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用一篇干货长文说一说:聪明人的“标准版” 与“拓展包”。

(带图片,流量预警)


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也算是研究了很多年了。今天写一篇理性与感性交融的9000字长文,是我多年思考、探索尝试的总结,相信大部分人看了都能有些收获。全文较长,建议收藏了再看。


聪明人有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其中有共性也有特性。我自己勉强算比较聪明,但又不是那种超级天才,仰望各类天才级大神的时候,也就顺带分析和记录一下他们的特点,做些总结。


我发现,各种聪明人的属性,根据常见程度来看,可分为标准版与拓展包。不论是标准版还是拓展包,其中的一部分对于普通人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虽然硬智商确实有差别,但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可以学习和改善的。下面分别做介绍


上篇:聪明人的标准版

在聪明人的标准版中,主要分为3个部分:

一、思维结构化与系统化

二、逻辑链的长度

三、较低的心智情绪干扰



一、思维结构化与系统化

普通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本能的一头扎进繁琐的细节中,缺乏系统与结构的感觉。所谓结构与系统,粗讲一下,即是对整个系统有框架定位,有一种大的地图的感觉。结构化思考的人,看到某一件事情,会先考虑总体大结构,再考虑细枝末节。这样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一般人确实容易深陷细节中纠缠而不自觉。

-------------------------------以下是一个案例----------------------------------------------

比如公司营销部门开会讨论如何维护高端客户,计划在中秋节之前进行礼品赠送。一个客户甲经理提出,对于客户A,应该送一台苹果电脑,而不是一部普通的华为手机。其他客户经理则表示不同意:

“这样也太浪费了吧”
“一台苹果电脑好贵啊”
“感觉这种程度太过了反而不合适吧”

客户经理甲则反驳说:“虽然成本很高,但是要考虑到客户A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未来利益啊!只要他继续消费超过10万元,礼品的成本就收回来了,按他的消费习惯应该没问题的。”

其他客户经理则继续发难:

“他消费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本身质量好,你不送他苹果电脑他也要买啊!”
“就是啊,你送一台华为手机也能起到维护关系的作用,他一样要继续购买的啊!”
“唉,人心不可测啊,说不定你送了一台苹果电脑他还是要离开呢?”
“我的客户也要维护啊,为什么只送了一张电影票?”

……


整个会场乱成一锅粥,营销会议根本开不下去,两小时过去了毫无进展——这就是一群普通人陷入了具体的细节问题纠缠不清。


让我们假设营销部门的总经理是一个聪明人,那么他就会停止争论,进行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梳理:“现在让我们停止细节争论,看一看这次营销计划的总部署。


1 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

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是维护客户关系,让客户在对我们的产品硬需求之外,建立起更强的亲近感。


2 本次礼品赠送的原则

1)重要度排序

越是重要的客户,我们允许的礼品金额越大。重要度的排序包括三个方面:客户资产实力、客户往期购买金额、客户往期带来的转介绍客户。将此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重要度排序。

下面,请李经理把我们所有客户的相关资料表格打印出来,人手发一份。

2)符合客户特性

理论上,越贵的礼品客户就越喜欢,但是也有部分客户有特殊的喜好,可能跟价格没有关系,比如,王经理有个大客户特别喜欢喝茶,张经理有个客户爱看音乐会的。诸如此类的特性喜好,请每位客户经理在自己礼品申请单上标注出来。

3)总金额限制

本期活动的预算是10万以内,不得超出。如果总金额超出,则优先考虑重要客户的需求,其他需求适当压缩。


3 本次活动人员安排

所有客户经理负责自己的特有客户维护,无归属的自然增长客户,平摊到每个客户经理身上,目前测算大致每个客户经理分到5-6名自然客户。

李经理把相应名单发送到各位客户经理手上


4 时间安排

理论上所有礼品在中秋节之前发送完毕,但不要提前超过一个星期,否则没法和中秋节关联起来。如果有客户在外地的,可以延迟到节后一周内。

最后,请所有客户经理依照上述原则,填写《客户礼品申请表》,中午前提交给我审批。”

