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到底被过誉到了什么程度?

以前看过一篇帖子,叫诸葛亮死前六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以下为搬运的观点。

23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心血耗尽的诸葛亮走完了他的一生。

  自208年出山以来,诸葛亮做了很多事情,一言难尽。

  “诸葛亮”死了,然而“诸葛亮”却永生了。

  逝者,不逝。

  死去的是肉体,活下来的确是诸葛亮的精神。

  再过几千年,甚至永远,诸葛亮依然不会被人们所忘记。

  中国人记住了诸葛亮,日本人记住了诸葛亮,韩国人记住了诸葛亮,甚至很多西方人也记住了诸葛亮。不管是崇拜他,赞扬他,鄙视他,嘲笑他唯有一点不可否认,他在中国人的心目,乃至很多外国人心目中,永远的活了下去。

  没有一个人能抹掉诸葛亮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印记。

  诸葛亮的死亡,对于三国历史,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不是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

  然而,对于诸葛亮本人来说,对于诸葛亮的传奇,确是真正的结束。

  这不是一段历史的结束,而是一段传奇的结束。

  让我们,来给这段传奇划上一个句号吧。

  该是对诸葛亮做一个全面评价的时刻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人类范畴。所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是也。正因为如此,超脱了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佼佼者玩弄于鼓掌之中。

  官渡大战,一统北方的霸王曹操,被诸葛亮玩的团团转,毫无还手之力。

  赤壁大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周瑜,被诸葛亮气了三次一命呜呼。

  北伐中原,王朗被诸葛亮一顿唾沫骂死了,曹真看了诸葛亮一封信气死了,司马懿被诸葛**的躲在大帐里当乌龟,一步不敢出,最后还差点被诸葛亮烧死。

  烧博望坡,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一件接一件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演义里的诸葛亮他能借东风,能点灯续命,能呼风唤雨,能把人界的一切统统掌握在手里,人界根本没人是他的对手,他想弄死谁就弄死谁,想玩死谁就玩死谁。

  没人是他的对手,独孤求败诸葛亮,彻底寂寞。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半妖,一个神仙,最终却败了。

  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败的原因,是因为天看不惯他了,天要收他。

  因此,有许多人,借此将诸葛亮奉若神明,觉得他是一个没有半点缺点的神仙,不论是军事,内政,还有道德,以及一切的一切,都是三国第一,甚至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然而,粉过即黑,捧过即杀,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真正的历史以后,很多人开始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乃至鄙视。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会借东风,也不会点灯续命,不能呼风唤雨,空城计是曹操用过的,草船借箭是孙权干的,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干的。

  甚至,招牌隆中对里的“三分天下论”,也被人发现,鲁肃在之前就提出过。

  当曹操大破袁绍,称雄北方的时候,诸葛亮在老家种地。

  在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楼船一扫空的时候,诸葛亮在管后勤。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多次谈到曹操也曾经多次战败国,来为自己开脱,意思是连曹操这么堪比孙武吴起一样的人物都败过,更何况是我呢?意思明白,他承认自己打仗根本不如曹操。

  周瑜在赤壁打败曹操以后,很快就跑去南郡和曹仁对殴,打赢曹仁以后又立刻去伐蜀,结果半路病卒,他的死,根本诸葛亮一样半分钱关系都没有,说句寒碜的话,当时的诸葛亮,一个管后勤的,凭什么气吴国三军总司令周瑜?周瑜不过来气他就不错了。

  王朗是在家中颐养天年的,也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和曹真对峙的时候,诸葛亮一样没有什么碾压之势,相反还多次被曹真占了便宜。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诸葛亮更是次次行动都被司马懿料敌先机,从五丈原一口气跑到北原,处处都有司马懿布置的兵力提前守着,给了他一个彻底的透心凉。

  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司马懿说他:“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被刘禅喊一声,放下大好局势就回朝,结果错失了北伐良机。

  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甲仗百人入殿”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但不会听刘禅一句话就立刻赶回朝,相反,朝政一直控制在诸葛亮手上。

  诸葛亮死后二十多年,刘禅也不愿意给他立庙。

  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这本书,那么诸葛亮什么都不是

  他把持朝政,甲士上殿,让刘禅当了10多年憋气皇帝,谈何忠心?

