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冷知识 关于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一句平淡的话让唐玄宗一天杀了三个儿子,这件事情不太冷,但是其中的有关唐代皇权与相权的知识,还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改变了唐的历史走向,也改变了中国历史。
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鏽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鏽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旧唐书.玄宗诸子)这几句话看起来轻描淡写,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却让人看到中国古代帝王残酷。特别这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读起来别有深意。

先把事情的经过先介绍一下。
唐玄宗一共有三十个儿子。玄宗的长子小时候打猎又被野兽抓伤了脸,有损国家形象,也不适合当太子。老大不行那就考虑老二吧,这个老二李瑛不仅排行靠前,而且母亲赵丽妃在开元初年也正得宠,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

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女)横空出世了,而且很快就成了后宫专宠。开元十二年,武惠妃动用种种手段,终于扳倒了王皇后,眼看就要成为新一任皇后了,唐玄宗跟大臣提出,要立武惠妃当皇后。可以想象,如果这个动议一通过,武惠妃变成武皇后,李瑛马上就得给她的儿子让位。这可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好在大臣出来说话了。大臣说:太子已立,武惠妃又有儿子,如果让他当皇后,难道太子也要跟着换吗?当时玄宗还比较明智,想想政治成本太大,终于放弃了这个想法。武惠妃几乎到手的皇后之位随风飘散,李瑛的位子才又算保了下来。李瑛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波惊涛骇浪算是通过了。

开元二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已经十七岁,娶妻大美女杨玉环,就是后来的杨贵妃。眼看儿长大,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李林甫悄悄让宦官带话,许诺要帮助寿王,武惠妃在朝廷终于有了支持者。另外,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和其丈夫杨洄,小夫妻两个都表态,愿意帮助母亲给哥哥争个太子当。她自己专心致志在后宫给玄宗灌迷魂汤,李林甫在外廷暗中相助,至于杨洄嘛,就利用青年公子哥的身份,专门负责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举报不法行为好了。俗话说三人成虎,她就不信这只大老虎吃不了太子李瑛!
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杨洄向武惠妃汇报,最近,太子李瑛总和两个弟弟一个叫鄂王瑶,一个叫光王琚混在一起,三个人经常发表对皇帝的不满言论!这三个小伙子为什么对皇帝不满啊?其实很简单。他们三个人的母亲当年都曾经得过宠,后来有了武惠妃,又都失宠了。母亲同病相怜,孩子自然就走得近一些,三个人所谓的不满,也就是不满意父亲对自己的母亲太薄情。这本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可是,武惠妃有本事把它做大。怎么做呢?武惠妃对着玄宗哭了个梨花带雨。说: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说是妾身夺了他们母亲的宠爱,想要害死妾母子呢!请陛下千万为我们母子做主啊!另外,他们还对您说了好多不堪的话,太恶毒了,我都不敢跟您说!唐玄宗一听这话就怒了,
第二天一上朝就跟宰相提出来了,太子和两个兄弟结党,擅自议论皇帝,应该废掉!这时的首席宰相还是张九龄。张九龄刚正不阿,一般小事尚且要争个是非曲直,何况是废太子这样的大事啊。张九龄说:“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废太子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没有宰相认可,玄宗不敢、也不能贸然行动,怎么办呢?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武惠妃沉不住气了,走了一步臭棋,当时废不废太子,关键不就在张九龄这儿吗?武惠妃想,干脆去他那里疏通疏通关系好了,就派了一个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了,跟他说:“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张九龄是有原则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被打倒,但是决不能被收买。果然,张九龄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你武惠妃居然想收买我,这不是侮辱我吗!对着牛贵儿一顿臭骂,把他给骂走了。这还不算,第二天一早,张九龄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汇报给唐玄宗了。唐玄宗一听,简直像兜头泼了一瓢冷水,一下子把他浇醒了:这个女人的心机不简单啊!更要不得的是,她居然想对外廷插手,跟宰相勾结,这可就触犯了唐玄宗的底线了。唐玄宗可是在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时代历练成长起来的,他太知道后宫和外廷勾结的威力了,他可以宠爱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但是,绝不能接受一个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这样,因为武惠妃的失着,也因为张九龄的保护,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保住了。
开元二十四年年底,张九龄罢相了,离开了长安城的政治舞台。失去了强有力的宰相的保护,李瑛人生的第三次危机出现了。就在张九龄离开京城之后第二天,唐玄宗再次召集宰相,商量要把太子李瑛废掉!这时候的首席宰相已经是李林甫了,李林甫还是那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当大臣的不宜过问。”这种说法貌似不表态,其实就是支持啊!一看宰相没有意见,唐玄宗的决心也就定了,他直接派了一个宦官到宫里宣制,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废为庶人。十五天之后,太子李瑛兄弟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一日之内杀三子,这可是唐玄宗当皇帝以来最大的冤案。李瑛当太子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李瑶和李琚更是以学识著称,三个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好多人都替他们惋惜,觉得唐玄宗太心狠了。节选《蒙曼说唐·长恨歌》
李林甫的“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和与李勣的“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两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是不是参与讨论,实则支持。说起来轻描淡写,实则残酷无情,不负责任。
CCTV10《百家讲坛》中,蒙曼的《长恨歌》与于赓哲《开元盛世》,都对三皇子被杀事件拿出一集来讲,有些细节观点不太一样。但是都认为唐玄宗一天杀三个亲生儿子是唐玄宗时代从鼎盛走向衰弱的分水岭,也是唐朝从盛转衰的开始。