所有的纠缠停止,条理清晰各自办事,20分钟搞定。

----------------------------------------案例结束------------------------------------


上面案例中的营销部总经理的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当他的手下纷纷陷入细节中纠缠的时候,他跳脱出来,从大框架上去思考,从整个营销系统的角度去平衡。

细说开,结构化可以拆解成两个要素:

一是分类:整个营销部署,分成了四大类:目的、原则、人员、时间。
二是层级:上面四大类是第一级,其中原则下分3类是第二级(重要度排序、客户特性、总额限制),重要度排序下又分3类是第三级(资产实力、消费额度、转介绍客户)。

分类和层级构成了最典型的结构化。


系统化建立在结构化的基础上。当整体结构明确以后,你既考虑整个结构的总体,也考虑每个类别、层级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系统化。


比如,某个超级大客户喜欢音乐会,而中秋过后在本地有一场大型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vip票价才1500,比一台手机便宜多了,但是这就是最合适的礼品。这个超级大客户是经历甲的客户,但是碰巧经理乙很懂音乐,最后就决定由乙经理陪同参与。


虽然它既违反了重要性原则(重要客户送了便宜礼品),又违反了时间原则(本来规定是节前送的),还违反了人员安排(本来规定各自客户各自维护),但是从整个系统来看,这个安排就是合理的。


结构化和系统化,是聪明人标准版的第一个零件。


其中结构化是最容易学习的(系统化比较复杂),并且收获巨大,属于相对低投入、高收获的投资项目。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结构化,并且难度不大,但大部分人也就是没有结构化的思维。可以说,这是思维方式领域的一个价值洼地——有价值的公司股票价格异常的很低——值得大部分人迅速上手的。


推荐书籍:《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思维导图》
附注:优秀推荐《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是一个中国人根据《金字塔原理》演化出来的,可作为参考。思维导图是比较典型的结构化工具,书籍很多,随便选一本即可。对应的思维导图软件很多,常用的是imindmap,mindmanager,xmind等。


二、逻辑链条的长度

聪明人的第二个标准版特性,是他们往往逻辑能力很好——能够推演出很长的逻辑链条。

人类的智力运动中,比较典型的是棋类。下棋下的特别好的,我们就会本能地感觉很聪明。以中国象棋为例,入门菜鸟的逻辑链条很短,只能推算1-2步,普通人大致3-4步,能够推演6-8步以上,就算是高手了,职业选手则要计算12-15步以上。


嘿嘿,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了一个象棋软件,设置到计算8步,在qq象棋平台上测试,结果胜率99%+,走了几百盘只输了一盘。


唯一输的那一盘,盘面劣势到让我决定认输的时候,我回忆对手的行棋风格和手法,默默的在聊天窗口打出一行字:

“好厉害,有几步走的非常精妙啊!请问你用的是什么象棋软件?”
对面略一沉吟,回复到:“我用的象棋旋风软件”
我一惊,回到:“我也是用的象棋旋风啊!怎么差距那么大?”
对面呵呵一笑,回到:“我电脑配置高,设置到计算12步!”
我叹了一口气,说:“我电脑配置不行,只设置到系统默认的计算8步……”

如果你觉得整个过程略显猥琐,那么你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我对人类思维的探索上,而不是我用象棋软件去游戏平台上虐菜……不对,是去做实验测试这个行为上。总之,计算的步数越高,也就是逻辑链条越长,你的思维就是越深刻有效。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逻辑链条更长一些,但是很难做到。而聪明人,则可以轻松的将逻辑链条维持的非常的长。


比如一道竞赛题,它的逻辑链条是A—B—C—D,然后(D+E)—F—G,G是最终结论。文字描述就是,从初始条件A一直推导到结论D,然后D+E两个条件推导出F,最后得到G。


