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反日,民间亲日是我国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日本人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我们为什么还会那么喜欢他呢?很简单啊,因为日本强大。
强大在哪儿?当然在经济上。现在但凡看过点书的人都知道,当年的日本那叫一个厉害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GDP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一半。那时候日本人很像今天的我们,高喊“我们要超越美国!我们迟早是世界第一!”当时的日本人也是买买买,不仅疯狂购物、旅游,买艺术品买奢侈品买大楼,孩子去美国上学,甚至日本人买下了帝国大厦啊,自由女神都穿和服。可过了二十年以后,日本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连标准的日吹看日本经济都不愿多提呢?
单单看基地皮,2014年十万亿俱乐部有中美两家,日本甚至已经到不了中国的一半了。我经常关注日本经济,对于各路专家学者的说法也多少有所耳闻。很多学者说是美国人坏,1985年非得逼着日本人签了广场协议,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玩完了。啊是的,广场协议的确有影响不可否认,日本经济泡泡迅速累积,指数级增长,资本市场假繁荣景象比比皆是;可是那也不至于延续20年吧?甚至前几年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那会还出现了负增长。有人说不对,都赖美国,大搞霸权主义殖民地。的确,日本军事是在美国的实际掌控之中,同时战争也对日本有很大影响。可是你看曾经为殖民地的中国、印度等都发展很快;韩国作为日本小兄弟,也是受美国人实际掌控军事,经济也不差,所以这个说法也不太说得过去。
日本经济真的不行了吗?看起来是比后来者中国差了很多,可他依旧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丰田、日产、三菱这种500强的企业还是比比皆是;汽车,电子产品行业日本仍然有极强的竞争力。那是因为日本人没有核心技术?这个也说不过去,目前,日本在诸多尖端技术,如光纤技术、半导体、超导技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在软件处理、雷达、通信网络管理、微电子和特殊材料等军事领域,日本更是有着美国无法比肩的优势。在美军现役的武器装备中,潜艇用的高强度钢材是日本生产的;车辆、战斗机引擎用的特种陶瓷材料是日本研发的;巡航导弹的核心部件——微电子芯片80%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就连美军曾经最引以为豪的杀手锏F-117隐形战斗机的“外衣”——雷达吸波涂料也是日本研发的;一部苹果设备(iPhone、iPad)30%的技术来自日本;安卓旗舰的CMOS模组,基本都来自大法(这里低调膜一下)。前两天看新闻,说魅族PRO5 mini可能跳票了。为什么?因为台南地震,倒了好几个工厂,而PRO5的几组核心技术都来自那里。如果日本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可能受牵连的就不只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技术没问题,是人的问题么?要知道,日本人啊那可是出了名的勤奋刻苦;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父亲角色,都被定义为辛勤劳动的好工人形象;任劳任怨工作,随时准备加班;在世界TOP 100大学里,亚洲范围内,恐怕也就日本还拿的出手了;生命科学,电子技术等前沿行业,日本研究所基本也是世界前列的;那是管理机制有问题吗?你如果学过管理学就会知道,日本管理学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啊,什么松下售后模式,索尼管理人才模式都是管理学的典范。
人没问题,那是政治阴毛论吗?没错,上一个稳定的日本首相,恐怕要追溯到十几年前、中国人极其反感的小泉纯一郎了。什么野田佳彦、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麻生太郎、安倍等等等等,近几年来日本换首相频度仿佛是在打篮球比赛,上一个做不了几日就来下一个;下一个干不了多久就解散众议院大选再来。小布什都公开对媒体讲是在特么是记不住日本首相的名字,本来日本人平片假名翻译成英文就长的不行,还来回来去换,实在受不了。可是纵遍首相更换力度非常大,各种政策也是层出不穷,日本经济仍然没有“企稳回升”的意思;野田鸠山都主张对华友好,但似乎也没什么卵用;安倍麻生主张强硬对华,似乎也没有好转的意思。那是政策不对?日本央行傻?要知道,日本的市场经济在学界可是很多人吹的,而且迄今为止人类能想到的刺激政策,日本政策界和央行基本都用过了,甚至前几天放出了负利率大杀器,可是结果呢?呵呵哒。
基建呢?基建基建。是的,我们国家经济出了问题就爱大搞基建,那这对日本有没有帮助呢?日本人搞基建也是出了名的,什么新干线啊之类的就不提了,日本高速公路(サービスエリア)发达程度远超世界很多国家,甚至连北边的各个岛,北海道都有发达的高速交通设施。
这就奇怪了?哪里都没问题,可最后怎么还是没能解决问题呢?
