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养老院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怎么说呢,据我了解,不仅中国,欧洲比较传统的家庭也是很排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这个行为的。美洲我不清楚,没有发言权。我说说外面的情况,大家再综合内部矛盾来理解吧!

我先后有两任房东都跟养老这个话题有密切关系,于是恰好有所了解。


在法国,养老形式大致分五种:

●●●●●第一种,养老医院 Maison de retraite●●●●●

其实就是所谓临终关怀医院,说难听直白点,就是患有不治之症和各种非常麻烦的重大疾病完全没有任何康复的希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人生最后一程等死的地方。

众所周知,法国是个极度老龄化的社会,貌似日本第一,接下来就是法国,所以,很多年前法国就开始面对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所以对这种医院的需求量巨大,几乎每个小的行政区域(那边的区域划分非常细,市规模普遍极小,其实说是镇更合理),都会有一个这样的医院。这种医院大规模兴起与20年前左右,现在已经基本饱和,甚至没办法再新办相关执照,如果想要获得经营权,只能购买已经存在的医院。

这些医院,都必须具备基本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也会聘用全科医生以全职或者兼职的状态当班。护士和护工都必须持有执照。

虽然有一定的医疗能力,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医疗突发问题,病患还是要被转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抢救。但优势是,24小时巡房监控,医护人员专业的经验可以及时发现一些细微的问题。而且,能够处理大部分常见问题,比如,出现放射性伤口的跌倒。

再比如,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病患,很容易走丢,家属根本不可能做到24小时紧迫盯人,可是在养老医院就能有这样的预防措施。

而这所有,是再孝顺的的子女也无法做到的。

我后任房东自己就是开养老医院的,由于我跟这对夫妇关系非常好,所以我有去溜达过,很屌。

他们夫妻经营的这一间算是比较有规模的,有80个床位的中型养老医院,员工50人(包括兼职),24小时监护。据说几年前还卖掉了另外一间规模较小的同类型医院。老爷子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跟老婆两个人白手起家,看准商机,一下挂了两个执照。现在不仅他们,连子女都可以完全一世无忧了,任何行业萧条,这种跟社会医疗保险挂钩的养老产业在法国也不太可能受到冲击。

医院的居住条件是相当好,都是单人间,结构类似与经济型酒店。厨师定的食谱都是针对没有牙,消化能力很弱的老年人的营养餐,反正看上去都是糊状物。每周都有娱乐活动,神马义工团,小孩来义务表演,也有花钱请来的各种show,甚至不知道哪里搞来一群名猫,弄了个小型猫展,老头老太太们都好开心,一人一只抱着摸。

费用可以参与医保的报销,具体报销多少要看具体情况。(这个我专门问过,貌似是医药的部分报销,食宿的部分不参与)

来这里的,不一定都是不会动的,但是肯定都是有病的,他们中间,不乏有儿有女的,有的配偶还健在,有的是夫妻一起住进来。但是,里面最年轻的妹子已经83了,她女儿也60多了;最老的已经快100岁了,又一战又二战的,子女是极有可能住在她隔壁的年龄。

有的老人是自愿来的,有的是已经神志不清了,还有的是不愿意,硬被塞来的。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客观上讲,如果有了重大疾病,这种专业监护,比起孝顺,也许对延续生命是更有帮助的。


我跟其中一个老爷子还有段小故事,话说我刚刚搬到那,遇到小镇的庆典,房东夫妻邀请我一起去看烟花,他们带了个爷爷,这个爷爷快90岁,在那住了四年了,子女在国外,老婆从来不来看他,很孤独。他是医院里为数不多的可以自己走路的人,那晚,他拒绝乘坐轮椅,步履蹒跚的拖着自己的氧气瓶,原本15分钟的路程,他一路跟着我们用了40分钟才走到大广场。他表情严肃话不多,对我却很和善,不停的夸我是他见过最爱笑的姑娘,我则夸他是我见过最英俊的爷爷,然后烟花升起时,我看到他浑浊的眼睛竟然清澈的亮了起来。

次年我开始读博,搬走时,还特地去看了看他,他精神差了好多,仅仅一年光景,人却仿佛瞬间枯萎了,我很难过,他却很高兴,临走时偷偷塞给我一块巧克力,冲我挤了挤眼睛,那瞬间我视线有点模糊。

