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的英语还是应试。很牛的大学,老师的水平很高。无论是听力、精读、泛读,老师的水平比高中老师高太多。而且还有很美的女老师。非常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当时我们宿舍的兄弟们,给我们的美丽的英语老师起了个很有感觉的名字,叫“失恋者儿”。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淡淡的,她的课是带着感情的,当然有对英语的感情,对课文的感情,此外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我们这般兄弟很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丝丝的忧伤,我们怀疑,她失恋了。所以,一旦我们中的某一个人在课堂上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课后,这都是我们在宿舍里会聊很久的话题。
我顺利的考了四六级。还是应试的套路。
但大学阶段和高中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大学的时间自由。关于英语,我读了很多课外的资料。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还有卖英文杂志,《疯狂英语》、《英语学习》之类的东西。当然也买一些按照难度分级的小丛书。这些东西对我的英语学习肯定有帮助,比如潜移默化的多学了一些单词,培养了语感,但是有帮助到什么程度,我真说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习模式,没有让我达到我向往的那种英语学习的境界:愉快、从容。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英语四六级就考完了。所以,后来的英语都是靠看杂志维持水平。没有花更多的时间。
我埋首图书馆的时候,大家在学各种出国英语。我的不少同学在那时候都出国了。
然后,就进入了考研的阶段。
我研究生考了两次,第一次没过。中间有个很长的故事。篇幅有限,这次不说了。所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中间有一年的时间在出版社兼职工作。
回顾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我还在那个坑里。
只不过这时候,通过英文电影、歌曲、杂志等等,有增加了不少英语学习的新奇感和乐趣。所以,虽然是在坑里,但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坑里。
考研英语的逆袭
考研英语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英语还有单独的分数线,不但看总分。
但那个时候,我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我回顾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的英语到底是怎么学过来的。到底学到了怎样的水平?算一下时间,把自己吓了一跳。自从青少年以来,我已经至少学了十年英语了!即便从初中算起,初高中六年,再加上大学四年,总共学了十年。
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很流利的讲十句标准的英语?当然得是像样的英语。我发现,我做不到。然后,我立即发现,我问对了问题。这个就是关键,十年的学习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这件事儿本身让我大卫震惊,久久不能退去的震惊。
我很好奇其他人是什么情况。随后,我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一句话的调查。就问这句话: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讲出十句标准的英语?
即便在火车上,遇到聊的很嗨的同龄人我也会偶尔问一下。让我吃惊的是,绝大部分人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脸就红了,然后摇摇头。这种感觉我是很熟悉的,最初我问自己的时候,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十年时间啊,那是生命啊,人生总共有几个十年。虽然,没有人对我图财害命,但是自己在杀死自己的十年。用不恰当的方式学英语,就是在杀死自己的时间!不但如此,学了十年都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简直就是耻辱!尤其对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这种耻辱配得上任何糟糕的词汇,比如脑子进水、猪脑子等等。
于是,我下定决心,考研的过程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应试学英语。找回我的时间,找回我的生命,找回我的智力尊严!
怎么学呢?我简单的算了一下。
如果我背文章,背了10句,那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句。如果说我踏踏实实的学上一天英语,比如牢牢的背下10句话,那么我多年来的目标,一天就实现了。一雪前耻。超过了99%的人。
背了100句,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0句。如果这样学上10天,果真掌握了100句英语,那么英语就应该突破了。当然,考研英语里面最难的是作文。最让人头疼的也是作文。填空、阅读理解,这些都是有技巧的。作文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前提是你写出来的句子必须语法没问题,否则要扣分。如果按照背诵文章的方法,我的作文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我算了一下,把自己吓了一跳。
1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其排列组合的数量是10的阶乘。10的阶乘等于多少?362万8800种。
10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会有多少种可能的文章呢?那是个天文数字,不知道要写多少行,估计要占满一页纸了。把其中糟糕的组合去掉,那么剩下来优秀组合形成的文章也会不计其数。世界上再打的图书馆都装不下。正是如此。不然,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层出不穷,似乎永远都写不完呢?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棋盘里的棋子虽然有限,象棋才几十颗棋子,还必须马走日、象走田、卒子永远不回头,即便加上这些规则,还是能够产生近乎无穷种棋局。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算完之后,更加强了我的背诵文章学习英语的信心。
找什么文章呢?
