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分割线 | ==========
写下那句诗的时候我知道,一年以后我的所有骄傲,都来自于它。
#1
从小我就很骄傲。以一个过得去的成绩混过了初中三年,进入高中。可怜的是直到这时候我还仗着那点小聪明,盲目自大。
那时高一,舍友都扎扎实实地学,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你这样子不行。因为我总是带着一副自信的模样,不听课、也不做作业。更可怕的是,还不听父母老师劝。
期中考的一周前,我对全宿舍说,今晚一个通宵就把物理练习册刷完。
买来了电筒,那个夜晚我在被窝里激动地流泪,因为从此我可以和别人说,我见过凌晨四点的东莞,我高中时有过挑灯夜战的勤奋。
但事实上整个夜晚只写了寥寥的几道题,却用了大部分时间去意淫梦想。
我讨厌回家,爸妈说我不努力,我找了所有理由但却过不了自己内心的关。因为我心底里知道,此时的自己已经浮躁地没法专注够半个小时。哪里来的努力?
就这样到了高三。
八月份我们就开学了,开学第一天是摸底考。浪完了一个暑假的我真的是什么都不会,最后考了400多分。当时我心里平静得出奇,我已经忘记,那时的淡定是来自不在乎还是自信——虽然我根本没有理由去不在乎也更没有理由去自信。
我并不是没有过热血,其实我经常都会心生热血。很多个夜晚我都躺在床上睡不着,想着明天一定要过得充实,却常常被低下的执行力打破这些幻想。是啊我喝了很多鸡汤看了很多干货,道理我都懂,却没有那股每天在课桌上埋头学习的静气。很多同学都奋起了,看着身边一个个同学都在埋头苦干,看到成绩原本和我差不多的同学作业进度跟上了学霸,我陷入了想放弃却又无法放弃想努力却又难以努力的境地。
其实那时候阻碍我奋起追赶的,除了自身的执行力本来就差,还有另一个原因:荒废了半个高三以后,我总是怀疑,现在追赶还有没有用?我也像现在的大家一样,喜欢搜的高考话题,看到类似于“还有xx天能从xx分到xx分吗”“...还来得及吗”一类的问题,都会兴奋地打开,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当时我听到比较靠谱的做法是:不要想那么多,就埋头努力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是我还是做不到,因为那个问题会一直缠绕着我:我还能逆袭吗?我凭什么逆袭?
是在期末考后,班主任的一番话给了我答案。我一生都要感激高三时候的班主任,他在高三的各个阶段里,给我们上班会课时都为我们的疑惑给出了准确漂亮的答案。这些答案鼓励着我们前行。
下面是我根据班主任说过的话和自己的体会,为“我还能逆袭吗?我凭什么逆袭?”给出的答案:我跟很多学霸聊过,其实到了高三后期,很多学霸都会遇到了瓶颈,往往会处于这样一个状态,能学懂的已经全都学会了,剩下不会的,都是学不懂记不住的,每天的复习巩固只能保持现在的分数,却提不了什么分。而学渣相反,其实我们的智力跟学霸是差不多的,学霸能学懂的东西我们也能学懂,成绩不好往往是因为我们能学懂的还有很多没有学会。其实这就有点像龟兔赛跑,学霸就是到终点前面停滞不前的兔子,没多少进步空间了,所以只要我们后面的同学不放弃,就有希望。这就是学渣逆袭的理论基础。(如果恰好有学霸看到这里,关于如何突破瓶颈——这也是逆袭以后,高三下学期我遇到过的问题,我的班主任给出的答案是:挑战舒适区。)
那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逆袭理论。说来奇怪,在那以前不太听话的我,竟一点也没有怀疑老师说的话,就真的坚定地相信着,相信着:我一定可以逆袭。那节班会课下课后,我满心激动,冲回了宿舍,用高中有过的最快速度洗完澡吃完饭,回到了教室。开始写我的寒假计划。(那时候是期末考后,上三天课就放寒假)
还记得班主任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写两份寒假计划,一份给他,一份自己留着,寒假他要不定期电话督促。尽管很早就开始写,但我几乎是最后一个交的,因为我不断地考虑每个部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最后还是很忐忑地交了上去。
