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

个人认为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虽然书比较薄,但是应该读很长时间,或者说读完一遍后还要时常翻阅。因为信息量比较大,难以一遍记住,难以看完就全部应用实践。

这本书中的很多方法其实是我们一直在应用的,只是可能我们自身并没有发现,还有一些老生常谈但我们却不以为然的东西,此书中给了方法之所以有效的解释。

我这本书看了两遍,并写了一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分割线—————————————————

前言


读书如果仅仅是「读」,那是远远不够的。「读」只是简单地「输入」,有时候甚至连「输入」都谈不上吧。「输入」本身没有任何作用,就像如果你有了很多很多钱,只是把它藏起来,压箱底,那这些钱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你不去花掉它,不去利用它,这钱甚至连垃圾都不如罢,垃圾还能回收利用呢。(当然,应急钱除外)


有了「输入」之后呢?要思考,将信息进行处理。原材料有了,把它加工出来才有价值。「思考」这一步是很累的。有的人读书很快,而且感觉读书很轻松,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这一步,读完了,就算完了。感受自动分泌的多巴胺给我们的快感很容易,而主动思考就不简单了。没有「思考」就只能享受生动热烈的内容场面本身带来的快感,无法感悟里面所蕴含的理念、精神。所以,读书应该不是轻松加愉快的,而是很累的一件事。特别是读一本好书,一遍往往不能汲取他的精华,因为人总是会有遗忘,总是会有某些时刻思维不够敏捷,以至于当时无法感悟那部分内容奥妙与精彩。


「思考」之后呢?将浓浓思想如泉涌化为内力,总有一天练就九阳神功?所谓「学以致用」,思考之后当然要「实践」,想想如何使用它,至少,如果觉得很有价值,可以把它分享出来。知识,传播的越广越有价值。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反馈,使你再次回到「思考」这步。刺激你“开天眼”。


用计算机的方法说,可以是:「输入」-「处理」-「输出」


为什么讲一本书的读后感会扯到我对读书的看法呢?因为这本书讲的学习方法,跟我上面讲的很相似,或者说,他的方法更加细致全面。读这本书,我个人建议慢慢地,思考着读。


在「输入」阶段,就大学生阶段而言吧,大多数大学生的「输入」来源就是教材和网络了。但是大多数大学教材都是自己大学的教授所写,不敢说不好,至少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我建议买一些其他口碑好的教材,这其实就是增加「输入渠道」,让自己获取的信息更加准确,全面,优质。


正题


先解释一下书名吧,原文是 『 Learn More Study Less 』,“learn” 和 “study” 都是学习,但 “learn” 强调的是结果,“study” 强调的是过程。所以,这个书名的直译应该是『花更少时间学到更多东西』。而这就产生了效率。


简单讲,这本书就是讲了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概念和相应的方法论。这些概念中有一部分我也确实发现自己应用过,但是没有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而其方法论中,有一些我在应用,有一些我从未意识到可以这样,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方法论,我甚至发现在«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的一些方法就是如此。


一. 思想


有时候一本书其实就是讲一句话。比如《把时间当朋友》只讲两个字「积累」,《挤挤都会有的》只讲一个字——「挤」。


我认为这本书其实也可以压缩为两个字:「联系」。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整体性学习」。之前我接触过一个概念,叫「系统性学习」,「系统性学习」强调要把一个学科所学过的知识点上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你的思路可以在这个系统里跑通,但并不强调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




而「整体性学习」思维更加强大,你的程序(思维)不仅要在这一个学科的「系统」里跑,还要跑到其他学科的系统里。正所谓融会贯通。有一种思维又高了一个维度的感觉。

简单说,「整体性学习」也很像分布式网络:

只不过所链接的不再是网络节点,也不是人,而是一个个的概念,知识点。当学习了一个新东西,要想着如何把他和之前懂得的东西建立联系,甚至要跨界跨学科建立联系。这样,在你试图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的时候,你不仅加深了对两个系统的理解,有时候还会惊喜的发现自己感悟出了新知识。

作者介绍了三个整体性学习的主要“观点”(总觉这个翻译不太合适)和类比于做饭而产生的五个顺序步骤。



不过最后又增添了第六个步骤——测试。是问自己几个问题。个人感觉颇为收益,每次学习新东西的时候都可以问问自己,现摘录如下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这本书讲了几种思考方式记忆方式,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类比。其实比喻和类比本身就是很强大的学习方法。