  他不能玩弄曹操,不能气死周瑜,不能吓死司马,谈何能力?

  甚至,他曾经进言刘备处死彭羕,自己执政时又贬谪廖立,谈何人品?

  这样看来,如果脱离了三国演义,诸葛亮简直就是一无是处。

  然而,令人奇异的是,杜甫,王安石,李白,白居易,陆游,杨慎这些没看过《三国演义》的唐朝人,宋朝人,却纷纷挥笔写下了赞颂诸葛亮的诗篇。

  赞颂诸葛亮的名篇,全部出现于《三国演义》问世之前。

  这是为什么?

  让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历史上的诸葛亮,远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厉害,也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完美。

  但最终,我得出的结论却是——

  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比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更伟大的多。

  如果联系起来前边的话,这个结论听起来,简直令人感到有些滑稽了。

  然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充满悖论的游戏。

  因此,越是悖论,等你搞懂了他以后,反而觉得,他比真理更像真理。

  让我们来搞清楚,这个关于诸葛亮的悖论,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解释悖论,是一个很有意思过程。

  关于诸葛亮的悖论就是:为什么在三国演义出版前,历史上那个远不如演义里厉害的诸葛亮,得到的只有鲜花。

  而如今,经过三国演义大捧特捧以后的诸葛亮,得到的却是鲜花和鸡蛋?

  要解释这个悖论,需要搞懂一个关键词:落差

  落差,就是差距,然而,为什么叫落差?因为,这个差距,不是客观的差距,而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因此,他不是顺理成章可以接受的差距,而是要以“坠落”的速度来形容的差距。

  打个比方,你有一个同事A,他每天很老实地工作赚钱,然后回家以后把钱交给老婆,在公司,他极为普通,一点都不出彩,但是和同事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这样的情况,你对A,完全是不会产生什么看法的,也不会对他产生一种“鄙视”的感情,更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垃圾。

  然而,有一天,老板突然夸赞A,说他是个这个公司里最有激情,最有能力的人,是公司的支柱。

  这个时候,也许你的本能反应是:就他?他也配?他不过是个——垃圾。

  A,还是A。被老板夸奖前的A,和被老板夸奖后的A,完全是一个人,没有任何改变。

  然而,老板夸奖后的A,在你的心里,却成了——垃圾。

  三国演义问世前,三国演义问世后,诸葛亮本人的事迹,都白纸黑字写在历史书里,没有任何改变。

  诸葛亮本身,没有任何改变。

  在没有《三国演义》之前,诸葛亮,就是诸葛亮。杜甫,李白等人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因此不会产生一种名为“落差”的幻觉,因此他们据三国历史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

  在《三国演义》问世后,诸葛亮,还是诸葛亮。

  然而,在人们的心目,诸葛亮,却已不再是诸葛亮。

  从前,有一名叫忒修斯的雅典国王。

  他与雅典的年轻人们自克里特岛归还时所搭的30桨船被雅典的人留下来做为纪念碑,随着时间过去;木材也逐渐腐朽,而雅典的人便会更换新的木头来替代。最后,该船的每根木头都被换过了。

  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问着:“这艘船还是原本的那艘忒修斯之船吗?如果是,但它已经没有最初的任何一根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是从什麽时候不是的?”

  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之前,有一个叫郭冲的人,列出了一个著名的“郭冲五事”,里边详细描述了诸葛亮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迹,比如“空城计”,比如诸葛亮曾经率领8万人击败了司马懿30万大军,并阵斩了张颌。

  之后,无数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杂记评书,开始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诸葛亮的事迹,被一条一条的冲刷,一条一条的换下,不断补充,不断替换。

  直到《三国演义》的问世。

  人们发现,这个诸葛亮……他真的还是诸葛亮么?