随便找,听说别人背新概念,我就找新概念上的文章。从中挑选了一篇比较喜欢的,篇幅不长的,开始背。
背之前,我发现这个想法有问题。我得知道,我的水平长没长。一旦水平不长,到考试的时候再发现,已经晚了。不仅晚了而且是悲剧。考研不是开玩笑,我花的是时间。考不过不但损失了时间,损失的东西太过了,还包括面子等等。
所以,我得想办法检验学习效果。最简单的就是先做几套模拟题,测试当前的水平。连作了几套模拟题,测了之后发现,平均40多分。考研的同学都知道,40多分不算很低。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英语达到60分的不算多。我刚刚还查了一下,至今如此,比如“2016年考研英语是什么让他们难过60分-搜狐教育”。那么40多分就是我的基础水平。距离考上很牛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
测完基础水平之后,我就开始背了。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方法有问题。理性上来看,这个方法很绝,简直滴水不漏。操作起来却是痛苦的。谁背谁知道。当然,最痛苦的不是背不下来。而是背下来之后,很快会忘掉。于是,就只能不断的重复。
我决定,背完一篇文章,可以连续抽两支烟。在那之前,已经染上抽烟的恶习了。就这样,在我背英语的小房间,常常烟雾缭绕。切勿模仿。
一个月之后,我能背下4到5篇文章。为什么是4到5篇呢。因为4篇是背的很熟的,张口就来。而第五篇还没那么熟。不是张口就来的不能算数。因为,在写作的时候,你必须轻松的就能想到一个句子,否则你没有时间去设计标题、篇章结构、言之有据等等这些内容。所以,背下来,但不熟的句子,严格说来不算数。如果背英语,就必须学一句是一句。只有数到张口就来的程度,语感才能出来。看文章,一扫而过,迅速捕捉他的意思,还有考试中你需要捕捉到的东西。
这样一个月算下来,平均每个星期背一篇。每篇文章的长度在20到30句之间。实际上,以那个时候的水平,每天背10句还真是挺困难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
对于准备考研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通常大家都是用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的,我是用了4个月准备考研。一个月等于过去了四分之一。我必须马上检验这种学习方法到底是否是有效。于是拿出一个周末的时间,连续做了三套模拟题。我一看成绩,平均分50多。一个月已经提升十多分了。这里要注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背单词,也没有做卷子,也没有看任何有关考研英语的辅导书。顶多,偶尔看个英语小文章。比如新概念里的其他文章,背诵之余肯定会看一看的,但80%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都是在背文章。
一个月提升10几分,即便线性增长下去,到考研的时候考70多分是没问题的。这足以让我坚定信心,英语就得这么学——背诵文章!
当然,这一个月是最关键的。对于学习任何技能来说,尤其是发奋学习,那么第一个月甚至是决定性的。我已经看到希望了。回顾下来,关键是,方法是对的,肯定比以往我用过的任何方法都高明。
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我成功的度过了痛苦期。度过痛苦期有几条经验:
第一,我想拿这个英语学习过程做测试。检验一下,这个方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可行,它将彻底改变我的英语学习生涯。
第二,在背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够品味语言的细节了。以前糊里糊涂的学的时候,注意不到语言的品味。背的过程中就会捉摸,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表达的,而不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近义词、同义词有很多嘛,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对语言的品味增加了乐趣。这些品味语言的乐趣,使得背文章的过程不是绝对的痛苦。
第三,咬牙切齿加抽烟。告别脑子进水式的学习,告别耻辱,给自己励志。
当然,抽烟是个习惯问题,不值得模仿。如果大家在学一个不得不学,又想快速突破,但是又不得不面对人性的那种趋乐避苦、容易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弱点,可以模仿一下罗永浩。
当年,老罗把自己关在西二旗的一个出租屋里练英语,准备去当新东方英语老师。
闭关之前,他跑到中关村地摊上,买了一麻袋励志书。论斤卖的那种。老罗先后去了三次,总共买了一堆,放在门口,以备受不了煎熬的时候翻出来看看。
凡事三天热度,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老罗平均苦读三四天的时候,就动摇一次。遥想城里的红尘滚滚。每当此时,老罗走到门口准备开门冲入红尘。恰在此时看到门口躺着的那堆书。随手翻开一本,李傲写道: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样的句子让老罗立马关上门,一通撞墙打滚儿、掉眼泪、抽自己嘴巴。然后又能苦学三天。
