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难以置信 铅笔画 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

撸完一些答案真是替包括自己在内的大家各种REAL心疼,本题问的是「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很多父母根本没有逻辑和思维。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贯彻始终的,能够经得起逻辑推理的观点,而且他们的观点之间也没有可以相互关联的思维。
他们的观点就像是散落在晴朗无云的夏日的夜空里的星辰,东一颗西一颗,看你不爽了就顺手捞起一颗对自己有利的,往你的脑袋瓜子上糊上去_(:3」∠)_

来来来给大家举好几个栗子:
1. 关于「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你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那我能不能用别人家的父母和你们比?」
父母:「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孩子:「那你们拿我和别人家孩子比,就是嫌弃你们亲生孩子咯?所以我对你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你们对我的爱却是有条件的?我爱你们比你们爱我更多?」
父母:「……」

2. 关于「逼婚」:
孩子:「都快30岁的人了为什么不能选择结不结婚?」
父母:「因为做爸妈的都担心孩子一个人过的孤独,所以才希望孩子能有个伴。」
孩子:「可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匆匆忙忙结婚,却因为感情不和过得不幸福,那还不如单身。」
父母:「结婚对象是自己选的,自己要负责。」
孩子:「那为什么孩子有权选择结婚对象,却无权选择不结婚呢?而且结婚对象一般还是父母给挑的相亲对象。」
父母:「……」

3. 关于「父母的缺点」:
父母:「我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你们差多了,却从来只记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好,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孩子:「老话也说『人无完人』,那一个不完美的人,怎么会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就变成了完美的父母呢?」
父母:「……」

4. 关于「看奥运」
父母:「哎呀太可惜了,差一点就能拿到金牌了!」
孩子:「这没什么啊,银牌和铜牌也很了不起了。」
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拿到金牌?你们这些小孩怎么这么不爱国?」
孩子:「爱国就是要爱同胞对吧?所以我们的运动员无论有没有拿到金牌,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对吧?」
父母:「……」

这种栗子太多,答主表示举不动了。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如果正儿八经的讲道理,父母一般在三个回合之内就会败下阵来。
当然前提是他们不开挂,
普通外挂(完全无力还击):「我是你老子!」「小孩子不要瞎讲!」「你小子懂个屁!」
无敌外挂(你还想「还击」这件事情?):「你是翅膀硬了不要爸妈了」「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们」「你是不是要把我气死才开心?」「哎呀我被你气的头疼了/心口疼了/腿发麻了」
对了,看到我在第一个案例那里标记的「✪」了嘛?我朋友家进行到这个回合已经进行不下去了,朋友表示已经被爸妈男女混合骂长达近2天之久,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对自己的逻辑和思维有信心就跑去和父母「讲道理」。
即便你是什么清北藤校出来的,离散数学或者数理逻辑能考到90分的——都没有什么卵用。
PS,以上案例都不是答主编出来的,感谢各位朋友源源不断的提供素材,抱歉篇幅有限,只能挑几个栗子写进来。

虽然不能随随便便的和父母讲道理,但是在答主发现了「父母很多时候是没有逻辑和思维的」这个重要的事实之后,答主忽然觉得释然了很多……
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在独立人格形成的年纪里,却没有「质疑」和「思辨」的习惯,因而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成年之后几乎没有思维和逻辑——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
而如果这种问题是我们一代人父母的通病,那么这非常有可能也是他们一代人一起经历过的,却不自知的伤痛。

我在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我很感激我的老师们,有时候兴致起的时候,老师们不吝啬用大半节课时间和我们「坐而论道」,虽然被老师们吐槽和前几届的师兄师姐们比起来,我们着实过于软弱怯懦——然而尽管那个时候我是一个自卑胆小的学生,质疑和思辨的习惯,仍然像是种子一样埋在了少年寂寞的心里。
虽然南京市的高考成绩几乎永远在江苏省垫底,虽然年少的时候的我也和大家一样不明白「素质教育」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
但是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忽然慢慢的意识到,自己何其幸运在年少的时候就懂得、并被鼓励去质疑,然后在自己独立的探索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寻求到一个答案,哪怕最初的解答并不成熟,但是可以用甚至数年的时间去追寻一个相对完整的答案,并用这种方式去不断的健全自己的心智。

