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抓来现身说法的,是我在四大时那传奇的Counselor,至于他在我眼里是怎样的形象,可参考这篇回答: 。
之后我就想到,一定要盛情邀请(其实就是死皮赖脸)到他自己来写一篇。
想当年,都是经理催我交底稿,这周我着实过了把瘾,天天催我的Counselor交稿子。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微信留言:老大你写了没?老大你再不写我就要开天窗了!老大……老大……
终于,在我都已经绝望的下一个周一,这篇稿件千呼万唤始出来。不过我觉得,等待是值得的:)欢迎大家把此文和上面的文章参照阅读,看看昔日的“小朋友”是怎么兜兜转转成长,又怎么带队下一代“小朋友”。
不过,据Counselor自己说,这篇还只是上篇,我还需要继续催稿中下两部分……我此刻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故事的起点是十多年前的夏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刚刚在北方完成了四年大学本科的会计学专业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此时非常明确地返回广州求职。一路上略有波折,但整体上还算顺利,我正式加入了“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一家的广州分所,此处暂且称呼老东家为“A所”吧。
当时,“四大”的职位可以说满足了一个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几乎所有的职业憧憬,我还清楚地记得A所在我们学校的宣讲会与随后的招聘过程中所展示的种种优越性,以及对我这类屌丝学生的巨大吸引力。基于本人长期养成的好(zhi)习(ye)惯(bing),在此将A所的宣讲展示和我的职业憧憬列表如下:
【表1】我的职业憧憬
内容
职业发展
A所的宣讲展示我们拥有规范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完善的培训体系
我的职业憧憬
对于一个刚出校门、毫无实践经验的菜鸟而言,这简直就是量身定做!
管理风格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人性化的管理风格,曾经荣获“最受欢迎雇主”称号
我的职业憧憬
我很厌恶不干实事、专抢风头的人,强调团队合作是天经地义的,加之人性管理,真可谓完美!
人才适配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只招聘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聪明的人
我的职业憧憬
这TMD说的不就是从来没在学校得过奖学金的我吗!
薪酬福利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我的职业憧憬在大学里每月数着日子等待助学补贴发放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挣钱就是硬道理!
美好的憧憬一直延续到入职后的两周,这段时间新员工(内部称之为“A1”员工)都集中在广州市一家顶级的五星级酒店进行高逼格的培训。说是高逼格,除了五星级酒店高档的设备场所和丰富的自助午餐让我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穷学生大开眼界之外,全套英文编写的培训教材和全程生动有趣的团队游戏,也让人充分感受到A所的国际化风格和人性化管理。在A1员工的培训中,唯一让人感到有点奇怪的地方,就是在针对菜鸟们的实务课程中,负责上课的香港经理(以下称之为P经理)上来就跟我们说:“你们的课程将在一年后的晋升培训中再讲一遍的,目前就不详细讲了,你们有啥问题就提出来吧。”大家都是新人,自然提不出什么有针对性的问题,那部分实务课程感觉就像自习课那样过去了。大家私底下议论,可能是由于P经理忙于做审计项目,以至于没时间备课,所以就把培训对付过去了。
培训结束之后,大家开始休假准备9月中旬的CPA考试,考试过后在办公室又呆了一段时间,这期间我和P经理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当时很多A1同事都在办公室协助审计经理校对审计报告,我也被P经理分配了任务。出于排版美观的考虑,A所的审计报告都用Word来编排,这就造成大量的报表数据无法直接通过软件进行验算。通常的做法,大家会把审计报告草稿打印出来,然后通过手工敲击计算器来完成数据校验。P经理在这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他拥有计算器“盲打”的技能,即眼睛一直盯着审计报告草稿,一只手指着校验的数据,另一只手可以不需眼睛的配合而直接在计算器敲击,而且几乎不会出错!这种技能一开始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但毕竟可望不可即,因此很快我就改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开展工作——即把Word编排的审计报告电子版的数据复制到Excel中,稍微调整格式之后,就可以直接通过Excel的运算功能进行校验。