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税收不是多多益善的,而是够用就行。今年目标1000亿,如果收上来1500亿,明年给你的指标就是1600亿了,你怎么破?更重要的是,在分税制改革后,税收多半是要上缴中央财政的。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央和地方六四分成,地方拿小头,费半天劲,主要是替中央去收税,很不值当。
对企业来说,查税查的严了,成本就上去了,要么竞争不过查税不严地区的同类企业而破产倒闭,要么就干脆细软跑,把企业搬到查税不严地区。最后反映到地方政府的利益,不仅意味着流失税源,而且意味着经济总量下降、就业岗位减少,这才是真正要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老命的。
所以,地方政府如果有的选,更倾向于把钱留在企业手里,就算你不发给工人,老板自己也要消费的对吧,就算老板有个败家老板娘天天海淘买进口货,但最大的开销肯定是买房,对吧,只要你在当地花钱了,就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就是给地方官员创造政绩,为什么要把钱收上去给中央呢?就算你是贪官,直接从国库里贪污款项,千难万难,你去看近年来查处的贪官污吏,贪污的极少,受贿的极多,与其收上来再去国库捞,不如直接去企业老板手里拿,这样搞腐败,没有财政这个中间商赚差价,老板少支出,官员更安心,双赢。
结果造成了地方政府之间恶性竞争,进一步推动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偷漏税企业相互压价,迫使其他地方政府减免税、企业偷漏税,否则无法生存。最后把出厂价压低到合法纳税就会破产的地步。这些企业看似赚的是利,实际上赚的是税。最终,这部分税的确能够让给最终消费者,但政府的财政支出一直在扩张,这个地方被偷掉的税,只能在别的地方收回来,税收收入让给你们了,那只好在非税收入上打主意,而最大的非税收入自然来自于土地出让。这对普通民众而言,其实就是贪小便宜吃大亏。
在经济繁荣时期,大河有水小河满,这些偷税企业还能勉强维持,而到了经济萧条时期,首先面临危机的就是这些企业。而政府来自于土地出让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又不得不调转枪口对准这些企业。这又导致这些地方经济以更快的速度恶化。
在这个问题下提到过山西省陵川县,那么就接着以陵川县为例去说。
这里引用过该县财政局公布的2013年1-7月份的分税种完成情况:
统计期间,增值税比去年同期下滑了55.54个百分点。而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来自于商品交易。而增值税由于稽查、处罚力度极大,虚开增值税发票甚至可能会判死刑,所以偷起来难度大,同期比较是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增值税收入的腰斩,差不多就意味着商品交易总量的腰斩,经济运行面对极大的困难。而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居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长,从账面看,企业只卖了去年一半不到的货,却能够赚到比去年多得多的利润,可能吗?
很显然,地方政府为完成年度税收任务,在加大稽查力度,增值税往年偷的少,能够通过稽查挽回的余地不大,只能在所得税上打主意。甚至不排除要求企业、个人补缴往年偷逃税款(猜的)。而到了2015年,终于把这些企业榨干了。年初,北大心理系毕业的县委书记还在喊:
要积极联动配合,加大综合治税和监管力度,做实做细征收工作,堵塞税收漏洞,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要清醒认识当前陵川县财税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扬长补短,拾遗补缺,增量提质,充分挖掘税收增收潜力
然而已经挖不出来了,2015年1-12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应该完成44067万元,实际只完成了22128万元,只完成了一半。比起2012年的42787万元、2013年的42245万元,差不多也减少了一半。地方政府不知道杀鸡取卵的教训吗?当然知道的,而且前面说过,正是因为这种与企业的共生关系,他们才默许企业的偷漏税行为,甚至一些地方会主动提出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但财政预算支出有刚性,而中国存在着的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过。
这里所谓的事权,名为权,实则义务,或者更通俗的说,就是锅。指的就是地方政府需要负担的责任。还是以山西省陵川县为例,我们看县级公共预算支出构成,开销最大的,是教育、医疗、社保。加起来占总支出的51%。
这些开销,根本减免不了,只能逐年递增。尤其是教育支出一项,就占到当年财政总收入37086万元的绝大部分了(该县财政主要还是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的)。你看这个饼图,哪一块能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腰斩就减免?只能逐年递增。而无论减少哪一块,轻则引发怨言,重则闹出群体性事件,甚至引来记者搞大新闻。比如上面提到的民办教师月薪150元这样的大新闻。
那有什么办法呢?就算是下金蛋的金鸡,也只能杀了先,虽然明年形势会更恶化,但万一明年就出台新政策了呢,万一明年就加拨转移支付了呢,最后,万一明年就调走了呢?
这种财政支出和收入倒挂的背后,又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发展阶段带来的。比如说陵川县,我当然没有去过,但是从五普和六普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比较,该县人口在十年间减少了7.37%,很明显,是一个人口流出地区。这些地区流出的人口,很显然是青壮年人口,特别是其中的精英人口。年轻人走了,不在当地纳税,却留下老人在家看孩子,孩子上学要教育支出,老人看病要医疗支出,这些都是人口流失地区的地方政府不得不背的锅。
所以,对当前“供给侧改革”提出的结构性减税方案,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对于上文提到的陵川县这样濒临破产的地方政府而言,名义上的减税政策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因为实际税率并不取决于文件规定,而取决于地方政府的税收稽查力度。在财政危机面前,这个稽查力度必然是会加大的,而且这个稽查力度加大,还没有任何办法约束:人家手捧税法依法征税,这是依法治国啊。相反,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充裕,落实减税政策自然更加积极。
例如以下两则新闻: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度北京市3585户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108.0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在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中,内资企业占比达87.67%,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三大领域,其中,85.63%为纳税5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本市为转型升级企业减免税收额达到979.5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创新企业享受税收优惠290.6亿元;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累计减免664.8亿元,占比近68.3%;节能环保型企业减免3.52亿元;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税19.03亿元。
这样一来,结构性减税其实就是减京沪等发达地区的税,反而增山西这样的落后地区的税,用山西去补贴京沪。
当然,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当然是支持的,我又不是山西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