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评价邓小平 如何评价李光耀?
看到不少知友將自己利害關係闡明,如現在住新加坡或者曾經就讀工作等資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讓閱讀者能夠知道其觀點來源是道聽途說還是親身經歷。好吧,表露背景:答主屬於在新加坡的第四代,童年香港長大,高中大學六年在澳洲,於新、港、京等地工作過,目前於滬工作。
我還是保持不在此評價李光耀老先生,作為對老人的尊重。繼續說一下一些評論中的偏頗和邏輯思路誤區:
1。某知友的回答和評論中看到其對新加坡人的看法是心理扭曲、心裡陰暗、行為乖張,也說新加坡人打從心底就看不起中國人。當然,該知友說明曾在新加坡的大型企業工作多年以及經常要去新加坡開會,自己是CEO以下沒有人會碰他的位置,但是和新加坡人工作就覺得人家很囂張看不起人。看到該答案下面的評論有不少人在新加坡工作讀書居住的都說沒有感覺像這位知友受到的那種歧視。本人作為一位在不同國家社會居住工作和學習過的人來說,一個人如果在其他人沒有感覺到被歧視而自己感覺強烈的時候,應該首先檢討自己是否過於敏感,如果不是,那麼是否自己言行舉止令人不喜歡,所以引來這麼多歧視呢?另一方面,新加坡人因為精英理念(meritocracy)在生活、建設以及教育中根深蒂固,相處起來可能會覺得對於各種要求上都會比較嚴厲苛刻,這個其實不是歧視,只是一貫工作環境、生活環境以及教育環境造就的習慣性對事的反應而已,在新加坡也是這樣(新加坡人出了名很喜歡投訴的,因為覺得某些東西不符合要求或者做得不夠好),很要好的同事和朋友間在討論工作或者事情的時候都會據理力爭。是否精英,大家覺得都是以實際能力說了算。在新加坡公司裡面也很多公司政治,大家也各出奇謀,跟各大公司世界各地都一樣,新加坡人就特別陰暗乖張的說法可能不公道。
2。也看到不少覺得李光耀先生獨裁或者打壓反對黨的言論,或者說反對黨沒法在新加坡崛起。首先,新加坡政黨是否能執政,還是由公民一人一票投出來的,人民有最終決定權。如果反對黨的政綱,領導能力,誠信等等能夠有足夠力度來贏得選票的話,當然可以贏出。人民行動黨包攬了大部份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和人才,令到反對黨資源貧乏的說法其實也有問題,政治傾向應該不是工資多少來衡量的吧,如果這些精英想錢看才參政的話,新加坡執政黨只會吸引一群貪圖金錢自私自利的人。再說用誹謗罪告競選的反對黨員之舉,其實如果對方沒有說無根據的話,怎麼構成誹謗呢?如果執政黨亂說話,也可以受到其他黨派成員起訴。訂立的制度是平等的,也就是說反對黨執政黨都可以通過這些制度來公平的競爭。
3。有人覺得生活在新加坡說話都要小心,有點白色恐怖的感覺,沒有敢在地鐵說反國家的言論之類的。這種謠傳就等於在70-80年代初不少中國人以為香港遍地黃金,有些甚至想盡辦法偷渡到香港,後來才發現各種艱苦、各種不適應。新加坡人朋友間經常吐槽這個不好那個沒效率之類的,這被稱為「咖啡店對話」Kopitiam Talk,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其實,在公眾媒體上只要有足夠清晰的客觀論據,也可以指出政府或者執政黨問題所在。關鍵是「有足夠清晰的客觀論據」,不能也不應該憑空捏造,胡亂發言。因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亂說話當然有應得的報應懲罰。這樣大家才能理性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而不容易被情緒煽動。沒有民眾的監督質問,哪來前些年那些慈善機構的醜聞揭露呢?其中還包括國家腎臟基金會(NFK)!
4。還有就是不少人覺得新加坡是世襲的。其實政府是民選的,假設新加坡的執政黨推舉了像三胖或者少將類型的來說這是我們的總理人選,大部份投票者的選票投給那個黨呢?如果就算給面子贏了,真的幹不出成績,甚至髮型言論都被全世界拿來當小品笑,下一屆的投票還有戲嗎?所以這個說法邏輯不成立,因為不能只是看表面而已。還有,老先生後的吳國棟總理不應該被遺漏。再說,其子參政需要你情我願才行,如果老先生子孫都不願意參政,逼也沒有用。
5。還有人說因為李光耀批評過中國,所以就對他沒有好感。這個邏輯也是很有問題的,辛虧大部份國家和人都不會這樣看待事物。不然,因為對方說了自己親戚朋友不好或不對,所以我不喜歡他或者甚至視之為敵,這是很黑社會的邏輯,講義氣不論對錯,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對錯分明幫理不幫親才是對事實的尊重,才是真正幫助他人,隱瞞對錯幫親不幫理,其實是落井下石。對錯不分,人家說不對就討厭人家,這個只是純感情用事的言論觀點。
——————————這是上面看到一些知友的答案和評論後添加的以及下面原回答的分割線——————————
不邀自來。
本來不知道知呼上有“新加坡”和“李光耀”這兩個標籤,剛剛發現,也看到這個標題。
在此題中回答的各位,不知道有多少人讀過李光耀的自傳,多少人看過他和媒體的對話?有多少人在新加坡居住(或居住過)?又有多少人是新加坡人?
