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巨人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在潜水四年,今天浮上水面写了一个超越自己预期的长答案。为什么呢?

因为这道题有个高分答主是我的朋友,春节假期期间,他不发新年祝福,把他的多赞答案发给了我。
为什么他会发给我呢?我第一时间采访了他,他说,我觉得你是一个有一定行动力的人,但是不够!

然而,我琢磨了一阵子,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于是决定写篇帖子整理一下我对“行动的身高”这个问题的想法。

没错,我亲眼见过通过自我学习不依赖公司环境在四年里收入涨了十倍的人,
我亲眼见过把自己二十四小时的每一分钟都用atimelogger记录下来分析优化的人,
我也亲眼见过每天都写公众号一天不间断写好几年的人

我也低下头想过为什么人家那么厉害,我这么弱鸡……

我的收入在十几年里才涨了十来倍,几乎完全是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的公众号脉冲式写作曾经两个月停更,
我的时间管理的颗粒度只能精准到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我在二十岁制定的三十岁目标没有实现,
我在三十岁制定的四十岁目标也没有实现,
然而,我仍然执迷不悔地认为,那些听起来马上就可以让我们变成行动上的巨人的方法很多都是伪命题。

为什么,因为我相信,人类,本身就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存在,
比如说那个高分答主的朋友,他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元认知能力,反思的能力,远远地甩我好几条街,他本身就是存在于正态分布95%百分位的地方。
而我自己,以及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的群众,我们其实都是在这个位置:


所以,我觉得有句话说得特别对
“你所听到的成功经验,百分之百都是幸存者偏差”

那我以我的“大颗粒时间管理法”,“有可能完不成的十年规划”,“有条件就写,没条件不用创造条件硬写”的态度,都完成了什么呢?

- 工科毕业的我,在工作后的业余时间完成了管理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和对外汉语教育硕士学位的学习
- 计划在三十岁前走遍全国的每一个省,虽然没完成,但也只是差三个省没去
- 写公众号很晚,也没有特别规定更新时间,但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对脑洞营销话题感兴趣的粉丝
- 组了个“市场公关神经病”群,已经组织了多次线下交流,几乎每一个现象级案例都会引发很深度的讨论,群里还有合作跳槽等意外事件频频发生。

从目标上,我反对“行动上的巨人”,从方法论上,我反对“幸存者偏差”,那我支持的是什么呢?

我的理念是:让别人去做行动上的巨人吧,我做个行动上的“中等个儿”就行。

在我看来,只要能够做到“行动上的中不溜”,你就不会在deadline之前流下悔恨的泪,也不会因为三十岁没踏遍祖国而觉得自己是个loser,更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到一千天连续写作就觉得自己人生失败。

而那些“自律让人自由”的鸡汤,带来的大部分结局,很有可能是“自律让人自责”“自责让人放弃”的结果。

因为,again,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一般人”,用二般人的方法要求自己,其实就是跟自己作对。

在几个高分回答中,我看到有好几个方法,比如像游戏积分一样设计正反馈系统,找到让自己“开始”的方法,别强求目标,行动最重要。
这些都是我特别赞同的。
但是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我试过,不靠谱,而且也有证据证明,它们确实不靠谱,因此也许你应该忽略它们。

比如说:
1. 公开承诺

TED上有一个视频《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它讲到如果你公开宣布了你的目标,其实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替代”效应,让我们的意识误以为实现了目标,提前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从而放弃对可能障碍的预估和努力。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宣布不宣布你的目标其实跟最后的结果没有相关性。

我自己的体会是,如果我过早地宣布了我的目标,有两个容易误入的歧途:

第一个,因为公开宣布导致关注面子大于关注事情本身,因此获得的更多是反向激励而不是正反馈,而一旦有某次小意外导致一个小挫折时,由于反向激励的作用过大,导致怕输太惨而放弃(就是,呀完了这下完不成了,那不如主动停止,免于面对失败)

第二个,就像视频里说得那样,兴高采烈,拍照留念,四处传播,然后,感觉这就行了,内驱力减弱,然后不了了之的时候仿佛还沉浸在良好的感觉里。

2. 切断后路

有人说,要提升行动力,可以切断自己的后路。又回到了那个“对自己狠一点 自律给你自由”的伪命题。
首先“背水”在兵书上本来就是兵家大忌,就算是韩信用了“背水一战”的战略方针,其实他那也是个套路。
就算背水一战是个成功的行动激励,那它也是生与死的选择。
然而,
咱们平时减个肥,锻个炼,学个习,早睡一会儿这些你希望提升行动力的事儿有多大呢?
今天不锻炼明天就胖死了?今晚晚睡一会儿明天就困死了?
哪怕是因为太胖相亲见光死三次,也会觉得是对方不懂欣赏我的内涵,不会是因为我没有锻炼减肥成功……