  那么,他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诸葛亮了呢?

  你平时所嘲笑,所辱骂的人,真的是诸葛亮吗?

  还是…………根本就不是诸葛亮?

  真实的诸葛亮,是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是不是神,而是一个人。

  一个人,办不了神才能办到的事情,这太正常了。真正被人们所嘲笑的,不是诸葛亮本人。而是一个被脸谱化了,被异化了的躯壳。

  当人们最终发现,这具躯壳,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思考,制作了这具躯壳的人,到底是要做什么?

  相反的,很多人,是去嘲笑,那具躯壳下,埋藏着的活生生的实体。

  尽管,这实体,根本没有过错。

  究竟为什么要制作“诸葛亮”这样一座躯壳,以及,究竟是什么人,需要“诸葛亮”这样一具躯壳?

  是诸葛亮本人么?

  当“诸葛亮”成为了一具“躯壳”的时候,诸葛亮本人早已长眠地下数百年。

  要诸葛亮从一个人,变成一具“躯壳”的人,他并不真的敬佩诸葛亮。

三国演义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到底被过誉到了什么程度?

  他只知道,这样,对他,有用。

  诸葛亮,他根本不会知道这些。

  现在,我已经不想去研究,为什么有人要把诸葛亮变成一具被异化的“躯壳”了。

  我想告诉大家,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杜甫挥笔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绝句的时候,杜甫脑海中浮现的,是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不是那个神仙诸葛亮,而是一个真正的人——诸葛亮。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让我们从头来看看诸葛亮在历史上走过的一步步脚印。

  当曹操在官渡的烈火中狂笑的时刻,当曹操纵兵千里溃乌桓,彻底一平北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时刻。诸葛亮在家里种田。此刻的诸葛亮已经明白,曹操的力量,已不可挡。然而当刘备来找他以后,他依然加入了刘备。

  不久,曹操南下了。

  这个时候,面对纵横沙场数十年的曹操以及他手下的精兵悍将,诸葛亮的选择是——跟随刘备逃跑,而不是——设下几场精彩的计谋,让曹操吃大亏,让曹军被耍得团团转。

  因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他是一个人。

  一个出山前一直读书种地的年轻人,刚一出山,就要戏耍一个纵横沙场20多年,灭二袁扫吕布的盖世大英雄。

  那是扯淡。

  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戏耍曹操,而是跟随刘备逃跑。

  不是因为诸葛亮是垃圾,而是因为诸葛亮——是人。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没有借东风

  因为诸葛亮,是人。

  人是不会找天借东风的。

  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因为诸葛亮比罗贯中聪明,他知道,在大雾天靠近敌营,有作战经验的曹操会放果断火箭——既有杀伤力,还能顺便照明。

  赤壁之战结束后,身为刚出道的低调年轻人诸葛亮没有去三气打败曹操,威震天下的吴国三军总司令周瑜,大出风头。

  因此诸葛亮是人。

  此刻的诸葛亮,知道刘备最需要什么,因此他默默在管理军需粮草,筹备内政,帮刘备接下来的蜀中征伐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魏延加入以后,诸葛亮没有谈什么“反骨论”,没有“预知未来”一口咬定魏延一定会造反,没有盛气凌人叫刘备斩杀魏延,相反,在日后与魏延接触后,他与魏延一文一武,虽有意见不同,但始终肝胆相照,绝不因私废公,在诸葛亮魏延的配合下,打出了深入羌中大破费曜,以及逆战司马懿斩魏军数千的精彩战例。

  因为,诸葛亮是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诸葛亮,也有讨厌的人,也有看不顺眼的人。

  他看不顺眼彭羕,于是叫刘备杀了他。他看不顺眼廖立,以后他主政时候贬了他。

  因为诸葛亮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好恶,也有自己的脾气,也会整死自己不顺眼的人。

