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 过誉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是否被过誉?

我不会加分割线ORZ。下面算吗ORZ。。有几位知友在评论区和我讨论了。关于文风问题,接受批评,谢谢指教。因为直接从公众号拷贝来的,确实一点不适合用来回答问题。不过我这么懒,就懒得改了。。。。喜欢讨论,谢谢指教,感激斧正。不欢迎撕逼。谢谢~~

----------------------------------------------------------------------------------------------------------------------------
结论:《爱乐之城》:离优秀很近,离伟大很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追求艺术、文学或者爱情,和少数人追求理想一样,常常会带来麻烦。”

这或许是赶着在情人节看完《爱乐之城》后梧唯一的感悟。而观影体验是:这部高分电影依旧是一个俗套的、苍白的、无力的“美国梦”故事。它像片中男女主角一样成功地实践了它的“美国梦”——横扫电影大奖、票房口碑双丰收。它无疑是优秀的,但离伟大还遥不可及。

世界上没有三句话讲不完的故事,而将《爱乐之城》的故事还原,似乎是:一对相爱的男女主角为了追求理想而不得不分手。纯爱、理想、牺牲和歌舞、成为电影打动观众的四大要素。豆瓣评分高达四星半,好于百分之九十六的爱情片。

真的是这样吗?不懂歌舞,不敢置喙。但若它的定义是爱情片,那梧给《爱乐之城》的纯爱三星半,理想一星半,牺牲零。


1、爱情★★★☆“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by玛格丽特·杜拉斯”

春天来临的时候,黄莺在歌唱;爱情来临的时候,月亮散发着芬芳。

纯真的爱情故事永远会震撼人心,这成为我们走进电影院看爱情片的原始激情。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爱情似乎已经沦为最痴心妄想的笑话。但听爱情故事不妨。连残暴的古印度国王鲁亚尔也无法拒绝《一千零一夜》的心灵安慰,每一个现代人都乐意花很少的代价在一个小小的黑暗环境里做一场“纯爱之梦”。纵使他们走出电影院后,惯于嘲弄和讽刺爱情。但他们纵使抑制不住地欣赏不属于自己的一切美好的幻想。这拯救了他们的疲惫生活。


而对于失意的音乐家塞巴斯蒂安和失意的演员米娅来说,爱情也曾经是拯救他们疲惫生活中的灵药。曾经,他们也有过真正属灵的时刻。

即使米娅后来曾说“I hate Jazz”,但当偶尔听到塞巴斯蒂安弹奏即兴的Jazz,那首如春天第一声黄莺鸟的鸣唱那样动人的曲子打开了她的心扉。而那个不知名的钢琴手演奏的时候,竟然如朝圣者沐浴圣光般灿烂而圣洁。她仿佛看到了自己心底对于表演的热情。孤独的灵魂在人间流浪,他像明月一样照亮了世界。她不由自主地从人群中走过去,见到他,爱上他。


真正的爱情永远发生在不可思议的刹那,罗密欧为什么会爱上朱丽叶?黄蓉为什么会爱上郭靖?地位、身份、知识、财富甚至家仇国恨都不在话下。无可解释,无可防备。爱情是人间为数不多的神圣光辉。

或许,是因为一个眼神,一竹月色,一首曲子或者一段舞蹈


爱情,是视觉,是触觉,是嗅觉,是味觉,是相互抚摸的温柔的诉求。身体永远不会像语言那样虚假或者掩饰,永远比心更早感受到爱情的降临。当米娅和塞巴斯蒂安在月下共舞,他们放下一开始对对方不屑一顾的伪装,在《繁星之城》中他们对于彼此灵魂的了解,比以往他人的千言万语为多,无可救药地坠入爱河。


Yes, all we;re looking for is love from someone else  

是的 人人都想从某个同样孤单的灵魂里找到爱  

A rush  

也许是匆匆擦肩的某一刻  

A glance  

或某个抬眼的一瞬间  

A touch  

也许是不经意的轻轻触碰  

A dance  

激荡起的雀跃欣喜的灵魂  

To look in somebody's eyes  

从某个人眼中看到的光  

To light up the skies  

足以将夜空都点亮  

To open the world and send them reeling  

足以打开世界的新篇章 不复悲伤过往

世间一起物质化的标准,在爱情的光辉下实在微不足道。就像《老友记》Ross列出朱莉的无数优点后依旧说,她很好,但她……不是瑞秋。

米娅愉快地告别枯燥乏味的前男友,朝塞巴斯蒂安奔去。爱情,有时候像黑暗中的灯火一样吸引着飞蛾。

不是这个人,不是那个人,总有一个人,燃起心中蛮横无理的热情。从他们紧紧扣住十指的那瞬间起,两个人共同享有一种体验生命和真理的最高程式——爱,没有第三者可以参与进来。这份充盈在两人呼吸间的情感,赋予生命中一切事物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就是纯真爱情的魔力。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成了命运。米娅一听到塞巴斯蒂安的汽鸣声就欢欣鼓舞地和他共赴新的一天,他们一起奔跑、一起漫步、一起跳舞、一起在缆车上接物。


