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栋离开爱笑原因 让人离开投资银行的原因都有哪些?

每人有自己的际遇,很难有一次把原因都说全吧。


另外,这年头,在投行部里干后台运营的都出来说自己干投行了(下次见到“神”们记得问问具体干啥),所以大家都说投行,脑袋里定义可能不一样。即便是金融圈,投行也可以指的范围有宽窄,最窄的就是负责发行并购融资的投资银行部(其实投资银行部里也还会分前中后,有的把资本市场部就定义成中台,运营算后台),宽点的可以涵盖整个机构的业务把交易员啥的也算进来,再宽有的时候都可以把投资也算进来了。我这里说的是狭义的投资银行部里,我自己也只是做了前台,只对这个有发言权吧。


说说我自己,离开投行后去了哈佛念书,但其实不是简单的因为拿到哈佛录取离开了投行,(因为去哈佛要申请好不?!)所以申请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基本想好了。只有精力申请了四个学校,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和杜克,录取都陆陆续续来了,也就没啥好想了。


一般经典路线是投行或咨询2-3年后出去念MBA,不过我的想法很单纯,远没有什么远大的梦想,也没有料到自己会走现在创业这条路。当时就是一个原因,觉得很多工作内容没什么太大意义。其实说直白点,那时候进投行就是想名利双收。

张子栋离开爱笑原因 让人离开投资银行的原因都有哪些?

当初在北大念书时拼命想进投行,除了那开出的薪酬对于一个大学生实在太有诱惑力外(两年投行的收入除了养活自己看起来颇为高大上的生活外,还供完了接下来自己在哈佛的两年读书生活,还剩了钱自己创业,你们自己算吧),另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是证明自己是牛人,因为听说牛人都去了投行享受同学师弟师妹的各种膜拜。而学生时代偏偏会有特别重的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于是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洗脑,还给别人洗脑。


但真的进了,才2个月就知道其实不太符合自己的期望。因为其实大部分时间并没有花在我期望的技术性工作上,比如我想象的踏踏实实地了解和分析公司的价值,而都是在一些花了呼哨的表面工作。为啥呢?比如经常要做标书抢项目,这些做查数据、做模型、做标书的工作(dirty work)都是由我们这些刚进门的小朋友完成的。但做一份标书4-5个小时,剩下的40-50个小时其实都在“搞设计”——被VP们说“哎呀,你怎么把这些表放在右上角?放在右下角客户才看着顺眼啊。重做!”“嗯,其实还是放在右上角好看一些,你看,我早给你说了吧?!重做!”“MD觉得还是放在左上角更自然,我觉得也是……”好吧,你可以说这样的经历有助于打磨刚毕业的小鲜肉的细节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但如果每周都重复呢?所以后来才慢慢明白,其实投行部就是个做客户的部门,毕竟还是个卖方,要看客户脸色的,怎么可能扎扎实实研究分析,想研究分析其实应该去研究部。不过呢,再了解多了,才知道投行的研究部其实还是卖方,还是服务导向的,真正踏踏实实研究的是买方,是做投资的,比如VC、PE、公募基金。真是后悔入错了岗位啊。再后来呢,才知道VCPE这些真正的大鳄其实要求比投行高的,但很少招应届毕业生的,所以学生中间知名度反而不及花了呼哨的投行高。干投行的会吹会包装啊,本来工作就是在客户面前显示高大上牛逼啊,收拾你们这些小鲜肉小萝莉还不手到擒来?!


另外呢,发现其实投行这种事情,虽然把自己包装得很有价值以某某家论,但归根结底最大的价值还是在客户和买卖双方之间攥着,他们才是最终大手笔改造产业格局面貌的人,而投行或个人其实作用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我当时把国内的所有大银行的上市发行都做遍了,粗算一下加起来帮融了轻松超过3000亿。记得特清楚的是建设银行当时融了600亿资金,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去敲锣那天,我突然站在发行的大厅里发呆,看着那么多人喜气洋洋互相恭维,就生出一个很邪恶的念头“没了在场这些人,这600亿还能融吗?”答案当然是离了谁都照样转。然后……然后我就呵呵了。


当然,虽然哥已经表示呵呵,但工作还是很努力的,出了名的“标书高质量”和“估值小霸王”。可能正因为这样吧(其实真正原因到现在都不知道,难道让哥跑去问“领导,当年你为啥看上我的?”),被高层领导直接拽到一个改革小组里(真的很直接,压根没问,就通知全体了),我一看名单,MD(有多种含义,自己去理解),一个公司三号元老,外加一个ED,剩下就是我和另外一个小朋友了。投行是个普通的金融民工职业,这个说出来大家都能理解,但我从此踏上一条绝大多数金融民工没有走过的IT不归路(用公司老大在我拿到哈佛录取提出离职时给我的工作和角色的定义,“以前从未有,未来不知有没有”)——出门投行男,进门产品汪。


