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逆袭,应算踏实。2016北京大学中文系 拟录取
+++事隔一年,想说的话:
+++惊闻本文已在考X帮被人盗取,非常无奈。我只授权与某机构发文,如有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烦劳举报,并私信我,感谢!+++
+++5.11当当当,破千纪念!感谢各位的点赞与祝福!今天又有点儿想说的了~+++
1.问题是“考研结束,你有什么想说的”。所以我就有啥说啥咯~考研本来就是一个人的狂欢,至于有些童鞋所说的“怎么感觉你好像拯救了全世界,真矫情,只祝福,不赞!”
我想说,感谢你的祝福!我就是在拯救我自己的全世界~毫不客气的说,我的大学四年充斥着还债和自救。因为我高中的不努力、因为我当初不切实际,所以我不得用一种看似苦难实则暗爽的方式,拯救我自己的人生。
因为我不是聪明人、因为我自己的错所以没有变得优秀,所以我的考研路就不能是通过保送或者更加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得结果——矫情,我其实也不想,然而我落笔还是这个样子。
我想说的话无限的多,但也仅是为了纪念。你赞与不赞、喜不喜欢其实和我的哭爹喊娘血泪史并无半点关联。
再次感谢您老的祝福~没能获得您的赞真是对不起~~~
2.许多小伙伴询问关于我的其他背景和资料~~~感谢大家的关心~~~~但有些涉及隐私的问题我并不能一一解答~~~
+++再次感谢+++
+++5.8第一次破百,感谢大家。本来一直以传播负能量为己任,还是不小心变成了一碗毒鸡汤╮(╯▽╰)╭我想说的是,此篇心路请正在考研的同学当鸡血看。
而大一大二和二本之类和未定学校的同学,请乃们不要头脑一热就开始准备难度超高的学校与专业,一定要度量好自己,度量好你们之间的差距 【慎重选择】。希望不会对大家有反效果( ー̀дー́ )+++
+++关于读书的问题,请看本帖:+++
+++5.9 感谢各位的祝福与评论!评论区有同学提到一些天才与逆袭。我应该是第二种吧。
但是要端正的几点是:
1.我做出考研的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记得当年大一去北大,听一节昆曲课,昆曲特邀老师说:昆曲艺术,北大的诸位更能聆听其美,比他人更能理解其意。
当年的我,可能如刚刚看到这句话的你一样。隐隐感到了一种来自优秀阶层的歧视。但是从那一天开始,我便经常思考:为什么那位先生会这么说?
过了很久,我自己得出的答案是:先生的说法是客观的。我和真正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不止一纸高考成绩单这么简单。
接着我便想,这样渺小的我,现在能做什么呢?
我开始分析工作、考研、出国等种种选择的优劣之处。并且和老师、父母、朋友长谈。我把我自己目前最紧迫的事情画成直方坐标图,以确认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我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哪一个方向比较适合我?就业前景怎么样?老师对我的水准怎样评定?父母如何看待?
最后,才是我的梦想是什么。
然后,又经过了至少半年的时间,我才确定了北京大学。
一方面是,暑期我走访了很多京内高校,通过同学和自己浏览、百度,最喜欢北京大学。也觉得中文系考试科目很适合我,是我所喜欢的。第二点是,彼时我已经通过自己努力的方式通过了四六级。这给了我一些白日做梦的勇气。
而在此时,我很幸运的拥有一个知心的朋友。在信息澎湃的时代,我们还在用信件交流。
我一直都很感激她的鼓励。其实正是因为她的鼓励和劝导,我才会选择报考。
同时,我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也许,我会落榜。
那时,我不仅将面对成绩这个最直观的打击,不得不对盖上一个“没能力”的标签。
那时,我还会面对一种源于内心的自卑——觉得谁看我都是在笑我。
为了不让这样的局面成真,我应该做什么?
面对这样的残酷事实时我应该怎样调整心态?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2.因人而异,切勿脑热:
后台收到很多私信,各种学弟学妹表示:看了你的文章有了动力,我也要考!
