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 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说的中国有 50% 以上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冷大都发言了,看来有必要说几句。

第一部分是针对冷哲的观点

冷哲说:最核心的是人口老龄化。其实解决方案一点都不复杂:快速提高中下阶层的财富创造能力。把最低端的劳动力用机器替代。那么劳动力仍然是足够的,也就能保证价值产出能力能够持续提升而不会被老龄化削弱。

这个说法有点异想天开,并且没有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中国宇宙第一的劳动力数量,8亿人,无论什么行业都会被挤满。劳动力减少,完全不是问题,减少1亿都还有7亿人,减少2亿都还有6亿人。数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美国劳动力人口总量才2亿。

转移,8亿、7亿、6亿劳动力都往高价值岗位转移?这是不现实的,没有那么多高价值岗位。

中国这8亿劳动力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职位,肯定有高端、中端、低端的,都有。而且,低端就业人口远大于中端就业人数,中端就业人口远大于高端就业人口。

比如,4亿农业就业人群,3.9亿富士康、木材加工厂、建筑工地就业人群,1千万软件工程师、投行分析师、公司COO。

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是一定的,关键是速度。现在城市化率大概每年提升1个点,这就是近1400万人。已经很吃力了。

下表,中国宇宙第一的劳动力数量,是美国4倍,俄罗斯8倍,且高于印度:

如何释放出农业人口呢?冷哲说农业往外挤,城市往里吸,劳动力的转移就顺理成章。道理谁都懂,随口说说非常容易,问题在于:哪来的就业岗位?

现在保7,就是为了保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已经十分尽力。农业人口转移,这是一个长期过程,美国也花了几十上百年。急不得,急了也没用。

第二部分针对部长的观点

看了凤凰网的原文转述:

我的理解是,部长的主要担心在于人口老龄化。原文表述”我们老龄化、劳动力下降,我们的刘易斯拐点来得太快。现在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65岁以上占比,7%到14%,世界平均是40年,我们23年,14%到25%,世界17年我们11年(数字不详)。劳动力人口下降以每年2、300万的速度。“

中国老龄化问题,有挑战,但绝不是媒体渲染的那般恐怖。

21世纪全球主要经济体几乎都面临老龄化问题。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放在全球看,不算严重。如果说严重,现在的日本、韩国、欧洲,老龄化问题才堪称惊人。

以日本为例,2013年11月,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百分比首次超过25%。这个国家四分之一的人都是65岁以上老人,三分之一的人都是60岁以上老人,而且老龄化速度还在加快。

联合国人口署2012年对全球老龄人口(60岁以上)数据统计和预测,日本已经成为老年人民族,中国排在中游:

2014年:

2030年:

怎么应对呢?我关心的是现在的日本、德国、韩国是怎么应对的。如果这些已经深度老龄化国家可以挺过去,中国没有理由因为这个原因就倒下。

第三部分是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部长只是提到中等收入陷阱,没有提太多,原文表述”今后的五年、十年,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很大,五五开。“

感觉上他对这个陷阱还是有担心的。

我对跨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持乐观态度。如果按现在的增速,2020年、最多2022年中国就可跨过人均国民收入(GNI)12200美元的坎。

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经济是否具有竞争力,中国是否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产业。这个问题,我依然持乐观态度,原因在于看到这么一些公司:华为、联想、万达、绿地、三一重工、长城汽车、小米、阿里巴巴、腾讯、华大基因、大疆科技……


除了中国,还有很多国家被指中等收入陷阱:
我一直困惑的地方在于,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谁提出,根据什么提出?全球200个国家,这个概念是不是经验归纳,具不具备普遍性?近30年来跨越“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又怎么说?我一直困惑的地方在于,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谁提出,根据什么提出?全球200个国家,这个概念是不是经验归纳,具不具备普遍性?近30年来跨越“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又怎么说?

根据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康宁教授的论述:

1)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谁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世界银行为总结亚洲金融危机十年来东亚经济表现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题为“东亚经济的复兴”(East Asian Renaissance: Idea for Economic Growth),于2007年出版。该报告用一小节阐述了关于东亚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自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后,在国际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许多财经媒体开始大量使用这个概念,并把“中等收入陷阱”描绘成发展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落后国家经济发展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国外财经媒体和相关研究报告的影响下,国内舆论也很快接受了这个概念,并有更多的渲染和演绎。

2)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标准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国民收入(GNI,基本等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每年1006美元为低收入国家,高于12275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也就是说,从1006美元到12275美元的都是中等收入国家(其中从3976美元到12275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世界上有86个国家或地区属于中等收入的范围。

那么,是人均国民收入刚刚达到1000美元多一点的国家容易落入陷阱,还是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一万美元的国家容易落入陷阱?世界银行没有说,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3)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存在哪些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不够严谨,在理论上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首先是外延的界定含混不清,让人很难明白一个国家在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容易落入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提法是从世界银行开始的,“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也是由世界银行划分。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目前世界上有86个国家或地区属于中等收入的范围。那么,是人均国民收入刚刚达到1000美元多一点的国家容易落入陷阱,还是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超过一万美元的国家容易落入陷阱?没人能说得清楚。

