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转自果壳 被人生赢家所蒙骗的世界
————————————————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有多少 家庭的年收入在一万元及以下? 于是你的脑细胞开始活动: 呃,不多吧 。。10%?15%?爸妈两人加起来一个 月才能赚八百软妹币的家庭在中国算是 社会最底层了吧。。我高中同学都比这 有钱得多。。 正确答案是23%,接近四分之一了都。 惊讶吗? 事实上,如果你爸妈两人的平均月收入 加起来能有8333元,你们家庭已经超越 了中国88%的家庭。 看到数据你可能不会惊叹于自己的富有 ,而是中国人的贫穷。 其实我们身边的土豪没那么多,如果以 家庭年收入一百万元作为土豪家庭的门 槛,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还占不到1%呢 。
扯点别的,为什么富二代很容易找到漂 亮的女朋友? 美女都很拜金?非也。 这是因为和富二代这种资源和美女相比 实在是稀缺得多了,按照上面的计算只 有不到1%的男生。即使我们假设每十 个女生出一个美女,高富帅还是比美女 要稀缺十倍啊。 以上的数据出自西财2011年所做的大规 模调查,考虑到数据是3年前的以及有 家庭隐瞒收入等因素,真实的情况可能 会好一点,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差池的。
看完收入再看学历。 作为财大的学生经常能听到身边同学对 学校的抱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个屌丝学校吗? 我想问你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在高考中 成功考上中南大, 你觉得你在成绩上战 胜了多少同龄人? 正确答案是你战胜了99%以上的同龄人 ,惊讶吗?由我慢慢道来。
近几年每年的高考录取率在70%左右, 但是请注意:适龄青年只有一半左右参 加了高考。也就是说只有30~35%的适 龄青年在大学读书,也就是所谓的毛入 学率,在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 率是30%。在30%的大学生里,有超过 一半是专科生;而在占适龄人口总数不 到15%的本科生绝大多数在二本或者三 本,再排除掉一本里的非211大学,进 入211高校的学生已经跻身适龄人口的 前2.5%。 众所周知财大的录取分数在211高校里 居于前列,根据人大的生源排名甚至超 过了一半的985大学,所以说财大的本 科生平均来说位于成绩最好的1%没有 任何问题。如果你是在热门的经管类专 业,你可能PK掉了99.7%的人了。
扯点别的,如果你见到一个来自美国前 30大学的老外或者港大的香港学生,你 会觉得自卑吗? 大可不必。 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却有 一堆世界名校,而香港更是弹丸之地坐 拥三所名校。 换句话说,美国或者香港的学生他们要 进入那些所谓世界名校并不像你想象的 那么难。 怎么样?是不是突然觉得财大的同学们 更加帅气美丽迷人了。。。
大过年的,肯定没少被亲戚朋友盘问情 感状况吧。准备接招。 第三个问题:如果你在谈恋爱,你觉得 自己击败了多少单身狗? 看起来全世界都在秀恩爱是不是?其实 75%的大学狗都陪着你单着呢哈哈。 这个数据来自中山大学校内的大规模调 查。调查还显示,单身的同学中有三分 之二没有感情经历,也就是总人数的50 %;事实上,如果你没能成功早恋,你 能在大学期间脱单的行情并不看好。 我觉得财大的情况和中大其实没有很大 的差别哈哈哈。 这个调查对我们的传统观念颠覆最大的 就是,它证明了大学并不是什么爱情催 化剂,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沿袭高中 的自己,在大学里拍拖的人绝大多数其 实从中学就开始了。。。
WHY?我相信你的心头已经被这三个英 文字母占据了吧,哈哈! 相信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也就是所谓 20%的人占据了80%的财富。 在这里提出一个陈氏二八定律:在任何 领域,占人口20%的赢家吸引了80%的 公众注意力。 事实上,把二八定律重复使用两次,我 们就会得到,1%的赢家吸引了一半的 公众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只有情侣才能秀恩爱,被 名校录取的学生更喜欢在网上晒录取结 果,富二代更热衷于展示生活品质,再 加上现在我们的社交活动主要在社交网 络上进行,就更容易受到这个现象的影 响而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土豪秀成 绩、学霸秀恩爱、情侣在炫富”了。
另外还有一个孕妇效应,说白了就是如 果你自己是孕妇你就会觉得满大街都是 孕妇。 如果你去做一个实验,让比较贫困的同 学和比较富裕的同学去估计现在中国人 的收入水平,你会发现富裕的同学会给 出一个更高的估计值。
最后还有一个东西叫做选择性偏差。 通俗地讲,如果你经常逛篮球论坛,就 会发现哇中国怎么有这么多篮球高手啊 ,如果你去逛就会发现哇怎么大神 这么多。 真相是,其实中国没多少篮球高手,但 是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在逛虎扑,所以虎 扑上到处都是高手;之所以大神 多是因为本来就是一个逼格很高的 论坛。 同理,你在网上或是生活里看到的很多 人群其实都是通过了某种筛选的,并不 是随机的人群。
回到题目,为什么我们都把这个世界屏 蔽了?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取决于我们接 收的信息。 如果我们可以把把外部世界看成是一个 信息的展示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 接受信息的终端,我们就可以从信息的 来源和信息的接收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 题。
首先是信息的源头,我们接触的信息从 哪里来?拿我们大学生来说,首先,由 于二八定律,那些在网上以及生活中我 们能接触到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由少数 的赢家发布的。 然后我们再分析我们会怎样去接收信息
主观上,由于孕妇效应以及人类上进的本能,我们一般只会主动选择去接触 和我们差不多或者更好的那些人;客观 上,由于选择性偏差,我们的生活环境 ,身边的这些人并不是什么随机的人群 ,而是和你多多少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或者背景相似的。 我生长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城市。很多时 候,走在市区的街上,或者是去到下面 的县里、村里,我都会想,这个世界上 有如此各色各样的人,我和绝大多数人 的相处时间恐怕都不会比在街上擦肩而 过长一分一秒,我对绝大多数人的所有 了解恐怕都不会比从他们的外表和衣着 得到的多一丝一毫。 大家都走在同一条路上,挤在同一部电 梯里,但是事实上却过着毫无交集的生 活,仔细想想,真是一个滑稽的景象。
我辛辛苦苦扯了那么久,那些有对象的 财大土豪能不请我吃饭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