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建国后土地改革 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

在这里我要反驳一个被工业党到处宣传的两个谣言:“中国计划经济贫穷是因为工业化,是值得的”,“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业化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以下内容不涉及政治,只涉及当时的经济生产模式。
现在有一小部分人,一提到计划经济时代的贫困,就说这是工业化造成的,而工业化必须进行“原始积累”,当时中国没有殖民地,就必须剥削农民,因此“不得不搞集体化”云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简单地说一下我的看法: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不好是因为自己作死
工业化搞得如何,我们看gdp可以略知一二,至少和“xx国终于站起来了”这种口号相比,gdp是可以量化,可以比较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gdp数据:
在1952-1978年期间,我国GPD增长率不算起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40%)低于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52%),GDP占世界GDP比重略有下降,从1952年的5.2%下降到1978年的5.0%,而从人均GDP来算,1952-1978年期间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2.34%),略低于世界人均GDP增长率(为2.56%),1952年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不足1/4(23.7%);1978年为22.3%,而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60年-1978年,世界人均GDP从446.5美元上升到1694.9美元,翻两倍,而中国只翻一倍,从97.5美元上升到155美元。
也就是说,当时的我国的GDP增长率在当时全世界流行社会主义经济闷声作大死的情况下,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嗯,对了,我国当时的GDP数据真实性其实很值得推敲哦~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当时中国的工业化也实在是惨不忍睹
这意味着中国的工商业效率和利润极低,以至无法满足自身的积累和增殖,只能靠剥削农村和农民实现积累和增殖,而农村和农民可供榨取的油水有限,决定了这种增长的不可持续、对劳动力需求有限(1953-1985年统购统销过程中农民向国家贡献的财富大约在7000亿到8000亿元。要知道,1978年中国全部国有工业固定资产也只有9600亿)。而其他东亚国家的发展没有这个问题:工商业不仅能满足自身的积累和增殖、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促进城市化,还能同时补贴而非剥削农业和农村。



要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过程是否成功,还需要考察其经济绩效。我国工业化建设绩效很低,资源浪费严重。譬如,在大跃进期间,“大办”“大干”风盛行,产量上升了,但产品质量堪忧。以钢为例,虽然名义上完成了生产l,070万吨钢的任务,但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在1369万吨生铁中好铁只占70%。(《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丛书,P334)。


瞿商在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1957年-1978年)》一文中分析,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总趋势是增大的,但增长的幅度不大,1961年-1962年和1957年-1968年两个时期,甚至是下降的。“从计划体制时期工业部门资金利用效率来看,1957—1978年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价值也是下降的,从139元减少到103元;每百元固定资产净值实现的利润和税金、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润和税金也是下降的。同时,每百元产值所占用的流动资金和每百元销售收入的成本都在增加。这些说明,工业部门的资金成本在增加,资金利用效率在下降。”

“再从能源利用效率上看,1957-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6倍多,从9644万吨增加到57144万吨。但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从942元下降到527元,减少了400多元,下降了44%。而每万元国民收入所消耗的能源则从9. 6吨增加到19. 3吨,增长了100% 。可见,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代价不菲,是以高能耗、低产出为特点的。”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绩效(1957年-1978年)》,瞿商,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一期)


我们再来看生产要素,经济学中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因此以全要素生产率作国别比较,就可以得知各国之间的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科技发展也是严重落伍的:




至于 所说的中国农业,那就更是应该当成家丑藏着捂着了,拿出来宣传太不方便了~
193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约为1.6亿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0年至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从6.3亿吨增至18亿吨,增长了180%还多,这是农业领域绿色革命的结果,具有世界普遍性,而整个计划经济时代(1952~1978年,从1.6亿吨到3亿吨)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明显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率。世界上其他国家,在30年间粮食产量增长两倍很常见,但少有其他国家像中国少数人这样,以此证明当时经济体制的高效,因为人家都知道这是个科学技术问题、而不是经济体制问题,何况你的粮食增长率还不如世界平均。

至于春过雪消所说的亩产增加,计划经济时代的亩产增加靠的也不是生产效率增加,而是农业人口增加。当时的农业人口的增加与亩产的增加基本平行,也就是说所谓亩产增加不过是靠投入更多劳动力而已,并没有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在此期间国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改善,甚至倒退。“1957~1978年22年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名义工资由637元增加到644元,仅增加7元。就实际工资而言,1978年仅为1957年的85.2%,22年间减少了14.8%。这22年间,农民家庭平均每年纯收入由72.95元增加到133。57元,年均仅增加2.9%。这22年间,居民消费水平共提高47.5%,平均每年仅增长1.8%。若就实际消费量而言,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的主要消费品,1978年与1957年相比,除猪肉与食糖略有增加外,粮食由203.06公斤降到195.46公斤,食用植物油由2.42公斤降到1.60公斤,牛羊肉由1.11公斤降到0.75公斤,家禽由0.50公斤降到0.44公斤,水产品由4.34公斤降到3.42公斤。……从总体上说,1957~1978年,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处于徘徊、停滞状态,经济增长给社会带来的福利水平很低。 ”


