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 为了以后小孩的成长,留在大城市好还是回到老家三线城市好?

这要先看你是否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大到小,一条条慢慢Argue。从我的观念来看,题主大的思考方向以此为主显然不对,但这个问题确有思考的必要。

从大的先说,为了小孩的成长,首先对你来说,值不值得做出某些程度的牺牲。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仅仅为了孩子以后的成长,从而去放弃很多机会,那是完全不值得的。因为父母之间必定要相得益彰且相互关爱超过对孩子的爱,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环境。

其次,一个人连自己一年后到底是什么样都拿不准,你凭什么说这样一个决定都一定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你要明白,教育孩子的成功与否,大部分时候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教育成功与否。人一生真的必须明白,你不能掌控所有的问题的大多数方面,也就是作为父母,你对孩子的影响势必是有限且不可控的,更多的时候,你是在承担(小孩的问题责任,经济渴求),而非引导。因此,这本身只能也必须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那就是你要考虑,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来往细微的方面来说。

如果在大城市里,你拥有什么?你可能拥有什么?你的生活习惯有哪些是靠大城市特有的环境在维持?在三年之内按你现在的路走,你应该会得到什么?(你的经济条件越好,那么你的容错率就越大;你对自己越有把握,那么你的执行力就越强)

如果去了小城市,你可以保障什么?你的生活习惯那些部分将会被迫改变?你要去的地方对你自己的生活娱乐发展有哪些限制?你的家庭是否容易受当地环境的影响?

其实这两处比较,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以自己的成长和生活为优先,才能论及小孩的成长。影响孩子的与其说是环境,更大的程度离不开父母本身塑造的家庭环境,而父母也必将是孩子未来周遭环境的一部分。

而且视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你知道的越多,思想越宽容,你孩子可能面对的发展面相对也就更广阔。孩子的教育,重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并负担责任,而非塑造。

然后我们再往小里来说,孩子的养成,你可以分成这么大致三个部分:机能、性格、还有不可控因素。

这里我可以用自己举例呀。

在我上大学以前,并无一技之长;我成长在一个很小的城市,城市本身环境宜人(相对当地而言),生活富裕,但是娱乐设施、消费场所、人文环境匮乏。

我现在23岁,依然是家里三代人里学历最低的,从小受教育,父母采用放养的态度,且异常宽容。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学才艺,我学了两个月国画,又学了一个月忘了是什么东西,反正通通不坚持,父母也随我。时间大把大把闲出来,这时候我不是踢球,就是在写情书。这种时候父母的伟大就要凸显出来,我父母酷爱读书,家里书房几个书柜几百本书,磁带里老一辈的相声一大把,我小时候就是指着这些过日子的。这塑造了我的机能,而我初中到高中的日子,就是每天晚上偷偷一个人画画写作玩游戏,而这明显是我父母不可控的。

也就是说,父母给我的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他们本身的影响,和他们态度下我可以做的事,与不太可能做的事。

然后我父母的工作环境经常导致他们异地,两人相隔八百多公里,我就并没有和父母交流的习惯。我爸妈曾经问我,是不是小时候多和我交流一些,我就没有早恋之类那么多的问题,我自己也仔细想过,答案就是不知道,不一定。我当时的回答是,与其追究那个答案,不如说是当父母接受我的早恋,并开车接我女朋友和我一起去奶奶家吃饭的时候,让我知道我总是有家可以回的,这大约是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想过自杀。

现在想起来,我爸妈都是很懒的人,老爹到现在的日常就是下班了回家看优酷,看微博,看网易。犹记得有一天我发了个朋友圈,我爸突然留言说,纳尼?萌了我一脸血。而母亲非常的忙,闲下来就抱着电子书(现在是KINDLE)看武侠小说,还有可能是网络小说...

所以小时候,我自己到处乱跑的欲望并没有啊,就是想得多,见识少。

这些东西回想一遍,我就觉得,我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同学,什么样的老师,未来会出现什么东西,我会做什么,会对什么感兴趣,这些问题的答案通通都是不能被预知的,也注定无法去预测的。而父母在这期间取到的作用,就是告诉我我有一个家,我的责任要自己承担,但我的责任他们也总是会帮我承担,而我认为,只有这是可以被决定的,被预知的,也是可控的。

现在来说说城市的环境问题。

简单来说,城市越大,教育系统和整体环境越完备,作为父母,你需要的主观能动性就越少,因为就算你不去主动了解,也总会有新消息会告诉你,现在的孩子需要哪些机能,需要学什么去和同辈人竞争。

