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底层的女孩特点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出身底层的人?

要记住一条原则: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滋生了偏见。————《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
为什么地位低下的人看起来有点儿傻?为什么我们觉得高端的专家和顶级管理者更加聪明?为什么白人奴隶主总是觉得印第安人奴隶懒惰、不负责任、智力低下?为什么我们古代觉得女性缺乏抱负、不适合外出从事工作?

记着:不是因为事实如此,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认为事实该如此。



一个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学术工作上对你指手画脚,如果对方换成普林斯顿或者加州理工,你的态度是否一样?这是受教育的不平等带来的效果;

一个同事说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与一个百万富翁或权威人士告诉你该怎么怎么样,你的态度是否会一样?这是财富或地位的不平等带来的效果;

一个朋友教育你两句你不听,某位先贤大牛说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奉为真理。这是智力或者经验的不平等带来的效果。


更多的时候——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是在默认这样一种不平等,并很容易成为某种文化或不平等的情境的帮凶。





当我们与他人的差距是由于必然的因素——教育、经验、认识、金钱、地位、智力或性别——造成的,是“注定”、甚至或是“无法摆脱”的,这种不平等使得我们很痛苦,而且不以我们的努力为转移。这个时候,我们就倾向于将那些高人一等的他人神圣化、将他变得高尚些等等手段,以解决我们内在心理上的不平衡,又能够使得这种不平等看上去“合理”,来避免这种无法避免的不平等的痛苦。

“他是天才嘛”,“他们家富嘛”,“他是男的嘛”,“他是领导嘛”

这种刻板印象,让我们默认这种不平等,并不在抗争和努力。

换而言之,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必然的伤害,就会拥抱伤害;我们无法消除不平等,就让不平等变得合理,甚至默认它。

当一个人比我们地位高且无法改变,我们倾向于颂扬他,夸这个人是天才,举国无双,将之放到很高的位置来显示并非自己低下,而是他很高。比如对于各个政坛领袖的吹捧,对牛顿、爱因斯坦、罗素,甚至于任何已知的权威的颂扬。

当我们的憎恨毫无用处时,我们就爱它

在个人意义上,这是使得自己避免了时时面对差距大来的痛苦,从而消除内心的不平衡、认知协调,不再产生负面的情绪,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和不满;而在社会意义上,这使得各个阶级相对比较稳固,不会发生大的流动,以此社会变得比较和谐。





而当我们面对一个由于必然原因导致的差距,我们身居高位时,我们是不是会认为那些人笨呢?


“他是黑人嘛”,“他是女人嘛”,“他是穷小子嘛”,“他是一个小二本毕业的嘛”,“他是民科嘛”,“他是笨蛋嘛”,“他是左/右派嘛”......

这也许我们并不含有贬义,只是符合我们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这也许我们并不隐含攻击,但它赤裸裸的承认了不平等。

这就是刻板印象。





社会能够让那些被赋予较低社会地位的人接受并相信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是社会的最大成功,——同时也是社会最大的失败。————James Baldwin

社会互动是双方的,你升一点,我降一点,这种不平等就会超越事实存在于双方之间。

我们事实上将暂时的不平等内化到我们的心中,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囚犯。


黑泽明大师在他的《七武士》的末尾中,武士阶级的胜四郎与平民阶级的志乃相爱,却仍旧是输给了这种阶级的不平等,胜四郎有心爱志乃,但志乃也无法摆脱这种面对武士阶级的自卑,因此两人还不如选择默认,各走各路的好。

现实社会中,为什么贫苦出身的男主角,不愿与富家千金结合?电视剧里的桥段,其实是有内在意义的。在当事人看来,这是双方心理上的不平等造成的,男主角难免心理自卑,女孩儿难免有点儿娇贵。而在社会上他人看来,一方面,我们社会鼓励男主角的这种做法,甚至可能他安上独立、负责的苗头,供他人效仿;更可笑的是行为者,或者男主角认为这是一种对另一半的负责,认为自己无法给她幸福,放弃是对她的爱。但实质上,这是一种财富带来的地位的不平等被社会各个成员默认,所达成的协定。

总体来看,整个社会像是一个大的合理化的熔炉,它自己不断产生不平等,又不断用道德和文化来合理化它,以达成各个成员的默契或协定。




在一个高等、发达、文明的社会,亲情、感情对于各方面的看重是应该减少的;而在一个不够高等、不够文明、不够发达的社会里,金钱、权利、社会地位等等外物都很容易导致不平等,甚至内化人们心理,而这个社会的成员对这种不平等存在着应有的默契,像是双方互签的协定。

中国古代的门当户对,某个时期对对方出身是否“干净”的看重,以及当下对金钱的看重,其实质都是在一个不够开化的社会中,由于微小的差异便能够带来不平等的社会,各方妥协后的缩影。





题主问: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身处底层的人?这是不是一种刻板印象?


是的,这是一种基于不平等带来的刻板印象。


我们对深处底层的人的不喜欢,从个人层次上说,是不愿意与“他们为伍”,内心里不愿意处在较低的社会地位里。而从社会层次上,这只是社会对人们行为塑造的例证,社会鼓励人们朝着高等级的社会结构进化,换而言之,无论是我们喜欢那些处在更高层次的人,比如比尔盖茨、迈克尔乔丹、爱因斯坦;还是我们不喜欢比我们低层次的人,无论从思想还是物质本身,这都反映了一种社会对人们行为的塑造。

而身处底层的人总是拼命的向上爬,无论上面有什么,他们也绝不回头。————《湛蓝徽章》


社会等级,在一个文化中,鼓励人们向高处爬,又蔑视人们处于底层。这是社会文化无形中的奖惩,以达到文化鼓励行为的目的。

我突然想起斯金纳箱中,被操行性反射影响而疯狂甩动脖子的鸽子,社会文化,就是那个会投递奖惩的斯金纳黑箱。


而许多朋友谈了许多原因,也许是为你的“不喜欢”找到一个“合理化”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却是社会价值观的奖惩,让人朝着它需要的方向努力.....




所以对题主的问题,我不愿意将它归咎于个人的原因,而且我认为仅仅靠个人的反思,也是无法消除这种不平等的刻板印象的。

我们的敌人是一种社会情境,一种不平等的实在性的存在,地位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甚或性别和身体天生的不平等。

昨天我刚刚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有人指责,某一个历史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固化的太厉害了,以至于流动性消失,下层人民的生活无比悲惨,而且统治者不断使用合理化的手段,比如“上承天命,代为管理”,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比如我们我国某个阶段美化出身,比如西方历史中的血统论,来达到让不平等扩大的目的。

这是才是最大的犯罪。


社会文化使得我们必然走向或高或低的不平等的两端,但承认不平等,甚至为不平等找寻一个看上去合理的借口和理由,那才是最大的愚昧。




(完)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170103/4107.html

更多阅读

广东人的性格特点 为什么广东人怕湛江人

两广人(广东和广西)渊源于南蛮百越之正统族裔。始皇帝灭六国后,随即攻入岭南,从而将百越之地纳入版图。两广在历史属于边远的荒蛮之地。开发的也比较晚。到了清朝中期,随着外来贸易的交往,才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也就因为这种边远,管辖不是很

有些人为什么不喜欢出身底层的人? 为什么有些人气场很强

霍真布鲁兹老爷,人丑本该读书,嘴贱偏生话唠著名学者史莱克曾经有一句名言:洋葱是分层次的,怪物也一样。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尽管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人性共通,但是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底层和上层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没有人真心喜欢出身底层,包括

声明:《出身底层的女孩特点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出身底层的人?》为网友缺爱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