为什么这样说,唐玄宗杀了自己亲生三个儿子,表面上看是武惠妃和李林甫煽动挑拨的结果,实际是唐玄宗为了加强皇权。唐玄宗一听这话就怒了,为什么呀?他生气的倒不光是太子对武惠妃不敬,而是太子居然敢对他不满!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跟太子的关系最微妙了,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毕竟也是未来的接班人,试想,要是有这么一人,职业就是等着你死了好去接你的班,任何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何况是梦想自己的统治千秋万岁的皇帝呢!

唐玄宗是怎么上位的?通过宫廷政变!所以,既然不是正常的传位,那么他皇位的正统性就那么不自信了。这也是李隆基的心病。他上台以后,表面上看对自己兄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建立一个‘五王宅’,就建在皇宫的边上,动不动把自己五个兄弟集中起来,与兄弟同寝同乐,并且做了一个大被子几人一起盖,多么其乐融融的兄弟情呀。即便在宫中,“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其实明眼人一眼看出来,这分明是用温柔乡的方法软禁起来,并且随时监视。

对于自己儿子的做法:“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同为大宅,分院居,为十王宅。”把自己长大的儿子,全部迁到十王宅里面来。后来,诸王各自新添子孙,“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自己的儿孙也要统一居住,其目的不言而喻:集中监视。这样监视之下,兄弟和儿子哪能有大动作?

即便如此,一旦有风吹草动,听到武惠妃的耳边之言,开始不是去调查,而是管他真假,废了再说。按常理来说,把三皇子废成”三庶人“即可,也不用赶尽杀绝呀,毕竟是自己的亲身儿子。但是唐玄宗真是”宁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一定要确保自己的皇位。

所以听说此事以后,唐玄宗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废太子。而张九龄不同意,他也不能一意孤行。汉代虽然皇权居主导地位,但相权甚大,但与皇权趋于平衡,能起到制约作用。唐代完善三省六部制,相权进一步独立,相互牵制相互制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张九龄从国家稳定角度考虑,不支持唐玄宗废太子,既然张九龄不能保证皇权意志的顺利执行时,玄宗便通过调整人选来解决这一矛盾。当李林甫把本属国事的废储说成是“家事”时,表面上是中立,实际上是顺应了皇权意志,将中书令这个职位所享有的这些决策权的份额统统让渡给唐玄宗,即将相权的一部分转归为皇权,对于玄宗在废立一事上的决策都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它体现了唐玄宗的相权必须和皇权保持一致的要求。