第三年我回去探望房东夫妻,问到这个爷爷的情况,房东夫妻愣了一下,说,你走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他们经历了太多死亡,已经麻木,而我却有种莫可名状的情绪卡在喉咙和心口之间,久久无法释怀。我清楚的记得他的名字叫Monsieur Chevalier---骑士先生。


●●●●●第二种,老年公寓 Résidence de retraite●●●●●

就是我们传统观念里老年人聚集的,有统一膳食安排和人员照顾的老人院。
美国养老院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

入住的都是没病的,有最起码生活自理能力的。居住条件跟老年医院类似,但是没有医疗设备,只有服务人员。

这个没什么可特别介绍的。


●●●●●第三种,私人看护●●●●●

这个一般是老人有病或不太能自理而子女很忙,根本没办法时时刻刻照顾的,于是请私人看护,有长期驻家的,也有每天来几个小时的。

一般由专门的私人看护中介机构负责联系有执照的护士和有需求的病患。我的之前开医院的房东的妹妹,就在巴黎开这样的中介机构。

我的医院房东之前的房东自己是个家庭医生(不晓得我为啥和法国的医疗系统如此有缘分),在家开工,母亲几乎就是植物人状态,就只是单纯的维持生命。

房东很传统,坚持不把母亲送到养老医院,白天由太太和护工照顾,晚上大部分由护工照顾,这个护工是驻家的。

我们聊到这个问题,他言辞很激烈,说:“把父母送到养老医院简直就是遗弃。”因为他的观点和态度,和我国广大人民类似,没啥好描述的。


●●●●●第四种,自己过●●●●●

这样的很多,就算有子女也坚持一个人生活。

法国人很硬骨头,感觉的已经老态龙钟到不行了,依然精神矍铄的出门晒太阳喝咖啡调戏服务生。他们并不享受把儿女拴在裤腰带上来凸显自己的重要性,被照顾反而是一种负担。

在这方面来看,中国人的依赖性整体比较强,无论是子女对父母,还是父母对子女。


●●●●●第五种,跟子女生活●●●●●

这个法国最少,中国很多,你们自己清楚情况。



情况大抵如此。

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法国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家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理以及大家都舒适的生活方式,而非用道德标准来约束生活。

有些盆友把养老院类比为孤儿院,说,“父母没有把你丢在孤儿院于是你没资格送他们去养老院”。暂且不说你家的决定,这个与我们的讨论来说无关,单从这个类比来说,我觉得是不合理的,非要类比,托儿所更合适吧?我小时候就是全托,也不是“被遗弃”吧......


●●●●●●●●●●

我觉得,中国大部分人都是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按照别人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而不真的了解自己,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最终做出最合适与自己的选择。

无论婚姻也好,生儿育女也好,甚至养老,都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把各种枷锁和标准强加给别人同时折磨自己。在别人眼里或者口中的你,就真的那么重要么?我丝毫没觉的我周围那些已婚带娃每天看老公跟看贼一样的女士幸福到哪里去,可她们依然要用一副同情的嘴脸看待我。


所谓的“孝”,是孝的一个“心”字,而非形式,更不是别人嘴里的赞扬。

父母感受到子女的爱,也必然不是从邻居的嘴里。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30103/513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美国黑市拳之王杰克森胡是中国人资料 地下黑市拳赛视频

原文地址:美国黑市拳之王杰克森胡是中国人资料作者: 秋风客原文地址:美国黑市拳之王杰克森胡是中国人资料照片作者:毛泽倩  世界上KO率最高的格斗比赛是什么?泰拳比赛?自由搏击比赛?无限制格斗比赛?这些比赛的KO率的确很高,但和黑市拳赛相

中国的父母都是心理上的巨婴 怎么治疗巨婴心理

中国的父母都是心理上的巨婴2014-09-04来源:黑天鹅图书作者:武志红  中国有一种自动的矫枉过正,比如这一代生活很困难,生了下一代孩子就很溺爱,溺爱长大的孩子没人性,他们做了父母,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品尝到匮乏,下一代匮乏的又养出溺爱

声明:《美国养老院都是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将父母送养老院?》为网友人心像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