在每一個時代,都有該時代的時局和限制,這些也要放在地域和國際形勢中一起參考。
他的一生,他的貢獻以及錯誤,相信歷史會給他一個很公平的成績單。
在此,我只想提出:
他是新加坡人!一個處處為了新加坡安危和發展而奉獻一生的人。
那些認為他作為華人卻反華,或者說他曾經出言批評中國,甚至對台灣支持之類的,請放下你們對李光耀的YY和一廂情願:他因為長著一副華人的臉,因為是客家人,因為姓李,因為懂得說中文(他老人家是後來才學的),因為提出東方思想之類的說法,就把他當中國人(或者流著中華民族的血)看待的,請弄清楚以下幾個認同感層面的概念區別:
1.血緣認同
2.文化認同
3.國籍認同
1。血緣認同
血緣上無疑是流著中華兒女的血,不過我們將歷史和人類遷徙史再往前移,我們都是非洲的。只是按照血緣來看,難道英國移居美國和放逐澳洲的那些後裔也要效忠於英國?不能反對英國?
2。文化認同
文化雖然有同根的部份,但是歷史是過去,文明是不斷演變不斷發展的,李光耀以及大部份新加坡人都是幾代之前越洋前往南洋的華人後裔,和去舊金山新金山的人沒有太大的區別。新加坡的發展和歷史經歷,自然令到其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和政治及人生觀點,這些不能被忽視,也令到新加坡人跟“中國人”不一樣。同理,美國和澳洲的文化和英國的當然也不一樣。
3。國籍認同
這個更清晰,新加坡從英國殖民地開始,到1963年進入馬來亞聯邦,到1965年獨立建國,壓根和中國沒有土地上的關係。新加坡本來就是一個與中國不一樣的地方,坐飛機還要飛5個多小時呢!
基於上面三種認同層面,時下中國大陸對於新加坡的親暱感,在新加坡人眼中會覺得很奇怪的。李光耀在上面三個層面上都是絕對的新加坡人,他政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新加坡謀福利,他判斷時勢也是從新加坡利益出發。
他批評中國兩句,叫他家小心中國,也是從新加坡的利益出發。很多中國大陸人士甚至學者居然覺得感情受到傷害了,這都是一廂情願的自我陶醉。當人家成功的時候,很容易不自覺地找些相關的因素把自己靠攏過去。就如之前的美國大使,就因為流著中華兒女的血,大家就特有親切感,這豈不是自欺欺人?
——————————————————分割線——————————————————
好像我沒有回答對於李光耀的評價,因為我覺得歷史將會是一個最好的見證,新加坡的將來會是在他奠定的機制下蓬勃還是萎縮。針對給評價的角度和方式,我個人有幾點看法,希望避免太大的對被評價者的錯誤理解:
1。不要將李光耀等同新加坡現狀。因為現實有種種變化和限制。要回到其當時所做決定的那個時代,他是否在他職位上履行了自己的責任或者更多。這些機制是否利益了新加坡作為國家以及新加坡人的民生。
2。不要試圖將李光耀從他的時代和地域抽出,硬生生移植到不同的時代或地域。所以什麼“如果他管個如中國這麼大的版圖,一樣落個一團糟”之類的說法跟說“如果我爸是富一代”一樣只是純YY。
3。不要試圖以自己的感情道德價值觀加插在被評論的人身上,只要看他的決定和當時的環境以及他所考量的因數。就像說“安排自己兒子接班,這是獨裁者必然會做的事情”這樣的評論就加插了個人判斷“安排兒子”(真的是他刻意安排的?)“獨裁者”(我們下的判斷標籤,如何從客觀角度判斷需要清楚)“必然”(這裏的必然邏輯關係需要有論證才行)等等的不必要的主觀思維干擾。
4。也不要因為某些個人,媒體,機構對李光耀做出了標籤性的描述就覺得那是值得信的或者因此把人家的看法當作自己的看法去評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李光耀夫人柯玉芝女士去世(图) 李光耀去世误报
内阁资政李光耀夫人柯玉芝天今天下午5时40分在家中逝世,享年89岁。柯玉芝比李光耀大2岁,为人朴素无华、性格淡泊,生活向来低调,人们对她所知甚少。柯玉芝生于1920年12月21日,1936年在美以美女子中学就读、1937年至1939年进入莱佛士书院,是
善用李光耀留给香港的遗产(转载自星岛日报网 遗嘱 遗产不留给配偶
善用李光耀留给香港的遗产2015-03-3010:22星岛日报字号: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国葬昨日举行,国民在雨中夹道相送,他留给新加坡的丰厚政治遗产毋庸置疑。李光耀施政以新加坡利益为先,其遗产的受惠者却不限于新加坡。他对国际形势的洞见,成为
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 文化访谈录
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美国】扎卡利亚金灿荣(译)会 见“资政”亨利·基辛格在论及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时写道:“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一种不相称现象是,某些领导人的突出能力和他们所在国家的有限力量之间存在着差距。”一度是
李光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告别亚洲教父时代 亚洲教父 下载
点箭头所指位置关注韩福东公号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我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我不会拘泥于某一种关于治理世界、治理社会的理论。我是务实的,我愿意直面问题,说:好吧,什么才是最佳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为最多的人创造最大的幸福和福
李之光耀:李光耀去世宣告东亚政治强人全部谢幕图文
李之光耀【图文】新加坡,一个面积不过718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才547万,被台湾民进党某大佬称为“鼻屎国”的蕞尔小国,却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得到了远远超过其规模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李光耀。李光耀,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