一般人的思维状态时,慢慢的从A—B—C—D这样一级级的推导,终于得到结论D了,然后卡一下,D和E什么关系?就这一下卡顿,前面A—B—C—D的推导路径就忘记了,然后开始怀疑:


额?D是怎么来的?我怎么莫名其妙搞出这个结论了?这个思路是对的吗?会不会走歪了啊,现在都没思路了?唉,算了,再从初始条件A开始重新推导一次吧。

而聪明的人的逻辑链条就更稳固、更长。他能够顺着A—B—C—D,然后(D+E)—F—G的路径轻松的演进过来,在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卡顿。


逻辑链条越长,推理难度越大,因为任何一个点的断裂就导致了整个结果的错误。


上面提到的是逻辑链条长的表现,而关键在于,为什么聪明人能够维持住这样长的逻辑链条不断裂呢?核心因素有2个

1 工作记忆

人的大脑,我们先把它勉强比喻成电脑。电脑的性能,既跟cpu相关,又跟内存相关。如果cpu非常好,比如I7-6700HQ的高配置,但是配一个垃圾内存——64k的老古董,那么它的总体性能一样很差。

(人脑的内存要是有上图这么强就好啦!)


对应到大脑,虽然大脑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很强,但是短时信息存储能力很差(内存低),性能就不会好。人脑这台机器,一个很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内存低——即是大脑的工作记忆低下。


比如,上面那个竞赛题,如果直接给你看答案,每一个步骤都是能看懂的,这说明你的理解能力没问题,但是工作记忆的局限让你没法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把整个链条串联起来。


这个地方,体现的更多是硬智商的差距——先天的基因因素。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工作记忆都不会很高,但是在这个关键的瓶颈地点,稍微多一点点的优势,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变化和影响。


比如一个题的逻辑链条是6步,你的工作记忆局限让你只算到第5步就崩溃了,而一个聪明人,他只比你强20%而已,也就是刚好能够算到6步,那么表现出的结果就是,他和你有100%的差距——做出来和没做出来。


如果是局限在中学教育阶段的话,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题目(数学压轴题之类的)逻辑链条就是控制在5-6步以内。


2 基础知识量

除去本工作记忆本身有一定的差别外,还可以想办法通过知识量的扩展节约对于工作记忆的使用。


还是上面的那道题,对于一个学霸来说,可能结论D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推导的结论,是他早就已经知道的某条课本外的定理。那么,他需要推导的就只有两步了:(D+E)—F—G。


基础知识量,跟教育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刻苦程度等都相关。一个学霸,由于他的基础很好,所以他学新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轻松,这种轻松有时候被误认为是天赋,实际上是基本功扎实而已。


反过来想,也会有一些本来很聪明的天才,由于基础薄弱,普通人学新知识只需要推导2步,而他由于欠了旧账,需要新老知识一起推导,一共要8步。他是一个能够本能的推导6步的天才少年,但是他的思维链条还是崩溃了。于是大家说:“哎呀,这都学不会,他好笨啊。”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比如小学加法没学好的,到了学乘法的时候就跟不上;初中等式和函数没学好的,高中的复杂函数变化就完全听不懂了——他们在听课的时候需要比一般人需要多推几步,但是达不到,于是链条崩溃了。


这个状况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痛点。我手下管的一个教育类公众号,发的诸如《为什么小学3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分水岭?》、 《小学的优秀学生,为什么到了初二会梯次掉队?》之类的文章,往往都是10万+的流量,可见痛点。


基础知识量和上面的先天因素(工作记忆的差别)是相互影响的。幼儿时候,你的先天因素好那么一点点,让你的信息量有了+1%的微弱优势。你的老师很高兴,父母很高兴,额外教了你一些新东西、买了一些新书,你自己很高兴,额外的多学了一点东西,于是优势+3%。到了小学,+20%;初中,+50%;高中+100-200%。如此自带加速度的无限循环,最终会形成10倍、100倍的巨大差距。