学弟学妹们,请一定冷静下来。正确衡量自己的需求与梦想。
出国留学、考研、工作都是选择,考研只是其中一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只是其中一种。
现在就关掉手机,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来得更加妥当。明白自己的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下定决心坚持到最后。也许是最好的。
同时我也在这条中看到了很多学神,我也很崇拜他们的聪慧。
我这种草根和学神是没有可比较性的。他们的厉害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辛苦与努力。我的努力也不代表我就是抖M,就是愿意选择用考研折磨自己。
我们不过都是为了取得一个相同的目的:为了我们自己。
从那一次公开课开始,我开始注意培养我的兴趣。读书写作是其中一种,看话剧、看电影也是其中其中一种。练书法、学做菜、学养花也是。
很多时候,我将我的兴趣爱好发在空间上并不是为了展示什么,而是为了记录。记录我的每一天都在向着更好、更好的我自己的方向努力。
我想成为和那位先生嘴里的人一样的优秀的我自己。而不是为了和其他人攀比。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QQ空间,而不是微博这样的开放平台。
当然,如果你问我对于这些东西有没有厌烦过?
有的。
比如我已经学了半年做饭了,还是一团糟。常年煮不熟米饭,鸡蛋炒西红柿常年变成鸡蛋皮炒西红柿。= =。
再比如,刚刚跟著名业余票友我姥爷一起听京剧的时候,我要疯了。声音又大又难听。一听就睡。而现在,我已经能连坐一个多小时,陪老人家看完一出完整的《锁麟囊》了。
因为老人家爱程派爱得深沉,又恰逢李世济先生猝然离世。在这里祭拜一下先生吧。
+++感谢+++
+++5.10 破千了感谢大家~初次玩得到各位的感谢与鼓励,受宠若惊、十分惶恐。试验了一下匿名功能,不知效果如何,掌握特性以后也许就不匿名了,蛤蛤蛤。++++
一、写在初试结束后
我曾幻想过无数次放榜时的情景。我猜我会狂欢、我得奔走相告、我要喜极而泣。
我想我会炫耀给全世界人看。我必得写一篇文章,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绘声绘色的描述三年前的傍晚,有一个人一边指着我,一边扭头哂笑道:“诶,你看见没,她说她要考北大!”
我必得让他悔过,我得让人们全都闭嘴——现在我终于知道当时的我是多么愚蠢。如此假的尊严折磨到的,原来只有我自己。
慌乱失眠的午夜,颤抖的我终于等到了放榜时刻。幸好,沉睡在冬天的笑话经历了无数个咬牙较劲儿的困倦清晨,终于变成了一地的微乎其微的尘埃。随三月的春花一路小跑着枯萎一地。气闷颓唐的春天里,我终于能鼓足勇气扬起那张因为睡眠不足、精神失常而挂着黑眼圈、滋着茂盛痘痘的脸。提着放不下的心脏,风轻云淡的对风中肆意游荡的笑声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我自卑、胆小、怕麻烦。但我更怕梦想未遂。我卑微的自尊心不止一次的训导我要向前进,可它却从没告诉过我“你就是要把谁比下去”。嘲弄、讽刺、哂笑、唱衰……嘲笑弱者和大空想家是人之本性。换我做旁观者,我也会毫不留情的奉上一记嘲讽。
但你人生的乐趣,却不能永远只从嘲讽别人中获得。
你以为谁能比谁更高贵?大家不都是平凡的个体。
暑热退潮的九月,图书馆开始变得阴冷。高大如阴影般的建筑物远比渺小如云的人类更容易打击一个人。图书馆有一整面墙的玻璃,一路延绵十几米。从炙热的太阳到陶瓷一般的冷月,我满脑门儿的官司。我背不住单词、读不懂英文、看不完名著、写不出文章。我在焦虑里无数次问自己到底图什么?问值不值得?想干脆放弃了好不好?
