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塞:荒原狼
黑塞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作品多以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真谛及存在的意义为主。
这个神经衰弱的德国作家,敏感细腻,之前看过他的《悉达多》《年少彷徨时》《罗斯哈尔德》《盖特露德》都非常喜欢,纯粹的心灵追寻之旅。而今,断断续续每天看一两页《荒原狼》就能感到自己极度的愚昧空虚和无知。在我被物质冲昏了头的时候,读一两页真是提神醒脑,感觉人又回归到精神世界。而他的这个精神世界的领域实在太高深,常人难以理解。正如书中所说的:通往不朽之路,要付出极度苦恼,寂寞得让他心痛的代价。在人与狼之间徘徊的荒原狼,敏感孤独却还是缺乏走向不朽的勇气,因为伟人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极致的孤独。极致的孤独,你体验过没?你能忍受吗?每个人也许都有双重性格和两个以上的灵魂,狼也不例外。人自诞生之后就不可能再单纯,只能不断复杂下去,因为他被抛进存在的脏污水流中,无法溯流而上,没有退路,只能通往更重的罪孽和更深的人性之中,走过漫长痛苦而艰难的路,只有你把全世界纳入你那痛苦,扩大的灵魂中,好让你有一天能够结束,能够到达安详。成为神意味着灵魂扩大到可以将全体再度包容在内。《荒原狼》就是对人的市民性和狼性,人性与神性的探索和研究……
我非常困惑,我不知道精神和物质哪个更重要,固然两者兼得是最好的,最好是相辅相成,又不被它们所左右。然而文学作品里的主人公常常贫困潦倒,精神世界是极大的丰富,但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孤独荒凉和无助,像是被这个世界抛弃一般,非常可怜,非常孤独,其实他们也许也不想这样被世界孤立,生活在边缘处,走向毁灭或者自杀。黑塞在荒原狼里探讨的很多让我有点什么想法,但是很难懂,很难说清楚。我知道不朽是很难得的,他们经历过苦难,付出过昂贵的代价,然而最后是什么呢?!发现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弃,刻骨的孤独寂寞,最后走向死亡、毁灭,用自杀来结束自己孤独的生命?我觉得精神世界的伟人不该如此的下场,不该看起来比物质极大丰富的人痛苦孤独很多。我希望他们在顿悟的时候是幸福的,像佛陀一样,拈花微笑,是超然独立又不孤独的,是非常圆满而自足的,而不是悲惨的痛苦的。然而,正如曲高和寡的道理,因为人们对物质与金钱趋之若鹜,所以关注精神和心灵的人少了,精神上极大丰富与圆满的人是极少数,因为稀少,不得不孤独,因为常人难以理解并与之相处,而可怜的是,人是群居动物,孤独会让他觉得荒凉寂寞,会让他难过。即使他能享受自己的那份孤独,也是在经历过各种煎熬或者付出了相当沉痛的代价后才得到的一种释然或者自我慰藉。我想知道,这个世界,人类社会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那个人他不惧怕孤独,他从诞生就不需要通过任何痛苦的煎熬就享受自己的那份孤独并且泰然处之。我想知道:人,是否可以非常自然地孤独下去,不需要任何帮助安慰和妥协以及自我化解?!我觉得没有!不可能!每个最后释然的人都是经历过期望失望绝望最后才达到那种境界的。就像贝壳里的珍珠是用眼泪和痛处孵出来的。然而,这样的真相太残酷,太痛苦,令人无助。即使我知道这只是一本小说,一种可能性的探讨,一种虚拟的写作,但我还是非常悲伤,为书里无处不在的孤独、忧伤、悲凉和无助感。无论荒原狼的精神境界多么高,或者像莫扎特一样不朽,我都怀疑他的生命里,快乐占有多少比例,如果人生来是为了经历痛苦悲伤绝望无助,然后对世界死心,那这样的人生意义何在。到最后选择自杀的荒原狼,他经受的一切苦难和孤独的意义何在?还是说,孤独的人到最后不是成为不朽的神话就是通向自我毁灭?!孤独,是个永恒的话题,跟时间一样亘古不变。读来真叫人绝望啊!无处不在的孤独啊……
这是我的在《荒原狼》时候自己的感想,一种让人切肤的痛苦、难过,深入骨髓的孤独好像要把你窒息。在精神和世俗生活中之间如何选择?我想好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个故事而已,而是让你感受到更加深刻的东西,让你难受又让你思考。
五星推荐。
2、 阿来: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讲的是藏族最后一个土司和土司傻儿子的故事,中间穿插了整个土司领地上的历史变迁,算是这几年读过的中国小说里最好的之一。
一个时而聪明时而犯傻不像傻子又像傻子的傻子。时常道破天机,正因为他是傻子,所以说错话没人责怪,说出了真理却让大家惊奇。
汉人黄带来的罂粟种子,造成麦琪土司的强大,也造成他的衰亡。
傻子问:“我是谁?”
