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错误的搭脉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军事类错误?

2016.4.28懒癌晚期患者更新
真的没想到自己回答的问题能得到这么多赞,现在返回来看当初的回答,似乎有些意气用事,言辞过于激烈了一些。现在更正或者更新一些回答吧,有的是自己改正,有的是网友的回复,原答案不改了,算是把自己挂起来晒晒。
1.关于手榴弹的拉环,前些天重看《雪白血红》时才发现,当时的回忆记错了,要上缴的不是手榴弹的拉环,而是炸药包的的拉索。上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检查战士是否引爆了炸药包。当然,这只是东野的规定,其他各野战军有没有相关规定并未查到。
2.狙击手的问题,可能是狙击手一段我写的简略了些,大家在回复里都着重提到了张桃芳。这里我多写一些。首先,抗美援朝中后期的“冷枪冷炮运动“确实是标准的狙击作战模式,但志愿军仅仅将这种模式作为了一种有效杀伤敌军的战术,而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模式有效的继承下去。所以,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冷枪冷炮运动“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便迅速的消失了。直到,对越作战才重新开始重视狙击作战,并应急研发(山寨)了79式狙击步枪。
3.关于爆炸,影视剧上的爆炸使用的爆炸物应该掺了汽油。这样,爆炸时安全而又有视觉冲击力。

4.马克沁呀马克沁。可能是我对马克沁射击过程写的过于简略了,网友 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关于“马克沁重机枪是一边射击一边补水”解释错误,那个水箱是收集水冷筒里的水蒸气的,等250发弹带打完,水箱里的水蒸汽已经凝结为常温水,再提起来倒回水冷筒里,并不是边射击边补水。 如果有人还对马克沁比较感兴趣的的话,建议搜本书《堑壕里的机枪》。
5.最大的一点争议在于驳壳枪的射击姿势上,我参照的是作者牛一戈的文章《驳壳枪不是那么个打法》。有些网友的则侧重于枪拿正了弹壳弹出打脸。从其他的文章里我也未找到更多的证明,所以只能先拿出来,看看有没有哪位大神能把资料补上。
6.最后一截没敢写,现在关于抗战的国共之争实在是。。。 前两天写了一点点,结果电脑升WIN10忘了备份给丢了。这段时间不加班了,争取能写出来点。
更新完毕,玩游戏去+++++++++++++++++++++++++++++++++++++++++++++


妈呀,这么多赞啦,诚惶诚恐啊。本来只是想吐槽一下顺带科普一下较为简单的军事常识,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多赞,那我接着写。
*****************************请叫我分割线******************************
一定要回答,一定要回答,一定要回答。

一下多图,如有侵权。。。额(⊙o⊙)…, 太遗憾了。
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当下的国产军事题材影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些影片对军事迷们来说简直是侮辱智商。下面来说一说一些常见的和不常见的误区。本人水平有限,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可以指正。
1.道具捷克
电视中的常见的捷克式是这样的电视剧《我的特一营》电视剧《我的特一营》

实际上现实中的捷克式是这样的 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大,只是在弹匣上有些差别,真正捷克式用的是20发直弹匣,而影视剧里用的是30发的56冲弹匣。
日本也有一种类似捷克式的机枪,被称为96式,这种机枪还能上刺刀~上刺刀~上刺刀。。。

96式轻机枪96式轻机枪
鉴于有人提到99式机枪我发张图 从上到下依次是ZB26,布伦和99式,注意之间的区别

2.这样射击烫爪子
影视剧里机枪被端起来射击时是这样的电视剧《亮剑》电视剧《亮剑》
这种射击方法由于捷克式导气管的位置问题很可能使射击者的手被烫伤,而且由于后坐力巨大左手很有可能握不住脚架。
捷克式手持射击的其他姿势台湾微电影《1949穿越黑暗的火花》台湾微电影《1949穿越黑暗的火花》
右手抓握把,左手抓机枪脚架,这样射击就避免了烫伤的问题,只不过这种姿势看起来没有那么帅而已。那么这样是正确的姿势吗?
评论中陆同学给我的回复
抗战期间我军仿制的ZB-26换枪管不必旋转提拔,只要握住提把前推就好,你看到的旋转提把换枪管可能是布伦式或者是原装的ZB--26,原装货有卡口,要旋转后才能取下枪管。我军多打阵地战和伏击战,以当时我军的弹药量,很少能做出提着轻机枪冲锋的情况,冲锋多以白刃战解决。所以仿制品就不必再加一道卡口,毕竟没有高级机床,人工车卡口太不经济了。
然后我竟然找到了

