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看的书 你觉得一生中必看的书?

与你分享我的阅读体验,主要是文学作品。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排个序的话,TOP10应该是这样排的:红楼梦,悲惨世界,悉达多,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瓦尔登湖,少年维特之烦恼,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


我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最好的小说,没有之一,也是唯一一本能够在世界文学上屹立不倒,同悲惨世界这类的小说位列第一流的文学作品。每本一流小说的优秀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一本小说,它是一本百科全书,里面包含了人性、世俗、爱情、时间、衰老、死亡、真善美……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因此每个人去读它都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红楼梦的包罗万象可以说是天上人间的事情都有,吃穿住行,爱情、亲情、友情;衰老、死亡;绽放、幻灭;出世入世;得道升天;富贵、贫穷;钱权性……一切美好的丑恶的,它都有。而正是因为它的多彩和包罗万象,才有了红学,一本书能成就一个“学”,可见此书之可贵。红楼梦既是容易读的,又是难读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因而我不求大家赞同我的意见,我只是分享我的体验。

对我来说,红楼梦还未读透,只是当做小说和消遣来读了两三遍,虽然读了,却未曾真正读懂。作为一本小说,情节有了,故事有了,文字也美得不可思议,作者的文采和诗情可以说古今小说家难以比肩。不管是开头的寓言和警示,中间情节故事的发展,还是后来贾府的没落和黛玉的死,都让我深深地沉浸在这个故事里,随着其中人物的命运而悲喜,一本小说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成功,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吸引了读者。而曹雪芹对人物的塑造真是犹如神助之笔,红楼梦里各色人等,他竟一个个都描画得形象、生动,一个都不重样,让你爱一个人也恨一个人,爱恨都鲜明可见,仿佛这个人就活在你的面前,这是多么强大的功力。

中国的小说多以悲剧结尾,看得人心里悲凉得很,红楼就是让你冷到绝望,让你悲凉得代表作。黛玉之死让我痛惜,而我更恨的是贾府的那些人。素来人们喜欢宝钗,不喜欢黛玉,说黛玉敏感、忧愁、病歪歪的……好似黛玉多不好似的。只因她敏感、脆弱、娇气?然而,俗人之见也。君不见黛玉的好,“为什么宝玉喜欢的是黛玉”这个问题里的一个回答,正中我心,知友们可以去看看。

黛玉的死,令人实在心痛,却又十分形象了描画了丑陋的人性之处。届时,那边锣鼓喧天是洞房花烛夜,这边孤枕难寝难眠,咳出血来,竟无一人来探望她。她死了,平日里一起玩耍的人还有贾府那些家长又是怎样的嘴脸和表现,好像这个死去的人儿跟他们没多大关系似的,一句隆重下葬似乎就能掩盖他们的过错似的,真叫人厌恶和恶心。世俗之人皆喜欢人前人后表现得体会做人的人如宝钗,然而却不知这样的人的心是怎样的冷漠,因为她心里没有什么爱与不爱,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连喜怒哀乐都没有的人,都如何称之为活人,又怎么可以去爱?
曹雪芹为什么偏爱黛玉,因为他如宝玉知黛玉的好,然而世间,懂你的人有几个?
世俗之人怕是难懂黛玉之美之好之善了。
而这个美好的人儿却是这样凄凉的下场。也正是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为之唏嘘、心痛、流泪……这正是作者的厉害之处。

红楼是一本很讲究的书,从文字到细枝末节,从饮食起居到建筑风格,从达官显贵到乡村老妪,从世俗往来到庙宇僧尼……一切都有它应有的样子和位置,生动得很,试问现如今有谁有这样的功力,将世间描画得如此逼真,将故事讲得如此扣人心弦,讲美景描画得如此诗情画意……纵使有,但能将这一切都“玩弄于”自己的鼓掌间、笔下的怕是百年难得一个了。因而,曹雪芹是伟大的,红楼梦是伟大的。

在看过悲惨世界之后再看巴黎圣母院,会发现它跟悲惨世界真的差太多太多了,虽然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但一个是作者耗时十八年在创作中晚期写的,一个是作者在前期写的,我认为悲惨世界是一流的作品,而巴黎圣母院最多只是二流的小说,这也是作者的经历、阅历、思想沉淀后的结晶吧,显然悲惨世界里所描述的故事、场面、人物,所传达的情感、精神和信仰比巴黎圣母院更胜一筹,主题和内容令人感动和震撼,它在我心里是第一。

