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王小波 小说 怎样欣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作为文坛特立独行之人,《黄金时代》有着他人难以模仿和比拟的特性:作品语言风趣幽默令人发笑,刻意用粗鄙的文字亵渎瓦解稀松平常的事物,给人强大的感官冲击力。书中人物善用逻辑来证明事物,凸显其荒唐。对性的描写热烈大胆酣畅淋漓,用词粗俗,不仅没有下流感,反而纯洁干净。其比喻和想象的光怪陆离令人咋舌。黑色幽默的充分运用让文本生动有趣。《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第一部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并热议的作品,然而在大陆这一反响却来得相对较迟,很多人的都被文中毫不遮掩的性描写所征服,从中窥见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及最真实的欲望,作者以文革时期为背景,将一个庞杂的历史事实以轻松的笔调解构,讲述在人性与真理被压制的情况下对鲜活的生命的渴求,看似平淡无奇的知青生活却能带给作者强大的冲击力,使人不禁发问“知青生活也能这样吗?”作者曾说“我相信读者读者阅读之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会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生活在被还原,却没有被复制,这是作品的特别之处。当你会因为《黄金时代》发笑、疑惑、羞怯甚至伤感时,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读者感情的波动是对作者最大的肯定。


在现当代文学中,革命与爱情是道不尽的母题,严肃崇高和浪漫感性的碰撞产生无数耀眼的火花,正经遇上暧昧,自然是欲说还休。而《黄金时代》中的爱情,若有若无,又荒诞不经,唤醒了对于高压政策下生存状态的思考。


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淡化,是作品能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下描写边缘人物、能更细致剖析小人物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黄金时代》分为三辑,包括总题为《黄金时代》的《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三个中篇,同时收录了《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作品的每个主人公都叫王二,同时王二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所谓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的淡化指作者没有将王二当成文革时的典型来写,泯然众人矣,没有想去揭示那段历史的黑暗,只是想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严格来说,王二并不像普通文革受苦受难的一群人,因为他本身也是不安分、甚至带点邪性的,和陈清扬搞破鞋,做老师时有意无意的小动作,豆腐厂做工人跟厂里头头斗智斗勇,从作者对这些身份的设定可以看出作者对文革的态度,不愿意刻意描写文革时的苦大仇深,也不愿用悲情的口吻唤起人们难堪的回忆,只用无声的反抗表达些许的不满。作品中真正的反面人物很少,几乎没有罪大恶极之人,就算站在王二对立面的人也很大程度上是受身份的驱使,或者人本身的劣根性导致,例如 “斗破鞋”这一低俗的活动,本就是当地的传统,曾禁止过,后来到了军民共建时期又允许了,反映出文革本身不可怕,是在文革中人的丑恶心理的复苏才可怕。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担当,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很多都侧重于描写社会问题,但王小波的这部作品是在思考人的生存问题,不是为写文革而写文革,文革基本只起了背景的作用,他以一种戏谑的姿态把自己纳入被时代愚弄的人的范围中,写他人生存的困境,写自己的无奈,王二不是一个勇士,惨淡的人生没有打到他,反而增加了他的韧性,这种韧性体现他跟权利对立上,队长、军代表、人事干部,都是权利的具象化,而拥有这些权利的人的所作所为有些叫人不齿,权利的滥用却成为当时的主流,王二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对待他们体现出他对于权利的轻视。


即使作者没有刻意描写文革的丑陋,但他所用的黑色幽默的方式仍然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感其对于这革命的无奈。王小波曾说“我小说里的人也总是在笑,从来就不哭。”在那样一个人心惶惶的年代,“总是笑”也不那么容易,但作者透过文本传达给我们的是乐观,是万事万物总会有其因果的笃定。作者作为一名理科生,总是用一些很理性的思维对干本该是感性的文学作品,文中会用一些很有趣的推理达到作者想要的结果,这些推理背后实在令人发笑,例“大家都认为,结了婚的女人不偷汉,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而你脸不黑而且白,乳房不下垂而且高耸,所以你是破鞋……”看似正确的推理,实则令人发笑,就是用这种戏谑的手法揭露当时人的言行、思维的荒诞,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感觉作者笔触用力较轻,恰巧就是用这种轻松的笔调掩盖事实背后的沉重。面对沉重的历史事实,王小波用独特的方式来处理,不是再现,也不是叙事,而是重构。革命,对于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来说,是有趣的大字报,是感兴趣的死人,是刺激的军事游戏,这些本应带着悲情基调,打上伤痕文学烙印的文字,在此全部失去了他应有的庄重,既不令人悲伤,也不让人同情,反而有着滑稽无聊,这也正是他所运用的黑色幽默的魅力所在,用一种理所当然的笔调写人与现实的不相容乃至对立,从而揭示革命带给人的心理的扭曲压抑。在这种情况下,文中的人物并不是麻木不仁的,相反,他们很有思想,以“不反抗”表达最大的反抗。


