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在学习初段效率惊人,而在过了入门阶段之后兴趣与学习能力都迅速下降?

蛮有意思的问题。

我和楼主的情况不同,学东西常常比较慢。

也拿学太极拳来说吧。我刚加入一群拳友中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觉得自己够笨的,人家讲半天我都不容易领悟动作要领。当时很羡慕一位小T同学,他学动作特别快,好像很快就有点行云流水的意思了,而我呢,学了一周多,还不能做完整几个基本的动作。

不过,我有耐心,回家后我会一遍遍对照镜子体会动作要领,可以一次练上百遍也不觉得烦。一年之后,我就成了拳友里的佼佼者。再看小T,他的桩功比不上我,基本动作也没有我做得到位,这个时候再看他打拳,连我这个才入门一年的人,也能看出一些破绽。

我自己的学习特点,从初中时就有所悟,入门不快,但慢慢总能后来居上。遇到过很多一开始让我觉得比我聪明得多的人,但似乎我也能慢慢赶上,甚至超过他们。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想,这得归功于我的幸运——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里,几乎没有什么妨碍我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因素,也就是说,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没怎么被干扰过。我相信,若楼主也有我这样的成长环境,想必也就不容易变成“入门快,专精不易”的样子。

举几个例子说说自己的不被干扰。

爸爸妈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师大工作,我4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下放到东北农村:吉林省扶余县长胜公社李家围子大队二小队。在那里一呆就是4年。这4年,是我童年里最为快乐的时光。爸爸妈妈顾不上管我,妈妈要管两个小弟弟。我成天在田野里玩耍奔跑。我们家有好大的菜园子和一大片种有高粱和玉米的地。爸爸在菜园子里辟出一小块地给我种花,怎么也忘不了我在自己的花园里看到花儿冒出苗苗来的喜悦。我还养了三只大鹅,和妈妈一起照顾我们家的20多只鸡,我们家也养了猫。我们吃自己种出来的各种蔬菜和粮食。我白天挎个小篮子和小伙伴们去挖野菜,野菜剁碎了给鹅吃。我天天去鸡窝里接母鸡下的热乎乎的鸡蛋。东北的朋友都知道“香姑娘”、“红姑娘”是什么,我的小花园里种了不少。还种了好多向日葵。东北的黑土地那时真肥沃啊,种啥长啥,我最喜欢跟着大人种土豆了。吃过东北的土豆和大豆,就会觉得别的地方的土豆和大豆都不好吃。在东北农村的4年里,我无需识字,但还是上了一年级,在那里学会了拼音。冬天我们需要和老师一起抱柴禾烧炉子取暖。那4年,我一次病也没生过,妈妈总爱念叨这一点。

小学二年级我便从东北回到武汉,和大伯、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四人帮都还没倒台呢,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轻如鸿毛。教中学语文的大伯有不少藏书,我慢慢地在家里找各种书看,偷偷看奶奶平时在读的小说,大伯和奶奶从来都装糊涂,从不拆穿我。我们家住的房子,当时只有公厕,我小小个子,但经常藏一本书包在衣服里跑出去上厕所,一蹲就是半天,奶奶平时明察秋毫,这种事情会瞒得过她老人家吗?可她就是不戳穿,由着我任性读书,完全不干预。

上初中后,虽然我在重点中学,但那时的功课真的不紧张,我放学后慢悠悠回家,一路上踢踢踏踏在沿路的草丛里抓蚂蚱,这种抓蚂蚱的爱好竟然持续到了大学二年级。大伯和奶奶想必都知道我有这个爱好,他们也从不干预,知道这是我的乐子。

后来自己有了女儿,买一堆育儿书读。这才发现自己的幸运:东北4年里,我天天和大自然打交道,天天都是喜悦。回到武汉后,虽然不再有那么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接触,但像我那样从初中到大二都沉迷于在草丛中抓蚂蚱的人怕也不多见,而且家长还不管。——好几本育儿书的作者(教育和心理学专家)告诉父母们,长期沉浸于和大自然的交流的孩子,最能培养起专注的能力。细想想也是啊,我最喜欢抓特别调皮的蚂蚱,总在草丛里和它们斗智斗勇,能为了一只特别能蹦跶的蚂蚱追出去好远而不肯放弃。这当然很需要专注,而且乐在其中。

正是因为在成长期,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被大人充分地尊重着,从不粗暴干预,所以使得我一直都不怎么在意别人如何看我,而是专心体会着自己的点滴感受。

这样的成长过程,奠定了我一生的学习特点:一开始会比较慢,但只要打心眼里认为这是我自己的目标,决定开始,一般都能坚持到底。即便中途有起伏,也会一直坚持。

旁观过好些朋友的容易放弃,我感到主要还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各种喧嚣的声音干扰得太多。比如父母、老师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不让孩子有按照自己意愿去成长的必要空间,不懂得引导孩子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自身也不懂得倾听他们自己的声音,而是被外在环境(主要是生存竞争压力)驱使着,自己不快乐,孩子也不快乐。

被外界驱使着变得紧缩而得不到舒展的身心,如何能专注地享受思考的快乐?不能细致地体会到思考的点滴进步带来的快乐,当然就不容易继续深入下去。

我仔细阅读了上面 的回答,我觉得分析得基本上是对的,但建议谨慎给自己贴上“虚荣”的标签,而要弄清楚为什么自己的行为会表现得像是“虚荣”?