所以,切断后路根本就切不断,而且如果真误以为这次切断了后路然而没成功结果也没那么坏的时候,下次就更不管用了。


最后,再说说,我所说的“做个行动的中等个儿”是怎么回事吧。

《蜥蜴脑法则》提到了说服别人的窍门,其实说服自己也是同样道理。

改变行动来改变认知,我们要先行动再想通,连王阳明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也有通过行动启动“蜥蜴脑”的意思。

把自己当成实验对象,忽悠加诱导,做个行动的中等个,我分享几个对我自己很有效的方法:

1. 将临时起意变成三秒钟行动

三秒原则本来是“泡学”的理论之一,但是实践中对于“启动”一个行动却非常有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写实践中三秒原则的应用(见我的分享文章《三秒钟,一辈子》)。

如果不断采用三秒原则来启动行动,产生正反馈,就会减少因没有行动而导致的后悔。
自从我采用了三秒法则,“启动”越来越容易,只要启动起来,顺着这个劲儿在进行一部分行动,最起码可以保证不是“行动的矮子”。

比如要跑步,今天吃完饭想,要不要跑步呢?动了这个念头,马上换衣服换鞋,不用再想太多,三秒钟之内开始做跑步的准备;
比如家里一个废手机,一直没舍得扔,拿起来三秒钟,想不到任何保留的理由,马上扔垃圾袋放垃圾桶旁边


2. 允许自己低档行驶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知道我只是“一般人”,因此我的发动机不是只有两个档,空档和五档,我还有一档二档三档四档,甚至我是无级变速自动挡。那如果我今天确实状态不好,那我就不开五档,但我还有点力气,我就开一档。

我曾经因为写作很慢很纠结,总想找个大块时间一气儿写完一整篇。后来有个朋友告诉我了一种“模块化写作”的方法,就是先写大的框架,然后有空时拿出来,无论从那一段开始,哪怕写五十个字,都接着写上一点。因为结构已经设定好了,这种慢速写作不依赖于鸡血,能写一点是一点,反而慢慢写完的时候,速度和内容还挺让自己吃惊。

我曾经在2009年-2012年在北大对外汉语学院上了在职研究生的课,在2012年准备硕士论文的答辩时,我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准备,我当时的思路是跟老师确认开题之后,先慢慢写着,一边查资料一边搭框架,有时候一个周末泡了两天图书馆,除了查了一些资料可能论文只写了几行字。而我的同学,他大概借了二十本书,然后一本一本开始看,做文献综述的准备,每次我跟他建议,也许应该先动手写一点东西的时候,他总是觉得准备还不够充分,于是一来二去,随着我蚂蚁搬家似的论文写作,到交论文的时间我竟然写完了,而我的同学竟然还没有动笔。

我想说,其实很多人不动手,是潜意识里觉得世界是两级的,不是“牛X”,就是“傻X”,如果不能“牛X”,那干脆不动,以免最后“傻X”。

其实世界是多极的,在牛X和傻X之间,还有无穷多的级,也许我做不了牛X,至少先离傻X远一点,远一点是一点啊,对吧。

3. 及时使用外显奖励

这个方法应该跟好几个答案中提到的一样,就像游戏设计一样,及时奖励。
其实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启动”效果不是特别特别明显,因为我基本上已经说服自己,做总比不做强,做一点总比一点没有好。所以即便没有外部奖励,自己还是能说服自己启动和做上一点的。

但是我发现,外显奖励,对于提速是很有帮助的。
也许我们能说服自己,或者采用三秒原则顺利地“启动”,但是如果想摆脱总是一档慢行的情况,外显奖励就比较管用了。

我曾经在学写作时用过一个方法,就是把写的小段子发在朋友圈,发多了有点意思,点赞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外显的奖励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内驱力,想被夸的内驱力,或者是自我感觉不错的内驱力,会促使自己主动提速,从一档升到三档。

4. 还有几个等下次再补充(不知不觉写太长了……)


---总结陈词的分割线---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以大多数人行动力之迟缓,都用不着拼时间管理和行动管理,只要你做了计划的50%,就已经超越了95%的人”
所以,虽然未来的智能世界,结果可能只有两级,但在过程中,只要你不挂倒档,不挂空挡,有油门,有地图,状态好时挂五挡,状态不好一档慢慢溜达,其实你离成功也一样不远。
这就是,做个行动上的中等个儿,照样能扣篮的道理。
不要鸡汤,不要鸡血,饿了来个鸡腿,不饿吃颗鸡米花,如此甚好。

第一个拼命贴,感谢点赞,感谢鼓励!


---吓坏了赶紧来填坑的分割线---(2017.3.1)

一个周末,手机叮叮当当吓死我了,竟然有了400多个赞,感谢大家!