这才是真正捷克式手持射击的姿势。
3.缺了点东西的马克沁
影视剧中的马克沁重机枪往往是这样的电视剧《游击兵工厂》(感谢刘猫猫童鞋补充)电视剧《游击兵工厂》(感谢刘猫猫童鞋补充)
实际上马克沁重机枪是一种水冷式重机枪,其枪管的冷却方式是液态水,重机枪是一边射击一边补水,水吸收枪管热量,最后以水蒸气的方式被排除枪管。
真正的马克沁全装图看见枪管前面那个铁箱子跟导管没,你见过几个电视电影里有。看见枪管前面那个铁箱子跟导管没,你见过几个电视电影里有。
4.战场上的女人
这个不上图了,干说吧。现在电视剧真是戏不够,爱情凑,更别说女人上战场打仗了。女人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本身就不适合上战场,更别说跟个大男人一样打鬼子了。看看现在PLA里有几个女兵是一线的作战的?二战时的日本,女人的地位相当低下(现在虽然有改善,但仍不太高),进入军队后要么去了医院救死扶伤,要么就是用来解决日军的生理问题。现在电视出现的什么皇军女军官,呵呵,你高兴就好。
5.无处不在的狙击。
《顺溜》火了之后出了一大批跟风剧,其实真没什么好说的,俩字---神马玩意!从现有资料来看,几乎找不到中国战场有记录的狙击作战。更没有什么狙击对决。而找把枪加个瞄准镜就枪枪毙命,除了说智商感人之外还有啥词?PLA直到对越作战之后才有了狙击的概念从而开始重视起狙击手,而之前,只有一种类似狙击手的称呼----特等射手。
目前来看,特等射手相当于西方部队中的精确步枪射手,主要随部队作战。而西方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更多是战术上的。6.手榴弹别老用牙咬
手榴弹使用从老电影到现在的电视剧一直都是误导,常见的要么是用牙咬拉弦,要么用手拽拉弦,完事再扔。真正的使用方法应该是旋开后盖,取出拉火环并套在握弹的小指上,向目标投弹,这样在手榴弹飞出的瞬间,引信被拉开,随后飞向目标。其实多看看国内老兵的访谈就知道怎么回事,另外手榴弹的拉环是不能扔的,回去要上缴。原因嘛。。。
(这条问题引起的争论很多,从我找到的相关资料上来看,用牙咬或者用手拉弦后再投弹见于老兵,且多用于防御作战。但手榴弹的正确使用方法确是如上所示。如能有更多资料支持,我可以继续修改内容)

7.手榴弹当炮弹使。
影视剧里手榴弹爆炸的效果很惊人,常常是一个手榴弹里扔出去,战壕里好几个人飞出来,效果很感人。
真正手榴弹爆炸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其杀伤原理主要靠爆炸时产生的破片进行杀伤,除非你趴到手榴弹上,否则只要稍微有点距离,手榴弹的致死效果就大大降低。当然,炸一身弹片是免不了的。
Sarnath2008童鞋给我的回复
答主关于手榴弹部分解释不全面。二战手榴弹有两种不同的杀伤类型,一种是破片型,答主你解释了;另一种是大装药利用爆炸冲击波杀伤的类型,冲击波杀伤型如果人离爆心比较近的话,把人炸出去或者炸掉点零件还是挺正常的(当然没神剧里面一下子飞好几米这么夸张)
大家可以结合着看。
接着上回说
8.人海冲锋要不得。
影视片上的人海是这样
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一直以为这部戏叫《太极旗飘飘》(⊙o⊙)…)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一直以为这部戏叫《太极旗飘飘》(⊙o⊙)…)
这样做的效果只能是影视需要,用来突出战争的惨烈和残酷。
但事实上冲锋时往往是这样的志愿军某部发起冲锋志愿军某部发起冲锋
或者这样步坦协同作战步坦协同作战
看出区别了吗?
战场上冲锋时,战士冲击时相互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一发炮弹炸不倒两个战斗小组为准,这样相互掩护相互冲锋,不仅可以减小伤亡,还能对敌人产生极大的压力。
简单说一个上图是志愿军某部一次攻占高地的战斗上图是志愿军某部一次攻占高地的战斗
照片上应该是一个排进攻的场面,每3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形成前三角或后三角冲锋队形整个队形疏密有致,整体散开,避免密集火力的杀伤,前后呼应,以保证冲击的连续性。所有的战士都是低姿、高速冲击的姿态照片的左下角,敌方直射火力的死角,可以看见一门60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相应的,照片的右下角,还有一个依托低矮的土坎构筑的机枪阵地。 机枪阵地右侧的灌木丛中,隐蔽着一名特等射手,专门负责狙杀对方指挥官或机枪射手。树丛后,是指挥员的位置,这里便于观察整个战场的情况,又隐蔽安全,距离迫击炮和机枪阵地只有十几米,可以随时调动所有的火力……真正的人海式冲锋早就在一战中试验过了。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一开始就这么玩,结果一天之内伤亡了六万人,而且还没有取得任何突破。罪魁祸首就是上面提到的马克沁重机枪。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海战术被散兵线代替,同时坦克这一新兵器开始展露头角。
继续更新
9.刺刀对拼很吃亏
影视上的拼刺刀经常是这样电视剧《亮剑》电视剧《亮剑》
或者这样电视剧《中天悬剑》(感谢欺诈师童鞋补充)电视剧《中天悬剑》(感谢欺诈师童鞋补充)
还有这样

