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多到不得不刷一会儿朋友圈的地步了!”
——深度拖延症患者黄吉米的内心独白
1
这是我第二篇专题讲拖延症的文章了,上一篇《》的办法是用小目标战胜大目标,可惜这个方法被首富先生的“先挣一个亿”玩坏了。
在与深度拖延症殊死博斗了十几年的黄吉米看来,天空飘来六个字——“这都不算事儿”。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拖延症,其实黄吉米已经发现了一件对付它的终极利器,那就Deadline——最后期限。
黄吉米刚刚接到老板的任务,一个新项目的市场分析报告,Deadline是一周后的周五。
但“deadline最后期限大法”却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让我们深入黄吉米的大脑深处,看看一个深度拖延症患者是怎么面对这个任务的。
2
此时,黄吉米大脑里有一个小人立刻蹦了出来:“呕卖糕的!只有一周时间了,你忘了上次你写的那个报告,最后一天赶工的狼狈了吗?”
这个小人,我们叫他“恐慌小人”,它专门计算我们的心理阴影面积,提醒我们,这位同学,你危险了!
可是,“恐慌小人”就像我们的中学老师,老是神经兮兮的,让我们觉得人生在世,每件事都有个Deadline,只有死亡才会不期而至,这TM活着还有个什么劲儿?
所以就有另一人小人也跟着跳了出来:“是的,是的,时间不多了。刚刚郭德纲师徒又开撕了,让我们去看一看吧,耽误不了多久的,说不定,还会找到一些灵感。”
这个小人,我们叫他“享乐小人”,它专门掌管眼前的快乐,引诱我们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享乐小人”的另一个特点是行动力超强:黄吉米的大脑刚刚空闲了一下,“享乐小人”立刻点开了娱乐新闻;他刚想抵抗一下,“享乐小人”已经深深地沉浸在八卦的快乐之中;他刚刚开始自责,“享乐小人”已经点开了朋友圈。
享乐小人同时掌管我们的兴趣爱好,如果它喜欢的事,灵感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
“享乐小人”不是坏人,如果没有它,黄吉米的人生将只剩下工作、工作、工作,毫无乐趣可言。
所以,“享乐小人”在与“恐慌小人”的争宠中,一开始总是轻易取胜。
不过,“享乐小人”一旦深度满足了之后,就会休息一下。此时,“恐慌小人”借机再次登场,这会让黄吉米感到愧疚:“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双手呢?”
当然,“享乐小人”休息了一会儿,还会卷土重来:“啊呀,主人真是用功啊,已经写了一行字了,来,休息一下吧,臣妾已经为您把最新一季的《生活大爆炸》下好了。”
在“享乐小人“与”恐慌小人的争宠中,黄吉米又一次度过了快乐而焦虑的三天。直到Deadline来临前24小时……
“怎么可能,只剩下一天了?”传来黄吉米绝望的声音。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皮卡丘?”,恐慌小人”终于发出最后的怒吼,彻底压制了享乐小人”。
在强大的肾上腺素的作用下,黄吉米的思维集中于眼前紧迫的需求,小宇宙爆发了。
这简直是在用生命工作,所有的脑细胞都被紧急调用,所有的感官都敏锐地感觉到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表的价值,最大效率的物尽其用。
奇迹诞生了,24小时内完成一周的工作,黄吉米利用最后的时间飞快地回顾着他的工作成果,噢,棒极了,它看起来就像是……
一坨翔!
醒醒吧,沉浸在侥幸中的黄吉米。如果,24小时真的能完成得又快又好,那老板为毛给你一周的时候?他是傻了吗?
“恐慌小人”为了效率加倍,强迫我们把能量聚集在任务本身,这同时也带来一个巨大的副作用——令我们的视野变得狭隘,使我们的工作缺乏前瞻性,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而且“恐慌小人”还会消耗我们宝贵的意志力,你没有任何完成任务的自豪,只有死里逃生的疲倦感,好像没有被抓到的小偷。于是你开始暴饮暴食,你脾气变坏,你开始怀念那些与“享乐小人”温存的日子,更加逃避工作,进入恶性循环。
……
哦漏,不能再这样了,上次的救训血犹未干,黄吉米从八卦娱乐中猛然清醒。他开始紧急召唤大脑中的第三个小人。
——计划小人,速速现身吧!
3
在介绍大脑里的第三个小人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为什么“享乐小人“和“恐慌小人“都不足以让我们完成工作?