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无论是科技水平,城市化率,人均产值,生活质量来看,改革开放前都称不上是在工业化。顺便说一下,现在很多工业党所推崇的“工业化需要原始积累,大办国企”这个论点源于上世纪的进口替代理论。问题在于经过数十年的实验现在主流经济学家都认为进口替代理论是错误的,而且即使进口替代理论正确,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化所带来的农业低产出也严重阻碍(而不是促进)了工业化。况且进口替代也只是主张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方面后进国家暂时存在市场失灵,从来没有否定市场经济,因此要办国企也是办一些重工业方面的国企,从来没说要把轻工业乃至于小工厂,小商铺也给“一大二公”掉,很多工业党的说法和他们自己加以引用的“进口替代理论”都是存在严重矛盾的。。。


对了,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是什么呢?之前我不是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gdp数据值得推敲吗?我来给大家推敲一下,看看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

当时的企业根本无“计划”和“经济核算”可言,所谓订计划只是“凑产值”“凑目标”,而工厂的统计也都是“用假的编出来,从质量、计划、成本都是浮夸”。学者贾文娟描述了当时的状况:


“有些人的月历是有40天的!下个月10号以前能完成的产品都计入本月。把没有完成的产量报完成,这样工作就推到了下个月,每个月都这样往后推,到了年底任务就堆积得很多。年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就弄虚作假了!实际上年计划没有完成就报做完成!……生产总值更糟糕了!生产总值怎么算出来?商品产值加上在制品,在制品就是还没有装配成商品的。在制品是靠估算的,黑幕很多了!一算,完不成计划了,那就给在制品估计多一些,以前只完成50%,那就加到60%、70%,那个产值不就完成了!所以,我们从来都是完成计划的。你(在档案上)看到那时候的生产总值全都是估算的,很少有是真正算出来的。。。”


至于某些人所吹嘘的中国工业建设,那基本是苏联援助的结果,(TG当时自己独立搞的什么“五小企业”,“三线企业”效率都很差):

“苏联和东欧提供的机器设备装备了煤矿、电站、钢铁冶炼和加工厂、有色金属厂矿、稀有金属厂矿、化工厂、机床工具制造厂、重型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铁路车辆厂、飞机制造厂、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动力和发电设备制造厂、矿山机械厂、石油机械厂、电工器材厂、仪表厂、无线电厂、特种纸厂、糖厂、制药厂等企业”

“按照俄罗斯外交政策档案馆保存的资料统计,苏联援华企事业建设项目的出口总值为9409亿卢布,其中设备出口的资金额总计达8394亿卢布,技术援助的出口值为1015亿卢布,这些大约占苏联年国民收入的7.7%”


“在帮助中方建设各个项目时,苏联也提供了各种工厂设计图纸、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设计和其他技术资料,这些是建厂和生产所必需的。苏联的很多设计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是通过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协商和转交的。据1957年的中方统计,当时中方已经得到了3646种技术资料。”


至于某些人吹得天花乱坠的钢产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苏联援助:

以下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0 项工程中的104 项非军事工程中钢铁项目:



还有军工:
“在1951年至1954年期间,中国同苏联达成了“156项”重点工业项目的引进,其中军工企业便占了44项,苏方以成本价提供陆、海、空三军配套的飞机、舰艇、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的生产线,并免费提供相应技术。”

“1961年中苏关系有所缓和,赫鲁晓夫在主动提出中国可延迟还债时,又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等新装备及其生产技术资料。”

甚至包括核武器方面的成就也少不了苏联:

“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苏联再援建102项重点项目。毛泽东随后访苏,在61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拥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为首”地位。
苏联对华的“两弹”(导弹、核弹)项目援助,主要是帮助中国建设了最早的原子反应堆、浓缩铀工厂、核燃料棒工厂、铀矿和核试验基地,提供了P-2型导弹样品。”

有人说中国底子薄,不能这样比较,那么我和民国比较吧。扣除8年抗日,三年内战这样的年份,把民国相对和平,不太打仗的年份和反右到文革的20年相比,后者工业增长明显低于前者(《秋实。毛时代与民国时期工业发展比较》)。莫非可以用这一点说明我蒋介石大总统英明神武?(当然不能,只能说明民国的混乱局面让蒋介石无法控制各地的经济产业,等蒋介石大权独揽后,同样实施严格的管制经济。)

最能否定这种说法的,是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多发展于浙江,广东这些没有很多工业国企的“夹缝地带”,而不是工业国企很多的东北等地。如果按某些人所说前三十年为后三十年打基础,那么就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何评论改革开放前的工业体系呢?我觉得用这四个字能够很形象地加以形容:

惨不忍睹!