《悲惨世界》,也是我至今看过的最长的一篇小说,即使再长点也无妨,因为它本身非常精彩,可读性也强。我认为雨果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不管是在语言、故事情节还是思想内涵的表达上都是一流作家的水准。这本书不仅故事情节吸引人,这样的鸿篇巨制竟然在每个细微之处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布局精致巧妙,而且作者的思想、见解可以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深深地被里面主人公的真善美打动了。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小说人物的境遇和命运可以超过冉·阿让,他是我看过的最令人怜惜、遗憾、心疼并为之觉得悲伤的小说人物,他的命运不像《活着》里面的富贵那么悲惨,他的命运不是悲惨,是令人动容而感受到善的力量。小说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一种人性觉醒的力量,一种真善美的情感吧,而这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是所谓的普世价值所在,这也是我认为西方文学作品高于中国文学的主要一点。中国文学多囿于自己的小家族,思想狭隘,主要讲人性和世俗的生活,而西方文学喜欢探讨真善美和人性,从故事从引发对人性和真理的思考,让人在最终看到真善美的力量,像是一种固执的信仰,而中国的小说多是悲剧性的结局,像《活着》,感觉人已经不像人了,而是像条狗一样活着,连基本的尊严也没有,这也许也是旧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现状。在被生活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人已经无暇顾及信仰和希望,只是任生活蹂躏。而西方的文学作品即使是悲剧结尾,总有一股希望之光在你心里照耀着,给你一种相信善的力量,也许是因为西方人一直秉持的信仰吧。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几乎都读过。每个作家都有其自成一家的风格,而马尔克斯便是风格分明的作家,我们称之为魔幻小说的代表。其实,我认为他写的并非魔幻,只是因为他所写的故事和风俗是我们所未曾认识的,所以觉得很神奇。百年孤独里的故事是怪诞的魔幻的,我以为那都是作者的想象,然而,不是的,那都是作者和父辈祖辈们的真实经历与生活,可见,他们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不同,也许,文学正是让许多在不同角落里的人看见了别样国度中人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莫言所描写的中国农村也是怪诞的魔幻的,难以想象的。每个社会和国度都存在在不能为外人所知的风俗与生活方式,正是这样的不同让世界变得更加的多样和精彩,而那些文学作品才能如此吸引异域的读者。

一生必看的书 你觉得一生中必看的书?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庆幸我终于读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值得买和珍藏的书,也值得再读几遍。刚开始看的时候,前一百多页实在是比较困难,因为作者描写的东西与我所认识的世界太不一样了,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而且在这之前,我正好读了张大春的小说集,其中有一遍的故事内容和百年孤独的场景很像,所以我经常混淆,不知道看的到底是马尔克斯还是张大春,一直到150页以后才开始渐渐明晰,并且发现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当然,这本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梅蕾黛丝升天的那一段,我本人很喜欢梅蕾黛丝,认为她就是最纯真的美的化身,是里面最美最单纯的人物,梅蕾黛丝,美得不可方物,倾倒无数男人,却不知道自己的美,天真得跟个孩子一样,最后,晒着床单就飞上天去了,这么奇幻的结局,却最适合她,她不是人间的物,应属于天上。该书的结尾我也很喜欢,因为我喜欢史诗般或者说神话般故事的结尾,正如我很喜欢《魔戒》《勇敢的心》之类的史诗电影。后来看了本马尔克斯的中短篇小说集,里面几乎囊括了他所有的中短篇,他的笔法依然独到,但是我觉得还是《百年独孤》是最精彩最值得称颂的。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蒋方舟的博客上读了她翻译的《苦妓回忆录》,是个中篇,蒋方舟的翻译是《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我比较喜欢这个翻译。我很喜欢开头的那段:

“那一年,我九十岁。我想送自己一件礼物——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狂野一夜。我想到了一个妓院老板娘,罗莎卡巴卡斯。一有新来的姑娘,她就会通知她的老主顾。我从没有屈从于她淫邪的诱惑,不过她并不相信我原则的坚定和道德的纯洁——不过是时间问题。她不怀好意地笑着说,你等着瞧吧。

她比我年轻一点。我很多年没得到她的音讯,她很有可能已经死了。但是第一声电话铃响之后,我认出了她的声音。我开门见山:就是今天了。

……

我不必多说什么,因为人们远远就能从我的外观看出来:我丑、害羞而且不合时宜。但是凭借着内心对自己的否定,我能变成完全相反的样子。直到今天,我打算直面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只要它能让我的良心得以安慰,我打算从给罗莎卡巴卡斯的那个不寻常的电话开始对自己坦诚,因为——从好的方面想——在大部分人已经死了的年纪,我开始了我的新生。”
我喜欢这种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对我来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然而当我以为《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巅峰之作时,我又读到了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百年孤独》是经典,那么《霍乱时期的爱情》对我来说则是惊艳、惊奇!爱不释手,两天十二个小时读完,摘抄笔记一本,看完之后,心潮澎湃汹涌,想找个人分享,却找不到人,那种惊喜和喜悦实在难以言喻。《悲惨世界》在我心中是第一,是感动,是神圣;《霍乱时期的爱情》在我心中是特别,是惊艳,是独特的存在。霍乱给我的第一次阅读体验是那样的惊奇和喜悦,我甚至按耐不住马上告诉我的好朋友,一定去读,当时,真的好想有个人和我一起分享那种美妙的体验。那些关于时间、爱情、衰老的语言实在又美又奇妙,让我心中肿胀。

《霍乱》的开头是这样的:“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刚一走进还处在昏暗之中的房间,胡韦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就察觉出这种味道……”一本好的小说,总有个好的开头。只要一本小说的开头一句或一段能吸引我,那我就一定会读完它的。这本书呢,在开头的几页都把我吸引得死死的,让我惊叹不已,因为我实在是十分喜欢外国人特别是马尔克斯这种作家写的这种开头。看似漫不经心的开头其实却是最有深意的安排,而且,文字语言都美得恰到好处,我只能被折服了,被陶醉了。我无话可说。这就是我喜欢的语言、喜欢的开头,就像马尔克斯其他小说一样,总有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开头。就算我看他的那些短篇小说,看到最后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我还是傻傻地喜欢着,把它们读完了。其实,很多到读完了,我都不明白他讲的到底是个什么故事,或者说,他根本没在讲故事,只是用文字在织一张巧妙的网,把你网住,像蜘蛛一样,捕获你。所以,我学会了看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而比较认真去看它的文字。