我在好几个问题的答案下,强调要主题阅读,上面的道理就是其中一个依据。也许你不是天才,不能靠先天因素自发的形成那一开始的1%优势,但是你完全可以靠有意识的刻意积累形成初始阶段的优势。

学习是一件自带加速度的事情。



三、较少的心智干扰


思维是受到心智和情绪影响的。


人的大脑除了能针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思维以外,还会产生大量的杂念、情绪,这些杂念和情绪会对我们的思维过程造成严重的干扰。

依然以上面“A—B—C—D,然后(D+E)—F—G”的题目为例。你把这道题摆在初中生面前,当做选修作业。

学霸的心智反馈可能是:一个高难度的选修题——如果做出来了同学们就会觉得我很牛逼——我要装逼——我要使劲尝试做题。
学渣的心智反馈可能是:一个高难度的选修题——如果花很长时间还做不出来我就是傻逼——我不要当傻逼——我干脆连尝试都不要尝试一下

实际上,即便做不出来,只要你尝试了,就会有一定收获,至少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你更容易听懂,至少你主动的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然而,学渣就是连尝试都不要尝试一下。


问题在于,为什么学霸的本能大脑反应是“我要装逼”,而学渣的本能反应是“我怕别人骂我傻逼”呢?这个本能反应决定了他们后续的投入和收获,这个本能反应是哪里来的?


也许,学渣当年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尝试做一道新的题目,做错了,而邻居家的小朋友做对了,父母觉得丢脸,于是严厉的臭骂了一句:“笨蛋!这么简单都不会?”他就此留下了一点点阴影。他伤心了一小会儿,然后情绪平静了,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阴影还存在内心当中。


然而这个阴影在后续的多年里,让他在每一次决定要不要尝试新东西的时候,都往逃避的方向更偏离一些。随后,这个初始阶段的逃避心态,造成了初始阶段的知识量变化,然后按照之前所说的路径无限演化,越来越落后,越来越逃避,接着继续落后继续逃避,最终变成了多年以后的天差地别。


看起来聪明的人,往往这种杂碎的心智干扰更少一些。他们更容易进行纯粹的智力活动,将大脑的核心精力放在纯粹问题解决上,而不会在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上消耗自己的心智。


不论是实际做事表现结果,还是纯粹的智力测试,都是高素质家庭的孩子显得更聪明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的孩子接收的心智干扰更少,需要分散精力的杂念更少。


偶尔,会有这样一种天才少年,他的家境很差,心智中的干扰很多,但是他本人确实是非常聪明,智商奇高。这种情况下,他往往是具有短期的调控能力,在他大脑运作的瞬间,能够把其他杂念暂时性的压制住,集中脑力进行思考。这些被压制的杂念和负面心智情绪,并不会消失,只是换个其他时间来表现和释放出来。最终,这样的天才少年,往往短期表现惊艳,而在漫长的人生中则可能会碌碌无为,或在某个节点上突然颠覆坠落下来。


举例:电影《心灵捕手》中的超级数学天才,以及我们身边的大量现实案例。

上图为电影《心灵捕手》


以上三点,即是聪明人的标准版。


做一个中期总结,聪明人的标准版三件套中:

l 结构化思维最易训练,参考书籍《金字塔原理》和思维导图工具。
l 逻辑链条长度中,基础知识量可以训练,工作记忆无法训练,但是可以通过可视化思维的方法进行间接弥补(上面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是我的一个研究方向,篇幅庞大,这里暂时不详细展开了。
l 较少的心智干扰训练难度稍高,但只要你意识觉察到了它,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心理治疗、健身、练武、打坐禅定、思维训练等。

-------------------楚河汉界-------------------上篇·完-------------------------------------------


下篇:聪明人的拓展包


除去那些常见的聪明标准版以外,世上还存在着各种奇葩天才,他们的聪明或是令人震撼无法模仿,或是思路奇特角度刁钻。观看学习这些天才级的聪明人,往往对我们有巨大的启发作用,最不济也可以观赏感叹一下。