交上去以后,我的寒假就开始了。我把那时所定下的学习计划的总纲和各部分充分地还原了,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和启发。以下。
#2
这是我根据各科老师和班上几大学霸指导的方法,加之自己的思考确立的,这成为了我整个寒假学习的指导思想,至少我后来的经历可以证明它是成功的。
海是包罗万象不加区分的,池是精细有致自成方圆的。
卷海:严格地遵守高考时间流程、使用高考答题卡去刷试卷。目的.1 限时训练,培养题感,形成个人有效的答题策略。我发现,我们这些中下游的学生,考试的时候非智力因素失分是很高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对考试不够熟练从而导致不够平静从容。只有把平时练习当考试,考试的时候才能像平时作业一样从容。
目的.2 是更重要的,形成题池。后面会讲到。
1、高三上的期末考试之后,我和同桌找来了高考的各科答题卡,各科都打印了20份。
大家可以问问老师本省的高考答题卡是什么样子的。去年寒假我用的是这个版本:
据我所知河南是这个版本,淘宝上面有卖。重点是:我所在的广东不是这个版本。记得高考前省里面组织了一次“适应性考试”,应该每年都会有的——在这场考试里面我们用到的答题卡比较奇怪,跟一直以来练习的河南的答题卡不一样,只比A4纸大一点。
后来我们也没有注意,到了高考前几天才在想会不会和河南的不一样,但还是没有警惕。到了高考考场上,才发现原来是适应性考试的答题卡,是广东特有的。重点是这份语文答题卡简答题是没有划线的,于是我花了两分钟用铅笔画了浅线,最后擦了。
所以大家最好问清楚,以免像我们一样到了考场上才懵逼。
2、准备了一个闹钟。
每次做套卷我都会把闹钟调成高考时间前五分钟,从高考前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开始训练。扫试卷是第一步,扫完还有大概四分钟时间:语文我是读第一篇阅读即论述类文本阅读;数学我是大致地看一遍试卷题目评估难度从而有个心理预期,然后开始思考统计与概率、空间几何的大题;广东把英语听力换成了口语,所以我们的试卷没有听力,我是直接看阅读题;理综考前五分钟我是尽量把生物选择题做完。
而且我们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做数学理综的顺序都不是题号的顺序,是根据老师建议和自身情况设计出的顺序。每次练习的时候我都会在某个节点看一下钟,从而对考试时间规划有一个概念。
我还准备了巧克力...经过了一个寒假的训练,每次考试做到哪道题要吃巧克力都是明确的。
【目标:限时训练,培养题感,形成个人有效的答题策略】
3、准备了各科的试卷。
对于试卷,最好先问问老师和学霸有没有推荐的卷子,我那时候用的是天一冲刺卷和天利38套的试卷——询问老师或班上学霸可以尽量避开有些公司出的题目老旧或比较多漏洞的试卷。如果学校发了试卷,那就先做学校发的试卷。
4、每天做两科的试卷,认真批改评分纠错。
我那时候是按照高考顺序来的,例如:1号上午语文下午数学,2号上午理综下午英语;3号上午语文下午数学,4号上午理综下午英语;...以此循环。做完一套试卷以后:
语文我会很认真地分析答案和范文,阅读题做得和答案不一样的话我都会死磕: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我要顺着怎么样的思路才可以想到,答案包括了哪些要素,采用了怎么样的叙述方式,以前的类似题型答案是不是这样叙述的......;
英语我会跟每一道题死磕,想清楚答案的思路。收集做题过程中画出的生词,和翻译一起抄在本子上,然后每天都背。
数学理综我会把每一道题都弄清楚,包括数学物理压轴题。新积累的化学生物知识点我抄在笔记本各自的章节里。我没有弄错题本(但是我会回去看错题),应该弄了比较好吧,但是我确实没有弄。
【做题不一定有提升,分析答案才是提升。有些同学会觉得刷了题就很满意,但是不重视限时刷题,也不重视分析答案、总结规律,等于浪费时间。】
题池:卷海的目的,一是适应考试,二是更重要的——形成题池。
目的.1 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做到高效提分。真正落到实处去。
1、形成自己的题池。