《霍乱时期的爱情》吸引我,让我觉得它比《百年孤独》还好看的原因可能是,其一,它的语言文字实在太优美,而作者那种漫不经心其实却都是精心雕琢的笔触实在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其二,它写的是爱情,超越时间的爱情,纵使我不喜欢那个男主角,觉得他是条可怜虫,觉得他猥琐不堪,我还是觉得小说这样进行是最好的,即使梦幻也是值得人敬畏的;其三,小说对于爱情、生命、时间、衰老、婚姻、城市等等的描写,我觉得既深刻又不失柔情,这是我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用些看起来很简单很清淡的文字把你对岁月、生命最深刻的感受和见解表达出来,假装不经意间小不小心流露出来的感慨,但却直指人心。

说到底,《霍乱时期的爱情》在主题、思想等宏观内容上或许比不上《百年孤独》,但我却更喜欢《霍乱》的那种温情和清淡。不要宏篇叙事、不要主题思想宏大……要的就是慢慢的日子中对生活最真切的感受,然后像个年迈的老人,坐在院子的杏树下,在宁静的午后的阳光里,娓娓道来。我感谢马尔克斯这么一个伟大作家写出了不止《百年孤独》这么伟大的小说,还写出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一本,我极度喜爱的书。我感谢每一本伟大的精彩的好看的小说,带给我的喜悦、震动和想法。


川端康成的,我读过睡美人,雪国,伊豆的舞女,秋音。川端康成的小说篇幅都不长,但是有股寂静之美,悲凉之美。文字很清丽,一想起来,便是满眼的雪和宁静的雪原,和一个非常安静的女子,就像“只要一想起了你,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给我的感觉。他给我的感觉和沈从文很像,我不认为他俩文字风格的相似是由于译者的缘故,我相信很多优秀的作家会有一些奇妙的共鸣和相似之处。沈从文的小说我没有读过,我知道边城里有个翠翠,应该是个很美的故事。


我买了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和《龙朱集》,现在我一想起他,就是他在冬天里坐着小船飘在湘江上,点一盏灯给夫人张兆和写信,那些信透露出他是一个温柔的多情而又专情的人,在我的脑海里,他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他对妻子的感情真挚,对妻子的依赖很深,看那些文人给自己妻子写的信,那才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情书呢。谁不羡慕钱钟书对杨绛说的:“遇见她之前,从没想过结婚;娶了她之后,从没后悔过。”


黑塞,一个长得很好看很慈祥的德国小老头,居住于田园,每天侍弄自己的花圃,喜欢画画和孩子们玩耍,他小说白色封面,简洁大方,一共四本,都是一百来页两百页左右的,不长但是内容非常吸引人,我读完了架上的四本。最好的当然是《悉达多》,这是我的学哲学的朋友都非常赞叹甚至是感动到流泪的一本书,它可以解答很多关于人生和寻找自己的问题,我感觉有点像释迦牟尼的故事。黑塞的好几本书都讲的是主人公对于自我的寻找,以及对人生的问题的解答。悉达多是关于信仰、觉悟、人生、旅途的,《辛克莱的年少彷徨时》讲的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和暗中另一位少年对他的引导,犹如一位看透人生的长者,也很有启发。


悉达多是一位和佛祖同名的印度贵族少年。讲了少年悉达多到老年悉达多的得道修行之路,他经历过沙门苦修、爱情、物质和欲望甚至是金钱的诱惑,到佛祖的指引,最后在河边聆听河水的声音得到属于自己的道。也许每一个得道者都是从凡人过去的,正是有了凡人的各种经历,最后才能顿悟吧。然后,我又读了他的辛克莱的年少彷徨时、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这几部小说写得都是人发现自己的灵魂、追寻自己的心灵的故事,但是悉达多写得最好。我喜欢黑塞,我相信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也代表着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黑塞常年居于田园,自己画画写作,除草种地,生活简单纯朴,正是他心灵如此纯净,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而我相信他内心的宁静也是经过许多曲折的路寻来的、走到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不能想象一个心浮气躁的人能够写出如此灵性的作品。对一切向内寻找灵魂的故事和小说,我都喜欢,因为它们会给我的心灵带来一次清洗,让我看看自己污浊的心灵是否被世俗蒙蔽了许久。


说到追寻内心,守护灵魂,不得不提一提巴西的保罗·柯艾略,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又名《炼金术士》,也是一部心灵休养与灵魂追寻的书,给我许多启迪,我想我们所处的社会下,很少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你能够鲜明地感受到他的神、他的信仰始终伴随着他,他一直在寻找,在投入,在进步,在回归,为的是找到那真正属于灵魂的东西。他的《朝圣之路》写了他的一次真实的朝圣之旅,以及其中的各种修炼,无论最后他是否达到了他想到的境界,那一路的朝圣已经使得他的灵魂与内心得到了很大的升华,虽然我没有自己的信仰,但是那些关于信仰的故事总能让我感到作者的神是那么地崇高,而他们的信仰又是那么地坚定,也许正是因为信仰的存在,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他总能从容应对。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而在中国很少作家会写这种关于敬畏神明、洗涤灵魂的故事,这也可能和我们的信仰缺失有关。