拓展包和标准版的区别,我主要以常见性和难度为分界线。那些比较罕见的、难以训练的、思路刁钻难以想到的,列入拓展包。


我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拓展卡片主要包括:

四、从图片式记忆到图像式思考

五、直觉思维

六、多元思维技巧



四、从图片式记忆到图像式思考


不少人都知道,图片记忆比抽象的文字、语音记忆更牢固和快速。那些经过图片式记忆训练的人,可以背诵1000+位的圆周率,1分钟记下一副乱序的扑克牌,一周背下一本书等。

要应付考试的高中生、考研的大学生,有没有一点羡慕?


当然也有人会说,这看起来很厉害,不过脱离了应试以后,似乎也没什么卵用?

其实,也不要太小看这种能力,一旦把这种能力略作升级,就立刻有用了。那就是,从图片式记忆,进化到图像式思考。


关于图像式思维,最著名的可能是爱因斯坦对他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描述:“……我思考问题时不是语音思考,而是用一幅幅能动的跳跃的图像来思考……”还有不少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形象化、图像式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基本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图像式思考的能力,然而,这个能力的强弱程度是有巨大差别的。绝大多数人图像式思考的能力都非常非常的弱,所以在上篇的聪明人标准版里,我提到可以用外在可视化思维工具去适当弥补人类大脑的内存不足,这就是一种外部的低级图像式化思维工具。


然而,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的大脑部分的突破了这个限制,他们的图像式思考能力极强。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内存是64k、128k,而他们的内存是4G、8G。

想想这是什么差距?


如果还觉得缺一些直观的感觉,那么就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图像式思考的最极端例子是什么?你猜对了,就是他——

尼古拉·特斯拉

他是一个人,不是一辆车。然而,如果说我们的大脑运转速度像特斯拉这个人走路一样,那么特斯拉这个人的大脑运转速度就像特斯拉车一样。


关于特斯拉,有很多的传言,或真或假,然而,他是一个人类史上值得铭记的超级天才,这是绝对无须怀疑的。不论通古斯大爆炸、无限能源、地球作为导体输电等超级奇葩事情是否真实发生过,他的神一样的图像式思考能力都已经足够令人赞叹了。


在特斯拉的传记中提到,他的很多发明设计都是几乎不打草稿,或者很少打草稿的,所有图纸都在大脑中完成——这是什么水平?


而且他做科学实验的速度极快,跟一般科学家完全不一样。科学实验,大家都知道,反复试错反复改进,就连发明一个小小的电灯泡都是几千遍的试错,复杂机器就更不用说了。然而特斯拉的很多实验过程都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实际真实操作过程极少。


在那个没法用大型计算机模拟的年代,大家都在手工画图、手工计算,特斯拉的脑子里自带一台银河计算机,这是一种怎样的碾压优势?


这样巨大的优势,让特斯拉一生的发明创造数量极大,据传有几千项,实际没那么多,但是毛估几百个还是有的,而且,不是挠痒痒的小发明,多是交流电、无线电控制技术、特斯拉线圈这样的精彩杰作。另外,与爱迪生那种团队作品自己署名不同,特斯拉是个穷B,没有团队,基本所有发明都是自己完成的(顶多带几个助手)。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特斯拉的传记,野史更精彩。虽然野史多不可信,但是特斯拉死后他的所有科研资料确实被政府没收了,无法考证,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反正我的态度是,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天才,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吧。


另外一个典型的图像式思考的例子,是他——

没错,谢耳朵,一位超级天才物理学家,智商高得不可测量。

虽然是个假人……但是编剧对这种天才的特质把握还是很准确的。谢耳朵具有高清的图片式记忆,同时具有对应强度的图像式思维。他不仅记得生命中所有的琐碎事情——多年前某一天的天气、把他追着上树的公鸡的颜色;而且经常在大脑内部做演算和思考,具有强烈的内视觉。