茕茕独立的人实在太可怜了。静谧无声的图书馆里,狂欢失落全都是孤身一人。憎恨茫然全都是孤身一人。涕泪横流不可以、狂妄大叫不可以、奔跑发泄不可以。图书馆不许喧哗,所以你不许崩溃。我就像个驼背的聋哑人,膨起一团带静电的乱发,张大无声的口唇,默声吟诵本该窝在家里与零食综艺为伴,却偏要和自己过不去的痛苦人生。
那个时刻来到的如此微妙,以至于从不信神明的我,开始笃定的认为世间确实存在顿悟一刻。就在那一天,我发现我的生命已不能和文学分离。就在那一天,我一个人也能恣意弹唱“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我孤身一人也能调笑“墙有茨,不可扫也。”、我孑然独立也能热泪满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我是明白的、我是暗爽的。
——够了。我对自己说。
什么“考研是场劫难,请珍惜。”、什么“考研就是死去活来,很可能挺不住。”。你们说够了没有,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哭着也要走完也是你自己说的。胜利的果实哪里那么好去获得。所以你不能只为终点的鲜花与掌声准备香槟与美酒。迎接你的,也可能是一首能够把你绑在耻辱柱上一辈子的《调笑令》。
你准备好了没有?
伸出手掌,轻轻擦掉桌上的灰尘。翻过手掌,你能在灰色的尘埃里看到什么?我看到了我走过的哪一条路。
那条路上,灿如白夜的北京的晚上我独自一人憋着眼泪在西单大悦城吃寿司到胃痛,因为我英语阅读全部做错。那条路上,我一篇《离骚》背两个月,每背一次就要为屈夫子感动一次。那条路上,我生出三根白发,在初试前夜全部拔光。那条路上,我终于终于不再厌恶杜甫、鲁迅。我高笑的背记《秋兴八首》,我永远记着大先生书页上的“本书献给正在致力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改造的青年人。”
我为的是我深切的热爱。考研等于苦难?你别逗了。你是不知道我有多么喜欢这种痛并快乐的感觉。你是不知道我有多么、多么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热爱我能用笔所创造的一切与一切。
我平凡的人生,因此有了方向。我自命不凡的桀骜,第一次有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拜。
你,准备好了吗——为了你的热爱和你的平凡。
二、写在录取结果公布后
张榜的那一天,我前所未有的平静。读书、跑步、练字,我依旧过我最为平凡而单一的生活。我让自己冷静下来,但不停作响的手机和亲友由衷送上的祝福让我炫迷许久。
问: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感觉如何?
答:今晚终于可以踏实睡一觉了。
复试提交材料时,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所在的人文学苑。我颤着脚,终于明晰一种名叫“敬畏”的什物——我踏过的每一块青石板、我走过的每一个岔路口,都曾有大先生的身影——未名!未名!今日之未名,是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闻名。
作为一个人文学科毕业生、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我怎能不敬畏?怎能不激动?
我站定在红墙绿瓦的人文学院草坪上,抬头仰望着不远处的博雅塔,我想起曾经自习室窗外无星的夜空。我想起备考期间每一个绝望的傍晚。我笑了,因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几年来的心路,皆在这个本子上
2015年夏天,我开始准备考研。这样说或许并不准确,如果从大学英语四级准备开始,我已经为报考北京大学准备了整整四个年头了。大一初识北大、大二励志考研、冬天的清晨五点起床,对着学校的湖泊大声朗读英语。酷暑困倦的午后,呆坐在自习室汗流浃背。感觉不够努力时,一晚奔跑十公里……
我曾自卑到不肯照镜子。也倔强的不愿成为别人口中的“不可能”。我想我不能永远做一个蜗壳动物——哪怕我只是一个小丫头片子。
这一路走来,我从未创造过奇迹。我的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踏实。我一直仰望星空,但从来都只相信脚踏实地。
(一)英语——平凡之路
四年来,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准备英语。相对于专业课,英语作为我的致命硬伤,是我最大短板。大二时,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考研,而是英语四六级。因为这关乎到我是否能取得毕业证。当时的我想得很远。我认为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无论以后是否考研、从事怎样的工作,英语都非常重要。我务必也必须学好。