俄国的作家我谈不上喜欢,但是我总觉得他们很可敬,我喜欢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蒲宁写的俄罗斯农村和农民。俄罗斯是一个信奉神的民族,信仰坚定,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会向神祈祷,而且那么虔诚。我觉得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一样受过类似的苦难,但是都坚忍无比,值得敬畏。屠格涅夫的作品也读过大半,小说没什么太深的印象,毛姆说他能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肩,他感到很震惊,他觉得屠格涅夫是个二流作家而已,只是生逢其时,名声很大。无论我所喜爱的毛姆怎么说,我还是蛮喜欢屠格涅夫笔下的那些俄罗斯农民。

说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一个作家会贬低他们,会不承认他们的优秀和伟大。毛姆觉得《复活》这本书很烂,但是不妨碍我读的津津有味,依然觉得那是托尔斯泰的名著。我觉得以我的水平根本就不要谈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了,因为我根本读不懂。安娜卡列尼娜我高中读过缩略版的,简直是读不下去,后来读了一下电子版的,才知道列文是个多么可爱的俄罗斯地主啊,他绝对是个真善美的化身,我这才知道原来《安娜卡列妮娜》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出轨自杀的故事。


《复活》讲的是人性的复活,宣扬真善美,对上帝的信仰等等,总之,托尔斯泰等俄国作家的作品似乎永远都离不开上帝和他们的信仰,可见,他们是多么虔诚的教徒啊,之前看过《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集》,每一篇都是关于上帝显神迹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像是圣经或者福音书的孪生兄弟,和对上帝的宣传,但是,或许以这种语气谈论别人的宗教和信仰是极为不敬的,因为无信仰的我们大概难以理解他们那种虔诚的热烈的宗教情怀吧,他们对上帝的笃信是不容置疑和侮蔑的。看到这些宣扬真善美,教人要行善爱人的文字,你会羞愧而且萌发一种忏悔之心的。确实,世界上没有比真善美更好的东西,也没有比爱人行善宽恕他人更应该做也更能使得世界变得美好的举动了。如果你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你就去创造出这样的世界,如果你想要这个世界美丽善良真诚,你就要这样做,这样去待人。


屠格涅夫的小说都偏向于中篇,长篇的小说也并不长,一百多两百页而已,与托君和陀君相比,他的小说中谈到上帝的就会少一点,不过当然也有,只是不那么热烈罢了。他的小说以文笔和情节取胜,他写的故事往往让我为其情节感到惊奇,当然他的小说都很精彩,只是相较于陀君和托君,哲思内容比较少,所以看得时候也较为轻松。不过他的故事也多以悲剧收场,有几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不能去碰不敢去碰的作家,光看那么长的篇幅我就有点退缩了,不过在看了那么多书中,那么多作家都称赞他,我就不得不去看一下他的书了,当然是从最著名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开始。陀君一直不放过谈论上帝的问题,《卡拉》里面最为精彩的两章是关于“宗教大法官”那一章的辩论,还有佐西马神父死前的那段论述,应该是小说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当然,看陀君的书,你必须有耐心,因为很长,而且故事情节很单调,故事展开的很慢,比如你在一开始就知道作者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可是他竟然能写几十万字就写那么个简单的事情,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了,而且陀君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一直在思考可是还没答案的矛盾的思想家,他说他总是被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所困扰,他有时候信上帝,有时候有反驳自己;他对社会主义和革命分子进行无情的抨击;他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和中心人物很隐蔽,我以为《卡拉》要表现的是阿廖沙这个真善美的人物,但是一看书评,原来作者更想突出的是他的二哥伊万。总之,陀君的思想纷杂,小说篇幅长,内容庞杂,要消化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力还要有时间慢慢地反复读那几段。



接着看了他的《群魔》《罪与罚》,鲜明的陀之风格,写的主人公都是穷苦人民,社会底层人民,但是具有一定觉悟和思想的人,他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了许多他的思想,当然每本书都离不开对上帝问题的探讨,《群魔》很杂乱很疯狂,依然关注上帝的问题,我喜欢里面的基里洛夫、沙托夫和那个名字很长的好人,不过他们仨都死了,一个被杀,两个自杀。基里洛夫为了证明自己不恐怖不害怕发现了真理,并且要自己成为上帝而自杀了。最后一个莫名其妙的自杀了,在前一页他还写信给莉莎说自己不会自杀的,第二天就自杀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或许是觉得在社会中找不到哦自己的位置吧。沙托夫被谋杀了,真为他觉得可怜,刚要开始新生活的他,竟然被杀了,而且被所信任的人杀了。而那个最坏的一直都在谋划害人的彼得却逃之夭夭了,幸好最后还是被抓了,只是等好人都死了才知道人是他害死的。照我说,太不划算了。还有,我要说的是,我不得不佩服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这么多这么长的小说,而且都很深刻。陀君的书我比较喜欢《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他的小说的主角大多数是社会底层的人,穷人、落魄潦倒的人,却有着一个美丽的心,我喜爱这本书主要是由于书中的主人公有一种美丽的心灵,虽然在底层受苦,像狗一样活着,却又一颗善良的心,去照顾别人,照顾那个和她一样可怜的小女孩。这种“耶稣”式的主人公在西方文学里俯拾皆是,但却不厌其烦,因为每个作家都可以写的不一样,而我认为这些一定都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正如我们中国人寻求世俗的成功,缺乏信仰,所以小说中很少与信仰和神有关的东西,一提到神,我们首先想到的竟是是迷信而已。


