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什么是艺术呀】这种太深刻的分割线————
不知道你所谓的“适合读艺术”具体指的是什么?比如是思维模式比较文艺漂浮,还是能静下心来画静物得特别真,还是看了艺术品或者电影后总是感触颇深,还是喜欢比如设计海报、封面一类的东西,或者是对色彩非常敏感?
这些东西都可以定义为艺术。然而什么是艺术?艺术的目的是什么?艺术一定是美的吗?艺术是有用的吗?这些在自认为学艺术的人眼里也有很大分歧。比如想考艺术生,从基本功(静物素描水彩当个好画手)开始练起,上美院待画室blahblah,这一套放在国外做当代艺术的人看来也许是很荒谬的,因为练的同时并没有广义地思考艺术的含义,也没有把眼光放在当下的人类的生活状态来进行创作。
不过还好,有一条规则是对追求不同艺术轨迹的人都适用的:做你最想做的作品,表达你最真实的内心,做做做做做,一刻不停地做。
这里我们quote一下在社交媒体上风生水起的艺术评论家少年(老年)Jerry Saltz, 前阵子在Frieze Air Fair上听到他的现场讲座(虽然和网上的视频差不多内容。。),他指着台下的艺术家们说:
“All of you. work work work. If you are not working, FUCK YOU.”
翻译:搞艺术的穷困少年啊,搞搞搞搞搞。如果你们不猛力搞,我就搞死你们。
(照片credit是我,不拍了发社交媒体上怎么能装X?)(照片credit是我,不拍了发社交媒体上怎么能装X?)
————【艺术生日常】这种经常会哭晕的分割线————
好吧,那么作为一名在美院眼里基本功是渣渣的我,是怎么进行一个艺术学生的日常的呢?
我是大一下才上的第一节油画入门(然后被教授“我不care你画得像不像“这一点震惊了)。虽然对基本功没有那么重视,学校还是要求学(1)油画入门和绘画入门(intro to painting, intro to drawing)。或者平面的课程,比如版画printmaking。另外要配上具有(2)时间性的medium,比如摄影和video,或者是(3)空间性的立体的medium,比如装置作品, 雕塑,陶器或者是(4)新媒体,比如电子交互的interactive art。另外配上(5)艺术史课,当代古代东方西方都可以选修。大三和大四都有Practicum,就是一帮艺术系的孩子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看看各种艺术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加上各种讨论。另外大四了要办群展或者个人展。
课上的内容除了比如教你如何画画摄影做陶器之外,一般还会看看相关的艺术家和流派,然后进行讨论。大概每周或每两周会有一个作品要due,然后进行critique,也就是所有人包括教授围坐在作品前,谈谈自己的感受。比如一幅画,哪里work,哪里不work,为什么你要做这个选择,用这个颜色,用这个形状,用这个方法,你想表达的是什么。blah blah。大家说来说去,十分文青气质。(据说在古老的年代,老师们还会带啤酒和大麻。现在风气净化了,带甜点和咖啡。)入门级的课老师都很善良,挑遍了好话说,最稀烂的作品也能说出半小时好的地方,把你感动到天上去,然后你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转艺术专业了。然后等大三大四了,他们就严厉起来,然后十分真诚地告诉你,你的作品有时候真的是坨屎,而且已经被前人做过无数次。这时候你已经对艺术有了真爱,会有信仰危机,然后哭翻在自己的studio。然后这群教授又出现了,摸摸你,扶着你的手让你继续下去。
乡村文理学院的艺术系是个修行在个人的地方,所以课下想努力多少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要去广泛涉猎研究不同的艺术家,知道艺术史上发生过什么,能把这些流派和趋势通过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来理解。同时能找到几个和自己心灵有震慑的艺术作品,给自己的创作有一定指引。我很喜欢在图书馆里艺术书籍的部分随意翻些书,也会看很多艺术家视频。(具体资源下一节再说。)
咳咳,作为一个艺术生日常了这么久,我觉得大概到了大四我才算真的入门。只是入门。从古到今的艺术史浩如烟海,现在信息的传播又如此发达,我感觉艺术史上很多东西我都没有梳理清,同时代艺术家的创作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我的创作目的是什么,最近也才浮上水面。我觉得很多人都停留在一个炫技,或者是表达“我的作品很酷很深刻”的阶段,并没有用真诚的态度来诉说一个看法一段经历。把作品创作好,其实是把自己看清,把这个时代看清。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个“刚满21岁法定饮酒年龄,在郊区长大,关在农村文理学院山顶上的少年”能马上看清的。对,所以我觉得,对大部分人,时间和经历是创作最好的催化剂。所以你要一直work work work work, 搞搞搞搞搞。
————【干货来了!】的分割线————
这个算是干货的部分吗?
