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很多人答非所问。题主问的不是“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回报”,而是“为什么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除去天赋、智商、方法、效率等主观因素,以上答案却几乎没有一个提到客观因素(只有寺主人的答案间接提到了客观因素)。

真正的客观因素——也就是导致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客观因素——是社会阶层的割裂和固化。

我们所处的社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阶层:



而中国以及其他后发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社会阶层越来越割裂、并且固化。占有优势资源的人与其他人之间渐渐形成了一道越来越大的鸿沟。不同阶层之间越来越缺乏流动性。

占有优势资源的人,凭借其优势从而占有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就像一线市中心的房价越炒越高,其实只是这帮人之间的一个资金游戏而已。

而不占有优势资源的人,手中的资源越来越稀缺。为了去争夺这些越来越少的资源,他们只能竭尽全力,但最后得不到的概率却是极大。

我自己身边,就有一个最好的例子:

九年前,2007年,我工作才一年,就在上海中环内买了房子。我父母属于没钱的准中产,也没有援助太多。

而现在,我们公司同样一个入职一年多的小朋友,为了结婚,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只能买到上海外环外极其遥远的地方的一个房子,比上海野生动物园还要多出几站路(野生动物园从我家开车过去要1个小时)。

我和他努力程度不同么?进的是同一家公司。那为什么他得到的回报仅仅是这个?

再比如题主所说的升学现象。

重点高等学府的名额,首先能享受到的是本地人。然后在自主招生中,又是一批从小就享有优势教育,甚至能开后门的人占据了先机。剩下的仅有那些名额,由一大批没有优势资源的人去争抢。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本来是一种让贫穷人家阶层跃升的手段。在科举制出现之前,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推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样的制度下,如果不是名门豪族,不可能有当官的机会。而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

然而在现代中国社会,不同阶层能接受到的教育是不同的。这造成了越是优势资源占有者,接受的教育越高级,后代智商和能力越高;越是没有优势资源者,就越是只能接受低等教育,后代智商和能力越低。

于是最后反映在统计学以及感性认识上,我们就会看到——“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阶层固化是当今中国面对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和贫富两极分化是大致同一类问题。

在评论区有人认为,35年前更普遍,因为”我们的农民父辈、爷辈们一天下地干活13个小说,他们不努力?红色背景随便打个招呼就可以做个公务员出人头地。相对轻松的工厂职位却是世袭制。这样的现象说明努力无效论在那时候更适用“。我对此略有不同看法:

1)首先,35年前的基尼系数是远比现在要低的。当时大致在0.2-0.3区间,而现在早就接近0.5. 基尼系数较低,反映了大众的财富和收入大致处于平均的水平。这就说明,一个人只要付出一般的努力,就能取得和他人差不多财富和收入。尽管当时全民皆穷,但至少人不会在攀比中迷失自己。人的嫉妒心是非常要命的。

2)根据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 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后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性容易降低。而”流动性“则是对于”努力带来回报”的最好诠释。为什么流动性会降低?因为经济增长带来利益阶层的崛起,而由于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在一个后发国家并不完善,利益阶层就会利用种种手段来固化分配模式;而政府在各阶层之间博弈的过程中也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社会对于动态的机会公平没有文化共识,从而导致社会整体流动性降低。

3)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社会流动性是比较高的。有人说改革开放前十年,发财靠胆子;第二个十年开始,发财靠路子,社会流动性开始降低,再过十年,发财靠老子,那就是社会流动性最低了。根据斯坦福教授Khor和Pencavel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1998年后,中国社会流动性在降低,所以才出现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官三代、富三代。现在这精英阶层里面还分层,比如红二代看不起官二代,官二代看不起富二代。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像“我爸是李刚”这种事情就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事件。

4)高考制度跟科举制度起的是类似的作用,但现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越来越取决于出生和出生地:某学者200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199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分别是2.6%和0.9%,前者约是后者的三倍,而2003年分别为26.5%和2.7%,二者差距扩大到了近十倍。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这说明,“凤凰男”这种典型的“努力带来回报”的现象,以后将越来越少。

5)一定程度上,低流动性跟中等收入陷阱是相关的:秘鲁的代际受教育相关系数高达0.66,智利高达0.6,巴西高达0.59。很多发达国家(美国除外,达到0.46)都是相对比较低的,这个代际相关系数低就是流动性比较高。中国的代际相关系数没有权威统计,但大家从平时生活中应该能感受到这个系数并不低。

(代际相关系数等于1,意味着上一代人的收入完全决定了下一代人的收入,这样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固化的社会;相关性等于0,意味着无论上一代人的收入如何,下一代人的收入都是随机分布的,两代人的收入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这样的社会就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社会;如果相关性等于-1,意味着如果你的父母是社会中的最高收入者,那么你将是社会的最底层,这就是革命。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爆发革命的,因此社会流动性的相关系数通常是在0-1之间波动。两代人的收入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你的收入又不是完全由父母的收入完全决定。)

阶层固化会带来非常多的恶果,其中之一就是题主所说的“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换句话说,阶层固化禁锢社会进步的活力。没有人愿意贫穷,但经过努力依然摆脱不了贫穷,才是不正常而令人悲哀的。相对于富二代来说,穷二代是指没能致富的工人或农民的子女,他们如今依然无从改变贫穷的命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辛勤打拼,却始终无从到达理想的彼岸。

经济学家王小鲁曾提出:中国的“新底层社会”正在形成并走向刚化。所谓“新底层社会”,包括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因为高房价坠落的“城市中产”、未被利益集团吸纳的知识分子,加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组成庞大而复杂的底层社会,并且正逐渐走向刚化。很显然,所谓的新底层社会,其实就是无数草根,新底层社会的形成,意味着贫富在代际传递,社会阶层走向固化。

阶层固化的社会没有赢家。阶层固化与权力世袭的社会没有赢家,社会也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现在,“无权势、无背景、无关系”的80后、90后年轻人一步入社会,面对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凭借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社会经济地位的难度加大,不少人成为漂荡在城市的“蚁族”或“底层知识青年”。在阶层固化与权力世袭的社会,精英阶层也是输家。阶层对立使社会缺乏理性、客观、公正、宽容的环境,精英阶层被预设为“坏人”与“恶人”,被贴上各种标签。


以一图结尾。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540103/1612.html

更多阅读

付出与回报的名言 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1 、不付出劳动就不会有收获。—— 伦•赖特2 、 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杰罗尔德3 、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法国作家 雨果4 、 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5 、 得到

那些软件支持老板键 为什么你得不到老板的支持

在同一个公司里,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老板,同样的下属,有的人会得到老板的支持,有的人则很难争取到老板支持。是老板的原因?还是下属的原因?得不到老板支持的人会说老板偏心,说老板对人不对事,诸多的埋怨;而老板则说这些下属缺

声明:《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句子 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为网友用生活展示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