三天之后,在他准备放弃当英语老师的人生计划之后。走到门口,又看到这堆书,随手翻到另外一本儿没看过的书。翻不到三页,从书里劈头盖脸跳出这么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老罗瘫倒在地,嚎啕大哭,冲到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继续背单词,做题目。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罗干脆把光鲜一点儿的衣服全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秋衣秋裤。就这样,老罗过了俞敏洪那关,当上了新东方的英语老师。
如果我早知道这个故事,说不定我也会弄几麻袋励志书,然后背单词。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我继续背英语文章。
我第一个月的英语背诵学习取得了空前胜利。简直是一个惊喜。最大的收获是,这个方法确实可行。用我的理工科思维,拿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实验。尤其是不用上辅导班,不用买很多参考书。这是我最得意的地方。
下一步相对简单了。这个方法继续用,考研英语最低目标70分。但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不得超出2小时。因为还有别的工作,我不是全天候复习考研的。
另外一个要改进的地方是,不能学的太痛苦。我发现,新概念上的文章,不怎么好。大多数文章都没什么意义,都是在讲猫、狗啊,什么比赛啦,等等,反正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我到网上去找,找那些有优美的发音,内容又好的文章。什么是好文章?打动我心、打动人性的文章是最好的了,最好还有实用功能。另外,有音频的文章,睡觉、走路的时候多听几遍,能够加深印象。
我马上行动了。找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比如下面这篇罗素的《我为何而生》。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有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文章的三种感情,前两种立刻打动了我,这不就是我的心声嘛。赶紧背下来。整篇文章也不长,总共才十几个句子。
如此又坚持了一个月,功力大涨。
在这期间,有几个哥们儿来过我宿舍,立即被这雾霭沉沉的小黑屋打动了。当然,我学的英语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增加更多的烟雾。
如此,我每个月定期测试,有时候半个月也要拿模拟卷测试一下。证明水平确实有提高。然后我就放心了。成绩提升的步伐很稳定。我后来把更多的时间拨给了其他科目。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保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背了七八篇文章之后,我发现,我的听力大有长进。首先是我背过的文章。我平时走路听起来,不但觉得格外的流畅,而且能听到很多的细节。包括很细微的发音的细节,都会注意到。其次,对那些陌生音频的听力似乎也加强了。
这个过程中我又发明了几种新方法来背诵。
比如,抄写是必要的。因为单词量是要增加的,另外写作文的时候不能有错字。抄写的时候,琢磨单词结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抄写的过程中容易容易缓解急躁情绪。因为,一旦决定背文章,而且发现了背文章的好处。那么这种心理就产生了:背的越快越好。但在朗读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没有想象的被的那么快。然后就急躁,急躁状态下,背的更慢。抄写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不大容易出现。因为,抄写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种新的体验,比如体验单词结构的细节,语法的细节,篇章结构的细节,乃至文章的含义、逻辑,作者的心态等等。抄着抄着就不急躁了,甚至忘却了时间。或者抄写一两遍之后,再大声的诵读。感觉又有不同。
读熟、背熟悉了之后,还有一道必备工序就是默写。默写是对单词的检验,也是对书写工整,书写速度的检验。当然在默写的过程中,还会体验到上面说的那些细节。
越临近考试的时候,我的英语信心就越强。后来根本没有信心这回事儿了,我相信我的英语成绩肯定没问题。于是,我把大量的时间多放到政治和专业课上了。我是理工科,专业课是绝对拉分的。
考研那天的场景我至今记得。走出考场的时候浑身轻松。
我的考研成绩是这样的:专业课是第一,总分第一,英语成绩没有达到80分,仍然是第一。当然,是在我所报考的学院和专业,很牛的学校。
就这样,我步入了我的研究生生涯。
这段经历,如今回顾,仍然荡气回肠。
但后面我才发现,我的英语学习仍然没有完全突破。我仍然在坑里,只不过是在坑的比较靠右上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已经接近突破了。