终于说到我最爱的作家——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满地都是格言警句,要说俏皮话,说一针见血、揭露人性的话,没有人比毛姆更准确到位的了。不管男人女人,他三言两语就把人性给剖开了,直白地露给你看,你看了再想想自己,只能点头,哎,是啊,讲的真对,咱们人就是这副丑态!他对上流社会的虚荣、女人的虚荣、男人的虚荣讲的最精确,描写得最生动,但是他不仅仅是会说这些俏皮话,不仅仅是会幽默嘲笑,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十分深刻,刻画的人物入木三分,把主人公所有的弱点解剖来给读者看,毫不留情,即使那是他的自传。我特别喜欢毛姆,因为他真实,不说假话,他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他不奢望得到他能力之外的东西,但是他的才华所应得的赞赏他也当仁不让,我就是喜欢真实的人,不说假话,不做戏给人看。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最好,其次是《人性的枷锁》《刀锋》,看他的《作家笔记》就知道,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是这样敏感刻薄而又智慧的。



一切向内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作品我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瓦尔登湖》,对每个人来说,也许那种独居的生活都有一种魅力,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自得其乐,还写出这样一部好书的。我看到网上有个人也仿效梭罗,辞了工作,租了个小房子,每天就看书、发呆,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外,一概不用,结果,没到半年,他就快要疯了。你觉得在21世纪的今天,有谁还能像梭罗一样,找到一个无人的湖边,风景秀丽,自己做个木房子,耕田种地,自得其乐吗?应该没有人可以吧。不仅仅是条件不允许,而且是你根本不属于那种人。现在要找个风景秀丽,无人打扰的湖边应该也是万难的吧。


歌德当然是个伟大的作家,但是他的作品我只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是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写的,说实话,作为二十几岁的人能写出这样的好书,就这点就极其使人佩服。虽然这本书很短,谈不上是长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是他写出了一个少年的所思所想,很多思想是我们这样的二十几岁的青年人所未想到的,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好,因为对于一个20出头的人来说,能在爱情之外思考那么多的人,日后写出《浮士德》这样的名著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简奥斯汀的作品也读过不少,《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等等,都是一段时间内看的,这样更容易评判哪部好些,我比较喜欢《理智与情感》,因为《傲慢与偏见》很早之前就看过,这次就不说。我发现作为一个作家必不可少的就是敏感,每个作家都比一般人更能抓住一些细致的情感。我相信作家必备的三点天赋,第一是敏感,也就是细致的观察力,比别人更敏感的心;第二是想象力,第三是毅力。后两者我都缺乏,所以我没法成为一个作家。其实敏感的人很多,但是能成为作家的敏感人依然是少数,因为敏感不代表着你会写作,敏感要用在观察人性、思考人何以为之上才可能写得出故事来,当然没有想象力,写小说都是空谈,缺乏想象力的小说和人生是无趣和苍白的,不管你文笔多好,想象力与观察力缺一不可,而这两者都由你的心思和大脑决定,因此,天赋是多么地重要。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很精彩很怪异,非常吸引人。我看了他的《树上的男爵》《分成两半的子爵》《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和马尔克斯一样,他们的作品很特别,有一种别样的风格。我相信卡尔维诺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从他的书名就可以看出,他写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那个生活在树上的男爵,他的思想,他在树上所看见的风景肯定和我们不一样,而他之所以要生活在树上,不愿再下来也一定有着特别的理由。我相信卡尔维诺的脑袋和我们不一样,因为他写的东西实在太amazing了,太奇妙了,我们想都想不到,但是再想想,好像也可以是那么回事,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和他的奇特思维的差别所在吧,这也是有天赋的人的表现之一,我们普通人很难写出这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海明威的小说也很值得一读,《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他的作品更倾向于现实,写的是非常平常的生活,但是透露出一种乐观和希望。有些小说就是这样,内容不是很特别,故事也不是特别吸引人,但是作者就是有一种把你吸引住并让你觉得这是一本好书的魔力,所以,在魔幻、怪诞、丰富的想象力、奇异的故事之外,也有这种平实但打动人的故事,因为它就像是每个人所可能遇见的生活一样。无论是在战地还是在生死前线,无论是面对大海还是死亡,最后的结局是很容易想得到的,就像是一觉醒来,看见的还是一样的房间、天花板和风景,但是,毕竟,他活下来看到了第二天,这就是一种希望,一种感动人的存在。