除去这些超级天才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较高几率出现这种能力——自闭症患者。电影《雨人》就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特点。著名的雨人们表现出各种超强能力,诸如,徒手开3次方根号,5位数与6位数相乘,10分钟背下来一本书之类的……

虽然没人知道他们的大脑实际上是怎么运作的,不过一般认为,他们是在进行图像式记忆和思考,所以效率惊人。

不过雨人们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交流,即便能力惊人也无法做出真正的成就。我们需要的是,既有图像式思考能力,又精神正常的人。

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多见,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如,我们就有至少一位——

在他的第一个答案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就是一位具有较强程度图片式记忆的人。

至于强到什么程度了,我不知道,我和他并不相识,他的答案中介绍的并不特别详细。我不知道,他是停留在图片式记忆的阶段,还是进化到了强大的图像式思考的阶段;我也不知道,他的测试智商有多少;我还好奇,他有没有其他隐藏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图像式思考能力的人,往往还伴随着其他的特殊能力)。

让我们一起来@,请大神来分享一下。

我第一次了解到图像式思考能力的时候,大为惊叹,想尽方法搜集了一些训练手段,几经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我感觉应该不是训练手段的问题,而是当时本人状态和训练时间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个未泯灭的心愿,希望未来的某个时候,我能够空闲下来,把这个未完成的计划继续下去。


五、不可捉摸的直觉思考

直觉思考,又称灵感、顿悟,是一个玄而又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威力无穷,秒杀大多数思考方式;它不可捉摸,(几乎)无法复制学习。

其实,很多伟大事物的开创,都与直觉思考有关。

今天我们已经熟知的等差数列求和,1+2+3+……+100=5050,有了具体的公式可以套用了,但是,高斯当年是怎么把这个公式想出来的?他当年发明公式的时候还是个小屁孩儿呢!他的数学基本功肯定不会太好,他的经验积累肯定不多,他也肯定没有百度或者Google……但是他就是这么想出来了。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史上最强的数学家之一——拉马努金。作为一位数学家,在最需要严格推导的数学领域,拉马努金喜欢以直觉猜想公式,不爱作证明……

就这种严谨程度,你也配叫数学家?!

然而他的猜想,事后基本上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好吧,我还是不评论了……


上文提到的尼古拉特斯拉,那个超强的图像式思考能力者,也是一个直觉思考者。实际上,图像式思考的能力和直觉思考的能力经常同步出现。


然而在直觉思考的领域,即便特斯拉这样的超级天才,也算不上最极端的案例。我所听说过的最极端的案例(保证真实,不是谣言)是这个:

一个尼泊尔的和尚,修为高深,一辈子在原始的尼泊尔深山里修行打坐。他从未离开过这个山村,从未看见过外面的世界。尼泊尔不是个现代化国家,在和尚的山村里,从未出现过任何科技产品——电脑、手机、汽车、飞机,全都没有。

由于他的修为很高,慢慢传出了名声,就有外人请他出去讲课,他答应了。一个司机开车很长时间到他的山村里去接他,然后开向城市。半路上,很不幸的,汽车出故障抛锚了。司机拿出后备箱的工具,掀开车前盖,开始检修汽车。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老司机无法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即便他带着全套工具,他也无法修复故障。

和尚于是从汽车里走了出来,盯着汽车前部那一堆复杂的机械零件。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汽车,更不要说了解什么机械工程学了。然而,他盯着这堆机械看了一会儿,然后指着其中一个零件对焦头烂额的司机说:“这个零件好像坏了,你拆开来检查看看。”



司机心里觉得好笑,你连车都没见过,还指导我修车?但是对方是大师,是别人请出去讲课的,还是要表示一下尊重,于是拆开那个部件,居然真的是这里出了问题!!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这就是我见过最极端的直觉思维。

其实我也不知道写这一节直觉思维有什么意义,因为直觉思维没人知道怎么练,还处于神秘地带。宗教界(佛教、道教、印度教等都有)似乎有一些特殊的隐秘训练方法,我虽有了解,但鉴于我上一次训练尝试失败了(是的,上一次训练图像式思考的能力就是引用的一些宗教领域的方法),所以暂时不多提了。等哪一天我神功练成了再说吧。

希望是十年之内。


六、多元思维模型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xxx,而大名鼎鼎的巴菲特背后,就是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最著名的,则是他的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认为,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摸象的瞎子。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

不过对于凡人来说,学一个专业就是4年,还只是粗浅了解,你要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还没毕业就老死了吧?