而反过来,如果在少年时期被灌输的是唯命是从的背诵一大堆的理论而从不允许思考和质疑「为什么」,只会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观点」支持自己的欲望和行动,如果仅仅是这样,杀人放火都能找到非常正当的理由——而且确实在最疯狂的年代里这根本就不是啥稀奇的事儿。
所以,当这个谜解到此处,我忽然感受到了从心底而生的悲凉。
当我们撇去父母子女的既定身份,从独立的人与人的角度去审视对方的内心和灵魂,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些物质与精神一起贫乏的年代里,本该闪烁着探索和质疑的光芒的那些好奇的眼睛,不被允许询问「为什么」。

反倒恰恰是作为子女的我们这代人,是习惯于不断质疑和反思的人。
我们痛苦的来源,究其本质,是因为——我们真的很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但是我们又绝不可能全盘接受他们的观点,我们注定无法像他们那样生活。
所以,当矛盾产生的时候,即便我们坚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但是当面对或是愁容满面或是气愤不已的父母,我们仍然不断的质疑自己「我们是不是做错了?」「我们是不是不该让他们伤心?」,但是最终我们肯定找不到答案,我们就只能无休止的痛苦下去。

我有个朋友最近正在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家庭危机」,姑娘最近以复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金融类专业博士,家里不支持她辞职读博,理由在我看来相当奇葩:1. 需要辞去现在的工作(但是姑娘的家境并不在乎这两三年的工资);2. 坚持认为姑娘是为了逃避复杂的职场关系而读博的(据姑娘说现在单位领导确实奇葩,所以想辞职有何不对);3. 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就擅自去考博(恐怕这是让她父母最抓狂的一点了,感觉奔三的女儿有脱离自己控制的倾向)。
于是姑娘被下了「经济制裁」的最后通牒,虽然这对于姑娘影响不大,读博也有稳定收入,更不要说还有支持她的未婚夫和我们这群朋友;所以让姑娘无比痛苦的其实是她父母的无敌外挂:「你现在心里就没有我们」——因为在乎父母所以很不想伤害他们,但是又不能就此更改自己的决定,不断的觉得没有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的自己太没用了。
这么说起来可能有些残忍和直白——无敌外挂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控制,正是因为你在乎父母,这种外挂才对你有效——然而它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来自父母的狡猾和世故。

我写这个答案并不是要告诉大家该如何跟爸妈讲道理,虽然在讲道理的方面我们肯定能赢,但是他们有他们的各种外挂,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愿意和你讲道理。
我是比较幸运的那个孩子,因为最近我妈开始越来越愿意和我讲道理了。
但是对于我朋友来说,虽然她一再的和父母解释亲子关系并非君臣关系,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样子。
我们搞明白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们不要让一代人的悲哀延续给下一代。
远方亲戚,70后的姐姐,对自己的孩子仍然是「必须考第一」,否则各种打骂。
讲真的,我小时候也被要求过要「考高分」「考好学校」,但是我并不懂为什么,从好的学校毕业能赚钱当然是件好事,但是父母勤俭,从小甚少从「花钱」中感受到乐趣,因而产生过大学毕业后找个2、3K的工作衣食无忧便知足了的理想。
我所有真正「发奋」的选择,都是在父母不再要求我「上进」之后,我自己决定要大三的暑期实习、考北大、创业、持续的选择有价值的工作以及其他——反而是我妈现在觉得我太折腾了,经常劝我换个「轻松点」的大公司,或者想办法到高校当老师。
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改变的,也许是大三的暑假在上海的夜景中感觉到了世界的大、也许是在北京第一任Boss总喜欢带大家去高级餐厅FB的时候感到了钱的妙处、也许是旅行结婚的时候和先生在巴黎的街头漫无目的闲逛就想把这种纯粹的自由无限的延续下去……也许是有一天忽然觉得那个当年胆小怯懦的少年心头埋下的种子终于发芽生长成为了一片浓密的森林,而自己,终于他人有所不同,在这个拥挤而忙碌的世界上,也可以做到一些别人没做到的事情,踏上一段别人未曾涉足的旅程。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
虽然我曾很多很多次的想过,如果我有时光机,我多想遇到我少年时代的父母,为他们驱散阴沉的浓雾,给他们自由和无需畏惧的人生——因为他们是我爱的人。
然而我们却实实在在的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这届奥运会的观众特别特别的棒,在物质和精神更加丰富的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当我们慢慢掌控这个时代的话语权,我们会成为更出色的成年人,我们也会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虽然我们可能要走的路有很远。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Eddie the Eagle》(飞鹰艾迪)
自小有着奥运梦的Eddie代表英国队参加冬奥会跳台滑比赛,尽管名次垫底,但是他为英国刷新了在此项目上的记录,他乐观勇敢的精神赢得了尊重和喜爱。
今天我们也有了我们自己的Eddie,我们有傅园慧、张国伟,还有今天早上向全世界撒狗粮的秦凯何姿,是的,让我们去质疑吧:「为什么一定要拿金牌?我们觉得参与了就很棒!」,然后让我们去不断的质疑吧!让我们从质疑中去寻找答案。
对了,Eddie参加的冬奥会是1988年冬季奥运会,暴露年龄的说1988年正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A New Start。