有些方法是我们耳熟能详甚至听腻掉的,比如记公式要知道公式的“所以然”,理解公式里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以前我总是不以为意,心想这该多累多麻烦啊,那些天才肯定有更好更方便的方法。最终发现,那些天才也是这样罢。但这种方法并不省时啊,相反我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个公式的由来和这些fucking字母的含义。我现在认为是因为他们从小如此思考,已经训练出了比我们更快的思考速度。当然了,我相信我们通过长时间使用这种思考方法,也可以加快我们的思考速度和理解速度,一切都可以练出来。


现实版钢铁侠 Elon Musk 也说了,他最赞同的思维模式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在TED的采访中,他坦言自己最赞同的思维模式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的详细解释和如何运用我会在另外的问题专门回答。简单说来,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就是从事物最基本的公理为出发点来进行推导的思维方式。其对立的方法是 Analogy(类推法),简单说来就是别人或者其他事物如何如何,所以我也要如何如何。


举例说明:“现在我有1万刀的现金想投资股票,我应该买什么股票?”


Analogy :“别人家之前买了这几支股票,赚了不少,或者我旁边有个股票大神也买了这几个股票,赚了,所以我也准备买这几个股票。”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首先去弄明白股票的原理,看清股票涨跌的本质,然后分析公司的背后价值,接着根据自己的需求,看自己是想长久投价值,然后在A股市场利用趋势捞一波。当然也有可能,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股票市场的风险大小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从而放弃投资股票。转而杀入债市或者定期投资等。”


节选自专栏-覃超帝国兴亡史

链接:


牛人的思维方式总是类似的。想想小时候嫌麻烦懒得思考,幻想有什么奇技淫

巧能轻松愉快地记下来,最终不过是死记硬背甚至打小抄真是可笑。哪有什么奇技淫巧,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二. 方法


作者将信息分类,针对不同类别提出了不同的技巧来记忆。

如何评价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

作者介绍了四个部分的方法:


获取知识
快速阅读
笔记流

联系观点
比喻
内在法
图表法

随意信息的处理
联想法

挂钩法

信息压缩技术

知识拓展
实际应用
模型纠错
以项目为基础学习


具体技巧就不大段摘抄了,在此之摘录一些我个人认为很有用的问题或方法。


进行积极阅读时你需要记下:


(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

(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

(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开以及应用它。


通过问自己这些问题,回答清这些问题,可以让自己真正地“吃透”文章的内容


怎样进行内在化


(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这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编程中的函数或者是一个数学概念?


(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如果你不习惯内在化,可以先试着在纸上画出概念的粗略图,多次尝试后,你就会直接在脑海中想象了。


(3)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还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掌握一个行列式需要好几个步骤,所以要让图像动起来,就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一样。


(4)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试着用手去拿它,去摸它,去打开它,去嗅它的味道,去听它的声音,动用你身体的所有感官,将所有的感觉与运动的图像相联系。


(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


(6)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忆起知识。


在«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曾说自己脑中呈现了高清图像,在帮拉杰看观测数据时,他分分钟找到了异常数据,因为质数是粉色的,还有什么气味(具体记不清了)。这不就正是内在化么。这种丰富而又强大的联系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记忆与理解问题。


三. 费曼技巧



费曼的一生就是个大写的牛逼,是我最崇拜的现实人物之一。如果想了解这个疯子我推荐阅读下面的链接:




下面是费曼技巧的流程: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首先选好你打算深入理解的概念,拿一张空白纸,在最上方写下概念的名称。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这一步你要假想自己费尽口舌让一名毫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听懂,并把你的解释记录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在自我解释那些你理解或不理解的知识过程中,你会理解得更好,而原先不明白的地方也得以理清。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每当你碰到难题感到疑惑时,别急着往下走,学习不是单行道,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参考材料、听讲座或找老师解答,直到你觉得搞懂了为止,然后把解释记到纸上。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的解释很啰唆或者艰涩,尽量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重新表述它,或者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以更好地理解它。


其实除了「内在化」以外,「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教」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解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很熟悉,这时候只是感觉自己理解了是远远不够的,只要理解透彻了,我们才有能力将其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不记得是从哪看到的了:真正的大师讲出来的相对论可以让保姆听得懂。自己理解是一个阶段,而能清晰表达出来就是另一个境界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爆满的课堂的老师都是大师级人物的原因。在自己教授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知识的缺失。


费曼技巧中的第二步,有一些 “元编程” 的意味。自己教自己,像极了程序员桌子上的小黄鸭。


其实所谓的「学习效率」,我认为是一个伪概念,就像「阅读速度」一样,其实「阅读速度」的本质是「理解速度」,理解得快,阅读得必然快。不然你说怎么叫 “读的快”?眼珠盯着一个个的字转得快?手指一页一页翻得快?你看了字不一定算阅读,你翻了好多页也不一定叫阅读,只有理解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才算阅读。而「学习效率」的本质我认为应该是「思考速度」。要学懂一个东西我们需要理解,需要用到联想,需要纠错,需要应用。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极力思考才行。费曼技巧没有提供什么捷径,相反最开始使用我们会发现非常吃力,因为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太多。而当我们习惯用这种方法思考后,就会发现 “学习速度” 快了好多。