看出问题了吗?
貌似我们拼刺刀我们很厉害呀,尤其是拿大刀的时候。
可惜,事实往往很残酷,历史上在白刃作战中,占据优势的大部分是日军。
先放张照片
日军《剑术教范》中步枪刺杀训练示例日军《剑术教范》中步枪刺杀训练示例
再看个详细点的,这个是PLA的拼刺刀大赛,大致姿势差不多。看明白没? 那我再解说下,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而抗战前期的日军专门进行过拼刺训练,步兵操典里甚至明确要求以白刃战结束战斗。其战技水平相当之高,加之三八大盖的枪长达1.6米,我军在白刃战中经常处于下风。在老战士的回忆录中,经常是几个人对一个日军。当时的日军,虽然个子矮小但营养跟得上,身体非常壮。反观我军,当吃饱饭都是奢望的时候,还有力气拼刺刀?即使是赫赫有名的大刀队,白刃对战日军时,也仅仅依靠夜袭惨胜。看明白没? 那我再解说下,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而抗战前期的日军专门进行过拼刺训练,步兵操典里甚至明确要求以白刃战结束战斗。其战技水平相当之高,加之三八大盖的枪长达1.6米,我军在白刃战中经常处于下风。在老战士的回忆录中,经常是几个人对一个日军。当时的日军,虽然个子矮小但营养跟得上,身体非常壮。反观我军,当吃饱饭都是奢望的时候,还有力气拼刺刀?即使是赫赫有名的大刀队,白刃对战日军时,也仅仅依靠夜袭惨胜。
下面介绍一个视频看看刺刀对大刀如何占有优势的。
10.无处不在的金手指
这回来个现代的
电视剧《士兵突击》电视剧《士兵突击》
喂喂,伍六一你是准备把老七给突突了吗?
国产战争大戏《猎鹰1949》中的毛瑟六七式狙击步枪国产战争大戏《猎鹰1949》中的毛瑟六七式狙击步枪
先不说枪的问题,这位首长是准备给谁来一发?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细节问题,当过兵的基本都明白,除非真的有可能开枪,食指是不能扣在扳机上的,以防走火误伤。正确的姿势看上图的高城高连长,人家那才是正确滴。
11.看起来好近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普遍,国内外都有,有时是镜头运用,有时纯粹就是拍摄问题。
《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大兵瑞恩》
从视觉上来看,距离相当之近
《我的特一营》《我的特一营》
敌人几乎就是顶在枪口上了。
有问题吗? 有,在真正的战斗,上述的情况极少发生。
如下图
美军诺曼底登陆美军诺曼底登陆
前面那黑色的一排,才是真正的德军阵地。看出距离感了吗?
二战中步兵的交战距离一般在400米之内,什么感觉呢?看下面
这是《真正男子汉》中射击训练时的镜头
射击时镜头拉近,看起来好像不太远。
打靶之后给了个全景。打靶之后给了个全景。
注意,前方准备
3

2

1

走你!



