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为什么这么贵 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卖这么贵?

不否认,确实有一部分人以视“喝咖啡”为装逼。话说这要穷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把喝咖啡作为装逼行为?喝个咖啡怎么就变成装逼了?

如何你跟朋友交谈,能把喝星巴克视为一种能提升自我价值的行为,OK,建议多赚点钱,去接触一些收入更高的朋友。至于那些喜欢装逼给陌生路人看的人士,建议把这钱省下,买一点书读一读去充实自己,其中鸡汤、成功学类书籍的疗效最好,价格也便宜,三轮车上20块钱就能买1斤多。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苹果手机等廉价的电子消费品上,在大陆,有个非常奇特、全球绝无仅有的价值观,就是手机代表身价,君不见多少月收入1600的工薪阶层也拿起了苹果手机,跟企业总裁的手机并无任何区别,现在还有人认为拿着苹果手机是装逼行为?至于有人吐槽有人质疑三倍月薪买5000块钱的苹果手机这个问题,我的反问是,人类有追逐幸福的权力,那低收入者是否可以有高品质的需求?有人愿意花更多倍数的月收入买同样是时尚用品的皮包(奢侈品也会有换季的概念),这种行为又如何解释呢?

举个更早一些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去吃过这些西洋肉夹馍曾经是身份的象征,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全方位射来充满各种羡慕嫉妒恨的激光,烧得人一脸通红浑身发抖,这种感受只有拿了三好学生的奖状或者重点学校的录取通知才能与之相比。二十来年前,魔都的第一家肯德基在外滩边上,这是一个堪比宗教圣地的餐厅,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有经过1个学期的努力奋斗,才有可能让父母带着去享受一次。这仪式是如此隆重庄严,不亚于现在的红白喜丧,多少孩子在去用餐的前一天紧张得夜不能寐,唯恐爸妈反悔。然后在爸妈慈爱的目光和吞咽口水的声音中,一口一口把人生这第一次西餐庄严地吃下肚去,心中却充满疑惑,明明很好吃,为啥爸妈都说不要吃不好吃坚决不肯吃最后只买了一份呢?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多年。过了十几年后,美国懒人的“沙县小吃“,穷人花20块(含小费)就可以叫一个够全家6、7口人吃饱还附赠2.5L可乐和若干鸡翅的美式意大利馕开遍祖国大陆,替代了当年肯德基的地位,我记得10多年前第一次路过的时候就牵着妈妈的手吐槽这连富丽堂皇的连锁馕店门上有个小纸条:”衣冠不整不得入内“,就跟第一次看到课本里宣传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一样愤怒,就跟现在央视播出揭露星巴克高价时很多观众一样愤怒,甚至更愤怒。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年纪小,还比较幼稚,身边也没带个链条锁,否则指不定就去砸个开着美国车的司机或者美国车之类,万一一个不识泰山砸了白色车牌的车那这辈子就完蛋了。

现如今,我并不清楚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是什么时候褪去神秘光环的,但是我知道,现在已经没有人认为吃个面包片夹肉饼子撒点色拉酱是什么装逼的行为,而高端大气的美式意大利馕也早已被国人探索出替代配方——有人用新疆馕就着中式炒锅也能做出好吃的披萨。任何事物,普及都需要时间,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认为,不吃肯德基麦当劳是装逼行为,因为这两家餐厅不健康,理论上大陆人士能吃到的最廉价的安全食物,有人说不健康,好吧,还确实是不健康。而星巴克其实跟麦当劳肯德基并无太大差别,充其量也就是个卖咖啡的茶馆店,所谓的咖啡文化在大陆地区有多少人信奉目前并无定论,但是星巴克和costa、Pacific一样,在那些只有大理石凳的商业街、人为不提供歇脚座椅的商场中,能提供一杯热腾腾的正宗的咖啡,里面是牛奶而不是反式脂肪酸的奶泡,外加一个软软 沙发的休息点。而对于附近的白领族来说,早上来的时候这里可以买一杯糖浆味奶精味没那么浓的提神咖啡、或者在其他时间逃避老板的视线跟同事客户供应商们聊聊公司的未来,难道这些行为很过分么?毕竟星巴克不是某个居民在小区里破墙开出违规经营的杂货小店,消费目标群体也不是那些逛街提着水壶到处找免费茶桶的人士,在地租、人工无不疯涨的今日,在茶馆雅座里一壶茶都能卖到80元的今天,我不认为星巴克的价格很过分,我也不认为喝星巴克是装逼行为,我更不认为专业的央视记者、编辑、主编和幕后的”他们“不懂这些经济学常识。如果说一个人把有品质的生活视为装逼,那这年头装逼的事情也太多了,随便举个例子,应届生,哪怕是应届生,在毕业后拿到第一份工资出来跟同学聚会的时候,都不会再回头去选择学校的食堂吧。OK,既然食堂能吃饱,为何要选择外面的餐厅?更进一步说,再好的学校补贴再高,食堂吃顿饭也要4、5块钱吧,为什么带上饭盒打点开水泡几包泡面在学校草地上聚餐?喝醉了二锅头就地就能躺,多接地气啊!去什么饭店啊,装逼又炫富啊。如果按照喝星巴克是装逼的话,下饭馆难道不是装逼?向那些动辄认为这是装逼那也是装逼的单身穷汉提问:你们敢不敢在追求女生的时候许下承诺:”以后等咱有了钱,咱不能装逼,咱不去外面吃,继续每天吃政府补贴的食堂馒头和免费咸菜加免费汤,租个蜗居,把低调进行到底“?生个娃儿也别念什么私立学校出国留学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出来直接去打黑工,一份冤枉钱都不用花,不装逼啊。


