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没有动手开始做,但是已经有团队做了这件事情,推荐这个网站:。该网站不仅包含中国的数据,在页面中可以看出将来还会包含其他留学国家各高校科研机构的数据,希望他们能采集到更多数据,打破师徒互选时的信息不对称,造福更多的学子。
后续我们也将继续跟进。
感谢ratemysupervisor团队。在此引用该网站的说明如下。
关于有偿评师
您掌握的信息,是有价值的!
通过电邮我们(ratemysupervisor@gmail.com)您对您的导师的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请多于500字,pdf或者word格式,分概述和详述两部分),您的评价将会被存入我们的内部数据库中。
同时不要忘了附上您的身份验证信息(学生证,注册证或者任何能够证明您和您导师身份的材料)和您的支付宝账号。您导师的学校,学院,姓名,职位和简短介绍(辨识用)。
您的身份信息我们会进行验证并进行严格保密。请您在您对您的导师的评价内容中不要透露您的身份信息。
您的评价将会被记入网站中该导师名下,概述部分以及字数将进行公示。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购买您的评价中详述部分(购买者的身份也需要进行验证哦,只有有需要的同学才会得到哦),您的个人信息将不会透露给购买者(网站承诺严格保密)。销售收入的80%将会通过支付宝返还给您。
比如:您的评价以50元一份的价格(此价格会根据我们网站经营情况进行变化)销售给20位同学,您就有50×20×80%=800元的收入。 购买此评价的同学将会对该导师的全部评价进行排名,排名高的将会得到更多回馈。评价收入永远有效(没准10年之后您还会收到您评价的回馈哦)。
总结一下所需信息:
您对您导师的评价(pdf/word,>500字,分概述和详述两部分,重点应为科研水平,科研经费,学生前途,师生关系等)。
您的个人身份验证信息(身份证,注册证或者任何可以证明师生关系的文件)。
您导师的姓名,学校,院系以及简短介绍(可供辨识即可)。
现在就投稿到ratemysupervisor@gmail.com开始参与吧!
当然您可以选择继续无偿在我们网站上直接进行评价。
注:如果您的投稿信息量过少,没什么作用的话,我们也可以选择拒稿的哦。
----------------------------------------------------------
团队
==2015-05-25更新=====
谢谢大家的关注、支持以及很多很好的建议。感觉确实有必要把这件事做起来,促进信息的流动,相信互联网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填平很多沟壑。
总结了一下评论区的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恶意水军的问题、“坑师弟师妹”的问题、学生以及毕业生的顾虑问题。
1,恶意水军问题(刷分或者抹黑同事)
采用四个方法:扩充信息、实名注册、显示评分变动、匿名点赞或反对机制
扩充信息:网站后期抓取导师的linkedIn链接、google scholar链接等,网站中提供上述链接;以及绘制导师之间的社交网络图,包括师承关系、师兄弟关系、论文合作者关系。社交网络图如何解读由报考者来判断。
实名注册:网站后期验证用户身份时,使用学生证、毕业证照片(同时加强隐私保护,我想如果学生想揭露问题的话,应该是愿意上传照片证明信息真实性)。
显示评分变动:允许用户多次评价,如果评价有波动,加以显示,引起报考者的注意。
匿名点赞或反对机制:注册者可以针对每一个模块的结果(导师学术、导师是否脱离学术圈、学生指导情况、人格尊重、毕业生情况)点赞或者点反对。
2,坑师弟师妹的问题
个人行为有可能会是这样,希望匿名点赞或反对机制可以加以弥补(反过来,匿名点赞或反对机制会被水军加以利用,摊手。。。)
3,学生以及毕业生的顾虑问题
这个目前没有办法。
评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起码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看到更多信息,如果出现了一些矛盾的信息,可以引起注意,需要借助线下的渠道帮助做决策。
很多想法非原创,来源于: ,非常感谢!