也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我开始了四年的自习室生活。对于一个高考英语不及格的人来说,创造奇迹根本不可能。于是我开始用笨办法:买一本四级单词、两本阅读练习册、下载好所有真题听力,一步一步慢慢来。
单词不会,就一个一个抄在本上,一个词一个词的抄下英语例句。每天十个、二十个,抄了整整三百多页。
阅读不会,一篇一篇做。练手感、培技巧、查单词。一学期做完两大本。
听力、作文不会写,每天背。清晨五点对着站在寒冷的湖边听CNN、背诵长难句。晚上默写、做套题。
累了,我就看小说。遇到瓶颈了,就写文章发泄。打跨省电话给知心好友,寻求慰藉。
如此坚持到大三,四级、六级全部一次通过,分数节节高。同时,复习六级时,我已经甩开了单词书,开始着重练习阅读。六级分数比四级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欢呼雀跃,但最后却发现,我超乎寻常的努力,其实只是换来了一个别人能够轻松取得的结果。
我勤勤恳恳一路走来,原来只带起了一片唯我能见的尘埃。
但也就是这一场历练,为我以后战胜考研英语这只拦路大虎,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应对考研英语,我同样也没有神乎其神的奇迹之法。我甚至选择了比准备四六级时更笨的办法:每天作一篇考研英语阅读真题,做好后一字一句的翻译成中文,划出单词、挑出语法点、找出翻译问题、找出错题为什么会错——一篇阅读做下来,单词、阅读技巧、长难句、翻译一网打尽。
考研英语单词,我背了至少七遍。备考范文,至少三十篇。
如此,我从高考不及格到考研英语74分。没有奇迹、毫不疑惑,这是慢工出细活,是最朴实的道路与最真诚的结果。
英语真题翻译笔记
(二) 专业课准备——多一度热爱
我一直笃定自己成不了作家。哪怕我写作已有十个年头。我曾经对文学失去过信心。以至于高考时,我选择与文学最不相干语言学专业。
但或许是命运抑或着我是真的热爱。尽管我强行让自己的心告别文学与写作,大学四年却仍然笔耕不辍。尽管我从不以自己的文章为傲。但每次写完一篇文章,心中总有莫名的过瘾与欣喜。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想,这就是发自内心的的喜欢吧——无法割舍、无法不去执着。
对文学,我爱之深、责之切。
我很明白为什么我不敢直视自己的心灵。因为他们总在说,“写作这条路不好走”、“成为作家多么偶然”、“女孩子还是要踏踏实实的结婚嫁人”、“别傻了,追北大?做什么白日梦呢”……
无数个背英语到天昏地暗的寂静傍晚,我无数次问我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质疑为什么我在准备文学史考试的时候面对冗长的诗句,背得无比过瘾。为什么我会因为写出一篇文章而兴奋异常?这些,其他学科可以给我吗?好的工作、如意郎君可以给我这种感觉吗?
这一切唯有文学可以给我,写作,早已融入我的骨髓。
正是考研给了我直视心灵与梦想的机会。我从不痴人说梦,一直脚踏实地。我要得到一个最为官方的肯定,来证明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相信的东西是,就算我成不了作家,但我确实的为我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奋斗并取得了结果。
我要打破一些魔咒,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承认一件事:梦想,从不是生活的妄想。
复试时,我终于得到了考官的肯定。五位考官,两位对我的文章报以肯定的态度。主审教授的一句:“文章写得很不错!”已经化解了我考研过程中所有的自卑和委屈。
六月,我开始准备专业课。对于北京大学这样一所全国闻名的高校,我从不认为仅靠脚踏实地和刻苦学习就一定能等到令人兴奋的结果。因为你要面对的是家学丰厚、本科学校杰出的佼佼者们。面对天才,如我一般的平凡人本来其实连一线生机也没有。但为了能够抓住“半点”生机,除了脚踏实地,还要有正确的策略与方向。
于是,我厚着脸皮闯进北大课堂,摇陌陌、加人人、强行搭讪,只为认识一位中文系学姐。最后,我找到了北大一位学姐,开始了拜师之旅。在她的指导下,我系统的复习了文学基础,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写文章。
复习时,只看参考书是不够的。复习之余,我定期抽出时间看动漫、影视剧、话剧、戏曲等等。只要完成当天的复习任务,无论在家还是在地铁上,我都飞速的阅读我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书籍。