前面的白点就是胸靶。前面的白点就是胸靶。
这距离怎么样?
12.特种部队满天飞
这个毛病见于中外绝大多数的影片,往往是一个或者一队特种兵依靠手里的轻武器-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突,把敌人都打死了,然后影片结束,谢谢观看(。・ω・。)
典型例子比如说这个
《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
电视剧《雪豹》周卫国电视剧《雪豹》周卫国
从这两部剧里看,看起来似乎特种部队能吊打一切,杀敌如斩瓜切菜切菜一般。可惜,这些仅仅是演绎。基本上同罗老的《三国演义》一般,看起来爽而已。
特种部队最早出现在,当时英美等国从作战部队中挑选精锐官兵组成小规模突击分队,当时特种部队更像是临时组建性质,主要用来对德军的行动进行袭扰、破坏,对德军指挥官进行暗杀绑架行动。随着几次成功战例,让英美等过认识到专门组建特种部队的重要性,此后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专门的训练。现在的SAS,可以说是最早成立的特种部队。
抗战时期日本和中国基本没有所谓“特种部队”的概念。所谓特种作战就更加是子虚乌有了。(当时日军的益子挺进队倒有点特种部队的意思,《亮剑》里山本特工队应该就是改编于此,只不过写的太夸张了。)
那现代的呢?
引用一下
现代的特种作战其任务包括敌后执行侦察、袭扰、破坏、绑架、窃取情报和救援等等。特种部队的作战特点是受最高军事机构直接指挥,事先进行周密细致的侦察,行动中隐蔽渗透,秘密接近目标;行动要求果断迅猛,撤退快速而不留痕迹;可以在任何地点与时间行动;行动时间一般是以秒来进行计算的;务求第一次打击就完成任务。

看见了没?特种部队更像是刺客手里的暗器,快打快收,尽量避免与敌接触。因为一旦被对方优势兵力缠上,后果详见《孤独的幸存者》。

影视作品中错误的搭脉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军事类错误?

13.孤独的机枪手

这也是个细节问题,国内的影视剧中有的倒是注意到了。

看这个

看起来很潇洒,那么问题来了--------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o^/  额(⊙o⊙)…不对,说顺口了,应该是弹匣里子弹打完了你准备干啥?

在二战中,机枪射手都需要配备副射手。副射手主要功能:更换弹链/匣/枪管,同时机枪射手瞄准射击的时候,有用视野会变窄,因此副射手还要负责观察目标。当然了,如果射手阵亡了,副射手还要顶上。所以,副射手在射手身边是很重要的。

如图


国军机枪组训练
英军机枪组英军机枪组
14.消失的武器
电视剧《我的特一营》电视剧《我的特一营》
找了好多片子才发现了这个----掷弹筒。
目前国内影视剧似乎集体得了健忘症,把日军步兵分队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掷弹筒给忘了。
以日军八九式掷弹筒为例。
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为50毫米,全长413毫米,发射筒身长260毫米,全重4.7公斤,发射筒筒重1.6公斤,发射筒脚长170毫米,坐板重1.1公斤,脚板,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八九式掷弹筒可发射的弹药很多,包括专用的八九式掷弹筒弹,91式三用手榴弹,大正十年式手榴弹,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弹等。

八九式掷弹筒结构图
日军掷弹筒发射教学日军掷弹筒发射教学
战斗中使用掷弹筒的日军。战斗中使用掷弹筒的日军。
二战时日军大量装备该掷弹筒,在每个日军步兵小队(相当于中国的排,人数在50人到70人之间)都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班。而掷弹筒,更是是日军步兵分队中的火力支柱,据说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实战中的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点。实战中,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准确的将其打掉。当时的国军重机枪手回忆,他们一般只能打几百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日军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再加一句掷弹筒是不能放到腿上发射的,当年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第一次见到掷弹筒不知该怎么用,有的人就将其架到腿上发射,于是腿断了(╯^╰)
张某某童鞋给我的回复
掷弹筒是可以放在大腿上发射的,这也是被称为“膝炮”的原因,当年土八路还仿制过,有的用的都是铁轨的钢重铸,只不过这样技术不过关,瞎火和炸膛率很高,曾经发生过试射的时候把八路试射员手臂炸断的事情。从网上翻了很多东西,也没有找到掷弹筒可以从腿上发射的确切资料。日军步兵操典里也没有明确写出可以架在腿上发射。(最开始翻的时候理解错了还以为找了确切资料。。。)
一般认为,掷弹筒可以架在腿上发射,但有危险,不推荐。
对张某某童鞋特此表示感谢。
另外,日军对迫击炮使用并不多。日军的迫击炮是单独编为中队或者大队,战时配属加强。1942年前步兵联队以下,联队炮大队炮都不用迫击炮。像电视剧里动不动就用迫击炮的情况,呵呵。
**********************************************吃完同学的满月酒,继续说********************************
15.爆炸其实不好看。
影视剧里的爆炸戏看起来都很过瘾比如
电影《变形金刚》电影《变形金刚》