国内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最容易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说法并无理论根据,完全是根据“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演化而来的。其实,由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范围过于宽泛,最低标准与最高标准相差十倍以上,如果不讲明“陷阱”的边界,其涵义已经失去意义。

其次内涵不甚准确,逻辑不够严密,学理上讲不同。为什么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的时候容易落入“陷阱”?当经济由低水平发展到中等水平的时候,代表着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发展条件的较高收入水平,这反而成了一种“陷阱”,其逻辑含义是什么?收入的高低只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发展的原因。经济增长是否落入陷阱,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组合以及后续的生产要素,与是否处于中等收入水平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说确实有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开始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那一定是有其他原因导致这些国家难以越过中等收入门槛,而不是中等收入本身。

世界银行在解释“中等收入陷阱”时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加以说明,称一些国家在低收入水平时因工业化启动具备很好的规模经济效应,到了中等收入水平时,规模经济效应开始下降,从而经济增长缺乏连续的动力。应该说,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仍然不足以证明“中等收入陷阱”普遍存在。规模经济仅仅是构成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因素,除了规模经济外,科技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等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此外,规模报酬递减(规模经济下降的理论化说法)是传统经济的常见现象,人们也发现在经济生活中也有规模报酬递增现象,而且已经被经济学家所证明。

第三是不完全符合实际,得不到现实的检验。按照流行的观点,最早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是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经济增长后出现了一个经济停滞期。这的确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插曲,但并不能证明所有的国家(也不能证明多数国家)在经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时会落入增长“陷阱”。

事实上,更长时间以来的世界经济表明,多数国家在经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并没有落入所谓的“陷阱”。半个世纪以前的事实表明,现在属于欧盟的大部分国家并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实也同样表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

以韩国为例,1981年韩国人均GDP达到1846美元,当年经济增长6.2%,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范围。其后15年,韩国经济呈现继续加快增长的势头,增速基本上保持在8%到10%之间,人均GDP在1996年达到12249美元,属于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并已被经济发达国家“俱乐部”——经济合作组织(OECD)接纳为成员。无论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前,还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韩国经济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总体上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第四,不构成普遍性经济学原理。世界上的确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的初步繁荣后,人均GDP达到一两千美元后增速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一段时间的停滞。除了上面说到的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表现。

但是,这只是部分国家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普遍性规律。无论是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还是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除了经济问题外,都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政治与社会方面的动荡和冲突。换句话说,不是因为中等收入使这些国家落入陷阱,而是其他的经济和政治原因让这些国家无法继续保持经济增长。

徐康宁教授文章原文:

第四部分更有趣:2014年,中国已有48个城市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未来5年将有98个以上城市超过4亿人跨过这个所谓的陷阱

中等收入国家标准: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国民收入(GNI,基本等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每年1006美元为低收入国家,高于12275美元的为高收入国家,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目前世界上有86个国家或地区属于中等收入范围。

人均GNI约等于人均GDP,考察中国人均GDP数据。2014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2275美元城市:

这里大家可以惊喜的看到,中国已有48个城市、超2亿人进入“高收入区间”。排除克拉玛依、大庆这样的资源型城市,还有深圳、无锡、苏州、广州等33个城市,这些城市总人口超过2亿。

作为对比,韩国总人口5000万。也就是说,中国的这些城市,已经创造了4倍于韩国的跨入“高收入国家”奇迹。

这还只是开始,后面还有一串。

2014年中国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城市,总共98个;颜色标注为非资源型城市,67个:

超过9000美元的这些城市,在未来5年都将跨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这些资源型、非资源型城市有超过4亿人,这4亿人将进入高收入行列;

4亿人,是美国1.26倍,日本3.17倍,德国4.69倍,英国6.25倍,韩国8倍。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人类经济史上的最大戏。它正在上演,你我都将看到。

说中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休矣。



向支付宝打赏49/99
为你寄出《未来知识图谱》1-19期作为回馈
打赏后私信邮箱,支付宝账户:702181074@qq.com→

(经常有人在评论里留言说我留支付宝地址真是不要脸到极点,我摇摇头,你不懂洞察未来的价值)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30103/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非体制性优势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非体制性优势李迅雷尽管“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但它毕竟代表了一个坎,已经被国际性组织以一种量化的形式定义了。如世界银行就把人均GNI(国民收入)不低于12616美元作为步入高收入经济体的参考值,也就

中国很可能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

楼继伟:财税改革下一步

     “小组长”制正在成为决策层改革方案出台的顶层设计。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财税改革领域,2013年9月初,中央财税改革小组成立,楼继伟任小组组长,负责财税改革调研工作。由“一把手”任小组组长统筹改革,似乎成为2013年改革的

楼继伟简历 “契约先生”楼继伟

     “如果你对他说出的那句话感到意外,那只能说明你还不了解他。”当楼继伟在中国发展论坛“社会保障应该救穷人,不该养懒人”一语哗然之后,曾经供职于全国人大法工委的一位官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他,对于这样的楼继伟,一点也

声明:《楼继伟 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说的中国有 50% 以上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为网友我会一直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