在笔者看来,《黄金时代》中的主人公们看似被压迫,实则鲜活灵动,自由而不受束缚,有着反抗意识,这种反抗分两种,一是有意识的反抗,而是无意识的反抗,王二常有一些有意识的反抗,跟三闷儿打架,留言骂军代表,在楼房里战斗……作品中的其他被压制的人则不声不响的做着抗争,陈清扬则为闷声抗争的代表。在作品开头,“陈清扬找我证明她不是破鞋”,因为在特殊的年代,这不仅仅是名声不好的问题,这是可能要命的问题,所以陈要澄清,可见这时候的陈仍是生活在革命的框架之下的人,想要顺着革命的潮流平安前行,但这对于长的漂亮的她来说并不容易,当遇上王二,她的反抗才真正的开始。王二一出场就是走在革命边缘化的人物,与当时的严肃正经的氛围格格不入,而陈走近了他,并且在他的莫名其妙的逻辑下跟他举行了性交,进行了伟大的友谊,成了真正的破鞋,她本人也在反抗的道路上愈走俞远。她的反抗不是没有效果,首先她没被冤枉了,她成了名副其实的破鞋,其次当她如愿成为破鞋后,反而没人关注她来。再说龟头血肿,“那是在他被人龟头血肿之后,他连篇累牍的写出大字报,论述龟头血肿的问题”,至此,想必读者又是会心一笑,李先生此举实在是自揭其短,究其血肿的原因,竟还是革命时期的大字报。李先生在此煞有介事的论述他的血肿问题,表现出革命背景下人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对当时稀松平常的暴力的反抗,他反抗的方式是披着革命的外衣,用他人觉得可笑的手段对自身权利进行捍卫,也许他本人也不曾觉得他在反抗什么。


《黄金时代》里的爱情很特别,那个时代与爱情相伴的更多是伟大的理想、信仰,讲究志同道合、共同进步,而作品中的爱情是首先建立在性爱的基础上,甚至是性大于爱,这也是作品曾遭受诟病的一大原因,因为对性爱的描写太过赤裸裸,王小波自己曾说“”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的主题,正如饥饿的年代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这大概也是作者十分坦荡描写性的一大原因,正因为这种蓬勃的描我们一度怀疑文中的那些男女是否真有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崇高的东西,而文中追求的是最原始的一种需求,这种对立总会令人深思。

陈清扬与王二因为破鞋论而结识,然后开展了伟大的友谊,在性方面他们很和谐,始终没有提及爱情,直到王二受伤“陈清扬披头散发眼皮发肿的跑了来。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你别怕,要是你瘫了,我照顾你一辈子。”爱情的萌芽已然产生,陈清扬很大胆,她的大胆、热烈与狂放与当时社会的主旋律很不协调,革命时代,你应该为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而热烈,不是私情,在如此要求下,二人的爱更显珍贵,因为有一个宏大的历史事实衬托他们的爱,强烈的反差,刺激对于人性的反思以及爱与自由的追求。在王小波死后,追忆他的作品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是理性与自由。陈与王二的爱是非理性的,他们因性而爱,而且违背了他们周围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因为非理性,所以才自由。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陷阱与囚笼的时代,自由是奢侈品,但他们的不管不顾对爱的放纵令人称奇,“因为不为俗世所容,所以格外伟大”,古往今来感天动地的爱情都没有逃过这一定律,王二与陈清扬自然也是如此。在笔者看来,说他们爱情自由的另一原因是对爱的洒脱,没有死去活来得相爱,只有形式所迫的共进退,故事结尾“陈清扬告诉我这件事以后,火车就开走了。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平静的笔调,掩饰不了的悲凉,时代造就了他们的爱情,时代也毁了他们的爱情,他们也曾在时代里放荡与洒脱,超越了那个时代,却终是没逃脱命运的桎梏。