两个差异的个体在慢慢融合成一个,而由于他们在精神上的共鸣,这种激情原本是富有理性的感情——似乎牢不可摧,但却无可避免地走向毁灭。


2、理想★☆

“我爱你,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成为我生命的源泉。”by巴迪欧”

两个人,怎么能在世界上仅仅凭借爱情就永远幸福的活下去。生活中,他们要付账单,要回答亲友们逼死人的问题,还要……对于“成功”和“名利”的欲望。每一个为生活苟且偷生的人都无法回避。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相互吸引彼此的是对于音乐和戏剧的纯粹的热爱。但当理念的热情遭遇现实准绳时,两人被“成功”和“名利”越困越紧。第一个考验竟然是米娅的妈妈问她,男友做什么的,有没有稳定收入之类的典型“丈母娘”问题。而塞巴斯蒂安就此败下阵来,或许对于男人而言,这些问题最能践踏他们的自尊:“无法为爱人甚至自己提供一个稳定生活的保障”毕竟连原始人都会为解决这个问题去挖洞穴和打猎。

曾经骄傲地拒绝弹奏“铃儿响叮当”的塞巴斯蒂安接受了新的工作,成为一个要按照BAND要求进行巡回演唱、拍照宣传的“成功”音乐家。像所有男人一样,他越来越赚钱,也越来越忙。如果做得是和自己的热情毫不相关的工作反而会轻松些,但BAND的理念却和他曾经信仰的音乐理念截然相反,这种背叛像在强迫自己亲手毁灭自己的音乐理想一样令人痛苦——越受欢迎,意味着自己越失败。


另一方面,米娅对于戏剧理念的追求同样在遭遇另一种失败,不断被拒绝,被否认——越不受欢迎,也意味着自己越失败。


纯粹的理想的标准是“受到欢迎”吗?如果用美国梦的标准来回答,YES。但这种理想掺和了多少“成功”和“名利”的欲望呢?塞巴斯蒂安曾经只是想让人们有一个可以表演即兴JAZZ的 CLUB,米娅曾经只是热爱演戏。但名誉和利益渐渐绑架了他们的纯粹理念,就像对其他人做的一样。他们要脱颖而出,要站在人群中央,要为自己的生活谋求更好的利益。无可厚非,却离理想越来越远。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是生活在现实中的饮食男女。在他们的理想中并没有太多真正的精神力,他们软弱、无力。

3、牺牲0

“一个人在意识上对另外一个人有被虐待依赖性,而却常常以为这是“爱”by弗洛姆”

在一次又一次“理想对抗现实”失败的失望中,两人无可解脱。于是选择彼此伤害,两人摇摆于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角色间。电影的转折点无疑是两人忙里偷闲的一次晚餐。或许是出于常见未见的尴尬和焦虑,米娅似乎在不经意间揭露塞巴斯蒂安“牺牲了音乐理想”这一事实,塞巴斯蒂安反唇相讥:或许你高兴我像你一样失败?


话语语言和肢体语言都是施虐的利器,两者不再相互依靠,选择了面对相坐——敌人和谈判者的典型肢体语言。在共生关系中,良好的爱的关系会不只关注自己,也会关注、理解、支持伴侣的需求。从而将偶然关系固定下来,经受住生活的考验,成长为一种顽强不息的状态,去追求并朝向永恒。但是在施虐-被虐关系中,施虐者倾向于通过对他人施加痛苦来感到愉悦,或者观赏他人经受磨难、狼狈不堪的状态而感到欣喜。又因为共生关系的捆绑,两者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会崩裂。

对于此事的米娅和塞巴斯蒂安来说,彼此信赖的基础显然荡然无存,爱情魅力也随之消失。在爱情的共生关系中,两人放弃了自由和独立性,彼此需要,彼此依赖,趋向成为一个“一”。但又各怀着“两”的私心,无法消除的差异性使他们各行各路,越走越远,最终在争吵、离心和互虐中分裂——最后,我最爱的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其实不管米娅最后有没有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塞巴斯蒂安有没有建立自己的JAZZ CLUB。如果他们的爱情始终停留在这种状态的关系里,面临其他生活考验时都会走向分离。

或许是因为贫贱、或许是因为富贵、或许是因为疲倦、或许是因为互相折磨,这场“纯真”爱情渐渐消亡,是被“成功的焦虑和困难”绞杀,并不是为理想牺牲,也不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外界破坏力——譬如《罗马假日》,两人的分离是因为公主生来就负有对国家和人民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安妮公主多么厌倦自己的身份,她还是勇敢地承担了自己的尘世责任。记者也帮她完成这一使命。这场爱情的纯真在于,我们是无视身份的自由人,但我愿意为身份赋予的责任戴上枷锁。因为爱你,我愿意成就你的理念;