因为,给自己贴上“虚荣”的标签后,容易陷入到自责的情绪中,自责也容易让自己的身心紧缩而不舒展。

需要做的是,弄清楚自己的虚荣、做事容易在意外界的眼光,其来有自,不是自己生就爱慕虚荣,而是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较多,得到的尊重不足。但是否就要因此而怨恨父母或老师呢?——怨恨也会让人身心得不到舒展,还得学会放下。如何放下,需要练习——我在这个回答里讲了一点:

如果我们多了解历史,会发现,是时代造成了父母和老师们的局限,他们的生存恐惧是普遍性的。如果多读一读父辈的故事,了解和理解他们是怎样走过自己的人生路的,就会在怨恨中慢慢渗入体谅,从而学着宽恕,宽恕他们,也宽恕自己。

有个朋友,父亲是典型的鹰爸,他一度郁郁于自己被父亲剥夺了童年的快乐,长大后内心里总是隐约有对父亲的怨恨,这些怨恨得不到排解,表现在工作中,便是遇到困难容易逃避,缺乏足够的自信去应对,其行为特点便是如楼主所讲的那样:好些事情浅尝辄止,进入得好像很快,但是退出也快。后来,他读历史书,恍然意识到,当年学到的历史都是被扭曲了真相的。他渴望了解父辈的历史,可是父亲对此缄口不言,不愿提及往事。直到父亲去世,他才从亲友那里了解到,父亲14岁的时候曾被“革命群众”当众吊起来打,因为父亲出身不好,家里是地主成分。后来父亲凭借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可是在快毕业的那一年,朋友那大家闺秀出身的祖母(祖母和父亲感情极深)却在老家饿死了,那是1960年!可想而知,这样的父亲,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积聚了多少对于生存的恐惧!他怕自己的孩子也活不好,所以变成了鹰爸。时代的悲剧在延续——但是,朋友学习了历史,他了解了父亲的这些经历后,泪流满面,他懂得了体谅,懂得了宽恕——也包括宽恕自己。由此,他内心的创伤在慢慢愈合。他懂得了父亲的恐惧愤怒中深藏着对孩子的爱。

再看我自己,由于成长的过程中,父辈们刻意为我遮蔽了许多风雨,我几乎察觉不到家里长辈们曾经经受的种种磨难——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的家庭出身都不好,他们在东北农村看到了不少知青下放遇到的悲惨事儿,所以决意要把我这个女儿送回南方抚养,过继给没有孩子的大伯作为独生女儿,日后就不用下乡。

大伯和奶奶,其实也会经受不少凄惶,尤其是奶奶,因为爷爷是1950年被镇压的,奶奶和大伯在文革中都经历了被抄家的滋味。所以,街道居委会只要开会,奶奶就会紧张,担心成为被批斗的对象,但她从来不和我讲这些。这都是日后我成人了,才听大伯和爸爸慢慢讲给我听的。我当时除了觉得吃的东西有些匮乏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感受到。这些,都是我的幸运。

当我们责备孩子学习不够专注的时候,尤其需要回顾自己当年是怎样成长的。所以,我写下这些文字,更是为了提醒我自己: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有没有让她也经历我这样的幸运——有没有充分倾听她内心的声音,给她足够的尊重,给她宽松的成长空间?

=========以下回答推荐给IT小小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130103/7465.html

更多阅读

粉刺为什么长在前胸后背? 前胸和后背长痘痘

粉刺为什么长在前胸后背?——简介 粉刺不仅容易长在脸上,前胸后背也是粉刺经常光顾的地方。而粉刺的原因也不同,那么粉刺为什么长在前胸后背?粉刺为什么长在前胸后背?——工具/原料粉刺粉刺为什么长在前胸后背?——胸前长痘痘的原因粉刺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五十四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五十四)孩子们,我们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个2013年的岁末。这时节,天空的雾霾令人心情压抑,而所谓教育制度的改革又让我们人心惶惶。最让我们关注的有两个消息,一个是英语今后在高考中不考啦,一个是今后高校将开放自

声明:《为什么有人在学习初段效率惊人,而在过了入门阶段之后兴趣与学习能力都迅速下降?》为网友握紧手里的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