没想到,这种方式一发不可收拾,在速度上对于我这种敲计算器不太熟练的菜鸟而言固然会快上不少,即使相比计算器的熟手也不遑多让。尤其对于需要反复修改的复杂报告,这种Excel校验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举例来说,一份审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哪怕只是修改了两三个科目的数据,如果采用计算器校验,那就要把整份报表的数据老老实实地重新敲击一遍,但如果采用Excel校验,由于第一遍校验的底稿还在,校验公式已经设置好,那么要做的只是把Word文件里面的报表数据复制粘贴至Excel即可大功告成!我在办公室对这种“Excel校验法”不但身体力行,而且还经常得意洋洋地向其他A1同事介绍经验,直至有一天P经理的突然出现。他对我们的校验方式大为不满,甚至表示这种方式即使速度真的快一些,也是属于“未会走路,先学跑步”的做法——因为它根本性地架空了计算器的使用,完全颠覆了P经理对于一位出色的审计师的审美观点。作为一位新人,对于领导的直接指责当然是很难受的,而且我并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团队造成了损失。当面“虚心接受”,背后“死不悔改”,我的这种工作模式应该就是由此开端,但是P经理随后很快知道了我的两面派做法,并埋下了后续冲突的种子。
进入10月份之后,大家陆续出外勤开展预审工作。我也将跟P经理的小冲突抛诸脑后,因为更严峻的挑战到来了。这是一家位于深圳的大型国企,业务并不复杂,但里面的会计员工普遍年龄较大,没几个人能把事情说清楚;而且,我们审计团队的成分非常多样——带队的两个Senior来自香港分所,中层的几个A2(第二年的初级审计员)来自刚刚通过收购一家内资所成立起来的深圳分所,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来自广州分所的A1了。马上我就发现自己陷入了三大挑战之中:
其一,培训内容脱节甚多。且不说全套英文教材的不接地气,培训中就连A1需要投入最多时间去做的凭证抽查都没有一个实例讲解,加之这是一个新项目,根本没有上年的审计底稿可供借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自我培训,A1的一年在本人的职业生涯中可谓最累、没有之一,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其二,沟通成本非常高昂。香港Senior说普通话、阅读中文都非常费劲,他们的审计底稿全用英文撰写;而我们和深圳分所的大陆同事都用中文编制审计底稿。当然,客户提供的审计资料都是中文,以至于我们常常先要跟香港Senior翻译一下客户的实际业务内容。
其三,团队管理近乎灾难。陷于如此陌生的环境,香港Senior完全陷入了自己世界的思考当中,根本无暇对我们A1的工作进行指导。但由于香港分所的加班文化,加之项目本身的工作压力,他们常常在午夜12点之后才会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我这样一个没有得到有效培训的A1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能在完成零碎的复印和校验工作之后,处于一个令人可怕的“加班闲置”状态——即跟着整个团队在加班,但实质上无法有效的输出工作成果。
虽然只是一个预审项目,但项目历经一个多月结束后,我似乎已经看清了自己面对的职业现实,对比当初自己的憧憬,真是莫大的讽刺!在此尝试罗列如下:
【表2】我的职业现实
内容
职业发展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拥有规范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完善的培训体系
我的职业现实港式的培训体系面对复杂的中国国情只能是徒有虚名;每年固定一次的晋升机制在业务扩张期简直成了“剩者为王”,无论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多烂,只要能够听话熬下来,自然就成了Senior甚至Manager。
管理风格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人性化的管理风格,曾经荣获“最受欢迎雇主”称号
我的职业现实
所谓团队合作就是好好听话、不要惹事,日子如此好过,大家不需要什么创新。至于“最受欢迎雇主”称号,人家当初说的本来就是澳大利亚的分所,是你自己理解错了……
人才适配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只招聘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聪明的人
我的职业现实
我只是想为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做点小事而已,这TMD就成了那个“最聪明的人”!