说到底,是否装逼,跟行为有关,如果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认知,那就是装逼。但是更多时候,跟旁观者、评论者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水平有关。跟客户签合同可以选择在麦当劳(还真见过不少在快餐店谈生意的),为什么会有人选择要在酒店里举办签约仪式,甚至要邀请媒体记者参加呢?这装逼代价高了去了。举个小点的例:就比如你临时顶替销售总监去招待客户来访,带他去吃了一顿200元下午茶,在魔都200块钱可以团购去外滩边上,在PM2.5的雾霾中观赏打蛋器开盖器注射器,晚上吃了顿人均3、500的饭最后把客户送回酒店,第二天你还在得意洋洋跟同事夸赞自己有多为公司节约的时候老板满脸怒气把你拎进办公室怒叱你为何怠慢客户气得客户一宿未睡大清早打电话来骂娘,话说你为何不带客户去国金买点全价不打折的手表包包围巾再去吃个鱼翅漱个口吃个官府私房菜最后去哔哔哔哔哔放松一下?就你省钱就你节约你不要面子老板还要面子这事传出去了以后公司还怎么在业界混?而那些桌上摆着本《小时代》,精通世界各种顶尖名牌堪比 老师的实习生们捧着楼下买的沙县小吃站在玻璃落地窗外对着你指指点点:这家伙太装逼被老板骂了吧,居然喝个下午茶就要200块,老板肯定是在骂他太浪费了,回头财务不给他报销,看他再装逼,等他出来,大家不要借钱给他,别说问咱借10块,5块钱咱们也别借给他。

再举个例子,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主都有实力去打个高球,办个年卡的花费可能比某些人一年的收入更高,但是有多少人认为老板是装逼?

貌似跑题很远了,提问作为结束: 看话剧,听音乐会,这算不算装逼?就说看电影吧,你就不会等几个月下MKV?为啥要花个上百去看什么imax?在满足生存本能的日常行为之外,有多少不是装逼?星巴克不是生存必需品,30大洋只能换来一杯星巴克,但是30块钱可以买6瓶易拉罐或者8瓶宝特瓶咖啡,或者是30瓶零售1元成本不足1毛钱的过滤水,或者开水30吨中只取1壶,你完全可以提着壶在商业街或者商场的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铺一张报纸,享受跟那些星巴克里的“装逼”男女们一样一样悠闲的假日时光。如果你嫌屁股凉或者硌得蛋疼,那就铺上足足两层报纸,于是你就可以躺下来休息,尽管在那些连水都不舍得喝或者只铺了一层报纸,甚至不铺报纸就坐下的人士的眼里,你铺了两层报纸就是一种刻意的炫富行为,OK,那就奢侈一下,享受一下装逼带来的自豪感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如果这浪费两张报纸带来的罪恶感实在是太过强烈,建议在躺下之后在边上放个破碗,然后把头低下去别让熟人看到,在低调休息之余还能读读报纸上的文章,最好辅以因为舒服而发出的喃喃自语和呻吟,保证全人类都不会有人认为你在装逼,你说这个办法好不好?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80103/992.html

更多阅读

自带杯子去星巴克免费喝咖啡 星巴克杯子免费喝咖啡

  昨天收到线报:4月15日星巴克请饮咖啡,心里很是质疑,于是摆渡了一下,果然有这么一回事。不过,由于有KFC“秒杀门”前车之鉴,所以对星巴克免费赠饮咖啡还心存疑惑。  直到今天早上,小饼童鞋兴冲冲地在办公室说,看到有人自带杯子去星巴

星巴克中国 中国茶叶该如何“看”星巴克?

星巴克是卖咖啡的,大家都知道,也都习惯了,星巴克买了一个茶叶品牌,大家也可能早有耳闻,心中可能还有一些疑惑,好端端的咖啡巨头为什么要进入茶叶界,搅局还是做局?中国茶叶该如何“看”星巴克呢?这件事被炒得很热,例如,一篇题为《星巴克不甘只

血缘:星巴克坚挺的理由

     一杯咖啡27元贵不贵?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央视认为“太贵了”。近日,央视再次向外资企业发难,矛头直对大名鼎鼎的星巴克。  央视及其背后代表的国家喉舌,这样做的真意笔者不敢妄加揣测。如果仅从商业逻辑上判断,笔者认为一杯

星巴克茶叶 中国茶叶与星巴克,战友还是对手?

星巴克是卖咖啡的,大家都知道,也都习惯了,星巴克最近买了一个茶叶品牌,大家也可能早有耳闻,心中可能还有一些疑惑,好端端的咖啡巨头为什么要进入茶叶界,搅局还是做局?这件事被炒得很热,例如,一篇题为《星巴克不甘只卖咖啡再度“喝茶”》的文

声明:《星巴克为什么这么贵 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卖这么贵?》为网友暴力倾向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