朋友问学习的心态,我也分享一下。
我觉得自己读高中时,当我担心自己的排名时,压力就格外大。但是后来我这样想。1. 如果我考得好,那我的排名自然就好。2. 怎样才能考得好?把知识都学会,就能考得好。
所以,我的关注点就是,把知识都学会。
学习,这个是我自己可以投入努力,可以去很有创意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当我去具体关注怎么学好,学某个知识,我反而不会总感受到那么大压力了。不过考试前还是会紧张的。这个蛮正常。
其实现在我也每天要学新东西。我觉得,能够享受求知,是很大的乐趣。人本来是有求知欲的,比如小时候看到电池,就会想为什么电池可以让手电亮起来。小朋友常常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但是,后来可能因为考试的压力,因为同学之间的比较,或者因为家长老师的一些话,就不太感受到求知本身的快乐了。其实,求知本身,是很有趣的。
我有时看到一些高考的口号,在讲,如何拼命,然后提高一分把多少人抛在后面。我觉得,虽然客观上确实是提高一分会提高排名,但是,这样的心态,会让人很累。
我不需要去想如何高过别人。
我只需要去想,今天老师教的,我学会了吗?课本上的内容,我熟练掌握了吗?今天做的模拟试卷,哪里我做得不太顺手?
另外,我以前买过黄岗的物理练习册,出的题简直是有点儿阴险,很打击自信。后来我就不太做那个了。我觉得,高考没有那么阴险。(我自己的感受,仅供参考)
常常提醒自己,我的目的,是熟练掌握知识。我不一定每个科目都擅长,但是通过努力,我能够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我希望能够更加熟练,更加准确地把所学的好好发挥出来。
另外,我确实发现每个人擅长的,不擅长的,都不一样。
我记得以前学立体几何时,第一节课,我抄笔记,连在笔记本上画三个平行平面都费了好大劲,但我的同学中有人在课间随手一画,就在黑板上画了个篮球场俯视图。当时我真是特别惊讶,自己压力也特别大。因为我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我在家做作业时,把小时候玩的积木翻出来,立方体嘛,就在那里比划。后来我的立体几何学得也蛮好的。但我学生物,地理,就不像学立体几何那么费劲。
我还记得,当我问同学一些问题,这个地方为什么是这样啊,我同学说,啊,就是这样啊。对他很容易明白的事情,对我却不容易。
每个人擅长的真的很不一样。努力也确实是有用的。
还有就是,不要因为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缺乏天分,就低落,也不要因为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有天分,就骄傲。天分,真的是上天的礼物。
尽量不要让某些科目特别拉后腿。
努力。还有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现在我想到自己当时拿着个立方体积木,还拿着个铅笔,在那里比划的样子,觉得蛮有趣的。大家可以发挥创意,来帮助自己学习。
有评论问学英文的方法。我觉得,首先,对英语,不要怕。本质上,语言就是大家用来交流用的。学英语,能让我们和世界很多其它地方的人交流,出去旅行呀,读更多资料,都会很方便。但学语言不是一日之功。
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方法,app. 首先,问问自己。我把英语课本上的单词,都能熟练掌握吗?课文,都能完全读懂吗?能自己用英语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吗?能自己角色扮演把课文的对话演出来吗?课后练习能快速做对吗?