——————更新——————
集中回复一下评论区大家比较在意的问题:

1. 「我都是为你好」
这句搭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和「我走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一起食用味道更佳。
这里牵扯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父母的人生经验是否能够对子女的人生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答案:「不能。」(非常抱歉)

确实,父母的人生经验确实比子女丰富很多,尤其是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但是其实父母真正「成功」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认可并且不自觉的模仿的。
就比如说我,我爸爸是在农村务农十年后在1978年的高考中凭借一年左右的时间自学考上大学的,所以在我考研的过程中(类似情况,无人指导/需要自己掌控复习节奏等),充分的吸取和效仿了他的学习经验,事实证明确实非常有效。
也有很多以父母为傲的孩子会说:「我爸爸/妈妈怎样怎样,我以后也要和他们一样。」

所谓需要使用「我都是为你好」强迫孩子接受的,很多都是父母「不成功」的经验。
比如说,自己的婚姻中对方的经济/家庭条件导致了婚姻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找个有钱人结婚;又比如说,自己不善交际性格木讷导致自己没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自己认为),所以对喜欢独处的孩子各种不满。
但是,不成功的反方向可能还是不成功,想象你站在人生的N岔路口而只有一条路是通向成功的,父母知道有一条路是错的,只是反方向的那条路很可能还是错的。
找个有钱人结婚的婚姻就一定会美满么?王宝强的婚姻告诉你不可能;
玩得开就一定是职场的晋升之路么?你咋知道那些性格活泼的人为何不是自己能力超强或者长得好看的缘故获得晋升的?

一直都很确定的认为,在家族财富的传承中,物质财富固然是重要的一方面,而精神财富亦是极为珍贵的东西,而这其中很有分量的是来自于父辈的「成功经验」。
名门望族之所以可以历久不衰,其重要原因仍在于父子传承的知人之明、处世之道;而那些不知道是为什么走运了获得的财富,往往很快就会被挥霍殆尽。

跟头总是要自己摔疼了,甚至要不停的摔的鼻青脸肿,之后才能知道正确的路该怎么走;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正确的路怎么走,只是堵着拦着不让孩子摔跟头,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

2. 「我都是为你好」
大部分的父母确实是为了孩子好的。
讨论区很多让人REAL心疼的同学表示父母只是占有欲太强,根本不是在为了自己考虑,我倒觉得大可不必悲观到这个程度,他们确实希望孩子好,拉着拦着堵着怕让你摔跟头,但是就如同前一条里所说:
你知道幸福的婚姻不是仅仅建立在对方的财富之上;
你知道职场之道的奥义并不仅仅在于自己是不是能「玩得开」;
所以你才反感父母的各种奇葩要求。

3. 无敌外挂源于自卑
很多同学好奇为什么父母都喜欢开「无敌外挂」。
其实仔细想想看,如果你从来没有在「讲道理」的世界里赢过,你就会畏惧「讲道理」; 你如果从来没有在「讲规则」的世界里成功过,你就会畏惧「讲规则」。
从来没有被讲过道理的人,从来只能「相信权威,服从集体」,他们内心其实是自卑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除了父母子女的伦常关系还能有什么方式去获得你的认可和尊重。
同时小时候自然灾害,少年时代上山下乡,成家立业后集体下岗的我们的父母这代人,他们几乎从来就没有在一个讲规则的,公平竞争的社会里赢过。
我爸爸初二那年,一个家里世代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忽然被分配去乡下种地,那一瞬间人生所有的期待的理想都远离你,这个世界所有的规则与公平都不复存在——这样的人生,我无法描述也无法形容,易位而处,我无比心疼那个14岁的少年。
很多同学很羡慕那些会和你们说「考试考砸一次不要紧」的父母,所以很庆幸的是我爸爸在我考的七上八下的高中时代并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因为他能在学业荒废十年后自学考上大学,所以他对于女儿青春期涨涨落落的成绩表示淡定,并且总是嘱咐我对于成绩欺负要做到「宠辱不惊」,专注于题目和知识点本身即可,一次高考,一次考研,我都为此获益匪浅。
而反过来,可以想象,如果从来没有在考试方面有所成就的父母,看到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该有多紧张,Orz……

