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谈判 如何看待TPP谈判达成协议?

这几天和做实体的亲戚聊天,给讲了TPP本身的伤害很小,国内政策是其的4倍以上,依照对话将原文做了修改。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TPP带来的外贸竞争环境恶化,对中国经济本身造成的损失很小,很难超过0.5%,13年彭支伟等人的预测是。

原因其实很很简单,因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出体是加工贸易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前者比如iPhone,占出口总量的50%,后者比如鞋袜,二者相加占了中国出口的77%左右,而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税收普遍只有5%左右。 也就是说,即便越南等国享受了低关税,他们大部分产品相比于中国的出口优势只有5%。


假设这5%的关税劣势短期会导致出口厂商面临倒闭压力,但长期来看面临失业压力的员工就不得不调低自己的工资,以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厂房租金、贷款利息等等,都是一样的逻辑,都会调低自己的收入。也就是说从理论的角度看,长期要素价格是可变的,可以很好的应对这5%,因此5%的竞争劣势不足以引发大面积的倒闭潮(至于为什么和理论预计的不一样,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面积倒闭潮,我下面会解释)。


在要素价格富有有弹性的条件下,简单的分析下TPP对中国GDP损害的理论最高值。2014年中国净出口是2万亿,其中出口14.39万亿,进口12.04万亿,GDP差不多64万亿,中国的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3%左右。从收入法的角度看,我们假设面临出口压力的出口产业,不得不降低5%的工资、利息等收入,那么对TPP国家的出口收入会降低5%,大概是0.2万亿。0.2万亿比2014年中国GDP总额,0.3%左右。下图中蓝色部分是净出口对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的贡献,可以看出净出口本身相比于消费(橘色)、投资(紫色)对GDP的贡献就十分有限。同年中国对TPP12个国家的出口总额约为4万亿左右,因此初步估算GDP下滑0.3%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上面讲到,中国50%的出口是加工贸易,因此出口恶化的同时,进口本身也会降低,因此0.2万亿的净出口损失显然是被高估了。同时,在国际贸易成本增加后,一部分出口企业可能会转内销,也就是进口替代效应,因此这又会带来一部分损失的高估。虽然出口贸易减少会使得相关产业链受损,带来乘数效应,但是即便再高的乘数效应,也很难超过使中国的GDP损失0.5%吧。因此即便你不信彭支伟等人的估计,简单计算后你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在要素价格富有弹性的条件下,得出GDP最多损失0.5%的结论,再考虑到净出口占GDP比重如此低,显然无法解释中国08年以来的经济下行,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东南沿海外贸企业的大面积倒闭,因此经济运行不是简单的会计核算。如果经济就是简单的“GDP=消费+投资+净出口;净出口=出口-进口”,那么显然就不需要经济学家做研究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

稍微动点脑子,就会明白“鼓励出口就会增加经济增长”这套逻辑行不通,用一家饭店简单的类比。如果饭店鼓励销售量,就可以利润增加,那么是赔本贴钱,一碗鱼翅三块九,是不是这家饭店就赚疯了?显然不是。国家的经济运行也是一样的逻辑,简单鼓励出口并不能促进经济,因为出口增长可能来自于政府补贴。现实情况却的确是中国有17%的出口企业享受补贴。比如中国1090多家向美国出口橡胶的企业中,有323家企业享受补贴,平均享受补贴30万。也就是在中美贸易中,有很多的企业实际上是通过国家征纳税人的钱,赔本赚吆喝的补贴他们出口,其中橡胶企业就让我们就亏了1亿。

此处就引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的第一学术悖论——“中国出口增长和GDP增长关系并不明确”。通过上段我的分析,你就可以简单的明白这个悖论——因为很多企业是通过补贴获得出口份额的。获得补贴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即便是在中国充满劳动力优势的纺织业中,国企比私企享受补贴的比率也高出近30%,就更不要说17%的通信类国企享受补贴,而私企比率只有7%。因此中国出口增长很大的比率是赔本赚吆喝的产物。 下图和上图类似,都是说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2010年、2011年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率的贡献甚至是负值,但当年中国的经济增加居然还比14、15年好,所以不要简单的认为“(净)出口增长=GDP增长”。

tpp谈判 如何看待TPP谈判达成协议?