调配1个亿的预算啊!以后再说那段风华岁月的细节吧,简单说来就是预算一个亿,公司改革以业务IT系统革新为出发点,由我们会同IT部门,重新设计和开发业务IT系统,并协调各个业务部门和财务人事等部门部署全公司范围内的改革。我大经济男在2个月内被逼成为挨踢男,出门“融资前估值”、“息税前收益”、“市盈率”,一进门就开始满嘴“中间件”、“底层架构”、“BI(就是这两年最时髦的大数据)”、“页面展示”、“业务人员体验(其实就是这两年整个互联网圈都在嚷嚷的用户体验)”。就为这事,去美国把麦肯锡、埃森哲、IBM、EMC啥的考察了个便,也感受了一把自己当甲方这帮公司当乙方的乐趣,哈哈哈。当时我们几个开玩笑,“干投行当惯了乙方,现在当甲方咋觉得不舒服呢,咋看他们当乙方都觉得不到位。”


这段投行男兼职产品狗的经历在金融圈就是个奇葩,好多同学都听不明白,哈哈。但其实因为是以公司改革为目标,整天接触公司领导层,给了很高的平台和很大的视角,是只在前线做投行小兵不可想象的。在外面做投行项目服务客户,说到底你还是个外人,接触不到人家客户的实质决策的,所以所谓的整天和CEO打交道也没啥用,只是让你自己觉得自己逼格更高了而已;但给自己公司做改革,接触的全是核心决策,自己公司的情况又了解,真的可以在高层身边看他们是怎么处理问题、怎么打架、怎么用人,相当于请了个高级私教啊,好玩死了。


这段经历让我发现之前给自己定义的金融人生太狭窄了,其实都没怎么接触过社会和选择的。还有很多自己预设之外的事情很有意思,还有很多东西要看,比如管理决策就很有意思,比如IT系统建设也挺好玩。反而让我回想起自己进大学时最早的计划是出国念经济学phd,当中国第一个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出国计划搁浅,但这个小火苗却一直没有灭。现在更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会儿第一个原因一出现,互相强化之下,就决定离开了。那个时候脑袋里只有一幅图片:自己在国那种木书架、地毯、小灯的环境里安安静静地在看一本书。


如果真要深究,当时还有另一个个原因。第二年的时候基本已经能够摸到工作的节奏,未来的道路也能大致看到(因为上面那个公司改革的经历,我那个时候前途真心很好:哈佛念书的时候公司三把手和人事主管在哈佛商学院开完招聘会还专门在哈佛校园里最贵的餐馆单独请吃饭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哈哈),不禁有点问自己“我未来的人生就这样了?我还没准备好啊……再给我一次机会回学校吧。”


想清楚了,执行呗。10月决定出国,赶紧报11月的托福和12月的GMAT,只抢到了天津大学的一个托福考位。当时正在IT系统选型决定和哪家签合同的档口上,IBM和EMC打得如火如荼,那么多的钱,我又是工作组的谈判代表,基本没有觉睡。每天只能发疯地工作到2点,然后看两个小时英语书,再花一两个小时看学校写申请,早上9点不到电话就又来了。培训班?太奢侈,哪有时间能去,手机24小时开待命,所以只能自己复习;这两个考试也都只能考一次,还差点没请成事假。找代理做申请?我这经历只能自己慢慢写,别人没法懂没法提炼出彩的,所以也都是自己做。申请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和杜克四个学校也都是极限了。结果12月底申请刚结束,谈判也完成了,nnd,事情都扎堆来~~


哈佛毕业后就回国创业了,做互联网做教育,现在回过头看,可能骨子里还是有点爱折腾吧,不愿意一直在一个大平台安安心心趴着,只是当时没有察觉而已。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80103/1057.html

更多阅读

我的姐姐张爱玲——文/张子静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

来自文汇报张爱玲发表《花凋》时所绘的男、女主人公造型图写作是张爱玲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最重要方式一九九五年秋,张爱玲去世后一个月,张子静在其上海居处,手边是《张爱玲全集》张爱玲发表于1944年5月的散文《童言无忌》中曾经这

大盗张子强与首富李嘉诚的神秘对话(组图) 李嘉诚张子强对话

大盗张子强与首富李嘉诚的神秘对话被称为世纪大盗的香港人张子强(广西玉林出生,4岁后移居香港成香港居民)以及他的犯罪团伙已经伏法十多年,但是关于他的神秘传说仍然不断,随着去年李嘉诚专访首次谈及张子强绑架其长子李泽钜事件,张子强

爱笑会议室各期档节目列表 爱笑会议室解散原因

爱笑会议室20100821期(嘉宾谈莉娜、李波儿、吕雪、何云伟)1.武术大师(张子栋、佳佳、张一明、修睿)2.妻管严(张子栋、张一明、佳佳)3.挑衅(潘斌龙、张一明、张子栋、佳佳)4.乞讨(张一明、张子栋、修睿、佳佳)5.意念大师(修睿、张子栋、张一明

远远的爱 招商引资如何让骗子离你远远的

据报道称,经警方经调查,韦旭文根本没有资金办厂,也没有设立专用的银行账号。一个特大项目竟是一场骗局,一个千万富翁竟是一名骗子,这让县领导感到尴尬,也很伤自尊。然而,看完这个报道,笔者仍有些疑问,这140多万元,难道就只够伤伤领导的自尊

声明:《张子栋离开爱笑原因 让人离开投资银行的原因都有哪些?》为网友情場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