薪酬福利
A所的宣讲展示
我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我的职业现实
这算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最小的一点,虽然大量的加班费无法兑付,但每月到手的收入当时足以在广州市中心区域买一平米的房子。
面对此情此境,就像一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牺牲品,我完全无力改变整体环境中的负能量,我似乎已经听见了体内那充满青春理想情怀的骨骼脆裂的声音。我还能干嘛?我只能离开!
当我做出离开A所的决定时,此时距离正式加入它仅仅只有三个多月。稍稍冷静想想,微微左右看看,就能明白自己根本没有离开的资本——且不说当时初出茅庐缺斤少两,难以找到平台和待遇都与“四大”相当的单位,只说刚入职几个月就离开这一点,就很自然让其他单位认定我是因为试用期表现太差而被踢走。因此我在当时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在今天看来仍属明智的决定:为了离开她,必须好好干!
决定虽然明智,但要真正落地并不容易。A1的工作,一来技术含量不高,除了凭证抽查,通常都是一些基础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工作;二来劳动强度巨大,一个审计团队中往往只有一两个A1,因此所有的基础工作都会被分配下来,这还包括了填写报销单、外卖点餐等行政性事务;三来团队等级森严,上级分配的任务必须按照惯例快速完成,不鼓励质疑和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效地进行自我培训是一件艰难而充满风险的事情,在此通过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实务案例就可管中窥豹。
这是一家大型的外资制造型企业,当时客户提供了一份数据量很大的销售订单统计表,里面的几项主要信息包括日期、客户名称、单价、数量和总价等字段。在设计凭证抽查的样本时,需要将满足下列条件的订单挑选出来,先进行求和运算再抽取具体的样本:
某个日期区间之内,例如2015年1月1日至5月31日;
某几个特定的客户;
订单总价高于一个特定的金额,例如5万元。
这时候,一个惯常的反应就是选用Excel的条件筛选功能分别对日期、客户名称和总价几列数据设定条件进行筛选,然后算出结果。对!如果只有一张表格,那这种方法肯定是最快的,但如果实际上有三十多张表格呢?你是否仍然会逐张表格条件筛选一番再来求和?如果我告诉你由于客户的不负责任甚至故意捉弄,这些表格的数据陆陆续续更新了五、六次之多,你是否仍然坚持原来的做法?事实上,我在一接到任务的时候,尽管不知道后来反反复复的数据更新,我就猜测Excel应当有一种满足多条件求和的函数。这时带队的Senior看着我坐在电脑面前二三十分钟仍然苦思冥想,不禁把眼神逼迫过来,质问我为何如此简单的筛选工作还拖拖拉拉。
我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马上就被Senior打断:“这张测试底稿今天必须完成,请你不要因为自己无聊的创意而拖累团队进度!”面对此情此景,我还能作何反应呢?只能马上乖乖地逐张表格进行条件筛选了。只是在第一天下班之后,我心有不甘,通过翻看Excel自带的帮助功能,加之百度上查到的案例,花费了两三个小时反复试验之后,终于找到了设定多条件求和函数的公式!我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马上在第二天把审计底稿中的条件筛选设置全部换成了多条件求和的函数。这时候,Senior又怒气冲冲地出现了:“你在干什么!明明已经完成的底稿,为何还要多此一举!你真是自作聪明!”这时我已经不敢辩解新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由于客户的数据更新而带来的工作量了,只能默默地埋头做其他事情。而这个项目的审计经理,恰恰就是P经理。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A所广州分所当时的人员配置——一个不常驻的香港Partner,Manager有两个香港人(P经理就是其中之一)加两个大陆人,Senior是十个手指头已经数得过来。在今天看来,当时的规模真是够小的。正因为如此,我很快发现,整个分所已经传遍了我那“自作聪明”的名声。可以想象,等到A1这一年结束的时候,我的考核成绩几乎位列倒数,勉强赶上了晋升A2的末班车!