- 假设你并不知道自己想用什么medium(并且很多艺术家是什么medium都搞的),你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做起,坚持上素描或者油画课。这里我不知道(我尼玛是真的不知道,因为我没这样搞过)接受国内美院魔鬼备考级别的训练会不会让你走入对艺术比较狭隘的理解,但是有些基本功总是好的,说不定你非常喜欢这一口呢?或者陶艺,或者摄影,或者剪纸。
- 这里我非常推荐剪纸collage,不是那种剪个花纹可以贴窗户上的剪纸,而是你搜集各种素材 - 广告传单,带图片的小册子,老照片,报纸,等等等等 - 然后把他们拼接成一幅图片。作为一个穷苦的艺术青年,最重要的是做collage不需要什么钱,其次它可以训练你对图片结构的组织能力,训练对图片意像背后隐喻的解读。它可以作为你绘画的参照。
- 可以坚持一点“每日一搞”的小计划。比如每天画张小画,拍个照片。做了可以发社交网站上,表明自己是个文艺青年。有能力的弄个网站,全部放里面。豆瓣相册也行啊。
example: Shantell Martin,, 我现在NYU的一个老师,有一节课叫Drawing on Everything, 其中的作业就是每天都要doodle一幅小画。上这个课的大部分是没有艺术基础的人。
- 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去艺术书籍的部分,都翻一翻。对有兴趣的作品就记下名字,和艺术家名。然后网上搜一搜其他的作品,或者相关的展览。举一反三。看图片是否有兴趣,有的话就读读图片背后的意义。
- 利用艺术馆的资源。在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出去旅游的时候,看看艺术馆的展览。有些会非常非常烂,但是总有你能感动的地方。
- 在网上看大艺术馆,或者大画廊的网站。他们对参展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有非常多的记录。MoMA, Tate Modern, Metropolitan, Pace Gallery, David Zwirner, Gagosian, etc etc。艺术家—画廊—艺术馆这些都是可以相互搜索交杂的。
-一个非常好的video series,做了十多年,嗷!那就是Art21!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翻译的版本,不行就翻墙看吧。他们采访了许多当代艺术家,关于他们的生平,创作过程,和对作品的看法。没有任何浪漫主义,没有任何塑造英雄,只是真诚地陈述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过程。
- 找到组织!可以是身边的文艺青年,不是那种嘴上说说天天看文艺电影的,而是能踏实做作品的。把自己的努力发到豆瓣上,找人点评,和同类人互动。
- 能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在自己的房子里办个展览(没错就像真正的艺术馆那样,搞正经一点,把作品挂得整整齐齐,弄上标签,写好Artist statement,然后请同类人和好朋友来,搞点红酒搞点饼干,装X就要装到底,why not?! 哈!)或者这时候你已经有个不错的圈子了,文艺青年们弄有地方活动哒。
这时候,就算全天下对你不屑一顾,你也可以叫自己艺术家了。因为你在做真诚的作品,自己关注的主题,你把你的作品告知天下。不是上了美院才能当艺术家,虽然上了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标签。何况假设说你读完本科出国读艺术,no one gives a fuck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你需要且只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作品集。我曾经见过一个耶鲁艺术学院的MFA(全美最好的艺术系哟)她本科学的是---宗教。但是她一直在做摄影作品。
——【而且你现在这样挺好嘛】的分割线——
你现在的专业是计算机。我觉得其实挺有优势的。首先,艺术家不要看起来那么销魂又不屑,本质上是很穷苦的,还要在卖作品的时候斗志斗勇,往往还要教书,so,心累。你如果能当程序员,白天写写程序,樯橹灰飞烟灭,收入有极大保障,晚上做做作品,也是挺好的。人生两全。
另外,值得时代铭记的艺术品都是敏锐地讲述了创作者年代所发生的趋势。比如Andy Warhol的罐头和当时的mass production。
而当今的时代,能明显地看到网络和电子世界对人三观的影响,我们的想法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交流模式在变,什么是可触摸的什么又不是etc,这些都在飞速地改变。所以代码可能就是最代表这个时代的medium。而当今的时代,能明显地看到网络和电子世界对人三观的影响,我们的想法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交流模式在变,什么是可触摸的什么又不是etc,这些都在飞速地改变。所以代码可能就是最代表这个时代的medium。
所以我隆重推荐我现在所读的专业(虽然我现在真的是个学渣),纽约大学的, 同类的还有Parsons MFA-DT, SVA - Interaction Design。等等等等。他们的学生都创作了很多和电子元件、代码、虚拟现实有关的艺术作品。(是不是真的“艺术”也许还得吵一架先。。。)虽然我对其中“批判性创作较少,娱乐性创作较多”的风格非常不适应,但我觉得可能是未来创作者比较主要的方向和medium(我个人喜欢手能直接触摸到的东西),以你的背景可能是很容易结合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