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宁被港大辞退原因 高考状元刘丁宁为什么放弃港大再上北大?

首先表明身份,我是本溪高中的毕业生,现就读于武汉大学。
我的一位老师曾在刘同学复读时与她有长时间的接触。在14年年假期间我与老师聊天时谈起过这个问题。
---------------------------------------------------------------------------------------------------------------------------------------
没想到一天之内突然之间收到这么多的赞,本人还是很惶恐的。所以来做一点补充。
首先第一点,我从头到尾没有认为刘同学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二点,我没有说过本溪高中或类似模式出来的学生就一定是什么样的,更没提及高分低能这个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本溪高中不乏出类拔萃的人才,但这和他们后面的教育环境同样密不可分。我健康的生活了二十余年,但我能说我之前没吃过不健康的食品么?不健康的食品,在阶段性会让我有些难受。
第三点,我本人与刘同学没有过多的接触,只是与和她有过接触的一些人聊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拿出这句话就可以杀掉几乎所有回答了。我们不能因为不是当事人就失去思考分析和分享的权利。
第四点,可能由于我本人表述的不清楚,导致大家得到了一个共识,即本溪高中的教育方式对每个人的成绩都是提高的,只是缺少一些人文关怀。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本溪高中对每个人的成绩都是有帮助的,相反,相当多曾经颇具实力的学子走了下坡路。
第五点,多数的质疑者提到了武大与北大港大的差距,本人与刘同学的差距。这点我认可,在对高考内容理解程度上我远不及她。我是理科生,她是文科生,放在一起比较可能并不合适,本人也在在高考中拿到了物理满分。提出这种质疑的人显然认为人的能力与阅历及思想严格按照曾经的高考成绩来区分,这种想法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最后一点,这个问题受到关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刘同学卫冕成功,如果她今年是第四或者第五(当然还是可以上北大),那么她的这个事件很可能得不到这样的重视。而我想说的是在她即使没拿状元的情况下也想说的,这是我从了解这个事件后所有的思考,我没有给任何人任何事定性,只是把我的想法拿出来。
---------------------------------------------------------------------------------------------------------------------------------------
我还补充了一关于本高的故事,与本题无关,放在最后,不感兴趣的完全可以忽略。
---------------------------------------------------------------------------------------------------------------------------------------

很多人把这个事情想肤浅了,但是更多的人想复杂了。

我不同意目前最高票的“修正错误”理论,因为,她并不知道自己重新选择之后是否正确,她对未来还几乎一无所知。(这句话或许是我的主观臆断但并非无理无据)
我的答案是,刘丁宁是标准的本溪高中产物,本溪高中的产物普遍缺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介绍一下本溪高中吧。本溪高中在庞鸣嵘校长领导期间施行半军事化管理,如其他答案中提到的,模式与河北的衡水中学基本一致。教学风格非常死板和教条。基本属于唯分数论的学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备战各学科竞赛期间,参赛的同学会到一个专门的教室进行集训,这些同学是可以不用上正常的课程的。然而这些同学被学校要求必须参与到每天上午的课间操(大部分人讨厌)中,学校的理由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的运动量来增强体质。但是,学校禁止这些同学上体育课(大部分人喜欢)。可以看出,学校的理由是苍白无力的,学校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的行为都统一,因为这样最方便管理。学校在非常多的细节上有严格的标准。比如中午必须午睡,体活课必须到操场上去,下课10分钟期间不允许说任何一句话等等等等。然后,所有的标准都可以为学习让路。中午不可以打篮球因为必须午睡,但是如果你学习是可以的。体活课不允许在教室休息因为要锻炼身体,但是学习是可以的。下课期间不允许跟朋友讲老师无意中暴露出的某个槽点因为不能打扰其他人学习,但是为了学习讨论问题是可以的。据我的朋友讲,普通班在管理上比奥赛班可能轻松一些,但大体的思路是一致的。这个思路就是不断的灌输给学生,你要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做事,你和周围绝大多数人做同样的事情才是正确的,作为学生你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机械化重复的过程,因为这样高效,同时你的生活也要遵循一个规则然后不断的重复。事实上,我非常不愿意在谈及本溪高中的时候使用“学习”这个字眼,在我看来,那只能称得上“备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再来看刘丁宁的行为就变得可以理解了。香港大学的生活是她预期之外的,而她并不具备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一个高票答案中提到,香港是个不自由的城市。在任何问题上,你都没有沉默的权利。而本溪高中的教育理念恰恰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最好选择沉默。


那么为什么只有刘丁宁选择了退学?本溪高中的其他人没有退学呢?事实上,退学的并不只有刘丁宁一个人,只是她被报道了而已。另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本溪高中的对学生毒害更深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了逆来顺受。就是上文提到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最好选择沉默。
不要质疑老师,不要质疑学校,不要对这不满,不要对那有意见,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备考重要,你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备考中去,不要浪费时间去纠结任何的细节。
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实际荒唐至极。但我得承认,它有效,它消磨掉了绝大多数人的反抗意志。我相信很大一部分本溪高中的毕业生到大学之后是不适应的,然而他们在高中养成的习惯,“不要在意细节,全部精力放在做正确的事情上去”使得他们没有选择退学。而这正确的事情,可能是考研,可能是出国,也可能是其他别人说的正确的事情。

很多答案中提到了对刘丁宁的钦佩,赞赏她的勇气,和这种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选择。
我对她的认同在于,没有被本溪高中训练成逆来顺受的机器。
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产生这种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她没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一个没有机械化流程,又不支持沉默的环境里,她真的是不适合。