如果说我跟陈清扬还存在一丝朦胧的爱意的话,那我跟X海鹰纯粹是肉体上的放纵,X是正面人物,而我是被帮教的后进青年,意志的对立跟肉体的融合体现出当时社会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的迷茫,对爱的热切的渴望跟革命背景的不协调使作品更有一种戏剧化的美感。“而X海鹰对我来说就是个痛苦的源泉,我总是盼望她掉进土坑。尽管如此,X海鹰还是让我魂梦系之。”一方面,X海鹰是王二思想上强制的教导者,另一方面,她又是他的性的幻想对象,而王二对她的态度的矛盾正体现出在权利身份下人性的压抑与扭曲,革命环境下,性是被毒化的,而他们二人的行为体现出其边缘性,他们站在了大众的对立面,其行为正体现出对于世俗的不满与挑战。而二人冒大不韪的行为反映了对人的最本真、自然的生存状态的追求,他们渴望打破生命的桎梏,所以用了以人类原始的生理需求这一手段表达诉求。“马克思曾经说,人和人的关系全都社会化了,只有性关系还保留着社会和自然的双重性。爱可能是矫揉造作的,性却不可能”,王二和X海鹰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们对性的不加掩饰,哪怕他们没有爱,他们的性关系也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这种不掩饰的渴求同样现在线条和李先生身上,线条对李先生的感觉从不矫饰,热烈大胆,以当时之人看来甚至是羞耻,而主人公本人丝毫没有这种意识,对爱、对性的坦诚令人吃惊,他们的不羞怯是对时代的反击嘲讽,无论关于性的描写多么直白,都不会让人反感,因为它是必要的,这不是媚俗,更不是哗众取宠,是对生命本来面目的正视。文中的情人们带领读者体悟到生命纯粹的没有任何功利的快乐,不粉饰,不遮掩,喷薄而出的生命的激情以猛烈的姿态向读者袭来,这种巨大的冲击力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爱情,正视生命。


阅读《黄金时代》最大的感触是畅快,我们能在作品中嗅出生命的气味,真实自然不造作。越是在革命的年代,爱情越发渺小,也越发珍贵,因为压制让生命的能释放出最原始的形态,王小波对那一段荒唐的时代是宽容的,从他戏谑的笔调调侃的口吻看出他在有意化解那个时代的沉重,他以黄金时代命名,不仅是王二年纪所在的黄金时代,更是显露生命本真模样的黄金时代。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80103/3231.html

更多阅读

李银河王小波 《他们的世界》 王小波和李银河

 李银河与王小波合著的研究同性恋的作品。  作者序  当我们对我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你们为什么放着很多重大问题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恋?假如这种诘难来自社会学界的同仁,并不难回答。正文中将有专

《王小波作品精选》读后感 三十而立王小波读后感

【书单·2014(42)】《王小波作品精选》王小波书中收录了“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和“红拂夜奔”等。《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都以文革为背景。我对文革的了解不多,很少看相关书籍。偶尔在某些为民主摇旗呐喊的网络大

《爱你就像爱生命》读后感 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32开的小本,伴着淡蓝色的书皮,轻轻地摩挲着皮肤,怎么叫人不喜欢。初识王小波,是在《黄金时代》,那个在云南下乡的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而让我真正理解其内心世界,却正是《爱你就像爱生命》。周国平评论王小波说:“他的文章写得恣肆随意,非常

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

1 个人简介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

荤禅——读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txt

我其实看不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我硬着头皮看。他的写法很奇怪。可见,书跟读者也是要看缘分的。因为很多人崇拜王小波,我耐着性子看,很想找出些产生崇拜的蛛丝马迹。似乎他并不像我以前所认为地写得淫荡不堪,尽管很多性的描写,却也

声明:《黄金时代 王小波 小说 怎样欣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为网友扬帆起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