第一步。当时我买了各科的《天利38套》和理综三科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天利38套上面有考点清单,每做完一张试卷,我都会把在各个考点上面失的分记录在考点清单上。当然啦后来我发现用考纲也挺好。现在2017年全国卷高考考纲已经出来了,各科考纲后面都会附有高考将要考查的知识点,大家可以在考纲上面标记。
第二步。标记了多份做过的试卷以后,就可以看看知识点清单上哪些知识点被标记得比较多,这些标记得比较多的知识点就是自己的弱项——那么在练习册上(我用的是五三高考B版)这一知识点下面的题目,就是自己的题池。
2、利用题池有效提分。
很多人盲目刷题——收效甚微。当我们有了自己的一个个题池以后,那么一本练习册上面该做哪里不该做哪里就很明确了。我那时候就是把五三上面,这些题池的章节的基础知识填空先填完,然后把基础知识好好看一遍(包括例题我也是好好做完的),还有对一个题型各种变式的总结:例如板块模型、圆锥曲线求离心率、诗歌鉴赏炼字题等等。看完以后就开始做题。五三上面分了基础题和提升题,先做基础题再做提升题,做到不会的题目先死磕一遍,然后还是做不出我就看答案,实在怎么看都看不懂就标记一下,开学以后我都拿去问了老师。
3、一个要点:尝试多种方法。(主要针对物理数学和个别的化学题)
寒假前我的物理和数学分别稳定在65和95左右,寒假回来基本都在85+和125+。老师跟我们说,很多人平时可以做出的题目,考试不一定可以做出来,原因常常是:方法掌握得不全面或者不熟练。我们知道,一道题常常会有几种解法。原来的我可能一道题能做出来就不管了,但是后来我明白了这样是不行的,这只是就提论题,而不能举一反三。我们要尝试一下答案和资料里给出的别的方法,看看是不是别的方法更快更简便。
4、一个思想:做到实处去。
这是我们班主任最爱说的一句话,做到实处去。他说有的人天天埋头苦读,做很多题题目,看起来很勤奋,却是很虚的。他一开始就是这样说的,从高二接手我们班就开始念叨,解释出来我们也听不明白。后来高三,我们很多人就明白了:做到实处去,意即我们做题不能停留在做出来或者是看懂答案。我用了一个寒假提了一百多分,但事实上我寒假做的题目并不比班上其他人多。我认为我是做到了实处的,通过两个途径:
(1)很多人只是刷题,没有针对性,而我是通过卷海的知识点标记形成题池,准确找到自己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去做题。
(2)别人可能做出来就不管了,而我做完题目后一般都会思考很久,会在练习册总结的基础上去思考一整类题型的特性和各种解法——细致到什么特性适合什么解法也有考究。
关于具体学习计划的制定:
现在过去一年了,当年的那份学习计划表已经遗失。跟大家讲一下当时制定学习计划的几个思路。大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写出自己的寒假计划。
1、保证体力和精力充沛。
睡眠:在我的计划表里,从十点半到六点,另外中午也有半个小时左右的休息,一共八个小时的睡眠。这是一定要保证的。
营养:首先当然是三餐营养要保证好。并且我准备了许多巧克力,学习过程中吃。老师跟我们说,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带巧克力,在考到一半的时候吃,补充脑力。还有牛奶什么的...大家可以在面找到很多类似的建议。
运动:每天早上傍晚我都会在小区里面跑步半个小时。
2、卷题结合。
上面提到了我的卷海题池战术。我每天只刷两科的试卷,累计四个半小时。其他的学习时间就是在整理试卷错题,根据题池来复习基础知识、做题、总结。之前有同学跟我讲说他的学习计划每天要做四套试卷,我认为这样是效率低的——每天刷四套试卷是很累的,估计也没什么动力和脑力去针对薄弱环节做题总结了。学霸另当别论,我见过有些很厉害的学霸就光刷卷,那是情况不一样要另当别论。对于我们普通或较低层次的同学来说,还是应该抽出时间来针对薄弱环节去提高。
3、关于语文和英语的积累以及练字一类的零碎任务。
语文默写范围有六十四篇古诗文,英语也会有很多的单词需要记忆,每天我还有二十分钟左右的练字任务——我习惯每天早上和晚上记忆。早上九点前还没开考,我就做些比较零碎的事情:背古诗文和单词、思考压轴题、练练字。让自己进入一个学习状态。晚上九点过后,刷了一天的题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下,我就背古诗文和单词、思考压轴题、练练字。
4、计划:一本一表。
