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又查询了一下成绩,大大的后字出现了,重新贴一下成绩单,所以可能大概也许,有没有后字真的是随机的吧。
………………分割线………………
刚刚看评论,有人提到为什么我的成绩单上没有45天后去领取专业阶段合格证书的字样,吓得我一哆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没有,但是我看到网上大家晒出来的截图,确实是有的有,有的没有。知道原因的小伙伴可以告诉我,谢谢啦。
下面原答案。
昨天成绩出来,得知考的剩下五门都过了的时候,高兴地要飞起来,看了好几遍成绩单反复确认才敢相信,分数不高都是六十多。至此,注会专业阶段全部通过。现在整理一下思路,把考试经验给大家分享出来。
【考试进程】
15年——审计 (60分飘过)
16年——会计、财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
【个人情况】
就读于帝都某理工科211院校的会计专业,目前研二在读(三年制),算是有一些专业基础。备考时研一,学校只有3门课,导师那边也不常有事,时间宽裕。1月到8月在一家外企实习,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学习,基本每天工作3小时,剩下时间自己支配,这段时间每天能保证4、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8月底离职,9月、10月专心备考,每天上自习能保证8小时的学习时间,一直到考前。
【复习周期】
15年12月到16年10月中旬考试,将近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时间经历了三个复习阶段:
12月—6月
第一轮基础班,一门看完了再看另一门。
7月—8月
第二轮习题班,也是一门看完了再看另一门。
9月—考前,5门课一起复习。
第三轮真题、六套题,背重点,做类型题,总结总结再总结,抓住重点,找出常考的类型题,回到轻一同类型的题目多做几道。这个阶段就是综合起来一起看了,做套题、看答案、查漏补缺、记忆知识点,2-3天一个周期。
【复习资料】
这六门课的复习我是没有用到教材的,都是拿轻松过关一当做课本,有笔记或者问题都写在轻一上。
网课视频+配套讲义
真题和最后六套题
【财管】
基础班看的陈华亭老师2015年的视频(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还是很震惊的,永恒的2015,向陈华亭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陈老师有点儿口音,但听习惯了就好,思路清晰易懂,强烈推荐。边看视频、边看轻一知识点、边删减讲义(只留下轻一上没有的,老师自己总结的部分),视频结束后做了轻一课后的习题(只做主观题),这样一轮下来大概一个多月。
习题班也是陈华亭老师,但这个阶段我就没有听视频了,只下载了讲义看题做题,做题的目的其实是回忆之前一轮的知识点,看一遍第一轮基础班时候做的笔记、重点和错题,然后把轻一课后的主观题做了。这样第二轮过一遍基本就能把第一轮学过的东西回忆起来。
套题阶段就是近三年的真题做了一遍,最后6套题做了前三套,一共6套完整试题。每套题里的错题或者不确定的题目,都会去查轻一对应部分的知识点或者类型题,把套题里出现过的类型题(尤其真题)都做会做熟。
【税法】
基础班看的刘颖老师的视频和讲义,营业税那章一点儿都没看,直接跳过去。也是边看视频、边看轻一知识点、边删减讲义(只留下轻一上没有的,老师自己总结的部分),视频结束后做了轻一课后的习题(只做主观题),这样一轮下来大概一个月。
税法的复习我是分两部分,实体法按税种复习,程序法按章节。16年的税法有多变态考过的大家都知道,首先好几道大题的第一问计算量惊人,还涉及到好几次土地增值税,其次选择题程序法部分考了很多,征管法那章至少考了有5分吧,最后国际税收那章竟然出了个多层抵免的计算题,然而征管法和国际税收这两章我真没仔细看。这也提醒我们全面深入的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书上处处皆考点。
习题班没有跟着网课看视频,我是挨个章节做轻一的主观题,每章做题前先看一遍轻一知识点和精简的讲义、第一轮的错题。第二轮结束。
税法知识点多且碎,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当时我做了12页正反两面A4纸的总结,那些重要的、记不住的知识点都在纸上写着,直到考前我都一直拿在手里反复看。
套题阶段也是近三年的真题做了一遍,最后6套题做了前四套。要注意税法政策变得快,以前年份考题的答案可能有所变化。个人感觉税法是最与时俱进,变化最大的科目,像财管可以看以前年份的视频,但是税法却一定要看当年的最新视频一样。
【会计】
基础班我看的是张志凤老师的视频+讲义,轻一知识点和客观题。这轮重在理解,搞懂每一个会计处理的内涵,做好笔记。长投、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这三章可以一起看,其他按章节一步一步看就行。习题班也是张志凤老师,这轮主要攻克主观题,当然轻一知识点、笔记和客观题错题还是要再看一遍的。会计真题我做了近5年的,最后6套题做了前三套,和别的科目一样,类型题要练会。
其实考前我合并报表部分都是糊里糊涂的,只会做几道典型例题,考试时抽到反向购买那道题我都没反应过来,下了考场我才知道那是反向购买。所以能过会计我觉得简直神奇。