英国作家康拉德,带你走进殖民地的异域风光,多写的是海洋小说,我喜欢他的《黑暗的心》《水仙号上的黑鬼》,很多英国作家都能带你看见一个不一样的印度、缅甸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而殖民地之人的卑微,英国人的骄傲虚伪和冷酷都能在那些船上和沙滩上看到。他的文字非常精彩,描写的东西深刻有力而且文采飞扬。他在非洲刚果有一段经历,还有很多年的海上经历,所以作品多是描写海上风光、船只以及在非洲的光怪陆离的景象。我看了他的《黑暗的心》和《水仙号上的黑鬼》,不是很长,虽说情节并不曲折生动,但是对海上生活、船员生活的描述,以及在非洲的殖民活动以及非洲当地人民悲惨生活的描写非常有力,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很精彩。他的小说给你展现的是一种异域的风光和不同于平常看到的英国生活的景象,而是阴暗潮湿船舱、生病的奄奄一息的船员、受饥饿侵蚀已经不成人样的非洲土著、英国殖民者在非洲的生活以及当地人的苦难,总之,在你面前会随着作者的描写浮现出一幅幅古怪而很少见过的景象。他的文字犀利而文采飞扬,描写的英国殖民地的“黑鬼”命运悲惨却可以看出“白人”的残忍,这也是许多奥斯卡获奖影片的主题之一,正如我看过的《为奴十二年》,令人不忍直视,可见,人性的丑恶可以到怎样的地步,而殖民地又是怎样地狱般的存在,所以才有人去争取殖民地的独立和黑人与白人的平等权利,这也行是受过苦难的人的反抗吧,也是人性的罪恶之一。


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哲学的慰藉》都是文学爱好者喜欢的哲学入门级读物,也许这算不上是哲学的内容,也许有很多瑕疵,但是不妨碍他的作品仍然是吸引人的作品之一。

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也很好看,讲对一个小男孩的爱恋,据了解,托马斯曼是同性恋。许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同性恋,像蔡康永说的:“我们不是妖怪,我们也会谈恋爱,只是我们喜欢的人恰好和我们的性别一样”。对我而言,同性恋没什么不对的不好的,虽然我是异性恋,但我愿意捍卫同性恋的权利,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并非怪物,没有人说爱必须发生在异性之间,人和动物都可以产生恋爱,为什么人与同性之间不可以呢。我喜欢的白先勇也是同性恋,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也是同性恋,还有很多作家、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同性恋,说明同性恋根本和我们没什么不一样,也许比我们更优秀,那我们又凭什么去骂人家呢。

英国的作家,怎么能不说莎士比亚呢,人人都将之称为最伟大的作家,排号当头第一,我也是近来才看了他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有多好,我说不出来,我想,我还不是能谈莎翁的年纪。我还看不懂他的好。


奥地利的茨威格,我也喜欢,其中篇小说实在精彩。相信大家对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会陌生吧,徐静蕾将它改编成电影,我觉得改编的蛮不错的,电影也很喜欢。以前看过这个中篇就很喜欢,但是上学期再借来看一次,觉得还是很经典。茨威格就是这种风格,喜欢从结尾部分开始写,而且他的描写特别细微,简直细微到了令有些人厌烦的地步,但是我却十分喜欢这种细腻感。他的《永不安静的心》这个中篇小说集,我认为每一篇都很精彩,很值得一看,当然前提是你比较喜欢那种细腻的文风,因为他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 ,对人物的心里有着浓墨重彩的描写,这可能会耽误你推进情节的进度。我本人非常喜欢茨威格的风格。我觉得很多男人好像比女人更了解女人,女人因为狭隘和偏见,总看不见其他女人身上的美德,或者夸大了女人身上的缺点和虚荣,但是男人却十分清楚女人到底是怎样的动物,既虚荣又软弱。茨威格关于女人们和男人们的故事总是在一个度假胜地展开,像是一次短暂的猎艳,但是后果却会出人意料。也许中短篇小说的精髓正是在于:你也许猜得到开头和过程,但是你不知道结局会如何。他喜欢长长的句子,细致的描写,不厌其烦的讲述,有时候一个短故事的精彩就在于其时之短,其地之单一,其内容之丰富,其故事情节之奇异曲折。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结局在等着你翻开。


说到法国作家,我相信很多人会提到杜拉斯,当然她的《情人》的第一段已经被人们背的滚瓜烂熟,到处引用,“相比起你年轻时的容颜,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我也钟爱这本小说,但她的《写作》一书更值得一提,我相信每个作家都有他的关于写作的一套想法,不是看了作家们如何写作我们就会懂得如何写作,但是他们如何写作的书中会发现他们的思考和灵魂,以及写作到底是怎样一种心灵的旅程。法国出了很多世界名著和优秀作家,俯拾皆是,雨果、大小仲马、司汤达、波伏娃、萨特、加缪、纪德、波德莱尔、莫泊桑、巴尔扎克……数不胜数。司汤达的《红与黑》,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都很好看,但我更喜欢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我一直为那个《万卡》所感动,我同情他,他就是那个在磨坊受苦想念爷爷,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把他接回去却只在信奉上写了:“XX村的爷爷收”的万卡,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有太多感人的和精彩的篇章了。波伏娃的《人都是要死的》很特别,你想想一个人活了好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死不了,他是多么地孤独和无聊啊,如果给你一个长生不老药,你一定要三思,那就意味着永远的孤独,永远的寂寞。


我喜欢纪德,他的《人间食粮》和《新食粮》都太美了,还有这样一种作家,他写的不是故事,他写的就是美,美的自然,美的心灵,跟一首咏赞诗一样,这样的人肯定是有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和眼睛才能写出这许多的美啊。我就是喜欢这样散文诗一样的文章,就像是山谷里田野里兀自盛开的花儿一样。

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真的好忧郁,但是真的让人感动于其内心的敏感和细腻,你看哪个诗人不是细微的观察者,若不是,怎么可能写得出那么微妙细小的情感,又表达得那样传神和得体,我觉得巴黎的忧郁就是波德莱尔的忧郁,他在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的诗。