明白了“第一悖论”背后的逻辑,就又引出了第二个学术悖论——“国企受到外贸环境影响更大”。很多人主观的认为中国出口的主力是私企,所以外贸环境恶化造成大量企业死亡,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中国企业在面临贸易压力时,习惯的是降低招收新职员的速度,而不是裁员(戴觅),私企可以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变相的转移压力,国企受制于编制问题,无法应对冲击,他们的利润率恶化会更严重;而之所以私企出现了大面积倒闭,而从事同样出口贸易的国企没有,仅仅是因为国企享受着过高的补贴,而纳税人埋单罢了。

中国外贸领域还存在着第三个悖论——“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如果简单的依照会计核算,谋求经济增长就要尽量提高出口,降低进口,可实际上“出口和增长无关”,而进口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原因有两个:1、是外企进入说明国家在此方面减少了保护,此时外企类似于信号,说明一个行业竞争的加剧,垄断效应的减少;2、外企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行业知识。在中国这个行业垄断严重的国家,竞争效应和知识效应都很重要。

从中国外贸三个悖论可以看出,中国贸易的困境背后凸显更多是中国改革的困境。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明白TPP本身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很小,但是奇怪的是央行的官员们冒天下之大不韪,从易纲到马骏都表达了对TPP的憧憬。这显然让某些领导下不了台,因此央行官员们的言论传播的很窄。央行作为中国经济领域技术官僚最密集的机关,这里的官员们不可能不知道TPP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很难超过0.5%,而他们之所还是发声,就是因为TPP本后减少政府干预、推进市场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其实除了个别港口城市国家,大部分国家的贸易政策本身对其经济发展影响很小,因为贸易遵从“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你自身在从事A产业和B产业间哪个更有效率,而不是你和其他国对比,因此本国产业政策对贸易本身的影响,远大于贸易政策。例如中国60—80年代优先发展重工业,实际上急需外汇,因为中国需要进口大量设备,中国当时的汇率也很高,但是不和规律的产业政策,却使得创汇就很少,而从86年货币贬值,放开从事轻工业的乡镇企业后,中国外汇反而增加。所以说,外贸的本质在于自身产业政策,当外贸企业面临国际压力时,他们可以通过压低要素价格转移压力,可是在中国情况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中国融资市场的不合理,中小银行数量太少,使得以私企为主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和大企业相差甚远,因此央行的货币扩张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所谓“央妈放水,实体经济依然渴”。研究发现,企业领导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就是所谓既得利益者,即便同样是上市公司,他们的企业可以获得比其他上市公司更多贷款。在金融市场合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获得资金是平等的,大家都竞争资金,面临同样的资金压力,出口企业压低工资的同时,国企也会压低员工工资,这样不会就出现私企用工紧张。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就因为大家面临的资金压力不同。


08年开始,中央开始启动四万亿计划。在资本市场不合理的情况下,由于银行的利率缺乏弹性,使得银行偏爱于风险小的大型企业,这样大型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这无疑降低了大型资本型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成本,于是同期的大型企业开始扩张。大型企业在突然获得央妈注水的情况下扩张,自然就会招录更多的工人,因此这打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在大量私企倒闭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短期内并没有降低。


问题的关键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其投资的领域往往是没有效率的。根据白重恩等人的计算,中国1979-2007年GDP近乎10%的年增长中,年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3.78%,可是08年以后,中国的效率增长降到了1.4%。上面讲了,TPP对中国的影响最多只有0.5%,而08年中国效率增长就跌了2.3%,也就是最保守估计,不合理的投资比外贸恶化对中国的影响要大4倍以上。


金融市场的不合理,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毁灭性破坏事外贸政策的4倍,而2011年开始的汇率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如下图所示,根据,实质人民币从11年开始与美元脱钩,单方面大幅升值。人民币升值对制造业的打击巨大,却有利于大企业进口机器、国外兼并,因此4万亿+汇率政策引发了一轮兼并潮。


汇率升值虽然对制造业打击巨大,但是却对以银行业为主的服务行业有益(林念),在不合理的银行业结构下这无疑进一步打击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说TPP本身不可怕,国内政策远比其对经济的破坏性大,至少在4倍以上,而央行的官员之所以集体发生,是因为TPP背后的产业补贴、金融、汇率问题是中国改革的重中之重,政府放弃TPP,对其核心价值的妖魔化、冷淡化,使得央行官员对中国经济的下一步改变普遍忧心忡忡,这才是大家所担心。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90103/1158.html

更多阅读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

公文写作杂谈之五:如何看待执行政策中出现的打擦边球现象在执行政策中出现打擦边球现象,有时甚至是一个带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客观事务的错综复杂性,以致很难划清界限,因而给“擦边球”现象提供了客观依据;二是

如何看待东海防空识别区及国际反应? 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

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日等国强烈反对,国内舆论评价复杂,有人说中国“设区”是自找麻烦,有人说美日挑衅是中国之耻,并戏称中国是“纸老虎”,还有人说美日中了中国的妙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美日等国的反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直销? 中国仙道之究竟

究竟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直销? 无论是深入直销看直销、还是跳出直销看直销,“究竟该如何看待直销”都是直销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问题。尤其在今天,“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的直销”,已经不仅仅是“话题”或“问题”这么简单,他已经成为

声明:《tpp谈判 如何看待TPP谈判达成协议?》为网友坐看云起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