对于一个职场菜鸟而言,我走出校园的第一年显得如此苦涩而不堪回首!尤其是本人毕业的大学还算是一个排名靠前的名校,对比起几乎垫底的绩效考核更显讽刺!不过扪心自问,我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相比其他A1更胜一筹,这点从很多A1同事对我的评价以及A1之间的直接PK中就能得出结论;
即使经常处于“加班闲置”状态,我也从未逃避加班,总是跟队留守到最后一刻,而且从来不去争辩该得而未得的加班费;
A1该干的苦活累活脏活干得一样都比别人不少,而且态度积极。
只是明明白白的考核结果摆在那里,却不由得让人反思,难道自己的“自作聪明”真的铸成了大错?在充满苦闷的自我质疑中,我仍然看到了一丝亮色,那就是A所刚刚通过收购一家内资所成立起来的深圳分所。由于A1的一年多次往返深圳参与到深圳分所的审计项目,因此我跟深圳分所的几个同事混得很熟,加之在A1的年终考核中,深圳分所的大陆Partner亲自出面肯定了我在深圳项目的工作表现,才使我得以搭上晋升A2的末班车,对此我无疑心存感激。随着A2生涯的开始,这丝亮色开始逐渐萌芽,直至有一天广州分所的香港Partner向全公司宣布——公司准备大力发展深圳业务,因此鼓励大家申请调动至深圳分所。这时我几乎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当时我的理由无非是这么几条:
广州分所是香港Partner主导,深圳分所是大陆Partner主导,显然我更适合于大陆式的管理风格;
既然在广州不被认可而在深圳得到认可,山不转水转,树挪死人挪活;
深圳分所有好几家A股上市公司,业务复杂而具有挑战性,而广州分所几乎全是“两头在外”(即原料从国外进口,加工成品又销往国外)的外资工厂,业务简单而枯燥。
虽然这个决定让我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广州和父母家人,但在今天看来,这个决定仍然正确无比!
我在深圳分所的经历容后再叙,但在此处我想岔开话题,先行讨论一个有趣的性别差异现象——就是“四大”在招聘A1的时候通常女生会占大多数,而且在大学期间的成绩也往往是女生占优,为什么到了“四大”的Manager甚至Partner级别,女生的比例会逐渐降低甚至变成劣势?当然,本人作为一名男生,无意否认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但我却有一个基本结论,尤其想跟现在很多成绩优秀而又牢骚满腹的女生分享——那就是男生在职业发展中逐渐占据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男生愿意承担职业风险而非性别歧视的结果!
大家从本人以上列举的经历中可以自己发问:
你是否愿意承受来自Manager的压力,坚持采用“Excel校验法”而抛弃大家认可的计算器校验法?
你是否愿意承受外勤工作的时间压力,坚持研究多条件求和函数而不直接采用简单的条件筛选功能?
你是否愿意承受离开熟悉的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压力,到一个陌生但可能更加适合你职业发展的地方工作?
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我觉得你就应该坦然接受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别人的现状。因为男生更多地承担了这些职业风险,其结果是可能获取更好的发展,但也可能变得更加屌丝!当我刚刚结束了郁闷的A1生涯,找到一位在另外一家“四大”工作的大学同学倾诉时,发现双方的观察不谋而合——就是在“四大”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男生具有普遍的“雌性化”特征,不但说话非常阴柔、慢条斯理,更重要的是循规蹈矩、惧怕风险和意外。这也是我后来慢慢总结出来自己A1生涯所面临的根本性冲突——在一个“雌性化”的大环境中,我更多地倾向于承担职业风险的“雄性化”生存方式,自然造成火花四溅!
无论如何,接下来我就要在深圳分所开始我的新生活了。尽管只是一次内部调动,但我觉得这已经是一次彻底的离开——我告别了不切实际的职业憧憬,
(未完待续……如果和我一样期待中下篇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CareerChoice职业发展咨询,专注金融/财务/法律/MKT/HR领域的职业发展咨询;然后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和我一起连环催他老人家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