当然这他妈的需要经济基础。

这点其实就很取巧,因为相对来说,技能培育的费用,在小城市要低,但技能培育的环境,在大城市要好。你穷了,想让孩子多才多艺,在小城市学钢琴,虽然未必能学得像大城市那么好,但总归要便宜一些,比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相对要小。但是现在可能性很多,孩子想学的东西,小城市不一定有,而孩子的自学能力,大部分时候就是取决于父母的自学能力。但还是那一点啊,不要为了孩子而活,你活不好;为你自己而活,其实你就顺道教育孩子了。

最后就是教育问题了。

我们现在是典型的高考制度啊,但是这十年来,尤其近五年,以上海北京等地为首,应试方式,还有选择面(比如出国,比如去哪些国家),都在大幅扩张。

假如你现在刚结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十八年后孩子面临的是什么情况,那真的没法说。与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幼小初)则相对变化更少而稳定,也就是一个城市关于这些部分的择校标准,在你考虑城市选择的时候,更需要注意一下。同样这个注意离不开你的家庭能力:不同的家庭能力肯定要着重关注不同的点,穷人就去关注穷人在能力范围内可以享有的权益和需要负担的费用等,一切从实际出发。

归根结底,关于小孩的成长,其实是一个长时间伴随着漫长过程的一件事,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定论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孩子的教育很重要,但是你越关注这件事情本身,则越会事半功倍。孩子的教育,理应是一个伴随着你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不停变化的一件事,你从富变穷了要怎么办,你从穷突然富了又要坚持什么,关于变化的适应和改变,才是对于孩子教育中不变的核心。

购买一些关于孩子的保险,有时候是相当有必要的。现在的保险作为理财工具非常宽泛,早些把它交给自己的孩子并非一件坏事。

最后说一点,现在老爹在家,没事一个人开车去大山里拍单反,在家鼓捣环绕立体声和音响;而老娘不停的旅游,四十多岁的高管依然敢于跳槽,两个人一起的梦想,就是退休了一起开个养蜂车,追着花儿的季节跑,这才是会对我影响至关重要的东西。因为让我觉得浪漫主义并无不妥,我们一家活的挺好的。

毕竟我现在还是他们的孩子,也必将永远是他们的孩子,没人说我23岁,我就不成长。他们都快50岁了,那也还是在成长,没有在躺椅里晒太阳。

而我将来也许也面对这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轮回。也许有一天你突然就去世了,也许你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但生活毕竟要继续。归根结底,你并非选择自己孩子的人生,而是面对自己孩子的人生。所以让我们再回归这个问题本身,为了小孩以后的成长,到底怎样的城市好?请从自己出发。

成长是一生的问题,而孩子的成长,好了是福,坏了不是祸,关键是你要爱他,你要爱他,就必须先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伴侣,和你自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540103/1978.html

更多阅读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在全世界范围内,旧城更新仍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而言。虽然人们有必要适当调整视角以寻求新问题的新答案,但在有关旧城更新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死与生》中的许多观点仍然有无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实拍:冷冷清清的朝鲜第二大城市—开城组图

开城,仅次于首都平壤的朝鲜第二大城市,其经济实力在朝鲜是最强的一个城市。朝鲜导游曾在中国留学,很了解中国,她说平壤和开城,就像中国的北京和上海。不过这个来自平壤的导游却对开城人不屑,说开城人小气、吝啬。她举例说,开城人夏天扇扇子

到大城市去 专科生去大城市打拼

大城市有最集中的资源,最优秀的条件,最方便的交通,最丰富的色彩,年轻人就需要有激情,年轻人就要有动力,年轻人就是需要拼搏,年轻人就是需要去大城市!恩,这话说的一点儿没错。不过,把说完这些,So What?首先要指出,大城市,与拼搏激情动力没有直接联

为什么大城市剩女比剩男多? 剩男剩女

今天有女孩问我,都说中国男人比女人多,为什么看到的都是剩女啊?一线大城市里面,男女比例是均衡或者女人更多一些的。像深圳曾统计过,女人数量是男人的7倍。而广大农村里面男人多女人少。这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农村的青年男女都来城市打

大城市的好处 大城市的优势

说实在话,我至今还是不喜欢上海,不喜欢这里的天气、不喜欢这里的人、不喜欢这里的交通……一个同事说,她很喜欢上海,她在武汉、北京、上海都呆过,感觉还是大城市比较好。她列举了几个优点,城市太大在街上很难遇到熟人,想做点儿什么事情,不

声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 为了以后小孩的成长,留在大城市好还是回到老家三线城市好?》为网友笑如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