因为这两个小人,都是我们的祖先遗传给我们的生物本能。“享乐小人”让我们一旦找到猎物,万事放一边,能吃几口吃几口,说不定接下来几天都要挨饿。
“恐慌小人”让我们在面对突发的危险时,立刻撒丫子跑路,能快几秒快几秒,姿势漂不漂亮不重要。
它们都是没有远见的感性动物,它从来不会告诉我们如何未雨绸缪,不足以让我们完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复杂的工作。
幸好,几百万年的进化,让我们的大脑里有了足以完成此类工作的第三个小人——计划小人。
然而不幸的是,拖延症患者的计划小人与正常人很不一样,它们思考能力强,行动力弱,他们可以做出完美的计划,却一步都懒得执行。
事实上,拖延症患者最喜欢的就是做计划——反正什么都不用做。
有一篇讲拖延症的文章给大家四个字建议:立刻开始。
噢,谢谢你了。这就好像跟抑郁症的人说“不要担心”一样,是废话。
所有人都在告诉拖延症患者,你要如何做才能摆脱它的魔掌,可有一个人(也是深度拖延症患者)却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念。
为什么一定要跟自己的天性作对呢?为什么我们不试试和拖延症和平相处,同时好好完成工作呢?
是啊,既然享乐小人的行动力那么强,计划小人的策划思考能力强,恐慌小人的小宇宙会爆发,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它们齐心协力帮我们做点事呢?
于是,这位斯坦福大学哲学教授姜•佩里实践出一个“结构化拖延法”——在拖延一件事的同时,完成另一件事。
介绍“结构化拖延法”的书《拖拉一点也无妨》
4
计划小人,急急如律令,上!
“计划小人”先安慰“恐慌小人”说:“别急,别急,主人只是暂时又被那个贱人迷住了,让我们想想办法。“
然后,它找到了“享乐小人”,说:“好妹妹,咱郭德纲也看了,总得干点什么吧,不能主人一直依靠恐慌小人那个黄脸婆吧?
“计划小人”随即提出了一个建议,“咱不写那该死的方案,不如先和别的同事聊聊?”
“享乐小人”一听:“行啊,只要不干痛苦的事,我没意见。但是,谁来做呢?”
计划小人乐了:“当然是好妹妹你啦,你那么有passion,那么有Idea,这点事对你真是小菜一碟啦。”
享乐小人戴着高帽子,屁颠屁颠地去干活了。
享乐小人追求的是即时享受的快乐,所以它的快乐不光是刷朋友圈、追剧、party,也包括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前提是这项工作是低难度或自己感兴趣的。
“结构化拖延”有很多种用法,除了最有名的“自我欺骗清单”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像上面一样,把一件完整的大任务折解成无数小任务,从容易的事情做起。
计划小人的计划是这样的:把写这个方案变成好几件事:找资料、听取相关同事的意见、形成初步结构,落笔完成。
其中,比较轻松的事情是“找资料”和“收集同事的意见”,这两件事可以接触到新鲜的东西,也是“享乐小人”最擅长的。
收集完同事意见后,开始有了一点点成就感,“享乐小人”就不太抵触下一项工作。
这两件事,计划小人并不放心让恐慌小人去做,它做事总是急吼吼的,完全没有思考的时间,而且如果让恐慌小人做,那享乐小人闲着,一定又要“争宠”了。
当然,计划小人还有一个绝招,就是让别人替黄吉米完成一部分工作。
5
Deadline前一天,老板找到黄吉米。
“Jimmy啊,那个方案完成得怎么样啦?”
一听见老板的声音,享乐小人立刻跑得无影无踪,什么方案,可是一个字也没动啊。
但计划小人并不慌乱,这期间,它一点儿也没闲着,无论“找资料”,还是“收集同事的意见”,它都在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输出报告的初步结构。
“享乐小人”每完成一点工作,有了一点成就感,计划小人就利用它休息一会儿时候,记录下零碎的大纲。
黄吉米立刻侃侃而谈,一二三四五点,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好像这个计划已经完成了似的。
“不错,不错,比上次有进步”,老板放心了,接着讲了他的几点看法。
老板的意见总是最后时刻到来,计划小人一阵狂喜——
拖延症的福、利、时、间、到了!
想想吧,如果不是因为拖延症,方案早就完成了一大半,领导的想法只能硬塞进去。而现在,所谓的方案只是计划小人的一个思维框架,自然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好了,终于到了一直闲得牙疼的恐慌小人大显身手的时间了,它要完成任务的最一步——落笔完稿。
计划小人紧紧握着恐慌小人的手:“同志,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恐慌小人郑重地敬了一个礼:“请首长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和上次一样,恐慌小人在强大的肾上腺素的火力配合下,24小时完成一周的书面工作量。
结构性拖延的最重要一步,就是把行动性、事务性的工作放在最后,让恐慌小人完成——这才是它最擅长的工作。
但和上次不一样,所有的想法都已被计划小人详细地考虑过,一切都成竹在胸,不会再出现“任务是完成了,但完成得好像一坨翔一样”的尴尬场面了。
6
上帝为拖延症患者关上一扇门,但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拖延症患者行动能力弱,计划能力必然强。
本文使用了“拖延症患者”这个词,实际上,拖延并不是拖延症,害怕拖延、因拖延产生的自卑恐惧心理才是拖延症。
我们不需要击败拖延症,不需要赶走它。我们不需要为此而自卑内疚。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和它交朋友,和它和平相处。
我们需要的是控制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做到,只是,用我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
首发于“人神共奋”微信公众号,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相关热文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