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有效阅读,才能召唤出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那么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是有效的呢?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两本关于阅读的书籍,这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关于有效阅读讲解的特别全面的书。第一本是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重点讲的是方法,干货比较多。另一本书是斋藤孝的《深阅读》,这本书重点强调的是深阅读的意义以及如何深挖书中的有用内容并且更好的输出成为自己的知识。两本书各有重点,可以结合起来阅读,仅供大家参考。
-----------------------华丽的分割线---------------------------------------------------------------------
01
曾经有段时间,网上很多文章都在讲“快速阅读法”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也都有教程教大家如何一天阅读一本书,或者一周阅读十本书。针对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所讲的方法大多是单纯运用视觉的一种读书方法。这我就有些疑问了。单纯依靠视觉的读书?那么脑子呢?思考跑哪里去了?
曾经有人和我联系,说想要我为他们的平台做书摘整理,为了适应这个快餐时代,阅读也必须快餐化。所以他们开发出来一个APP,专门请一些所谓的书评人或者阅读达人为他们整理书摘,其实就是把一本几百页的书整理成几页的重点内容,方便客户阅读。这样客户就能快速的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冠冕堂皇地说:不浪费时间也不懈怠知识。我果断拒绝了。因为我认为一本好书,不是靠一篇书评或者一篇书摘就能总结的完的。真正的阅读也不应该是快餐性的。
关于阅读这件事,我们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需要根据具体的书和情况来选择我们的阅读方法。一味地追求阅读速度和读书数量,而忽略掉我们读书的有效性和质量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只有有效阅读,才能召唤出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02
其实之前的很多时候,我也在思考读书的有效性,但我很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日本作家奥野宣之,他独创了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现在,他又带着他的新作——《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来解救不会读书的我们。
在这本书中,作者所讲的读书方法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所以,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并不单单教给你读书这一个技能。
作者把读书分为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
然而自始至终,一直贯穿着这五个阶段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读书笔记。
在读书五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都要运用到读书笔记。笔记读书法和普通读书法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下图。
笔记读书法和普通读书法的区别
在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技巧:将笔记本一元化。其中包括一下五个要点:
①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附上日期
④灵活运用速记和略记
⑤可以粘贴
到最后,你只需要明白一点: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
这就是将笔记一元化技巧。无需你一次分出很多的笔记本去记录,那样在你寻找信息或者重读的时候会非常的麻烦,你只需要一个笔记本,就够了。
03:选书、购书
读书的五个阶段,选购(选书+购书)阶段,其实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总有很多人会经常搞不懂自己喜欢读什么书,应该读什么书。看到书单类的文章就收藏,但,也只是放在收藏夹中再未打开过了。
其实选书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当你有意识的想要增加自己的购书清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选书其实没有那么难。在这里提到一个购书清单。类似于这样的一张纸:
购书清单
你可以通过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中了解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书,什么主题的。然后记录下来,慢慢的丰富自己的购书清单。记住,发现好的书一定要记录下来,否则当你真正想读书的时候却忘记了书名或者别的信息导致找不到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很沮丧的。
选书有多种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说说我平时用的三种。
第一种:书籍连贯法。
当你读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你可以记录下书中提到的另外的一些书籍的名称或者作家的名称。比如,我在看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非常喜欢这样的阅读工具书,在这本书中的书签上面出版社印制了另一本书《阅读整理学》是由日本的外山滋比古著作。我就可以把这本书放入我的购书清单。
第二种:影视剧中的提示。
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年代剧的时候,你也可以根据他们提到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去网上进行搜索查看,看是否有这样的人物传记或者史记之类的书籍。由喜欢的影视剧也可以引出很多不错的书籍。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芈月传》,播出之后,我就对芈月这个人特别感兴趣,就像以后一定要搜索一下关于芈月以及她那个年代时期的史记书籍看看。
第三种:好友的推荐。
如果认识很多爱读书的朋友,那你就是非常幸福的了。朋友大多都很了解你和你的阅读喜好。推荐给你的书,都可以尝试一读。
我相信,只要你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就会非常清楚自己喜欢读哪一类型的书,到最后根本不会为读什么书而发愁了。
至于购书,更不必多说。书店是个好去处,而网络上的购书也已经成了如今的潮流,网络上的各种优惠活动也在吸引着很多书友。我推荐当当和亚马逊两个购书网络平台。相信经常买书的朋友也都知道。
04:读书笔记
关于读书笔记,作者说了很多。我在这里只分享我个人比较受益的一点。
读书法=摘抄+感想
