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都是羊肉惹的祸
1.1 春秋时期,宋郑交战,宋将华元战前为了鼓舞士气,杀羊请众将士吃羊肉羹,犒劳士兵,结果偏偏漏了车夫羊斟。羊斟没吃上肉,心里憋了一肚子火。等到两军开战,华元一上车,羊斟就驾着车玩命的往敌军大营里冲。还故意跟华元说:分羊肉你说了算,今天去哪儿我说了算。结果,华元被俘,宋军大败。宋国损失战车四百六十辆,被俘二百五十人(这个数字咋这么巧)
1.2 中山国君某次请大家吃饭,吃羊肉羹。结果分的时候少了一份,没吃上肉的这位叫司马子期,一怒之下司马子期跑到了楚国,引楚兵攻打中山,中山亡国。中山君落荒而逃,途中却有两个人始终拿着武器追随着他。一问之下才知道,当年中山君无意中用一碗饭救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这两个人就是当初那个被救的人的儿子,是来报恩的。中山君闻言感慨万千,喟然长叹:“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羊羹的,领导请吃饭,本来是好事。可是不论恩惠多少人,只要有一个没照顾到,结了怨,就能坏事,而且这种破坏力还不可小觑。
第二组 烤肉里的恩与仇
2.1 西晋人顾荣,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顾雍的孙子。顾荣年轻时曾在洛阳参加宴会,吃烤肉。他发现一个仆从盯着烤肉直咽口水,显然是很想吃但又不敢吃。顾荣看了不忍心,就把自己的那份烤肉送给了这个人。在座的其余宾客都嘲笑他,顾荣也不以为意。
后来,战乱四起,士人们纷纷南渡。顾荣在渡江避乱的途中,每次遇到困难,总有“贵人相助”。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帮他的人就是当年那个烤肉的仆人,屡次相助就是为了报答他当年那块烤肉的恩情。
(这是世说新语里的版本,按照《晋书》的说法,是“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2.2 庾悦,官N代,标准的世家公子。某天,这位庾公子和好友聚餐,各种珍馐佳肴,山珍海味。旁边有个叫刘毅的穷小子正在练射箭,看到这架势,忍不住上前来,想跟庾悦讨一块烤鹅吃。庾悦理也不理,刘毅说我今年还没吃过鹅肉呢,您这剩下的残羹冷炙能不能分我一点。庾悦仍旧不搭理,把刘毅当空气一样晾在那。刘毅尴尬的站了一会,转身离开。
之后数年,被羞辱的穷小子刘毅参军,一路南征北战,积累军功升迁至将军,完成了华丽的屌丝逆袭。世家公子庾悦也算稳稳当当,做到了江州刺史。但不幸的是,江州都督,他的上司,是刘毅。
刘毅上疏朝廷,江州腹地,刺史不需要掌兵,夺了庾悦的军权。庾悦被架空成了光杆司令,天天看刘毅的脸色过日子。刘毅也记着当年的仇,三天两头的找茬羞辱庾悦,庾悦被折腾了几次,气的生了病,背上长了毒疮,没多久就死了,享年三十八岁。
这一组的两个故事和第一组也有点相似,也是和吃有关,和肉有关。同样是一块肉,能施恩也能结仇。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端盘子的仆从有可能成为贵人,落魄乞食的穷小子也可能逆袭成上司,所以说,做人啊,还是要厚道些。
第三组 爹亲娘亲不如名利亲
3.1 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老婆刘夫人,小时候兵荒马乱和父亲失散了。后来她入宫得宠,他父亲知道了,赶到宫门口想见她。当时刘夫人正和其他几位夫人争宠,互相攀比出身门第,她怕自己父亲是个穷老头的事被人知道了丢人,就说自己的父亲早就死了,这个老头是冒充的,让人拿棍子给老头打跑了。后来李存勖知道了,还经常在宫里穿着破烂衣服背着破筐假扮来寻女儿的刘老头,以此嘲笑刘夫人。
3.2 闽地一带有个妓女,年纪大了没人要。算命的告诉她不要急,你到六十岁才有富贵运,妓女不以为然。数年之后,宫里有个从小入宫的太监,混出头了富贵了,听说母亲还在世,就派人出宫寻母。手下人好不容易给找到了,这太监却翻脸了,说这不是我母亲,再去给我找。手下人明白他的意思,是嫌弃他母亲又老又丑,不想认了。于是重新出宫寻找,这次找了个漂亮的,就是之前说的那个妓女,虽然老了但是风韵犹存。太监来一看,好,这个漂亮很满意,于是两人抱头痛哭,“母子”相认。之后那太监也一直把她当母亲奉养,直到十几年后她去世。
这两个故事对比起来看也挺有意思,刘夫人因为穷不认自己的亲爹,发迹的太监宁愿供养一个漂亮的妓女也不认自己的丑娘。刘夫人争宠,怕出身低贱折了自己身价,那太监本来也不是真的为寻亲,就是为了作秀,找个漂亮的“娘”有面子。两个人都是为名、为利、为面子,不为亲。
贫父受杖,肥娼受养。颠之倒之,势利榜样。
第四组 谁人敢比皇帝“阔”
4.1 宋代,子鱼算是奢侈的美食,与青鱼相似,也叫鲻鱼。建炎南渡之后,子鱼供应不上了。一次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陪太后聊天,太后无意中提到想吃子鱼,王氏脱口而出:“子鱼我家有的是,回去给您送百十条来。”秦桧知道以后差点蹦起来,这傻娘们,皇家都吃不上的东西你说咱家有的是,这不是作死吗。但是话已经放出去了又不能收回,干脆送了几十条青鱼上去。太后见了以为王氏妇道人家分不清子鱼和青鱼,也便一笑而过,没有追究。
4.2 吕夷简的夫人入内朝,皇后跟她说皇上喜欢吃白鱼,但是祖宗旧制不能取食四方。你家相公是寿州人,家里应该有白鱼吧。夫人回家就准备了十箱白鱼准备进献,吕夷简说送两箱就可以了。夫人说,孝敬皇帝的东西怎么能这么小气。吕夷简说,皇家都没有的东西,身为臣子,家里怎么能有十箱这么多呢?