部分方法摘录


书中最后讲了一些方法和理念,一部分我感觉非常好,值得一试,就摘录如下分享给大家。


周/日目标体系

周/日目标体系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对抗延迟的方法,办法很简单:


1.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以及你想在下周完成的读书和学习活动。

除非在一周内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否则你就有责任完成这个清单,不过也不必超过清单所规定的任务。这样做就把无限的工作分割成在一周内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如果这一周特别忙碌,你可能会推迟完成任务。如果这一周很清闲,你可能会提前完成任务。


2.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

下一步是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你要确保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但是不必超过它。



周/日目标系统有什么好处?


(1)可以缓解你作决策的应激。你只需检查清单,就明白是否完成。

(2)防止你做一项大任务时耽搁不前,依赖每周和每日目标清单,而不是截止日期,你会有时间紧迫感。

(3)帮助分配你的工作量。通过制订计划,你可以将工作适当分配到周和日,不需要考试前熬通宵而前三周一个字不看,你可以细分工作。




提髙注意力阈值。注意力阈值就是指集中完成某项工作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急剧下降。通过不断接受越来越多的批处理,你可以逐渐提高你的注意力阈值。阈值越高,表示能一次完成的工作量也越大。


现在都流行什么番茄工作法,一次工作25分钟,就好像很厉害了的样子。其实想想高中的时候,一坐一晚上几个小时都能精力高度集中完成任务。只是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经常被一些无关痛痒的消息打断,导致我们难以集中精力,注意力阀值降低。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阀值,be focus,你最终发现番茄工作法什么的弱爆了。


下面介绍一些你需要知道的保持高效率的建议。


(1)是每天学一点还是考前抱佛脚?看起来后者节约时间,实际上前者才是高效率。


(2)你的笔记和课本组织得好吗?虽然我喜欢一次学习就搞定它,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复习,假如学习材料凌乱无序,肯定会浪费时间。材料越有组织,复习起来压力越小。


(3)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是左顾右盼、三心二意?我学习时从不听音乐、玩手机或看信息,我总是尽量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学习。


后记


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很薄,但是介绍的方法和内容比较多。看的时候感觉很好很有道理值得应用,但实际操作起来容易遗忘和忽略一些部分,所以我建议要时不时地温习。


在书中后半部分有讲 “不要学习”,其实这就体现了翻译的局限性,“learn” 和 “study” 都翻译为 “学习”,而一个强调学习结果,一个强调你在 “学习”(看起来在学习)的过程。在 “不要学习” 这一部分中的 “学习” 指的是 “study”。


工具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而此书所介绍概念、方法,就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强大工具。


但是,工具不是一切,不能纠结于工具本身。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 (注意,我不是说观念)。


工具是好的,但不是一切都决定于工具。又想起来《蝙蝠侠五》中忍者大师教给韦恩的那句话:「Skill is nothing, will is everything.」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还有在线支付功能的完善,「知识变现」变得越来越容易。学点东西,开始更加明显地提高我们的生产力。这本书不光提供我们一些方法,也能激起我们学习的热情。


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140103/7614.html

更多阅读

值得尊敬的拜伦·斯科特 拜伦斯科特女友

本赛季前人们讨论的是马刺能否在双数年夺冠,湖人能否为科比找到帮手,阿德尔曼如何改造火箭,却没人关心黄蜂;赛季末尾,西部诸强疯狂地进行军备竞争,而黄蜂只是换了几名替补。动乱的赛季结束后,那匹人们口中的黑马变成了不羁的野马,狂奔至西

里昂·斯科特·肯尼迪 生化危机6

里昂·斯科特·肯尼迪 (Leon ScottKennedy),是著名电视游戏生化危机系列中的角色之一,在“生化危机2”和“生化危机4”担任男主角。名称译名:里昂·斯科特·肯尼迪  原名:Leon Scott Kennedy简写:里昂·S·肯尼迪又译:利昂 S 肯尼迪台译

斯科特·阿金斯:最有爱的肌肉男

看完《终极斗士》3后就迷上了斯科特·阿金斯,又追看了2。影友推介的《忍者》硬坚持10分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时光和豆瓣对这片的评分都极低。两部电影的拍摄时间只相差一年而已,斯科特·阿金斯饰演的两个男主角的差距咋这么大呐?最喜

声明:《如何评价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为网友傲魂紫云汐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