很多人谈到了理想,说她的理想就是北大文学,有情怀。
我并不赞同。
有多少人在上大学之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什么样的东西,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至少在本溪高中我所接触的所有人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的专业志愿上填上工程力学的唯一原因就是我的物理成绩很好,而高中的力学是我最擅长的。可是到了大学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如果北大的生活是A,而港大的生活是B,我的理想是A,所以我选择北大,那这是为了理想而努力。但这仅限于她已经知道北大是A港大是B。可是,她真的知道北大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么?她真的知道北大文学学的是什么么?她真的确信北大文学就是她理想的生活状态么?至少在我与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的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她的理想并不具象化,而是非常单纯的就想上北大文学,只要上了北大文学就实现了她的理想。那么我只能说,在某年,我的理想是当个科学家。

我曾无数次跟学弟学妹们讲过,高考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阴差阳错,多一分少一分都有可能让你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认识完全不同的人,难道想一想这没有让你觉得激动和庆幸么?无论上哪一所大学,都会让你失望,每一个新生都会骂他的学校。这是因为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差距。
学会适应任何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强大的能力。
生活,没有已知条件。
我是我们那一级典型的非本高体制产物,作为同乡我依然祝福刘丁宁。
加油。

补充的故事
---------------------------------------------------------------------------------------------------------------------------------------
评论中很多人对我表达了质疑,大部分我认为是没有看懂我的意思,下面是一个知友的评论,我想他大概明白了我的意思。
作者说的意思是复读读北大是个明确的选择,但是在她并不清楚北大的专业和生活到底是什么情况的时候。放弃港大,选择北大。认为这个选择好。立足点可能是很可笑的,很可能是她对现实无法适应的逃避。而不是很清楚北大和港大的区别,知道北大学什么培养什么人这种慎重的结果。对她来讲,这两个学校可能多是名字上的差异,对细分专业,学习,都不是很清楚。不清楚下的这种笃定,用一年的时间,是站不住脚的。
又到毕业季,许多学弟学妹纷纷向我咨询报考的事情。我都尽我的可能向他们传递了我所了解的全部的信息。但是这也更让我相信了,在没有上大学之前,了解一个大学了解一个专业了解未来四年甚至七年的生活是极其困难,概率极低的。这是我的答案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我补充一下我和我的语文老师之间聊到的一些内容吧。
这位老师的女儿也在求学过程中,可能是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引发了她对整个教育的思考。她跟我讲,她怀疑了,怀疑了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作为一名本高奥赛班的教师,她曾经的职责很简单,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在她从教的几年来,她是优秀的。她为什么产生了怀疑,因为她想到了,如果是她自己的孩子来本溪高中念书,她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她的孩子么,或者说,她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本溪高中么?
事实上,针对这些问题,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她所能接收到的信息还很有限。但是很显然,老师们,已经意识到了本高的教育方式是有缺陷的。在一条评论中我提到,事实上,本高并不只有刘同学选择了复读,有很多更难以置信的案例不断在出现,以往老师眼中卓越的学生有一些也逐渐销声匿迹甚至传来不是很好的消息。
聊天中我提到,大学是自由的。我们有很多公选课,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能在专业外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而大部分同学选择公选课的标准是给分高,不点名。相反,一些大师的课都显得不那么抢手。
这时候老师说,对,很多时候我们初衷是好的,目标是正确的,但是结果或者呈现的方式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
私以为老师说得极有道理。
本高另有一男神级别的语文老师,满腹经纶极有才华,加之形象出众,人气极高。但他说到刚带班的时候,每天给同学天南海北的讲,谈历史说典故栩栩如生,课上得热情四射,学生们罕有不入迷的。同学对其无不崇拜至极,真是男女通杀。按理说,课上得学生爱听,学生听得认真,学生又敬佩老师,这是多少教育工作者奋斗终生都没能达到的境界啊。可是非常不幸的是,那一年,他的班的成绩并不理想。至于原因,我觉得存在生源问题,新任老师一般不能带奥赛班。另外,老师讲的内容并不完全贴合高考考试内容。
于是乎,校长找他谈话了。
该老师确实极有水平,很快的吸收了校长谈话内容的精髓,很快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保留了部分讲课的风格和内容,只是与之前再无可比性了。
学校这样做是否正确,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故事讲到这里,该结束了。

只是有一点我想说。每一个学校,包括本高,包括武大北大港大,包括所有的学校,当且仅当学校与学生的利益一致时,才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然而没有任何两个群体会有完全一致的利益方向。
因材施教成本过高收益不明显,这点说到底,也怨不得学校。
---------------------------------------------------------------------------------------------------------------------------------------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540103/1882.html

更多阅读

丁宁发球确实犯规,不该埋怨裁判! 丁宁下蹲砍式发球

作者:唐华 发表于:www.1000g.net 中国头脓癣网www.tounongxuan.com在这场奥运决赛之前,丁宁在两次世界大赛的决赛中都战胜了李晓霞,广被看好的她在严判的影响下,心态失衡最终输给了李晓霞,赛后丁宁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本版撰文 Kinray

刀口评论:运二十被看好的根本原因

运二十被看好的根本原因近日是好消息接踵而来啊,运-20被多国看上,要出口了。好东西自然令人心动,如果不是服役在即,怎么可能跟人家谈贸易?当然文中说的“合同

刘德华做客节目大谈红颜知己:陈玉莲、梅艳芳及关之琳的关系

日前刘德华做客节目大谈与几位红颜知己陈玉莲、梅艳芳及关之琳 (微博)的关系.刘德华先是说到了梅艳芳:“我和阿梅是互相欣赏,我知道她的生活方式,而她也知道我的生活方式,我们出来吃饭,都会跟我的(另一半)及她的(另一半)一起。”对于“小

声明:《刘丁宁被港大辞退原因 高考状元刘丁宁为什么放弃港大再上北大?》为网友死了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