4.3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的四弟刘义康,封彭城王。一次兄弟俩闲聊,刘义隆顺口说今年进贡的桔子不好吃,又小又酸。刘义康接茬道:“我家有甜的,送你一些吧。”桔子送上来一看,个个都比宫里的大三寸。刘义隆一边吃一边暗想:我都吃不上的好东西你小子怎么弄来的。立马吩咐下去,查!调查结果显示,各地贡品上来之后都要在刘义康那过一遍,好的他都挑走了,挑剩下的才送进宫。之后刘义康行事诸多僭越,刘义隆对他越发不满,最终结局是刘义康被赐死,年四十三岁。
秦桧和吕夷简都是聪明人,知道身为臣子,不能“僭越”,不能比皇帝“阔”。而刘义康则是“自谓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率心径行,曾无猜防”,这怎么能不招祸
先写这几个,有人看的话再说。
——————————————
二更~~~
第五组 观其言不如审其行
5.1 看过《明事》的朋友应该还记得王艮这个人物吧,我看不少问题下都有人拿《明事》里王艮的故事来举例,赞数也向来不少。简单说来吧,靖难城破前一晚,王艮、解缙、胡广聚在好友吴溥家里,解缙和胡广慷慨激昂,陈说大义,唯独王艮默默流泪。最终结局却是,只有王艮自杀殉国,解缙胡广发表完演说,第二天就去迎附朱棣了。
5.2 蹇材望,南宋末年生人。南宋将亡之时,人心惶惶。蹇材望信誓旦旦说自己要殉国,做了个牌子,上写“大宋忠臣蹇材望”七个大字,挂在腰上。还拿出两锭银子,打个孔,拴在牌子上。再修书一封,上写:发现我尸首的人请帮忙将我安葬,墓碑上一定要写“大宋忠臣蹇材望”,这银子就是安葬费。做完这一大套,蹇材望挂着牌子郑重的拜别所有亲戚朋友,然后就等着破城殉死了。
等到真的城破国亡的时候,蹇材望失踪了,大家都以为他真的已经殉国了,还感慨呢。结果没过几天,人家穿着一身蒙古装束骑着马回来了。后来才知道,早在城破前一天,人家就出城投降了,现在已经被任命为本州的同知了。
不是默然不语的人就没有一腔热血,平时口号喊得山响的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忠义之人。观其言不如审其行,平日里花样功夫做的足,真正事到临头,说不定他跑的比谁都快。
第六组
6.1 徐溥,明中期人物,弘治年间曾任首辅。他年轻的时候,做一件善事就记一颗黄豆,做一件恶事就记一颗黑豆,用两个瓶子分别装黄黑豆。最初黑多黄少,渐渐就变得一样多,最后是黄的越来越多。他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平生如是,虽贵勿辍”。徐溥在任的时候做了不少好事,晚年设义田,把自己名下的八百亩田产分出来给族人乡邻耕种。同时设义仓、义学,惠及乡里。
6.2 黄绾和上面那位徐溥一样,也是明中期人。他早年间读书的时候,比徐溥还下功夫。天天闭门苦读,不睡觉,不吃饭,还“罚跪自击”,自己抽自己。徐溥是存豆子,他是点红黑点。拿个小册子,一边写“天理”,一边写“人欲”,“发一念由天理,以红笔点之;发一念由人欲,以黑笔点之。至十日一数之,以视红黑多寡为工程。”平时用小木牌刻上名言警句座右铭之类的放在袖子里,时常拿出来看。这样看来,黄绾读书够刻苦吧,对自己要求也挺严格吧,然而结果呢。
黄绾也算有些政治眼光,抓住机会,靠“大礼议”事件博得世宗青眼(“大礼议”事件是嘉靖初年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在此不细说了,不知道的请自行百度)。而后依附张璁,眼看张璁失势又赶紧另投门户,依附夏言,“初附张璁,晚背璁附夏言,时皆以倾狡目之”。不仅巴结权贵还墙头草,所以名声很差。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这组故事里的徐溥和黄绾年轻时候在修身上都挺下功夫,方式也有些相似。一个是黄黑豆,一个是红黑点。然而最终结果大相径庭,徐溥政绩斐然,恩泽乡里,黄绾落得个“倾狡”的名声。
人心易变,年轻时候发宏愿,下狠心容易,难的是“虽贵不辍”。
PS:评论区有人指出中山君那条有问题,中山和楚国相隔甚远,而且中山最终亡于赵国,与楚国无关。这个我的确事先不知,没考虑那么多,谢谢评论区的提醒。这段原文出自《战国策》,我附在下面了。的确真实性存疑,不过我不敢断言,那就暂且按古人记述来译,大家就当段子看好了。同时,也感谢点赞及评论的各位,谢谢!