上面说了,其实还有我实践过很好的方法没有写完,三秒原则,赶紧补上。

再补充一个我认为非常有效的“启动行动”“优化行动”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需要一定的“缘分”,后面还会说“缘分”在这里指什么。

不知道大家在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被“一帮一,一对红”过,不管你是那个帮人的,还是被帮的,都会被老师强迫地、不由分说地、满怀期望地跟另外一个同学配上一个对子。然后从此之后,你们两个就变成了一个“team”,一个表现的好,两个受表扬,一个做了坏事,两个挨批评。

我要说的方法,跟“一对红”类似,但它不是被强迫的,它是在某个刚好你也有行动需求的领域,碰到另一个有行动需求的人,如果互相就这个行动领域做了一些沟通,那么很有可能你们还会在这个话题继续沟通。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告知对方自己的行动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对方也会告诉你他的行动情况。经过这样的一来二往,你们在同一件事情上就成了对方的“行动引擎”。这种情况如果顺利,会帮助你度过某些想停车,想倒档的时刻。

“一对红”的小伙伴大概有几个特点:
1. 喜欢你(喜欢可以换成欣赏,看得上等等)
2. 你也喜欢对方
3. 愿意跟你分享
4. 你愿意跟对方分享
5. 讨论和分享内容频率各种不强求

如果能具备以上几点,基本就是我说的“缘分”了。所以,这种模式,有一点可遇不可求的感觉。但,在我的实践中,如果你希望寻找这样的能谈得来的“对子”,缘分的几率就会大一点。

比如,我比较幸运地,在某些方面自然而然地遇到了很好的“对子”:
在“帮助女生找到理想婚姻”这个话题上,我跟 结成了“对子”
在“过敏娃的喂养”这个问题上,我跟过敏群的大拿tuntun结成了“对子”(tuntun不在)

但有些方面想行动却没有自然而然地找到对子,那就先找师傅。师傅找到了,能够给师傅反馈,让师傅愿意多教一点给你,甚至让师傅发现原来你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就非常有可能从师徒关系转为“对子”关系。

比如说,

在“产品与运营”这个领域,我说要给互联网运营特种兵 当学徒,后来我们启动了每月的“范醉同火”技能交换,结成了“对子”;
在“转化率和营销”这个领域,我请教了营销特种兵 一些问题,然后探讨了一些问题,后来发现也变成良师益友的“一帮一”关系;
在“ B2B传播”这个话题上,我经常向ITB2B传播超级自媒体 的搭档@特大妹 请教,目前算是半个对子……我请教得多,所以还暂时只能算“一帮一”(抱歉特大妹不玩,顶替一下)

在“提升情商”这个问题上,嗯,暂时没结成对子,全都用来“一帮一”了……(欢迎来结对子,目前正在准备写一个该问题的答案,略等略等)
……

有人说,你这不就是“团伙行动”的方法吗?什么打卡群,什么早起群,读书群?
不对,这绝不是团伙,我这是只有两个成员的“对子”。

打卡群等,更多的是通过外因来矫正行为,是被动的。
而“对子”法,更多的是通过对方看到另一个自己,更贴近“内因”改变行动,是主动的。
因为,行动这件事最主要的还是要内因起作用,自己动起来而不是被逼着动起来。而“对子”法,是最接近“内因”的一种外因驱动方法。嗯,我好像创造了一种假的“内因”……

当然,“对子”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对方跟自己一样慢慢行动力衰减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三秒原则拆伙吧。找到能够照见自己的“对子”,既是一种主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缘分。

你们可以试试。我觉得,如果用了这个办法,基本可以实现从“行动的中等个”长到“行动的高个儿”。巨人仍然不要想,那是那些最右边的5%的人要负责长的……

再次感谢!下一篇计划回答一个“情商优化”的问题,研究了十年,优化了些人,摸摸口袋,硬硬的,神功还在。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270103/421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如何分析一个股票有庄家 如何判断股票庄家出货

原文地址:如何分析一个股票有庄家作者:开心365如何把握超强势股超强势股乃股票中的“善之善者”。一些超强势股的股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飙升,令人惊心动魄。认真观察、追踪超强势股应成为广大投资者选股任务中的重中之重。以

创业的要素 如何组建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

创业的团队  (一) 团队的作用  创业过程中,有一个好的人才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创业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独占鳌头。“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是创

如何撤出微信中的消息 如何从‘将死‘的卖场撤出?

卖场“将死”,供应商陷入了想撤又不敢撤的窘境。撤吧,现在多少还有点量,而且撤出来对市场影响也不好;不撤,万一哪天卖场人间蒸发了,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越来越多的卖场倒闭,殃及越来越多的供应商,现代渠道的神话彻底破灭了。现在的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该从小做一个胸怀大志,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好好学习!用智慧和文化武装自己,长大后报效祖国。争当一名新世纪的祖国好少年,犹有路标,使

声明:《行动的巨人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为网友魂之神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