一个傻子,总是为麦其土司带来好运,成为人们心中的福气和天意,和命运一样。
“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也许最聪明的人恰恰是这个“傻子”,也是他促成了土司的灭亡和辖区内走向进步和现代,比如边境贸易的开展和战争的避免。
因为讲的是藏族最后一个土司的故事,和常见的中国小说还不一样,颇有点异域风情和奇幻的味道,但是又没那么强烈的儒家气息,反而叫我喜欢,像是开了不一样的门。
像《尘埃落定》这样比较不苦不市井不儒化的小说在中国其实不多。
《尘埃落定》因为一个傻子主人公的存在而显得更加自然和可爱,读来也更加流畅。
它远在青藏高原,有着藏族人的彪悍和奔放,没那么多礼教的束缚,很少看到里面出现一些儒家式的教条语言,很少看到里面出现一些中原大陆的陈规,虽然封建的奴役制在那里还存在,但一切都显得野蛮淳朴而自然。
四星半推荐。
3、陈忠实:白鹿原
《白鹿原》和《尘埃落定》一起看的,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对我来说更偏爱《尘埃落定》一些,因为没那么苦没那么难受。但是《白鹿原》恰恰最好地描画了中原大地上非常中国式农村和农民的形象,虽然难以接受却无法不承认是事实。
《白鹿原》里处处是中国文学式的典型人物,白嘉轩,踏踏实实在土地上耕耘一辈子,不说闲话不管闲事,以儒家学说立身立命,最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安度晚年;朱先生,温良恭俭让的教书先生,不问世事读圣贤书,心中澄澈,不爱荣华富贵,只要粗茶淡饭,淡泊名利,为人称道、被人尊敬的“圣人”;鹿子霖,无论生活的遭遇如何突变,都可以凭自己的双手再次雄赳赳气昂昂的人,他活着就有无限的精力,他没有原则没有理想也没有立身的标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他可以堕落到衣不蔽体,也可以登堂入室成为一介地方官;白孝文,一开始以仁义要求自己的好人,后来经不起诱惑不断堕落,并达到一种越不要脸就越自在的境界,然后完全摆脱了儒家礼教的束缚,可以心安理得地干坏事的人……
白鹿原是中国式的、接地气的、市井的,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都代表着一类中国人,除了教书先生朱先生是孔子式的代表人物,有着高雅的精神生活,其他人一生都在土地上钻营,舍不得金银田地,抛不下七情六欲,更放不下荣华富贵,他们的精神家园几乎是荒芜的,由此显得沉重但也深刻。
四星半推荐。
4、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
早就想看《一九八四》,今年才看完。
让我想起一部电影《窃听风暴》。在一个没有任何自由、隐私、无处不在的监视的专制主义疯狂到极点的国度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恐惧!
只有思想是你自己的。幸而,他们无法监视你的思想。所以你在监视器底下在黑暗中还能有片刻的思想的自由。然而,大部分人已经被教化了,无法再有思想了。
说话言不由衷,日记可能是罪证,所有的报纸、电报、文字宣传都由一个人说了算,没有过去,不存在真实,一切都可以被篡改,直到最后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什么是真实,一切都在“老大哥”的监视下。
哪怕最后他们以为找到了“同道之人”,在小屋里有了片刻的自由,最后还是在恐惧之下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对方的名字。
你没有任何自由!
令人胆颤的恐惧!