——————————
本来还想再写两个的,但是感觉有点变味了,有点鸡汤的意思了,所以还是算了吧。如果有喜欢看段子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其他答案。
附:以上段子原文及出处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人郑师,故败。 ——《左传·宣公二年》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飡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飡得士二人。” ——《战国策》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世说新语》
初,(刘)毅家在京口,贫约过常,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时(庾)悦为司徒右长史,暂至京,要府州僚佐共出东堂。毅已先至,遣与悦相闻,曰:“身久踬顿,营一游集甚难。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适,岂能以此堂见让。”悦素豪,径前,不答毅语。众人并避之,唯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俄顷亦退。毅又相闻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悦又不答。…………毅求都督江州,以江州内地,治民为职,不宜置军府…………于是解悦都督、将军官,以刺史移镇豫章。毅以亲将赵恢领千兵守寻阳,建威府文武三千悉入毅府,符摄严峻,数相挫辱。悦不得志,疽发背,到豫章少日卒,进年三十八。 ——《宋书·列传第十二》
刘夫人最有宠,其父成安人,以医卜为业。夫人幼时,晋将袁建丰掠得之,入于王宫,性狡悍淫妒,从王在魏;父闻其贵,诣魏宫上谒,王召袁建丰示之。建丰曰:“始得夫人时,有黄须丈人护之,此是也。”王以语夫人,夫人方与诸夫人争宠,以门地相高,耻其家寒微,大怒曰:“妾去乡时略可记忆,妾父不幸死乱兵,妾守尸哭之而去,今何物田舍翁敢至此!”命笞刘叟于宫门。 ——《资治通鉴》
闽中一娼,色且衰,求嫁不遂,乃决之术士。云:“年至六十,当享富贵之养。”娼以为不然。后数年,闽人有子从幼为阉人者,闻其母尚存,遣人求得之,馆于外第。翌日出拜,见其貌鄙陋,耻之,不拜而去,语左右曰:“此非吾母,当更求之也。”左右窥其意,至闽求美仪观者,乃得老娼以归。至则相向恸哭,日隆奉养,阅十数年而殁。 ——《古今谭概》
秦桧用事,天下贡献先入其门,而次及官家。一日,王夫人常出入禁中,显仁太后言:“近日子鱼大者绝少。”夫人对曰:“妾家有之,当以百尾进。”归告桧,桧咎其失言,明日进糟青鱼百尾,显仁拊掌笑曰:“我道这婆子村,果然。” ——《智囊全集》
文靖(吕夷简)夫人因内朝,皇后曰:“上好食糟淮白鱼。祖宗旧制,不得取食味于四方,无从可致。相公家寿州,当有之。”夫人归,欲以十奁为献。公见问之,夫人告以故,公曰:“两奁可耳。”夫人曰:“以备玉食,何惜也?”公怅然曰:“玉食所无之物,人臣之家安得有十奁也?”呜呼,文靖公者,其智绝人类此。 ——《邵氏闻见录》
义康素无术学,暗于大体,自谓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率心径行,曾无猜防。私置僮部六千余人,不以言台。四方献馈,皆以上品荐义康,而以次者供御。上尝冬月啖甘,叹其形味并劣,义康在坐曰:“今年甘殊有佳者。”遣人还东府取甘,大供御者三寸。 ——《宋书·列传第二十八》
解缙、吴溥与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缙陈说大义,靖亦奋激慷慨,艮独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与弼尚幼,叹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独王叔死耳。”语未毕,隔墙闻靖呼:“外喧甚,谨视豚。”溥顾与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舍生乎?”须臾艮舍哭,饮鸩死矣。缙驰谒,成祖甚喜。明日荐靖,召至,叩头谢。 ——《明史》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癸辛杂识》
徐文靖[溥]少时,言动不苟。尝效古人,以二瓶贮黄、黑豆,以记善恶。善辄投黄,不善投黑。始黑多黄少,已渐参半,久之黄益多。平生如是,虽贵勿辍。 ——《明语林》
闭户书室,以至终夜不寐,终日不食.罚跪自击,无所不至。又以册刻‘天理“人欲’四字,分两行。发一念由天理,以红笔点之;发一念由人欲,以黑笔点之。至十日一数之,以视红黑多寡为工程。又以绳系手臂,又为木牌,书当戒之言,藏袖中,常检之以自警。 ——《明道编》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