【经济法】
经济法全过程都是跟着郭守杰老师学完的。
基础班视频+轻松过关一+轻松过关一客观题。(经济法轻一知识点很全面,没有看网课的讲义) 这轮重在理解法理,站在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跟着老师把法条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就行,还不要求记忆。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习题班了。感觉经济法能过得益于这轮复习。这轮就是郭守杰老师给大家按主观题分章节总结知识点和典型例题。这部分要把常考的法条理解并背下来,应对主观题问题不大。
之后做几套真题和最后六套题,强化记忆知识点即可。
【公司战略】
有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我的复习计划里怎么没有公司战略。事实上这门课我采取了非常规的突击复习法,就是九月份的时候抽出完整的5天左右时间,看轻松过关3,没错,就是那本手掌大小的记忆手册,遇到没见过的名词、概念就找轻一的对应章节查一查,要么就百度一下,总之记忆手册上的都是核心考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加上轻一每一章的思维导图,要能大致背下来,思维框架有了答主观题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轻3记忆手册+每章思维导图+3套真题+3套最后6套题
考前半个月每天睡前背一下记忆手册。
当然,这样的复习方法也不是我的本意,由于前面几门课没按计划规定的时间完成,导致战略原本一个月的基础班被挤没了,到了九月份战略一字没看,本来想放弃的但是又舍不得,碰碰运气就这样胡闹了一下,结果很惊险,61分差一点就过不了了。因此,时间充裕的还是建议按部就班的复习,想突击的可以参考上面的方法。
【审计】
由于审计这门课是2015年通过的,复习细节记不太清了,所以参考价值不大。
当时是我大四毕业那年,第一次可以考注会,就报了审计和经济法试试水,当时在一家软件公司实习,每天上班时间看不了书,就只有晚上下班后的几个小时,还要边跟前男友在电话里吵架边看书,所以7月、8月每天晚上两个小时,把审计轻松过关一看完了(没跟网校视频,自己看轻一知识点,做客观题),然后9月开学去外面玩儿了半个月,十一也出去玩儿了一周,考前基本只复习了20天,这20天,我是跟着刘圣妮老师的习题班复习的,看视频做习题,考前做了两套真题就上考场了。
当时考试最后一道大题20分没时间写,就全填的“否”,想着肯定过不了就没再想注会的事情了。12月多知道注会出成绩了我都懒得查分,想着肯定过不了,结果一查竟然60,真的是撞大运,过的惊险。所以现在想来还是按部就班的复习,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比较稳妥,至少过得心安理得,不是靠运气。
【杂七杂八】
其实经验这种东西都是因人而异,仅供参考。我一直觉得考过的人各有各的经验方法,没考过的人大多是没有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网上盛行的1500小时有效学习时间的那个经验,我觉得可以拿来借鉴,正常人只要有效学习时间够了应该也就过了。
关于网校课件的问题,我的课件都是同学室友之间相互分享的,贴吧论坛QQ群里也有一大堆免费资源,感谢百度云。我的基础班阶段都是视频+讲义这样的组合,有的同学是跟着音频看讲义,可以调1.2、1.5、2倍速这样的听,我也试过这种加速的音频,听起来有点儿费劲,容易走神,加上自己有个怪癖,就是听课必须得看着老师的脸( ̄_ ̄)这样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边听课边看讲义边做笔记,把讲义精简精简再精简,只留下重点、难点然后打印出来,以备后面复习时查阅。
备考阶段因为要坚持每天都看书,基本没有好几天不学习纯玩儿的状态。除去寒假过年回家待了半个月和暑假回家待了一周外(爸妈勒令我别带书回家,因为带了也不看,在家要纯休息),每天都有在学习。平时出门也就是约小伙伴逛个街吃个饭自个拍了,剧也是要追的,综艺也是要看的,微博也是要刷的,不然浑身难受。复习时每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适时地奖励自己一下,给自己买个唇膏、精华啥的,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颜色。
按照计划或者复习进度表来严格要求自己,当然计划也是在不断调整向前滚动的,比如当六月底发现没有时间复习公司战略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战略,因为要保证会计、财管等其他各科第二轮的复习,相当于弃车保帅。再比如到九月多第三轮真题阶段时,我感觉一些科目就算再多做几套模拟题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时,我选择了抽出5天时间突击公司战略。总之就是,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及时调整计划。
还有就是学习的时候尽量不要玩儿手机,刷微博、刷、逛淘宝老耽误事儿了,经常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备考心态】