到考试前一天,图书馆文学区的书架,几乎都被我摸了一遍。经、史、子、集、哲学、政治、社会能读的全都读。
最高纪录,四十天,五十本。每本内容我都记得,并不囫囵。
同时,写作也不能废弛。写作练习没有别的途径,只有模仿和练习。
每天晚上,我都利用朋友圈、QQ空间等网络平台总结一天的得与失。英语阅读做的如何?单词记得牢不牢?文学史背诵有何心得?最近电视剧和新闻中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读完的书有何见解?挫折和不满有什么,第二天应该怎样弥补?如此等等我都一一写下来发在网上。一方面是记录生活、鼓励自己、发泄压力,另一方面是强迫自己每天动笔写作、写感想、写哲思。
我不认为考研就是要两耳不闻窗外事。玩物丧志,是相对于没有毅力和决心的人来说的。只要妥善使用,手机、网络也能成为考研的工具。
日记节选
(三)政治——莫要等到抓狂时
常有人说,政治这门考试最简单。我觉不然。正是由于这种流言的散布,才会使无数考生在这门科目上折戟。所谓“十二月准备都来得及”的说法最是害人害己的。
这句话,只针对英语、专业课准备都十分妥当的同学。而大多数人到了十一月、十二月便开始抓瞎。英语、专业课一股脑全轰炸上来,这也顾不上、那也来不及,此时哪还有时间应付学也学不明白的哲学原理?
临时抱佛脚,狂背概念?很抱歉,到了十二月你可能根本没有这些时间。背不下来的概念和做不对的政治选择题只能增加你的焦虑,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
但是,也不能提前半年学政治。时间线拉得太长,政治会变成拖累,让你失去一鼓作气的冲劲。这对考试同样没有好处。
十月开始,各大辅导班、著名老师都开始推出预测和热点。这时开始复习、开始抠最难的哲学题最合适不过。
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预测卷开始上市。做大题、狂背、复习选择题错题一气呵成、按部就班。
有需要就去报班听课。但时间要安排妥当,不能顾此失彼。参考书随大流,千万别选偏门的参考书。
合理、合法、不轻敌。
(四)考研——研究生究竟是什么
考研之前,所有人都思考过考研为了什么。但却很少人思考过研究生究竟是什么。
考研,从实际来想是一次就读名校、成就自己的机会。它关乎着每一位考研学子的热爱、梦想与“钱”程。但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忽略考研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初试所考的是我们大学四年以来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基础。只是本应该用四年来夯实的东西,一年半载便学成,才让许多人觉得考研和大学本科是脱节的。
而复试,考官要看的是你是否有成为研究生的潜力。何谓研究生?要研究,首先就要有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就是研究生初试考试的初衷。第二,要有怀疑精神和思考精神。怀疑,不是为了质疑一切而质疑一切,而是有思考、有想法而想要去解决心中的疑问的精神。怀疑不等于看低一切。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讲、老师也讲。学生边听、边想、边写、边讲,才能有研究、有结果。
这不仅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也是应付复试的基本思维。
中文系最要不得的就是一味死背而无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也不收背书机器。死背书,只会让一个未来的作家成为不会思考,只会模仿的行尸走肉。但不背书,只思考,是乱想、瞎想、自以为是的想。
“白首死章句”与动脑勤思考之间的关系,希望后来人自己动脑思考二者的平衡。取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让复习与写作达到最大效率。
我的考研之旅结束了。过程很痛苦,但也很快乐。我痛苦着前途未知的奋斗、不得不忍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力;我兴奋于我终于有机会和时间亲近文学,寻找文学与我的生存意义。庆幸着,我最终终于走进了我一直梦想着的燕园。
在我的考研之路上,我蹲在图书馆吟诵过千万年前的柔媚诗句。而此刻,我一句也不想引。我很难在这样一篇经验贴中,写出美好又矫情的句子。我想说的话太多,苦的、乐的、艰难的、幸福的。都是我一步步恳切追求到的。可这一切,在考研尘埃落定的那一刻,便灰飞烟灭了。
写下这一篇,希望后来人——你,能踏实坚韧的踏好每一步。祝福你和你的梦,也能开花结果。
2/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