然而查理芒格这种天才级选手,自学能力超强,速度极快。在他的传记中提到,他掌握了几十个学科的至少100种思维方式。

多元思维的方式,并不是很难想到。即便没有查理芒格提出来,也有很多比较聪明的人能够感觉到这种学科跨界的威力。然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是想想而已,要同时掌握那么多学科,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还真就有一些有野心的人,不仅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决定要大批量实行。美国哈佛大学的前校长、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前沃顿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哈克等人,一起筹办了一所创新型大学——密涅瓦大学。这个大学号称是用来颠覆哈佛、引领高等精英教育的进化方向的。

这个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就是类似于多元思维模型的一套系统。挑选最聪明的学生,提前自学各种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到校后大一、大二学生集中学习100种(也有说是40种、80种的)思维方式,然后用这些思维方式去指导学习后续的课程和社会实践,据说天下无敌所向披靡。

目前成立不久,第一批学生尚未毕业,成果未知。另外,这个学校的课程是全部保密的,没法具体探究,不知道是否完全等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顶级精英教育的发展方向,确实是在朝着更重视思维能力的方向演化。


下篇·聪明人的拓展包 小结:

从图片式记忆到图像式思维——极难训练
不可捉摸的直觉思维——无法训练
多元思维模型——极难训练

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如果有其他知友了解一些聪明人/天才的基本版 或者 拓展包,欢迎补充,我们一起收集卡片~

--------------------------------------------------------------------------------------------------------------

这篇万字文,写了好几天,打磨了数次,真是太消耗心血了。

另外,我建了两个qq群——


学习的策略1群 :519061329

高中学习策略群:227317784

高中生加专门的高中学习策略群,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加学习的策略1群。

(我的id即是入群密码)(入群修改id,格式为:省份+职业(学生标注年级)+姓名。 如:浙江+高一+李明)


群里讨论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和职场人士欢迎加入交流。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

其他学习提升: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170103/4172.html

更多阅读

有些人为什么怎么吃都不会胖? 为什么有些人不会胖

有些人为什么怎么吃都不会胖?——简介这个世界上存在着2种人,一种是胖子,还有一种是瘦子。胖子天天都想着如何去减肥,而瘦子。。天天都在想着如何增肥。那么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下为什么有些人怎么吃都不会胖。有些人为什么怎么吃都不

有些人戴眼镜为什么不好看? 王传君不戴眼镜不好看

有些人戴眼镜为什么不好看?眼镜在过去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视力矫正器存在的,而如今越来越成为时尚人士的必需品。原因是因为,根据眼镜的款式和颜色不同可以给外表带来很大的改变。有些人戴眼镜为什么不好看?眼镜也是很多明星的标志性饰品

为什么有些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为什么喝纯牛奶拉肚子

虽说牛奶有着丰富的营养,对人体成长有着极大的好处,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牛奶带来的好处的,很多人喝了一些牛奶就开始拉肚子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他们的体质不能很好的吸收牛奶中的乳糖导致的,这种情况在中国等亚洲地区出现的尤为严重。

有些人爱着爱着就散了 为什么有些人,有些机构总爱马后炮

  媒体在就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事件批评不断,有人指责企业本身在生产环节出现明显漏洞,也有人抱怨相关监管机构监督不利,还有些人把责任的的原因分析是一些市场渠道管理机制方面。   不可否认,以上

声明:《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 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为网友少年的第一个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