契诃夫的中短篇小说集《忧伤及其他》很好看,契诃夫是个很棒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故事的结尾总是出其不意,令人惊叹。你或许还记得初高中课本上上学过的《套中人》《万卡》等等吧,我喜欢《万卡》,特别感动,结尾真叫人难受,就是讲当学徒的小男孩日夜受欺负,晚上含泪给自己的爷爷写了封信,信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可是第二天他去投信的时候,信封上写的是XX村 爷爷收,可怜的万卡,这封信,你说他的爷爷会收到么?而且他还蛮怀希望心情愉快地开始等待自己的爷爷带他回去,远离这片苦海呢。真怕看到一个小孩的愿望落空,这让人于心不忍。


德国的作家也有很多出色的,黑塞是我最喜欢的,诺贝尔得主赫塔米勒的《呼吸秋千》写的是祖母在苏联集中营中的饥饿年月,看了以后才发现,原来饥饿可以被描写得这样具象,好像你都能感到那种饥饿的虫子就咬在自己的身上,看了之后,不用再经历饥饿,你就会知道那种集中营的生活有多么难熬,而历史又是多么残酷而相似。德国纳粹集中营之后,苏联竟然也搞起了集中营,而且其迫害与苦难丝毫不亚于那些纳粹集中营。作者在诺贝尔文学奖上的演说——《今天你带手绢了吗》非常精彩,这是她的每本书前面都有的。她写的童年的苦难生活和其小镇中的压抑状态以及对国家、政府的抨击使其遭受逮捕和审讯,后来移居德国,她是个很有勇气的女人,坚强果敢。文字简练但是透露着一股坚韧和不会屈服的态度。



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的就是劳改犯集中营里的一天,我觉得人是神奇的,因为在无论多么困难的境地中,他总能存活下来,而且尽量以使自己舒服一点的方式存活下去。那个舒尔霍在一天的劳动之后躺在自己单薄的床上,摸着衣服里面的一篇面包,心满意足地准备睡了,因为今天没有被抓去关禁闭,午饭的时候还多喝了一碗汤,晚饭的时候又多拿到一份面包,明天早上可以吃到多的面包,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天啊,总之,他是多么的满足,就这样的一天对那些劳改犯来说,真的是太幸福了。这就是逆境中的乐观吧,人总是这样的神奇,无论多么糟糕的境地,久而久之也能寻出些幸福的秘密。



我有时候也会看哲学类的书,比如柏拉图的《对话集》《理想国》,希腊的思辨方式,还有哲人智慧的闪耀,对真理的坚持让你动容,苏格拉底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我们至今都很难认识自己,他说“你们去生,我去死”;《论语》《道德经》《菜根谭》我看过,是咱们自家的经典;尼采的查拉特斯图拉如是说,奥修的沙的智慧,奥勒留的沉思录,叔本华的文集看过,强力推荐印度奥修和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他们教我们灵修、向善、认识自己,如何与自己共处,我想在我们生而为人的时间里,除了吃喝玩乐,必须一层层剥去那些沉重的枷锁,向内寻找自己的灵魂。


如果你想看点哲学入门的简单文学书籍,可以考虑一下《苏菲的世界》,情节生动吸引人,讲起哲学史来一点都不枯燥。是个哲学老师给孩子们写的哲学入门书籍。主要内容像是“西方哲学简史”,从西方第一位哲学家讲到二十世纪的尼采等等。



研二的时候看的第一本书是波伏娃的《人都是要死的》,我是在书架上随便翻看,看到这么有意思的名字才借来看的,波伏娃和萨特是情人,也是位哲学家。这本书长达七百多页,其实一开始的五十页,我真的看不下去,有时候一本书在前十页没有吸引我我就会丢下不看;有的书我却会硬是熬过甚至是前一百页看下去,一般熬过去的书都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人都是要死的》是一本很有启发的书,说的就是人如果不死的话,会出现多么严重和可怕的问题的事情,讲的是一个男人活了好几百年都不会死,他在这几百年里的经历和对自己不朽的身体的厌恶、无奈,总之,你会明白,生命是因为有了死亡才显得宝贵和美丽,如果你是不朽的不死的,那就完了,那么活着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想一想,等你所以的亲人、爱人、朋友都死了,你还活着,你要独孤地走过不知道几个世纪,生命没完没了的,那得多烦人啊,光想想就觉得可怕,所以,那些要寻求长生不老药方的人,其实是傻得可笑的人。他们绝对是不懂生命的人。



诗集读的不多,但是要说诗人,首推纪伯伦和泰戈尔,纪伯伦的《沙与沫》《暴风雨》就是他和神之间的对话,他的诗集都很好;泰戈尔是印度的另一个纪伯伦,也是具有灵性的作家,他的诗都有着神圣的影子,《吉檀迦利》是神作,《飞鸟集》是自然的赞歌。每一个诗人都是自然的和神的儿子,他们是自然和神的传语者,他们听得懂那些神圣的语言,将之翻译出来,写出来,说出来给我们这些凡人听。


除了这两位大诗人,博尔赫斯也是一个大诗人,只是与他们俩有些不同。他的诗集可以一读再读,每一次读都和第一次读一样让人惊喜,博尔赫斯的诗神秘而美丽,充满时间的秘密,智慧的闪光点。我记得大家都喜欢他的那首“我要给你荒郊的冷月和……”,他的诗集几乎都是值得背下来的好诗。惠特曼的《草叶集》 《里尔克读本》《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都是很好的诗集,我所知道的好的诗人,也就是你知道的,我所喜欢的,也是你所喜欢的,因为大家都喜欢他们的诗。里尔克、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佩阿索……顾城、海子、北岛……我喜欢顾城的诗,真的是个天真的孩子写的诗。