评价建国后土地改革 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

----------------------------------------------------------------------------------------------------

我们再聊一聊被某些人大为吹嘘的水利。

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利多为传统的沟渠陂塘水利,在中国的自然条件下由于缺水根本难以为继,现在使用的大多是机井灌溉。至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库。。。计划经济时期确实修了8万左右座水库,但我们来看一下资料:



“全国出现了许多“病、险”水库,有些水库一蓄水就垮,有的刚竣工尚未蓄水就垮坝崩堤。在“大跃进”之后的60年代和70年代里,每年都有很多这类的“病、险”水库垮塌。例如,仅1973年就垮掉了500多座,1974年又垮了300多座。1974年5月,鉴于这类的“水害”工程为祸甚大,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曾特别警告水利部及各省:“如果哪里再发生水库垮坝,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就应查明原因,严格处理。如果领导不负责任,就应处罚。”由于这类的“群众运动”式水利工程本身“病、险”太多,即使当地干部再小心看护,也难避免垮塌的结局。”。。。

与中小河流问题频发一样,中小病险水库是中国目前防汛工作中又一隐患集中区,基层水利专家指出,小水库已经成为中国防洪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大安全隐患。


“水利部总规划师兼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在7月2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86000多座水库,其中小型水库有82000多座。这些水库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建的,又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出现了大量的病险水库。”


“中国政府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十分重视,但目前大量的小型病险水库还没有得到除险加固。今年汛期垮坝的6座小型病险水库都是还没有经过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周学文说。

安徽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王凤云告诉记者,安徽省自2007年起,提出用3年多时间,先期完成全省1820座病险小型水库主体工程除险加固任务。其中小(一)型水库省财政补贴150万元/座,小(二)型省财政补贴50万元/座,市县财政1比1配套,其余再利用一些涉农补贴资金。”



计划经济时期修的病险水库达4万多座,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沉重财政负担:
“2008年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下称《专项规划》),也真正开始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集中、最大规模的水库维修工程。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中国投入了620多亿元(有的数据说是七百多亿元)、对7356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基本完成了规划目标。”

“1998年洪水过后,中央和地方对水利基建的投资急速增长。水利部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相关数字,五年来(指的是到2003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达1786亿元,相当于1949年以来中央总投资的70%。五年内用于防洪工程投资为1040亿元,其中堤防工程774亿元,病险水库加固111亿元。在对全国805座重点病险水库的加固计划中,截至2002年底已完成441座。”

2003年的一百一十一亿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水库,是中国有史以来投入产出比最不合理,经济效益最差,花费人力物力最多,造成后果最严重(参考驻马店事件,还有三门峡)的水利工程,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我看只有古代的漕运了。。。这些病险水库为了加固除险,几乎每年要耗费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元的资金,也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吹嘘。

对了,有人还在抹黑包产到户。我看话不说绝不行。集体化之前,农民每年工作时间较少,即使算上副业,也不会全年忙个不停。集体化之后,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妇女参加农业劳动,尤其是北方妇女,过去极少会下田劳动,并且农民几乎是天天都要下田,很少有空闲时间。。某伟人自己都承认“许多合作社感到劳动力不足了”。而包产到户之后农民需要花多少时间劳动呢?有人算了一下,每年只要24个劳动日就够了。 空闲的日子农民都去经营副业或者打工了。所以大家如果只计算粮食产量,很容易会落入集体化支持者的圈套里。集体化时期最缺的不是粮食(粮食总体足够),而是肉蛋奶等营养品,这些问题都靠经营副业解决了。反驳集体化支持者最好的办法是拿出副业(养猪,养鸡等)的增长。
-------------------------------------------------------------------------
首先要纠正一个广为传播的谣言,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水利等项目都并不算入产值。
实际上计划经济时代各种水利建设都是算入GDP里面的。例如,著名的红旗渠,其投资资金,出工人次算得一清二楚:。当时的水利投资,出勤次数都会在人民公社内记账上报,不存在不计算水利设施的情况。

关于 对我答案的指责,就更搞笑了,他说计划经济时代工农业自给,实际上1961年以后中国就一直是农业净进口国,每年进口大量粮食。至于工业,当时连简单的化费都无法自给,还需要靠四三方案引进13套大化肥设备。
也不知这个自给从何谈起。
-------------------------------------------------------------------
关于什么时候解决吃饭问题,看一下营养不良人数比例就知道了。1990-1992年中国的营养不良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之23.4,再往前反推,改革开放前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可想而知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30103/90.html

更多阅读

踝关节扭伤后应如何处理 踝关节扭伤多久能好

踝关节扭伤后应如何处理——简介行走时踏入凹陷的地方,或者穿高跟鞋都极易造成踝关节扭伤,尤其是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者会出现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影响关节功能。踝关节扭伤后应如何处理——工具/原料

教师如何评课?_直面教学 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

按:评课是听课的继续,评课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阶梯,只听不评不议,没有意义。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原文地址:教师如何评课?作者:聂伟军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教

QQ号码被盗后,如何找回好友列表 qq号被盗怎么找回好友

QQ号码被盗后,如何找回好友列表好多朋友QQ被盗后,都是想到用黑客工具,或者暴力破解的方法找回自己的QQ,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大现实,一来需要的技术门槛较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太实际,二来过程繁琐不说,成功率近于0(拿暴力破解来说,成功机率远

声明:《评价建国后土地改革 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为网友一吻葬花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