譬如《泰坦尼克号》,两人的分离是因为死亡。这场爱情的纯真在于,我们无畏死亡,即使轮船马上要沉没,我也要和你在一起,但是我愿意为你“好好活下去”牺牲自己的生命。


塞巴斯蒂安和米娅牺牲了什么呢?他们的纯真爱情像世间大多数人的初恋一样,当遭遇了毕业、异地、异国、家境和欲望之后,不堪重负,自然死亡。他们没有牺牲,也没有彼此安慰,也没有陪伴。或许送米娅走上她想要去的成功之路,是塞巴斯蒂安最后做出的“心安理得”的牺牲。离开了繁星的帷幕,他们的纯爱,和在夜晚能令人坠入爱河的场景一样,在强烈的日光下显得苍白、丑陋而不堪一击。

la la land 过誉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是否被过誉?

他们告别了彼此,放弃了爱情。早在塞巴斯蒂安为了公事,选择不去看米娅排演的第一场戏时,他已经做出了选择——即便是为了自己不衷心热爱的成功,也可以牺牲,或者说暂时搁置和米娅的感情。

他说:“我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她说:“It's over 全完了。”

他们并不是为了实践“理想”而牺牲爱情,是为了实践“成功”而放弃了爱情。

他们失败了。只能在幻想里给自己弥补一个完美的梦想世界,在那里,他们一帆风顺,没有任何障碍。但牺牲完全不成立,爱情也没有完成。

塞巴斯蒂安和米娅都曾互相说,你没有长大。成熟意味着要承担自己的人生使命,独立、自主地思考、行动从而使生命富有意义、幸福。事业成功了,他们就长大了吗?他们幸福了吗?如果是的,何必再沉迷在“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遗憾中?

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以幻想的形式存在,轻盈、美丽,但停下舞步之后就无法再共生,于是终结。


获奖无数的《爱乐之城》的确优秀,但还是摆脱不了一个俗套“美国梦”的结局:两人终于努力实现了成功——被社会认可,受到他人欢迎。成功的代价是放弃爱情,杀死理念。这种“爱情”和“理想”观的电影就注定它不管多么优秀,也无法接近伟大的精神。

优秀的影片可以凭借技术、影像或者音乐留名青史,但伟大的影片永远只能凭借震撼心灵的故事永垂不朽。

譬如《阿甘正传》中残缺的阿甘对于生命的纯善和更美好境界的不断追求,他真正具有纯粹理想的勇气。


譬如《乱世佳人》中在文明被战争毁灭之后,人们依旧捍卫着曾经的文明和礼仪,即使是虚伪的斯嘉丽,狡诈的白瑞德,最后都要回到“南方故土”去找回自己失落的心灵。


而《爱乐之城》无法提供一种对爱情、文艺和理想的解释,只能在一种“多年以后与你相遇,我该如何致意,以幻想,以梦中梦”的结局中仓促结尾。也许它比以上所有电影都好看,但它远远不及以上所有——因为不管这场梦看上去多么美丽,看上去多么不落俗套,但内核依旧是一个俗套的“美国梦”,为了世俗的欲望,成功的快乐,必要时可以牺牲爱情。

它优秀,但它并不伟大。

欢迎关注公众号WritingisBeautiful,茜茜里的美丽传说。

(二维码自动识别)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80103/5807.html

更多阅读

《暮光之城》中的卡伦家族成员介绍 卡戴珊家族成员介绍

《暮光之城》中的卡伦家族成员介绍一、爱德华·卡伦爱德华·卡伦(Edward Cullen),《暮光之城》里的一名吸血鬼(男主角),由罗伯特.帕丁森(RobertPattinson)饰演。爱德华生于1901年,本名爱德华·安东尼·梅森,在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都死于当时

《绝美之城》,绝美电影 绝美之城

于我来说,今年的年度电影是《绝美之城》。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如果一个人敢于深入生活,如果一个人敢于回应内心,那么,他将说,生活无以伦比的荒诞。荒诞这个词并非贬义,也非赞叹,而是一个中间状态。你可以说,它甚至就是超然本身。这可能

la la land 过誉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是否被过誉?

过300赞了。诚惶诚恐的同时,感觉非常有必要来做一些增补以及进一步的阐释。我认真看了每一条留言以及其他答主的回答,让我感到惊异且气愤的是,什么时候冒出来一种“你不是专业人士就别瞎BB”、“你所谓的独立见解就是装高蹈就是low

声明:《la la land 过誉 电影《爱乐之城》(La La Land)是否被过誉?》为网友呆萌小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