说到中国的作家,惭愧,读得甚少,但据我的阅读经验来说,中国小说还是四大名著最好,首推红楼梦,次之水浒传。最值得一读的书是道德经,论语,次之大学,中庸和菜根谭。


我最喜欢的是史铁生,特别是他的《务虚笔记》《病隙碎笔》,他的残疾和病痛使他比别人更加敏感也更加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死亡与病痛,《我与地坛》是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命若琴弦》是他写的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小说。中国的作家们不太写到神、信仰,也不大去探讨和思考生与死、时间、衰老,他们关注个人、平民,喜欢描写中国人的生活与苦难,但是所有中国小说里看到的中国人都太苦太小太卑微又太可怜了,不管是自欺还是被欺骗,都楚楚可怜。他们没有信仰,不要祈祷,他们渺小、丑陋而狭隘,但是他们也很伟大,因为他们坚忍,不管怎样的苦难,他们还是会活下来。《活着》里的富贵就是典型的那个时代的底层中国人,读着真揪心,真可怜,可是那就是现实啊。


我喜欢白先勇,好像情感细腻的作家我都比较偏爱,白先勇写的故事都很好看,特别是《纽约客》这个短篇小说集,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孽子》和《Tea for two》,这两篇写同性恋的小说倒是比其他的更让我感动,我发现那些真正发自作者内心的东西,跟他的内心与情感最为贴近的东西是最好的。因为谁也骗不了自己,情感的自然抒发,真实自然,也最好。


龙应台的书,我更喜欢《目送》《亲爱的安德烈》这样的充满温情的文章,她的《野火集》我不十分喜欢。《目送》里太多感人的篇章,特别是关于父母子女的那些话,原来父母子女一场,只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远去。


还有一个人必须提一下,木心,他的《文学回忆录》只看了上半部,但是先生讲课的形象我能想象的出来。看了回忆录就知道要看多少书才能讲得出文学史啊,别说,那些长篇巨制他看了几百遍。



高行健的中短篇小说集我也很喜欢,不用说,既然拿得了诺贝尔,他的文字肯定是有好的地方的,总之,我是很喜欢高行健的,特别是那片领奖时候的演讲词,我觉得写得真好,一个华人思考文学表达方式的可能以及对文学的捍卫,不管他的国籍是中国还是法国。



看着图书馆里一层层一排排一叠叠无穷无尽的书,你会明白,人世间的书,就算你皓首穷经,一辈子都拿来阅读并且加快步伐,你都不可能读完其中的十分之一;你会发现自己就像是宇宙里的一粒微尘那么渺小,而且你会知道与人类的智慧、文明以及宇宙的浩瀚无边相比,我们人是那么的渺小,而我们一辈子读过的书也不过是那么几本;这时,一种无力感失落感和绝望感会油然而生,你会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读不完书的;就像夸父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追上太阳;人再怎么努力,在宇宙面前还是会想显得渺小无力;这种无力感、空虚感、失落感无法避免,但是,正是如此,我们才要对读书有更正确的态度,也才会对书和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产生敬畏。



不管怎样,读书是一件孤独的、需要认真对待而且是慢慢来的事。不但需要静心、安心、耐心也要恒心,而一旦养成好的读书习惯,那么就会终生受益。真正好书的好,语言难以表达,只有读者自己去读去体会才能知道它的妙处,而每个读者又都会有他不同于其他人的见解和体悟,所以,说到底,读书和感受都是个人的。


谢谢你们听我说完,愿你也享受阅读的美好。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80103/3155.html

更多阅读

人生必看的10本好书推荐 必看的书十本书英文

1、人生必看的书:《圣经》这本书不用多说,地球人都知道。没读过《圣经》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你可以不信仰基督教,但不可不读《圣经》。《圣经》是唯一一本由普世大众共同书写的全球第一畅销书,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结晶,读懂了《圣

做销售的必看——8020法则 销售必看的书

做销售的必看为您指引成功之路——8020法则要快乐很简单,只要你想快乐;要成功很简单,只要你执着追求。有一句话我始终记着:成功的人是因为一开始他就有狂热的成功欲望。也可谓心魔,若没有,你能成功的可能就不会有。而如何建立一个企业,使一

最值得看的经典电影一生必看 一生必看的44部经典

一生必看的经典电影1、十佳科幻片:1)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2)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3)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4)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5)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

创业必看的书 创业者必看的几种创业融资方案

风险投资:创业者的“维生素C” 在英语中,风险投资的简称是VC,与维生素C的简称Vc如出一辙,而从作用上来看,两者也有相同之处,都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

生意人必看的书 必看!做好服装生意你不得不必备7大条件

    我首先要说明的是做生意赚钱与做事业是两回事,我这里只说做小生意,就是普通人开个店、做个经销商、开个小贸易公司、白领辞职后开个小咨询公司等普通中国人的小生意;如果你有做大事业的志向,或者你觉得你有做千万、亿万富翁的鸿

声明:《一生必看的书 你觉得一生中必看的书?》为网友渺远的断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