电视剧《战神》

电视剧《一个和八个》
从画面上看起来,爆炸就是一大团火焰,感觉很美。可惜,真的爆炸不都是这样。
看看叙利亚战场的一次爆炸。
伊斯兰国自杀式炸弹引爆卡车的瞬间伊斯兰国自杀式炸弹引爆卡车的瞬间
ISIS炸毁宗教建筑的高塔的瞬间ISIS炸毁宗教建筑的高塔的瞬间

看出区别来了吗?基本看不见火焰,或者说火焰被大量浓烟覆盖。爆炸在反应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气体,爆炸时产生气体体积为爆炸前体积的数百至数千倍。影视剧中的爆炸,嗯,真要这么干我估计就没人演了,实在太脏了-_-!(这节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讲了,先这么着吧)
附赠一张

16.看,那个就是机枪手
其实我翻了半天电视,发现这个问题倒不是太突出。稍微用心点的影视剧里都有表现。
电视剧《战神》电视剧《战神》

电影《集结号》
看这些人物里肩上都围着一圈东西,这东西是当时机枪手特有的帆布垫肩。这东西用几层帆布缝成的垫肩,那帆布垫上一圈圈的缝纫线都清晰可见。行军时,机枪手们将机枪架上右肩头,要是没有这种护垫,就凭机枪将近十公斤的重量,时间一长非把肩头磨破不可。
这个就是帆布垫肩。这个就是帆布垫肩。
不过我后来翻阅老照片,倒没有找到老照片里机枪手带帆布垫肩的照片,不知是战斗时就摘掉了还是其他原因。国军方面也没有找到相关垫肩的资料。只在某兵人模型上见过,不知是否合理。
17.喜闻乐见盒子炮
好吧,这又是一个常见的道具。
先看图片
电视剧《新亮剑》

电视剧《武工队传奇》

盒子炮,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 ——《百度百科》
其实,现在电视上的盒子炮往往或多或少的都忽略了。看下面


盒子炮由于其威力过大,使得单手射击时精度实在太差,于是毛瑟厂给枪又配了个枪托,枪托哪来的? 就是它啊
其实毛瑟手枪还有一种改进型,叫冲锋手枪,是1931年5月后开始量产。其配备20发长弹匣时,可以当冲锋枪使用,所以又称“快慢机”或者“大肚匣子”,在电视剧《雪豹》里有过描写。
感谢梅叶何童鞋的补充
长弹匣啥样?看德军的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从德国进口了不少于30万支毛瑟手枪(另有40万和70万两种版本),而仿造数量就更数不胜数,仅国内仿制的版本就有十余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从德国进口了不少于30万支毛瑟手枪(另有40万和70万两种版本),而仿造数量就更数不胜数,仅国内仿制的版本就有十余种。

毛瑟枪射击时,受后坐力的作用,手枪射击时,枪管会有一个向上的跳动,而且这跳动的力很大,单手是很难控制得住的。如果是半自动射击,每射击一次重复瞄准一次,那么这跳动也没什么大的影响,但要是实施点射就不行了。点射时,如果按射击教范的动作,即将枪身直立,缺口准星水平朝上,则除第一发外,其余的子弹都将越来越高地打到天上,这也正是外国人不愿意使用毛瑟手枪,特别是不愿意用其进行连发射击的主要原因。中国人使用毛瑟手枪进行连发射击时,是将枪身翻转90度,水平放置,这样连发射击的枪弹,就会借着枪管沿枪身轴线的上跳,很自然地成一个扇面横扫出去。
最后,以一张剧照结尾。
昨天更新了两节,结果竟然没发上去,而且还全丢了,浪费感情知道吗!!!!(╬▔^▔)凸昨天更新了两节,结果竟然没发上去,而且还全丢了,浪费感情知道吗!!!!(╬▔^▔)凸
今天重新写
18. 服装细节问题多。
这里仅以日军部分服饰举例
来张剧照
电影《太行山上》阿部规秀死前电影《太行山上》阿部规秀死前
其实这里在服装上有一个明显的细节错误,啥错误? 看我慢慢讲解。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军服和军衔形制有几次变化。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官兵着“昭和五式”军服军衔,其突出特点是军服上衣领为直领。领章以色别区分兵种,如红色为步兵,绿色为骑兵,黄色为炮兵等。领章上缀的数字为连队(团)番号,如阿拉伯文数4即为步兵第4连队(团)。肩章为军衔,形制仿法国军队纵向佩戴。
上图为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时的服饰。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上图为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时的服饰。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