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其它一些教材,比如新概念英语,也挺好。可以参考。
也可以有创意地来学习。比如,我背单词一般是通过反复读课文来背,而不是单独靠背词汇表。因为,我必须把单词放在上下文里,才比较明白它的意思,怎么用。我也常常听录音,有时可以把录音当背景音乐放。有时边放边自己跟着说。
我上的中学当时没有外教,但是通过多听多说,我的英语也蛮好。
说,可以从模仿开始,不要怕自己模仿的不好。外国人学习中文也会讲得怪腔怪调,我们会笑,但我们不是嘲笑这个人,我们只是觉得那个发音有趣,觉得好笑。我们中国人学英语,肯定也有个过程,对吧?多模仿录音。
之前我回复了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GMAT这个考试是考商学院的研究生博士生时会用到的。我也有一些经验分享。
/////////////////////////////////////////////////////////////////////////
推荐一些书。有时间的同学,可以选来读。初中,高一高二的同学,不论文科理科,平常都可以读一些好书。高三时,比较忙,心理压力大。但有时也可以通过读一些有正能量的书,让心情平静下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张文亮 是台湾大学水利水文专业的教授。读中学时被当作问题学生。他自己也困惑过。
很多专业,一开始是怎么来的
张文亮给李文斯顿写的传记。李文斯顿是第一个横跨非洲大陆的西方人。但他并不是为了探险而探险。他家境一般。曾经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上夜校。他有了要去非洲的心以后,还修了热带病,传染病的课,为了帮人帮自己。还修了植物,天文,等等课程。还会自己动手做一些仪器。
威伯福斯在英国为了废除黑奴贸易,努力了很多很多年
齐宏伟老师的专业是文学评论。这本书,对一些经典著作,有概括的介绍,有作者生平,还有齐老师的一些思考。
Nick是澳大利亚人,现在生活在美国加州。他天生没有四肢。他曾经想过自杀。他觉得自己一辈子不可能结婚。现在他有妻有子。以下有两本书是中文英文双语的。
英文原书名其实是Stay Strong, You can Overcome Bullying 中文书名不太准确。
史怀哲,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仅有才华,也有美好的心。
"过度紧张导致了不自由。许多个人显然已经只是作为劳动者,而不是作为人生活着。关于劳动的精神和道德意义,人们一般能够肯定的那些东西,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些人了。所有范围的现代人,都习惯于过度忙碌,这导致了他们的精神退化。还有孩子,他们也间接地遭遇了这种状况。由于受制于无情的劳动方式,父母无法以正常的方式照料他们的孩子。这样一来,一些对孩子的成长不可替代的东西就失去了。后来,这些孩子本身也陷于过度忙碌之中,日益沉溺于外在的消遣。与内心对话,或者与人们和书籍进行严肃的对话,以度过留给他的闲暇,这一切需要宁静,但这使他感到为难。绝对的无所事事、精神涣散和遗忘是他的生理需要。他不追求教养,而是追求消遣,并且是精神要求最低的消遣。
许多人的这种浮躁心态反过来也影响了应该为教养,并且由此应该为文化服务的所有机制。剧院敌不过看热闹的场所,严肃书籍落败于消遣书籍。报刊则不断地努力以最轻松的形式把一切告知其读者。如果把现在的报刊与五六十年之前的报刊作一比较,那么就其平均水平而言,它们的变化显然是很大的。
只要应该支持精神生活的机制自身变得浅薄起来,那么这些机制就会反过来影响使其陷入这种状态的社会,并且迫使社会丧失精神。
没有思想已经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代人的第二天性,这体现在他的交际活动中。在与同伴交谈时,他总是提醒:只应泛泛而谈,不要真的交流思想。现代人已经不再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总是担心有人要求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浮躁者社会所产生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当中的一种日益扩大的权力,以至于形成了一种贬低了的人的观念。无论在他人,还是在自己那里,我们只看重劳动的技能。我们就是这样,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了。
就导致不自由和浮躁而言,对于大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其生活条件的塑造是最不利的。与此相应,他们在精神上也最受伤害。过去,大城市不是这样一个文化中心吗?作为正直的精神人物的人生理想正是在其中产生的。而现在的事实则如此:真正的文化必须被从大城市及大城市人的手里解救出来。"
以上引自
///////////////////////////////////////////////////////////////////////////////
静心,专注。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哪怕是几个星期,都可以做很多事。现在还有几个月,好好规划。最关键的,就是非常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把不会的地方一个一个地变成会的。还有就是要细心,保证会的东西能做对。
加油!祝福弟弟妹妹们!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