《一九八四》配《窃听风暴》服用很搭,然而《窃听风暴》到最后还有温情动人的一面,还有一个人良知尚存做了伟大的事情,即使最后只是默默无闻的一个人。
然而《一九八四》的恐怖却无处不在,它描画了一个没有任何自由的世界却没有为你提供出路,完全没有希望的恐怖,我想也是某些黑暗时代的反映吧,可见,生出和平年代、尚有自由的我们何其幸运。
四星半推荐。
5、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
时隔五年才又看起村上春树,大学时候特别喜欢他,还记得《挪威的森林》里的语句:
最最喜欢你。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正一个人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好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还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奇鸟行状录》写得很魔幻,一些突如其来的人和事件,通过时空的交错而完成的杀害,名字怪异的人物,突然长出来的青痣,通过交合完成的新生,独坐井底的思考……各条线发展还穿插对战争的回忆和叙述,可见作者野心庞大,虽然有点错乱的感觉,但不失为一部魔幻的小说。
其实村上春树的文字虽然很温情,但是很多故事都很奇幻,比如《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1Q84》……主人公是平凡的中年男人或青年,却闯入一个未知的奇妙的世界,发生一连串奇怪的事情又牵扯出许多情节,既有故事情节上的吸引人,也有文字上的动人之处,村上春树的书大都值得一读。
四星推荐。
6、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和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悲惨世界》之后很少看大长篇,今年用kindle读了这两本长篇,许是状态不佳加上是电子书,并不像从前那般感受深刻,战线拖得久了,到最后竟不及《荒原狼》带给我的感受深刻。可见,读书这件事真的很需要状态、专注和机缘。
然而,这两本书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和推荐的好书,虽然我读后算不上特别喜欢,还是推荐给想看的人。
四星推荐。
7、 王朔:动物凶猛
一直都比较喜欢王小波、王朔这一类的写作风格,好几年前看过王朔的《和我女儿们的谈话》觉得非常有趣。上周翻来这本《动物凶猛》还是畅快淋漓。大学时候看《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印象深刻,加上前段时间看的《老炮儿》、听《晓松奇谈》讲的“北京老炮儿”才更加理解那个年代的“老炮儿”们的生活是怎么回事,而《动物凶猛》将的其实是那些“小炮儿们”,生动的文字让我这个南方姑娘也感受到北京小炮儿们热烈的青春期,文字简练犀利,很好地把青少年们的情绪和心理刻画了出来,我个人很喜欢。
四星推荐。
8、汪曾祺:受戒, 巴金:家,鲁迅:彷徨
《受戒》一个小短篇,但是很可爱。
《家》是小长篇,能感受到当时进步青年内心的苦闷和想要变革的希望,然而又有很多悲剧发生,可见,革命和战争时期的中国是有很多“新青年”想要救国的,又不断地和封建的“家长”反抗,民国和革命时期这样的小说很常见,然而巴金很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我来说读起来还是很好的,至少能有那种共鸣。
鲁迅的文章因为中学时期常常被要求背诵而产生了抗拒心理,然而年久日深之后再看他的文章确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斗士”,每篇都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愚昧、落后或者无奈之处,但也看得出作者的殷切希望,希望这个国家好才会痛心疾首地去“骂”去说出来,为了警醒世人。也许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斗士吧。
四颗星推荐。
8、 刘慈欣:三体和怪诞心理学
《三体》确实打开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极大的脑洞,科幻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对于常年读文学小说的人来说,有时候看看科幻小说和《怪诞心理学》等社科类的书换换胃口也是非常不错的。
四颗星推荐
9、毛姆:面纱
毛姆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可以自如又准确地刻画出任何一个人的丑陋,也可以描摹出一个人的美丽。他可以写一个人的虚荣愚蠢自私,一个人的风流堕落低俗,又可以写一个人的崇高纯洁无私,一个人的无奈难堪窃喜……关键是每个刻画的人都跟现实中的人一样,把那些看得出、揣摩得出但不会说出来的都写出来,实在是畅快淋漓。
相比于《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面纱》不算是多好,但是毛姆的犀利和对人性的洞察实在让人佩服。
三颗星推荐。
10、 川端康成:雪国、睡美人、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给我的感觉和沈从文很像,大概就是那种一个下雨的午后坐在家里慢慢品味的那种文字吧。穿透内心的清丽哀婉和淡淡的忧愁,人物和风景仿佛洗净了一般在你面前,内心底又有许多的困惑、矛盾、挣扎和无奈。
人生的虚无感啊,用美丽动人的文字呈现出来,虽然无奈却叫你觉得生尚有可恋。
四颗半星推荐。
11、木心:文学回忆录下册
去年看了上册,今年看的下册。
木心也是一个儒雅的文人,沉静、从容。
要读多少书才能写一部《文学回忆录》啊,阅读之路也是漫长,需要热爱之心。
木心说:文学是人生的武器。叫我们要读文学啊。
《文学回忆录》四颗星推荐。
12、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我的人生哲学
明明是本叫《philosophy for life》的书,愣是被翻译成《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虽然本书讲了许多哲学家和他们的哲学观,然而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开头部分:苏格拉底和街头哲学的艺术。
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治疗我们的焦虑和忧郁或许有用,对此我也受益匪浅,试着去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有些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这不是我的错。然而,正文开始就不知其所要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虽然介绍了很多哲学流派和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运用,但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如果真的要寻求内心和宁静,还是读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朝圣》比较好。
然而,前半部分还是很值得一读的,好像别的出版社以《人生的哲学》之名又出版了,豆瓣上亦有推荐。
三颗星推荐。
13、你今天真好看和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当时风靡朋友圈的插画,非常有爱的小漫画。
无聊的时候翻来看看多么愉悦啊,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有一颗可爱的童心和一点点天真。
三颗星推荐。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