1938年日军改换所谓“九八式”军服和军衔,军服主要特点将“昭五式”军服的立领改为形似中山装的折领。不再佩戴肩章,军衔改由领章表示。


1938年日军入侵中国南部。 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校,使用“昭和五式”军服军衔;右为日本陆军上校,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改用了“98式”军服军衔;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校,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1938年日军入侵中国南部。 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校,使用“昭和五式”军服军衔;右为日本陆军上校,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改用了“98式”军服军衔;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校,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
1941年日军再次更改军服军衔,称之为“三式”军服,明显特点为军官上衣近袖口处有绿色饰线和级别标识。另领章稍有不同不再赘述。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考究的细节,如果没有深入的了解,很难不出问题。电影《太行山上》阿部规秀死于1939年11月,也就是说当时应该着“98式”军服,结果电影上却穿了“昭和五式”,不得不说稍有缺憾。
而TG和国军的服装则更多更杂,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部队的服装都有差别,如果没有深入研究,很容易出错。像《太行山上》这种制作较为考究的电影都在服装上出了问题,更别说没多少投入的其他国产剧了。

19.子弹横飞不好见
先摆张剧照看《士兵突击》里横飞的子弹(这是场演习,为嘛会有子弹飞出来,不怕打死人吗?)《士兵突击》里横飞的子弹(这是场演习,为嘛会有子弹飞出来,不怕打死人吗?)
在战场上,能被我们看见的子弹往往都很特殊,名字叫曳光弹。曳光弹是一种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发射后发出红色﹑黄色或者绿色的光。用于指示弹道和目标。曳光弹较其他子弹弹头不同之处在于弹头在飞行中会发亮,并在光源不足或黑暗中显示出弹道,协助进行弹道修正,甚至作为指引以及联络攻击方向与位置的方式与工具。
这个就是曳光弹的剖面图,其弹头内装有燃烧剂。这个就是曳光弹的剖面图,其弹头内装有燃烧剂。
曳光弹怎么用呢,一般是在几发普通子弹内装入一曳光弹,用来修正弹道。以中小口径机枪为例,各国的混入比例大都是4:1,但普通步兵一般不配发曳光弹。在影视上看见子弹横飞的场景虽然很震撼,可惜,事实很残酷,能看到的都是曳光弹,而曳光弹只有机枪手有。
以下。。。
机枪射击机枪射击
高炮集火射击高炮集火射击





******************************************完了了了了了了了************************************************



写到这基本上就算完了,原来打算再写个关于日军战斗力的章节,但我搜集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实在太沉重了,而且又容易引起争议,所以放弃了最后一节。
总的来说,我上面写出的都是比较容易看出的错误。其实国内影视剧军事装备的错误那只这些,如果真细揪,这种文章我能再写好几篇。
国内影视剧目前的现状大家基本都明白,光腚肿菊的审查,不成熟的观众市场,造就了目前这个奇葩的状况。从目前来看,国内的军事战争类电视剧制作水准不仅没有提高甚至还不如前几年,2009年出现了3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和《人间正道是沧桑》,除开《顺溜》之外,《团长》是目前国产军事题材类里对道具把握最好的一部,当年总投资达到了2700万元,而投资的2000万元预算都已经用在了布景和打造军事设备上,与之相比一般中等电视剧投入800万元即可完成制作。《沧桑》一剧则在2010年该剧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等奖项。在这之后,我们又拍摄了多少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又有多少能达到当年的水准呢?
其实,这是无奈,也是希望,目前中国的影视剧市场还处于高速成长期,成长就不会成熟,谁还没有过中二的时候。我只希望,中国能早日度过这个成长期,让市场成熟起来,形成良性的循环,能让我们早日看到我们自己的《兄弟连》。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80103/5600.html

更多阅读

英国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和反英雄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 张肖肖英雄崇拜是一种原欲,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要么已经自戕,要么正在自戕。人间无意义生活之苦痛便是英雄磨灭之滥觞,贝奥武夫已然远去,陪伴我们的是一个个意气萧索的人物,厌战的中尉、冷漠的局外人、热情的同性

那些电影中错过的爱情 那些错过的爱情

那些电影中错过的爱情这么近·那么远——纪30部影像作品中错过的爱情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

声明:《影视作品中错误的搭脉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军事类错误?》为网友超越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