一个本子是每天计划本。里面记录每天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比如具体背诵哪一篇古文,要做物理五三哪一章节等等。每天晚上写的第二天的计划,第二天完成一项就用黄色荧光笔划掉一项。我还会评个分,用一百分制来评判每天的完成情况,九十多分我就会很开心地入眠,如果是七十多分,那也没办法,我不会熬夜完成,就把没完成的任务归到第二天。但是我会尽量不让这种情况出现。
一张表是寒假计划表。里面标记着每天的作息安排。其实我的计划表是很灵活的——如果太死板的话,很容易有偏差,偏差多了大了,现实与心理预期的偏离会让我们失去动力。硬性的部分有:每天做试卷的时间(有时候有事情没刚好对上高考时间,我就把闹钟调到高考时间);睡觉起床吃饭。差不多就这些是硬性的,而类似于背单词古文练字反思难题等零碎任务时间,以及刷题池的时间,我都是安排了一整段,没有具体到什么时候练字什么时候古文,就一整段时间里自己安排上述的事情。有时候状态不好我也会把跑步时间提前或适当地拉长,先下楼走走,和阳光打个照面。偶尔中午吃完饭也会看看电视。但是我会保证:每天不要有时间被浪费。不要发呆:学不下去就去走走或吃个巧克力补充一下或拿出能激励自己的东西看看,打打鸡血灌灌鸡汤,然后再回到学习中去。
5、动力来源。
当时我的动力来源有三。
一是不想让关心自己的人失望。爸妈亲戚老师朋友都对我有很高的期待,当然我也很希望自己不辜负他们。我非常非常感激他们,一路上不抛弃不放弃我,给了我非常多的关爱,我唯有以努力来回报他们的爱。感恩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我深深地记得,在那些时光里,我每天都感恩这一切,感恩我的家人老师,感恩身边可爱的同学,感恩命运给我机会去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所以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很好的状态,奋斗路上几乎从未被情绪问题困扰。
二是给自己定的目标。那时候我的目标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我想变成很厉害很厉害的人,我在手边的中大岭院宣传册上写上了“绝地反击,杀进前50”。虽然很难,虽然我最后还是没达到这个要求——但是至少这个目标激励着我变得比那时候的自己强。
那个寒假我把中大岭院宣传册摆在书桌前,每天都对着它。我也是个普通人,也会有怎么学都学不下去的时候,这时候我总会翻开它,一页页细细地读,读到热泪盈眶是常事。
三是“我不服”。我们不能有戾气和傲气,但是要有骨气。说实话那时候我很差劲,但是我不服——我是一个偏执狂,喜欢死磕到底。我就不相信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我知道自己肯定不只是二本水平。从不服气,所以不会放弃。
还记得刚放寒假的时候,我来到表哥家,心想:该以一个仪式来宣告我的寒假计划启动吧?于是我在计划本的封面上写了半句诗,“我辈岂是蓬蒿人”。
写下那句诗的时候我知道,一年以后我的所有骄傲,都来自于它。
我没有让自己失望。
愿君常怀追梦赤子心。加油。
#3
几句题外话:
1、大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老师。以前老师说了很多金玉良言,却被我们当作是无用的清规戒律抛之脑后。而往往在别的地方看到的类似的话却又奉为圭臬,这种心理是典型的“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要想想,你的老师教了那么多年书,也陪伴了你那么久。真的要听话啊各位。像分析试卷、历次考试成绩这种问题,多请教老师。不要再问我了,我没有修过教育学也几乎没有带过学生,只能分享一些小经验。多请教老师,听老师的话。
2、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我根据高三时各科老师和班上几大学霸指导的方法,加之自己的思考总结出来的。至少我的经历证明了它对逆袭是有效的。但是为了避免有误导大家,我还请教了两位优秀的应届高三班主任,在那以后对原文做了一些小修改。现在应该没有大问题的。
撸起袖子,寒假加油,2017加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