难忘的英语角还有英语角的女生按道理说,我可以高歌猛进、迈着欢快的步伐进入我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开启我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了。确实如此。但中间发生了一件事,给我带来不大不小的打击。
刚刚入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从东北的某大学保送过来的。他对科研很感兴趣。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在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个外国人写的爱因斯坦传记,马上就对物理学感兴趣了。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一拍即合,聊的越来越频繁。
他对北京充满了好奇,在网上找了一圈学习资源。发现北京有不少英语角,海淀中关村周边好几所学校都有英语角,北大、人大、中央民族大学都有。然后,他鼓动我去英语角,结伴而行。我一开始不明原因,后来到了英语角,我马上明白了。
人大英语角是首选之地,据说人最多,而且女生多,最合适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总之,我俩心照不宣。那个周五的黄昏,出发。
骑着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在夜色降临之时,英语角已经人山人海。不知道大家怀着学英语的热情,还是别的,比如像罗素那样的,对爱情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渴望。人大英语角果然名不虚传,最重要的是名副其实,除了人比我们想象的多意外,其他方面跟网上的描述一致,比如女生的确很多。
大家三五成群,虽然没有达到人声鼎沸的程度,但也绝不是叽叽喳喳,那种声响难以形容,却让人不能忘怀。英语角在人大主楼前的一个芬芳四溢的小广场,周围满是花木,但这些对我们来说毫不重要,我们要找的是人,绝不是什么花花草草。
人是三五成群甚至10多个人围在一起的。比较大的圈子,想加入都得挤进去。但是大家说英语的声音还是能听的到的。到了英语角,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英语。仅仅是在大中华区里,英语的语种简直可以用数不胜数来形容。以前听大学老师说过,有Chinglish,我一直以为这个描述有点儿道理,但是总觉得不大对头。原来Chinglish里还有如此多的语种,与英语角相比,从中学到大学,我们班上同学的各种Chinglish根本算不上什么了。在欢喜之余,我有点跃跃欲试了。准备扎到一个圈子里,拉个人聊。
正在我下定决心之时,我听到了,英语角里不但有Chinglish,还有很标准的英语。这个英语角有外国人,而且不只一位。我站在圈外听他们在说什么,基本全都听得懂。于是,我的耳朵开始留意标准的英语了。从这个圈,走到另外一个圈。然后发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标准的英语,英式的,美式的英语都有。
令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中国人讲的英语发音非常好,当然句子也好。侃侃而谈,运用自如,神态自然。我不再跃跃欲试了,而是心理打鼓,不敢张嘴了。也不敢到圈子里面去说了。我和我的那位哥们儿不约而同,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看看散户吧,那些刚来的,还没来得及加入任何一个圈子的。或者是和我们一样在四下张望,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任何一个圈子。这样的人,往往跟我们的水平差不多。当然最好取交集,找女生聊,异性相吸,一箭双雕。想法很好,但是手心直冒汗。
眼看快到晚上8点钟了,再过一个小时,9点钟的时候,人群将散去。眼看第一次来英语角就要无功而返。我们哥俩儿不知道是谁先出手的,看着两个女生就过去开聊。还好还好,大家的水平差不多。那两位女生是坐公交来的,路上花了半个多小时。是大学生。第一次聊天,都是没话找话。好在是四个人,总能说出让对方听得懂的英语。这第一次聊天,我都不知道聊了什么。无非是,你上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你的家乡在哪里,等等,说出来的全都是中学英语。后来发现,这两个女孩儿都是信基督的,后来还约了有机会去教堂,等等。时间很快就到九点钟了。两位女生准备回学校,我们就此道别。我们俩再到别的圈子凑了一会儿,然后就回学校了。
路上,我们谈笑风生。回到学校的时候,这哥们儿跟我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的英语有多好呢,名校毕业的嘛,原来也不怎么样。当然关系好,有话直说非常好。但是,我当时还是很震惊。这哥们儿告诉我一件事儿,我的英语绝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他说完之后,我呆了半天。很受打击,很受挫折。等到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抽了时间,把我说的英语录了很长一大段,仔细听。果然,我发现我的发音真不行。很沮丧。有个直言相告的朋友真不错。怎么办?一个字,练!