“在这种政治结构之下,宰相集团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要设法拥戴以为皇太子或者皇子才能取得政治上的利益与稳定,现在只要忠于皇帝按照皇权意志办事,就万事大吉了。”“皇太子的政治权力尤其是其可能享有的行政权力遭到极大压缩,皇太子政治地位也渐趋下降。”任士英:《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从唐玄宗以后,中央的中枢权力系统之间发生了新的配置关系。这种配置关系表现在宰相与太子的身上:宰相处理的日常事物变多,行政事物方面的政治只能变得更加突出,而政务职能上的权力即相权让渡了一部分给皇权;太子方面,在国家政治中枢的地位遭到削弱,变得越来越轻。从此中国皇权越来越强,既然皇权慢慢的不受限制,那么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所以,后来导致于”安史之乱“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所以,这个历史上“三庶人之祸”,看起来偶然,实则是必然要发生的。而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和与李勣的“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两句轻描淡写的话,实则是相权对皇权的妥协,自古以来,皇帝哪有家事?皇家的事情就是国事,哪怕是皇帝喜乐爱好,既然没有了监督,那就随着皇帝杀伐决断、骄奢淫逸好了,中国历史自然而从盛转衰。所以说,如果”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分水岭,从向外开放进取转而向内保守、集权专制,唐玄宗的“三庶人之祸”真是功可不莫。

让我们看看这件事结果吧:
1、武惠妃陷害三王后,疑神疑鬼,害怕成疾,大病不起,两个月之后也就死了。不得好死。
2、她儿子寿王李瑁,也没有成为太子,陕师大历史系于赓哲教授在《百家讲坛.开元盛世》中说,唐玄宗见李林甫支持李瑁,外廷与内廷相勾结引起他警觉,故没有立寿王,这个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结果自己的媳妇杨玉环还被夺了去,最后郁郁而终,不得好果。
3、唐玄宗从此以后,由以前励精图治开始沉溺于享乐,追求奢侈之风,把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最后,导致于安史之乱的发生。太子李亨借机上位,可怜唐玄宗最后还是没有躲过此劫,成为”太上皇“遭太监李辅国侮辱,后移居太极宫软禁,孤苦老死。
4、李林甫借此把持朝政19年,嫉贤妒能,朝堂风气大变,形成乱局。

想不到这句话威力吧,竟然改变了唐朝走向,是不是有点冷。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260103/8834.html

更多阅读

你所不知道的冷知识 大全 世界上有趣的冷知识

冷知识(trivia)指的是琐碎的、庞杂的事情或知识等,或许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却鲜少人会去注意。  冷知识(trivia)的由来是拉丁文里意指“三叉路”的3(tres)+道路(via)。在古罗马的都市中,因三叉路随处可见,便引伸为“到

有趣的冷知识 《西游记》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拖了这么久的四海龙王篇,就写在这儿吧。四海龙王的故事,要从一条西游记中最著名的BUG开始讲起。西游记里,很多人都有别称名号。比如太上老君,他的官方称呼是“道德天尊”,仅在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玉帝召开安天大

有趣的冷知识 关于宋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1、赵匡胤有个小名叫“香孩儿”,据说他出生的时候赤光冲天,且室内有异香,三日不断,以此得名。他出生的地方甲马营(夹马营)后来被称为“火烧街”,又因为出过两个皇帝(赵匡胤、赵匡义)也称作“双龙巷”。2、宋仁宗小时候不喜欢穿鞋袜,经常光着

有趣的冷知识 关于民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民国地主不好当 本文转自网络民国地主不好当(北方篇)民国时代的地主,并不怎么好当。 首先,民国年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横行肆虐的军阀和土匪。四川从1911年保路运动开始到抗战前夕,一直在断断续续地打川军内战;河

有趣的冷知识 明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16.8.11 答案内容第三次更新 还是十五条 看更新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最下面,从下往上看比较方便。1、《明太祖实录》里记载老朱是祖先是。。。什么?你说朱熹?开玩笑,朱熹才几百年。人家的祖宗是颛顼!2、明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曾给城隍神封

声明:《有趣的冷知识 关于唐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为网友一个人挺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