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局限性 生活中有哪些小事让你意识到了思维的局限性?
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子来买面包,然后问小孩想吃哪种。
当小孩说想吃面包,家长会说:面包不好吃,吃蛋糕好不好?
有趣的是
另外一些小孩说想吃蛋糕,他们的家长却说:蛋糕不好吃,吃面包好不好?
这时候小孩是什么反应呢?
他们只是撅着嘴巴接受了。
(原答案是泡芙和土司,但有的读者会对食品健康的问题有异议,那好吧,至少面包和蛋糕是等级的)
小孩子为什么不反抗?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表达不满,而3岁到11岁还处在对父母的崇拜期,他们会对父母说的话“深信不疑”或者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不否认父母相对年幼的孩子的确更有经验,很多情况下他们也是对的(比如安全,卫生,健康方面),但多少父母这种权威的,不容辩驳的态度不曾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过?
当孩子慢慢长大,有自己的意见时,家长往往用“都是为你好”“不听我们的话你会后悔的”来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恋人用“我这么爱你,所以你应该……”来要求自己的恋人。
爱成了控制的手段。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强烈推荐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埃文斯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天,我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一位女士贝蒂和她的女儿苏茜,一起走了进来。女儿7岁左右。
他们看着玻璃柜台下的各种冰淇淋。“你要哪种冰淇淋?”贝蒂问女儿。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妈妈说。
“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说。
在这段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判断,而试图将她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她所谓“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认。
妈妈这样做,其实是在将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儿头上。看起来,她是在溺爱女儿——让她吃冰淇淋,实际上,她对女儿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
有谁能比我们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荣伟玲说,她也是这样对待同事的儿子的,她虽然问过他喜欢吃什么,但每次买糕点的时候,她还是倾向于买了自己喜欢吃的。至于带女儿逛糖果店、糕点店的那种憧憬,更是典型的投射心理——看着虚构的女儿吃妈妈喜欢的糕点和糖果,妈妈满足了,实际这个虚构的女儿就是荣伟玲的“内在的小孩”,也就是她自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实施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枷锁。
在冰淇淋的例子中,女儿一直在坚持自己,她之所以能这样做,很可能是她身边有一个人,可能是爸爸,也可能是其他重要的亲人,能看到并接受她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鼓励她坚持自己的判断。否则,她早早就放弃了真实的自我,接受妈妈给她的安排了,也就是,放弃香草冰淇淋,而选择妈妈想要的巧克力冰淇淋。
不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却要被别人说成是自己的感受,这不是很荒唐吗?有谁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
这是很多家庭一个习惯性的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你是谁。 我看到的这些小孩,可能他们长大之后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但潜意识里他们会认为:反正我说什么都是错的,你们来选好了!
所以等到了高考生之后报志愿的时候,有很多人从未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也没有弄清自己有怎样的特长、潜能、爱好、发展方向便选择了报考专业,有些孩子的志愿甚至由父母来代替。这样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特别容易迷茫。
我们看到了一棵树的果实,却不知道这棵树的根有那么深。我们都曾经被父母家长的思维控制过十几年:公务员是最好的工作;女孩子过了二十五就不值钱了;一定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古时候十六七岁就结婚了,你怎么不十六七岁结婚啊?因为那是古代人的思维。
同样,你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不要再被老一代封建的思维给绑架了。父辈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但你要明白,你不是父母生命的续集,你只是你自己,你的灵魂与父母不一样。父母很爱我们,但不代表他们能控制我们。过来人的话只能作为参考,决定权还是在你手里。
书里还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父母和孩子黏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是源自生命的冲动。勇敢点,就算选错了也没关系,成长的路只能自己去走,你不可能借着别人的经验飞上自己的天空。
十几二十年前那个在面包店面前徘徊的孩子是你,是我,也是他。
————————————————分割线————————————————--
拓展一下上文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这不仅仅是父母长辈,也是我们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犯的错误。在听过一句话感觉很有道理:“不做动机揣测,少做价值判断“ 什么意思?我举些例子——
动机揣测:"答主是为了装逼""秀恩爱死得快"“这种人只是为了做广告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评判他人的动机,不看原因只看结果。我们做一件事动机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有时候连自己都说不清。你说我动机不纯,我该怎么辩驳?
价值判断:“男人/女人就应该……”“为富不仁”更直白地说,就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往往会作出好与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与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发生关系,所以被称之为价值判断(来自百度)。
不要被别人的思维局限,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局限别人。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更多阅读
粤语中有哪些英语外来语 | 烧荒网 外来语对英语的影响
粤语中有哪些英语外来语aKay 整理于:2011年2月8日 | 人气:372次 评论广东话是中国方言中最活泼的语言之一,思想开放勇于接受外来事物的广东人当然也在其语言中接受外来语言的词汇。其中主要的就是英语外来语。广东自明朝起就是跟老外打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十分钟就能学会并可以终生受用的技能?
【Quora精彩答案搬运计划】(始于2014年9月5日,第6次更新于2014年12月26日)(小技巧:要快速获知更新情况,请在本答案下评论,更新后所有评论过的人都会收到消息提醒)(转载请注明作者并给出本回答地址,商业转载请联系,谢谢)【按】关于“日常生活中
减肥应该忌口的食物 减肥中有哪些食物不能吃,要忌口呢?
美食的海洋可谓是无穷无尽的,那么对于减肥者来说哪些食物是减肥不宜吃的呢?减肥不宜吃的食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卡路里食物,另一类则是易转化成糖类的食物。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吃到这些食物呢?减肥中有哪些食物不能吃,要忌口呢?――哪些
投机取巧 装修过程中有哪些取巧的小方法
装修过程中有哪些取巧的小方法 1、网购装修物料不可少网购的好处在于能节省时间还能找到相对便宜的好货,上班族利用网购挑选装修物料有天然的优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单位。我们不提倡工作时间干自己的私事,但中午休息的1-2个小时逛
孕中期的不适症状 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常见不适症状
 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常见不适症状爱华阅读配图 头痛:在一切正常进行的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有头痛感。出现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精神疲惫:是肾虚的表现,同时要考虑肝脏是否受损。因此,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