考研考过了,而且学习压力又不大。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练英语了,照着音频里面的发音练。目标是什么?英语角。主要是英语角里的女生们。每周六天,每天至少拿出三个小时练发音,然后顺便听听各种英语对话。
第二次到英语角。找不到之前的女生了,反正彼此印象平平,找不到就算了。这次的经历跟第一次差不多。不过这次,我俩决定单独行动。这样,彼此更能放得开。不然,对方的英语彼此都受不了。这次,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人大的女生。聊天开始了,她是四川人,我是哪里的,她在读经济,我在读理工。什么兴趣爱好,朋友多少,等等。每个想到的日常话题都聊一遍。连比带画,急了用中文,反正双方还是能听懂的。聊着聊着,就没什么话题了。然后彼此告别,再找下一个。偶尔也旁听一下别人的英语。
这次回去之后。我二话没说,继续苦练发音。
第三次到英语角。基本延续了上述过程。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那么紧张了。无论跟陌生人搭讪,还是开口说英语,都比第一次好上10倍。这次“遇到”的又是一位女生。起初的时候,她从远处走来,一身职业装。气质优雅,而是很美丽的职业装。趁着没人留意,我赶紧上前搭讪。搭讪是有风险的,就是被拒。拒就拒了吧,反正黑灯瞎火,没人看得见,脸红都没事儿。还好,这位女生很友好,聊了之后才知道,她也是人大的。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果然如此。我就问,那你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工作呢?其实我是想问,你为什么穿着职业装呢?可惜,职业装这个单词我不会。你看,这就是多学英语句子的好处,你可以换个句式、绕开不会的单词,却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说她在兼职,在公司上班。才下班回来。我一看手表,8点半。下班够晚的。总之相谈甚欢,这种欢快是在心里的,不能表现出来。这位女生给我的感觉是很稳重,聊起天儿来很淡然,既不是生硬,也不是三心二意,总之就是淡淡的,谈起什么事儿都是波澜不惊,但确实又在很专注的聊天儿。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是经历过职场的从容,哪怕还仅仅是个大学生。她跟我说,兼职是为了增加收入,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我表示理解和认同,其实我根本不理解,这是多年之后我才发现的。聊着聊着,她把高跟儿鞋脱掉了。当时是初夏,而且是坐着。她跟我说,穿着高跟儿鞋很不舒服。我表示理解和赞同,其实女生穿高跟儿鞋到底有多难受,很多年之后我还是不能了解。总之,海阔天空,相聊甚欢。我发现,生命中遇到一个陌生人聊天,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忘我的境界。然后,9点钟到了。我们彼此告别。
回学校的路上,我和我那哥们儿聊当天的“收获”。说到我的收获,我滔滔不绝。跟英语无关,聊的全都是那位女生。我一通摆货,说那个女生如何如何与众不同,无论是职业装,还是那气质,还有说话的语气。然后,那兄弟问我,你跟她要电话号码了吗。我愣了一下儿,没要。然后,后悔的直想跺脚。可惜跺不了,我们在骑车。我猛的拍了两下车把,开始埋怨我那兄弟。我说,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早说,我肯定要号码呀。他说,你跟这样的女生聊天怎么不叫上我呢,你叫上我,我肯定要号码呀。我说,我就知道你要号码,所以不叫你啊。......就这样回到了学校。
下个星期再去的时候,我在人群之中找了很久再也没有找到那位女生。
英语终于成为我所爱我依旧练着我的英语发音。进步有多大,并不清楚。总之,动力是充足的。直到有一天在英语角的人群中,听到了很漂亮的英语。像一个外国人在说话,是女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中国人。我在圈子之外等了很久,终于在人群将要散去的时候,开始与她对话。这一次,在分别的刹那间,我鼓起勇气,跟她要了电话号码。
总之她也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应聘一所英语学校的老师,经历丰富。英语水平相当高。我写信给她...她每次都用英语回信,所以我逐渐也用英语给她写信。分享好的英语文章,分享好的英文歌曲...见面的时候,讲英语。
我赞美她的英语发音。我直接说,我很想学她的英语发音。她很愉快的答应了。在聊天之余的闲暇时间,她教了我几次,我的英语发音已经突飞猛进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事情,很重要的事情。
英语发音是有技巧的。比如说,rose(玫瑰),大部分人都读成了“肉丝”,但英文的R这个音,必须把舌头卷回去再弹开才能发的出来。发的出来的意思就是像外国人那样的发音,那种感觉绝不是“肉丝”。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意音标了,我对音标辨识的还算清晰,知道差别、也能听出来差别,但是自己却发不出那种很地道的语音。与她相识之后,我才知道,这些发音在本质上需要口腔动作的配合才行,她还跟我说,英语发音有“口腔体操”等等。
再后来的时候,我把这些发音做了一个总结。实际上中国人在学英语发音的时候有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秘诀。这个秘诀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英文里面有的发音,中文里面也有,但是有些英文里面的发音,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
例如in的发音跟因为的“因”很接近,we的发音跟因为的“为”发音很接近,还有he的发音跟中文的“黑”很接近,接近到近乎没有差别的程度。但是,英文里面有些发音,是中文里面根本没有的。比如rose, rock, rise,这里面的R,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发音。再如最常见的数字,two,绝大多数人都读成了兔子的“兔”,这样的发音听起来就很土,自己也觉得别扭,但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那个t的发音,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对应。正是这种没有对应,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障碍!这种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自以为知道,然而却是误读了!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很土的发音。
我后来统计了一下:在中文里面没有对应的英语发音一共有多少个呢?总共不过十几个!