换个角度看一下,其实也许帮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日本人的确非常勤劳“爱岗敬业”,可日本国内的社会生产效率只在世界排行20左右,在发达国家中排行倒数第一,比以慵懒著称的逮梨还要差。大企业、优质人才频出的日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是“被平均了”。被那些效率奇低的企业平均了。前些日强调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僵尸企业”,形容日本这些公司再恰当不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这和日本人有极大关系。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艺术,不难发现大和民族是极其重视情感的。在日语里,形容词被分为一二类,其中又细分成连用、终止、连体、假定、推量等等诸多类别,各种形容情感的词层出不穷,治愈系、疗伤歌曲;心灵小说诸如此类的艺术作品大部分来自日本,反映出日本人对于情感关系的重视和坚守。那这和经济有毛关系?日本人非常恪守一个原则,那就是“终身而仕”,说白了,老子这辈子就在这一个单位了,哪儿也不会去;如果跳槽那是背弃,是最大的耻辱(この上ない恥辱)。反观日本企业呢,终身雇佣制到今天仍然是受推崇的,日本劳动法甚至规定过“一家企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的认可,私自解雇人员是无效的”法令。所以“无限雇佣+年功序列”至今仍然是日本盛行的职场法则。
在经济增长高速的阶段,这种模式非常有效,因为“群情激奋”,大家干劲十足,加上这种制度的保障性极大,日本人拼命给公司卖命,公司拼命地“榨取”工人的“消费者剩余”,于是日企快速发展,同时催生了大量的日本中产阶级,消费激增,繁荣场景立刻显现无疑。然而其中积攒的问题日益累积,逐渐摧毁了整个体系。首先,这种制度对女性是不太公平的(*权人士请鼓掌,好了可以了,可以了,谢谢)。因为无法解雇,但又必须面临着生产养育等问题,所以日企非常不乐意聘请女性作为员工;加之日本传统文化本来就极其不重视女性(日本传统文化.avi),造成了日本女性工作比例较低,大量中高年家庭主妇激增;女性作为人类的1/2,如此的制度保障是非常不利于她们创造生产社会价值和规模经济的。甚至到了今天,家庭主妇仍然是日本女性重要的“工作行业”之一(设想在中国如果一个男孩告诉女朋友说你以后做家庭主妇职业吧会有怎样的后果…);其次,特殊人才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励,才能发挥得不到鼓励,导致日本年轻人创新性低,薪酬只与体系关联,日剧中经常出现“出る杭は打たれる”和“沈黙は金、雄弁は銀”类似的话,警告年轻人,不要试图改变什么,本本分分的做事就好了。人们放弃了创新与变革,随之而来的只能是盛极而衰。工人没有创造力,企业自然会遇到发展瓶颈;企业停滞不前,泡沫累积不断,经济自然会滞胀。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所谓“体制”带来的影响;就拿日本自身来说事儿。终身雇佣制大体成型是在1980年前后五年;在那之前,你知道电视冰箱洗衣机是索尼松下好,汽车是本田日产好;可是之后呢?是,电视索尼和松下依旧占据着一定的市场,汽车丰田日产也算是巨头,可是互联网时代,风靡全球的APP有几个来自日本?你听说过日本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吗?手机、移动互联网日本企业又在哪里?这里不禁要问一句,索尼今天倒闭了吗?姑且不说工业4.0了,单单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人类财富带来的激增爆发就让日本逐渐脱离了领头羊行列,如果还是无法把握接下来的潮流,日本继续衰退,是可以预见的。
我看过有人拿日本和德国进行举例。这两个国家很多地方都非常像,比如都是法西*盟友,比如都有很强的制造水平,民族都很自信同时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都很高。同时又都遇到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但德国面对这一情况,深蹲之后逐渐起跳,甚至在经济危机后,一人独称欧洲大旗,在默克尔的带领下实现新繁荣;反观日本,仍然身处泥沼,停滞不前。在同样的发展基础中,为什么德国人抢到了先机?其实你只要知道一点,就能解释这个问题,工业4.0,德国可是“创始国”之一。
世界当然没有永恒的真理,“所有企图让你上天堂的东西,最后都让你下了地狱”。上世纪的一套用人制度固然有他的价值所在,否则日本也不会出现爆发增长。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看不见的手”只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会用自己的方式,把资源调配到最优的地方去;“僵尸企业”赖着不动,创新变革就无法开展;人的积极性没法调动,任何的政策措施也都是空话。村上隆曾经如此评价大和民族:“日本什么都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样,那就是希望。”所谓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把握好了,就是辉煌。当然不是说有了变革就一定能成功,这中间还需要大量的尝试努力和精巧设计;但可以预见的是,没有变革一定会失败。日本如果持续这样下去,不要说失去的二十年,五十年、六十年都是有可能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