==2015-05-24原回答====
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导师目录,方便同学们选择导师的时候查看,离那些很差的导师远远的,将信息不对称降到最低限度。我相信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让劣币驱良币发生在中国高校,起码让那些真心对学生好,真正有专业精神的导师不被那些沽名钓誉、把实验室开成公司、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的拖了后腿。
匿名用户
该建立大陆无良导师目录了。指望学校会帮助你是不可能的,我以前整理过一部分,但消息来源有限,没有多少。小木虫、天涯、丁香园上以前有人提倡过,但最后不了了之。
为此,拟建立一个中国研究生导师目录,设计的原则有下面两个:
1,客观公正:不成为对导师无端人身攻击的工具,不涉及主观感受。
2,无后顾之忧:数字化衡量,客观化衡量,让学生不因为种种顾虑而错误的评价导师。
利用已有数据,以及学生对几个基本情况的回答来衡量:
1,导师学术
导师简历;
导师的论文发表情况;
导师与海外联系情况(与哪所大学哪些科研工作者有论文合作);
导师获得学术共同体奖励情况;
2,导师是否脱离学术圈
导师近一年是否读文献:很多、多、少、不知道;
导师近两年是否亲自写论文:是、否。
导师近三年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次数:***次;
3,学生指导情况
3.1毕业情况
硕士毕业平均年限;
硕士毕业人次:0-9人,10-20人,20人以上(此处是为了保护问卷受访者,尽量最大匿名化);
硕士毕业延期人次;
硕士退学人次;
硕士休学人次;
博士生平均毕业年限;
博士毕业延期人次;
博士退学人次;
博士休学人次;
直博(硕博连读)转硕士人次;
3.2论文与奖励情况
硕士生平均发表一作论文数:0.5篇,1篇,1.5篇,2篇,2篇以上;
博士生平均发表一作论文数:0.5篇,1篇,1.5篇,2篇,2.5篇,3篇,3.5篇,4篇,4.5篇,5篇,5篇以上;
学生每年获得研究所奖励人次;
学生每年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人次;
3.3时间分配
硕士生获得导师许可的实习天数:0天,1到15天,15天到30天,30天以上;
博士生平均获得学术交流机会(包括海外学术交流,没有一作论文仍允许参加学术会议,参加暑期课程,参加研究机构如MSRA实习机会):0次,1次,2次,3次,4次,5次,5次以上;
硕士生在导师项目上分配时间(与硕士论文无关的基金撰写、验收报告,需求分析书,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与甲方沟通,编程,绘图等):密集时每周0到10小时、密集时每周11到20小时、密集时每周21小时到30小时、密集时每周31小时到40小时、密集时每周41小时到50小时、密集时50小时以上,平时0到5小时、平时6到10小时、平时11到15小时、平时15到20小时、平时20小时以上。
博士生在导师项目上分配时间(与博士论文无关的基金撰写、验收报告,需求分析书,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与甲方沟通,编程,绘图等):选项同上。
硕士生获得的每周与导师的讨论时间(与硕士论文或小论文相关):每周0分钟,每周0到15分钟,15分钟到30分钟,30分钟到45分钟,45分钟以上;
博士生获得的每周与导师的讨论时间(与博士论文或小论文相关):每周0分钟,每周0到15分钟,15分钟到30分钟,30分钟到45分钟,45分钟到1小时,1小时以上;
4,人格尊重
有无辱骂学生的情况发生:有,无。
有无威胁学生的情况发生,“如果***,你就不要毕业了”:有,无。
5,毕业生情况
毕业生从事教职的人数:0人、1人、2人、3人、4人、5人、5人以上。
毕业生平均而言毕业后与实验室沟通情况:有、无。
6,小的细节
统计结果的展现尽量匿名化,保护投票学生,能显示平均值加方差就尽量显示平均值加方差。
每个注册ID只能评价三位导师,防止水军恶意攻击。
如果上述量化指标有出现方差较大的情况,系统提示网站使用者这里的评价可能有歧义。
以上数据纯量化,客观化,保证学生、毕业生填写时无后顾之忧(不过还是想问一下大家,如果是你,你会无顾虑的填写这个问卷吗?)
问问大家,这项工作可行性如何,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够开展起来,不能让很多人的心血白流。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