这种长期备考真的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建议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各个击破,每完成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章节的内容都能获得满足感,这样不容易疲惫。
第一轮基础班压力不大,因为时间还不紧迫,而且所有知识都是新的,这时候不要求记住,只要求理解,弄清楚来龙去脉。
第二轮习题班就开始焦虑了,因为你发现之前看过的东西都忘了,之前已经理解过的重难点现在又看不明白了,这章看完了上一章又忘了,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你的要求高了,你希望自己在理解的同时能记下来。其实考完了回头想,第一遍复习需要花1个月时间才能看完的重点,第二遍只需要15天,第三遍5天,到考前真的一天就能把一门课的重点过一遍。这样不断的重复理解记忆坚持下来就OK。
第三轮做套题,焦虑等级直线上升。当时我做套题是卡着时间做的,做完对答案,估个大致分数,发现真题做的好点儿的能上50(超不过60),差点儿的40多分,很崩溃。然后做最后六套题,更崩溃,题量大难度高陷阱多,我觉得6套题适合查漏补缺、强化记忆,并不适合模拟考试,因为真的会打击自信心。做题重要的不是做的过程,而是做完了把没掌握的找到,回去查轻一、查讲义、找相关知识点练习题, 所以基本上每做一套题,我都会再把轻一重点和笔记翻一遍。
【考试中&考试后】
因为考场很偏在十三陵附近,订宾馆是必须的。提前查好路线订好宾馆,当时我是在准考证可以打印的当天就提前定了宾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临近考试的时候宾馆爆满。
机考输入数字和公式确实有点麻烦,略耽误时间,但是并非决定因素,考前我没有在机考模拟系统里练习过,但看了两篇机考的帖子,知道了搜狗输入法下输入v+算式 可以直接出答案,但是平时也没练过,我还是采取了数字键盘输入算式,用自己带的计算器算答案这种笨办法。感觉因为机考输入不方便耽误的时间,远远没有不会做题,思考、卡壳耽误的时间多。所以会不会做、做不做的对才是王道,其他都是浮云。
每考完一科出来都很痛苦,今年会计考完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结果税法真的抽到了多层抵免
今年的考题出的有些变态是大家都知道的,具体的我记得有个专门的吐槽贴。成绩出来后大家感觉中注协是不是改卷放水了,怎么成绩都还可以,明明做的时候生无可恋,感觉肯定是过不了了。所以,考完了就别胡思乱想了,坐等成绩公布一切尘埃落定就好。
【写在后面】
其实考注会的初衷是觉得自己会计专业都读到研究生了,相对于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小伙伴少了好几年的工作经验,要是能考下注会也算是值得了,而且注会对找工作也会有一些帮助,是很多企业、行业的敲门砖。再就是对于财会专业的同学来说,多多少少都有些注会情结吧。
仔细想想,过了专业阶段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振奋人心,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再次印证了付出就会有回报。估计这段经历也能让我回忆个百八十回。明年找工作时,如果面试官问我,你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讲起这件事。
第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清晰了点儿。没过6门之前我对未来真的很迷茫,考公务员、回家乡、去四大或者外企这些都想过,现在过了专业阶段,稍稍不那么迷茫了。现在的想法是既然考出来了,那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去需要注会的地方。
第三,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多人说过了注会也不就是一纸证书而已,我想了想,一年的知识不是白学的,在备考过程中学过的所有知识都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记得考前我跟郜姐说,感觉自己的脑容量达到了巅峰。毕竟多用用脑子也不是坏事,保持学习的能力。
并不建议每个人都以一年过6门为目标,我也从来不觉得一年过好几门注会就很牛,每个人情况不同,规划不同,侧重点不同,选择也就不同。身边有的同学在注会备考期间得到了非常好的实习机会,有的同学邂逅了美好的爱情,解决了终身大事,果断放弃一门或几门注会,如果是我也会如此选择,因为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一定要怎样怎样,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里争取到最优的综合结果,注会证书只是一方面,对么?但是,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全力以赴。
最后,感谢之前分享经验的前辈们,我也是一路看着经验贴走过来的,备考过程有艰辛更有收获。对于还在考试路上的同学们,我想说坚持就是胜利,付出就有收获。
比心❤❤❤
5/9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