  然而,我们不该忘记,当蜀国的内政好手刘巴得罪刘备以后,诸葛亮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劝说刘巴小心,一次次地向刘备求情,一次次在刘备发怒的时候保住刘巴。

  我们也不该忘记,面对心胸狭隘,瑕疵必报的“谋主”法正,诸葛亮没有借机参他一本,消灭这个对自己潜在的竞争对手,反而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了法正。

  诸葛亮的眼里,也揉的下沙子,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真正的人才。

  当刘备去世,刘禅即位后,诸葛亮没有对刘禅“悉听遵命”,反而以“相父”的身份把大权抓了过来,代替刘禅治理政务,出兵北伐。

  因为,诸葛亮也是人。

  他不是封建史家宣传的“忠君典范”,他不是被很多人误会的“愚忠之辈”。

  相反,他是一个懂得变通,懂得权变的人。

  他知道,皇帝不若贤,大臣就当先行代政。

  诸葛亮办了许许多多的事。

  “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他首次设立了保护都江堰的“堰官”,这个规则从此延续了2000年。

  他亲自制定了保护都江堰的政令法则,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1980年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

  诸葛亮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整整2000多年,一直在实行。

  他改良蜀锦,鼓励种桑,直到今天,蜀锦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教导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织布,种茶,到了今天,那里成了茶叶的重要产地

  ………………

  当三国乱世最终被鲜血冲刷干净后,当三国乱世最终结束后,魏蜀吴皆已成尘土,然而诸葛亮的这些政治举措却永远的留了下来,一直陪伴着四川,千年万载。

  在四川的日子,诸葛亮一直在做一件事。

  打压贵族,以法治国,唯才是举,人尽其用。

  当后世的人们以为诸葛亮脑子想的都是“复兴汉室”的时候。

  很少有人知道,建立一个人尽其才,依法治国的天下,才是诸葛亮一生真正的梦想。

  诸葛亮不是一个大军事家,不是一个神机妙算的BUG,一个用计必中,晕人晕一片的变态。他擅防守,擅反杀,却不擅进攻。

  蜀国国力弱小,北伐希望渺茫。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能力远不如演义里的诸葛亮,因此北伐成功的希望,更比演义里要小无数倍。

  然而,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诸葛亮,才更比演义里的诸葛亮伟大无数倍。

  他不停地出兵,他制造着机会,他成功制造了一次曹真伐蜀的机会,制造了一次防守反击的决战机会,却被被一场大雨浇灭。

  他不服输,明知道司马懿不会给他机会,他依然咬着牙,硬撑着继续北伐,明知道不会有结果,他依然不后悔,依然全力去做。

  为了梦想,本来不是一个神的诸葛亮,终生在挑战神才能做得到的事。

  他,终究不是神。

  他,终究只是一个人——人。

  一个有脾气,有好恶,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懂得变通,不愚忠,充满梦想的人。

  最终人类诸葛亮,在追梦的道路下,心血耗尽,彻底倒下。

  他倒下了,但他比演义里那个神,伟大无数倍。

  因为一个神,挑战天,并不伟大。

  而一个人,挑战天,才真的伟大。

  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80103/2960.html

更多阅读

诸葛亮名言 诸葛亮名句精选 诸葛亮经典句子 诸葛亮名言名句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戒子篇》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

南怀瑾老师讲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的诫子书

【南怀瑾老师警训】*****正文:儒家的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后辈,先学止静的功夫。

诫子书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添加义项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1.诸葛亮作品诸葛亮作品2.郑玄作品郑玄作品3.邱民亭作品邱民亭作品4.张之洞的作品张之洞的作品1.诸葛亮作品编辑本义项诫子书百科名片 诸葛亮《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

兼听则明: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

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仗,可能确实是这样的装束。裴启《语材》曾记

声明:《三国演义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到底被过誉到了什么程度?》为网友大爱权志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