4. 善意的沉默
很赞同讨论区一位妹纸的评论,对于父母的小心机小手段,也不用可以戳破。
也不用刻意和他们讲道理,争一个对错。
重要的是,认识到并谅解他们的不完美,才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里正确的东西,就像我们曾经是不完美的孩子,他们是不完美的父母,不完美又怎样?依然还是家人。
很喜欢一些美剧里面孩子和父母的相互吐槽——「虽然我对你这里那里都不喜欢,但是我还是很爱你。」
但是这一点别跟爸妈说,毕竟他们真的很难接受自己在子女眼里不完美的事实呐!

5. 无限的爱
私以为在任何一段关系里,「信任」和「畏惧」都应该并存——我相信你很爱我,但是我要小心的守护你的爱,简称,不作。
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干涉子女的人生,子女终归是子女不会真的和自己断绝关系的「父爱母爱」;和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怎么混蛋,都不会被父母舍弃的子女的自信,都是不应该被鼓励的。
无论在什么样的、我们珍视的关系里,我们都应该从最初开始不断的赢得对方的爱,给予对方更多的爱,绝对不能因为最初是「血缘关系」的开始,就变得予取予夺,肆无忌惮。

6. 前后要求不一
小时候让你好好学习是因为周围叔叔阿姨之间,小孩成绩好有面子;
长大后让你考公务员进国企拿几千块钱混日子早点结婚生娃,是因为孩子工作稳定抱孙子有面子。
你环游世界了,你在Nature发表论文了父母也没啥好炫耀的,毕竟周围的大叔大妈都听不懂。

7. 为人父母
真要想到怎么为人父母,真的不知道,但是确实不认同评论区里「等有了孩子就会变得和自己父母一样」的论点。
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想要有更好的孩子,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先成为更好的人。
在我们小时候,主流舆论经常要求我们谅解父母对我们无休止的管束和干涉「他们自己的人生动荡,经历了很多不公平,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其实那时候我们的父母才30、40多岁,不公平和动荡是真的,但是这时候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舆论论调也太混蛋了吧!——当然了,弱化矛盾、淡化不公平的现实、掩盖伤害、鼓励我们的父母「把希望寄托于未来」,这种舆论肯定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但是我仍然想给他竖中指。

最后……
讲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以后的孩子「讲道理」,对于从来没有被「讲道理」过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讲道理」比起来,打一顿是不是更省事,谁知道呢?_(:3」∠)_
但是,至少我们知道错误的就是错误的,我们不想把错误延续下去,每一代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540103/1723.html

更多阅读

吃芒果的7个好处 芒果吃了有什么好处

这种水果很多菜肴,包括沙冰,沙拉?。那些熟透和多汁的芒果在你的日常饮食和享受他们奇妙的味道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健康益处。 这里有几个原因为什么我每天吃芒果。?1。 提高免疫系统你想提高你的免疫系统? 考虑将芒果添加到你的日常

世界上十大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洞穴 虽然难以置信

全球最不可思议的洞穴发现钟乳石和石笋的洞穴。 形成的钟乳石是一种挂在天花板的洞穴,温泉,或人为结构如桥梁和矿山。 石笋是一个类型的形成,从洞穴里的地板由于材料沉积在地板上的积累从天花板肉汁。包含钟乳石和石笋是一个巨大的

给朱令父母神秘信函者的真正意图 朱令的父母有什么背景

今年6月初,朱令父母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信,近日被公开。我在前面两篇博文已经说明,这封信是有人在国内写的,托人在美国寄出。搞清楚这封信的意图对最后找到朱令案的真凶很有帮助。这封信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把“唯一嫌疑人”锁定在孙维身上

声明:《令人难以置信 铅笔画 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为网友以时光为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