所以,我刚才说,我练了没多久就感到突飞猛进。正是因为,英语里面有而中文里面没有与之对应的基本音,总共就十几个。为什么仅仅这十多个的发音会造成巨大的差别呢?因为它们近乎无处不在。你听一个人的发音,不用听很复杂的,把从1到10的数字读一遍,就知道这人的发音水平了。
一段时间之后,我在电视上听很多各国政要、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的英语发音,我不禁一笑,我的发音肯定超过了他们。当然,他们都是非英语国家的。
又过了几个星期,我发现,我的发音已经超过了我的所有英语老师,除了她。她是太专业了,她已经是英语老师了,专门教发音。在几家很牛的英语机构。
再后来,我在研究生的讨论小组上做报告,文中大量的引用英文,也读英文。后来,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你的发音比很多在外国留学多年的人的发音还要好。他在美国做了十几年教授,当时在我们学校兼职。他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把我的大致经历告诉了他。他表示理解。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掌握了技巧之后的刻意练习的结果。在没有掌握技巧之前,你投入很多时间,但就是没有明显的进步。咱们不是不努力,不上进,但有些窍门没有掌握,这些努力和上进的回报令人沮丧。相反,掌握了技巧,在加上勤于练习,就进入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过程。
日新月异绝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写实的。我的英语发音的突破,严格说来,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什么是突破?就是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枯燥的事情,再也不用坚持,而是成为一种乐趣。
乐趣到什么程度?见到英语资料就像读,不断体验那种读的很爽的感觉。这样,即便学同样的资料,会比其他人多学好几遍,而且兴味盎然。
如果掌握了这十几个基本发音的奥妙,在配上当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各种英语学习APP,比如我最喜欢的“英语趣配音”、“英语模仿秀”,那么英语的学习简直就是娱乐。而且,这些APP里面,有大量的好文章,背景音乐、画面多非常的优美,美到震撼。
在以后的日子里,英语水平的提高给我带来很多东西。比如研究生课程上如鱼得水。还有跟外国人对话的时候的自信。甚至当我看到很多明星讲英语的时候,都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更容易通过英语学到先进的知识,比如阅读援助,专业文献,外国网站上的最新动态。还有,英语增加了我生活中的乐趣。在研究生的时候我开始用英语写诗,后来跟我那两位可爱的国际友人交流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兴奋,跟我讨论了许多美国文化,还有分享了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
当然英语技能也增加了我的收入,我兼职教英语的时候,一节课最多能赚1千块。被学生评价为,比学校里英语老师的发音好上100倍。当然,我没有持续去教英语,我的主业是科研。
再比如,在今天,我做个人公号。我会从许多外国网站寻找素材。这就比英语水平差一些的人,有优势。等等。这种好处很多。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刚才所说,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负担。我不能说,我的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实际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的英语精进的进度,我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花一些时间,就会有不小的提升。只因为我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同时,这种学习和精进,再也不是负担。从此,我的英语精进,进入了加速回拨的阶段,终于走出了那个大坑。
当然,你们从这个故事中也得到了这样一个经验。无论英语处于怎样的水平,英语总能让你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烂的时候,你可以用请教的方式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好的时候,这样就会有女生靠近你......
后来,我的那位美丽的英语发音启蒙老师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生活。我在一个称之为“中华”,曾经漫山遍野是鲜花的国度,继续致力于探索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以及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学习法则。中间的过程省略100万字...
学习与精进之路
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只不过实现了3个突破。首先是背文章,代替了大量的无效学习,积累了预感、标准句式、好的篇章结构,真正奠定了语感;其次,英语发音的突破更重要,突破发音才开启了英语学习乐趣的大门;最后就在生活中不断应用,与人交流,口头书信,查找资料,翻译作品等等。当然现在我们还有英语趣配音、魔方秀这样的很好玩儿的APP。
这个漫长的经历,给我留下8个教训:
第一,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
第二,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
第三,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
第四,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
第五,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
第六,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进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以至于难以维系的失败。
第七,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
第八,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
学习的本质是基于大量练习的对模仿对象的模仿。如果你没选好模仿对象,没有进行大量模仿式的练习,那么你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产生打的跃迁。学习的第二个本质是创造,创造性的运用一项技能,创造性的精进,创造是人的本能。凡是符合这两个本质的学习,必然进入欲罢不能的学习阶段。
学习是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
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变的核聚
专栏:{ } 欢迎来逛逛
微信订阅号:{ 核聚 }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