当你读到书中能够引起你共鸣的句子的时候,你可以摘抄下来,然后再在下面记录下你自己的感想。你的摘抄文前面可以用○,自己的感想前面可以用☆来进行标记。这样你在重读笔记的时候更加清晰明了。
摘抄+感想,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去翻了翻我自己的摘抄本,厚厚的好几本,但是里面全是摘抄,没有一点是自己的感想。这样的笔记其实是单调的,也是没有经过深刻思考的。效果不如作者的好。
05:重读
重读有很多内容,你可以重读全书,或者重读笔记,或者重读书评。不同的需求就重读不同的内容。
作者是这么分类的:
✿想回忆起更多时——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
✿想从头开始看起时——重读原书
有位评论家说:如果拥有五本可以随时拿来重读的书,那么你已经成为一位出色的读书专家了。
我经常和别人说,知识的吸收有两点,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阅读是知识输入,做读书笔记或者写书评,是知识输出。只有在这样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强化记忆,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精华。
重读可以加深记忆,重读可以发现更多以前阅读时你发现不了的共鸣,重读可以让你更轻松的知识活用。
06: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⒈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⒉多读百科全书
⒊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⒋书店里不止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⒌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⒍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⒎把名著放在枕边
⒏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⒐在家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⒑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⒒杂志要边撕边读
⒓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⒔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
⒕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⒖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⒗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⒘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
⒙书与笔记交叉使用
⒚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07
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有效读书”。
有效阅读,并不等同于快速阅读。其实读书有很多种,快慢只代表方式。是否有效才能代表结果。
当你有效的读完一本书,你会发现人生中有一扇从未开启过的门打开了,里面,窗明几净、鸟语花香,整个世界都变得不同且美好。读书,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华丽的分割线--------------------------------------------------------------------------
下面我要讲的内容会涉及到:70本书单、25位作家以及4个阅读方法。
这些全是我通过深阅读挖出来的清泉。
01:深阅读,挖掘书中黄金点。
《深阅读》这本书是我读斋藤孝的第二本书。
那么,斋藤孝是谁呢?
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但说到底,《深阅读》这本书的干货内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如果单单只是阅读这一本书的话,我们的收获不会太多,它一共有一百多页的内容,并且读起来架构混乱无序,对于初读书或者浅读书的人来说这并不算是一本好书。
但是,对于我来说,却能从这本书中收获不少,其中包括:作者给出的书单,作者提到的有可读价值的书的作者名单以及增强读书力的方法。
02:通过这一本书可以顺出70本值得读的书目。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边感慨着内容零散,一边震撼着作者的读书面广阔到了上至哲学天文,下至数学函数。
所以,《深阅读》这本书即使是别人看来没什么料,我也读了三遍。
第一遍是浏览全书内容,整体看过一遍之后对这本书的主题有所了解;
第二遍发现书中提到特别多的好书,于是记录整理下来作为自己的书单备用;
第三遍,梳理书中自己能够运用到的方法,让自己的读书力有所提高。
下面我就为大家列一下这本书中作者提到的所有书籍的名称和作者,大家可以参照着自己的兴趣进行“顺藤摸瓜”式的方法不断地读下去。相信读书多了,方法对了,一定能够挖出知识的清泉。
《深阅读》中提到的书单如下,如果按照作者的“藏书千册”为目标的话,那么这个书单不算多,一共70本而已。
2、《论语》孔子
3、《意义的呼唤》维克多·E弗兰克贝
4、《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5、《富翁自传》福泽谕吉
6、《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7、《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8、《千禧年》斯蒂格·拉森,三部曲,三部小说每部分为上下册,共六册
9、《禁闭岛》推理小说,丹尼斯·勒翰
10、《历史是什么》爱德华·H·卡尔
11、《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
12、《情绪的世界》岛崎敏树
13、《人类的极限》霜山德尔
14、《人类的诗与真实——其心理学考察》霜山德尔
15、《夜与雾》霜山德尔翻译
16、《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17、《跟巨匠学习绘画鉴赏》视觉设计研究所
18、《跟巨匠学习配色基础》内田广由纪
19、《睡觉也能学的结构主义》内田树
20、《反哲学入门》木田元
21、《尼采入门》、《柏拉图入门》竹田青嗣
22、《原来这就是现代思想》小阪修平
23、《Small Talk》附带CD的英语学习教材
24、《E=mc²——世界最著名的方程式传记》大卫·波丹尼斯
25、《利用报纸长学力》斋藤孝
26、《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夏目漱石
27、《金色梦乡》、《重力小丑》伊坂幸太郎小说
28、《斋藤孝的天才传》斋藤孝
29、《爱迪生——发明了20世纪的人》尼尔·鲍德温
30、《梵·高书信集》
31、《私塾·坂本龙马》、《献给母亲的叙事诗》武田铁矢
32、《龙马风云录》司马辽太郎
33、《44号孩子》汤姆·罗伯·史密斯
34、《秘密演讲》汤姆·罗伯·史密斯
35、《福利斯特探案集》R·D·温菲尔德
36、《最后的孩子》约翰·哈特
37、《少女无声》波士顿·德兰
38、《盗城》大卫·贝尼奥夫
39、《枪炮、病菌和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40、《柴田元幸与九位作家》柴田元幸
41、《古希腊渊博图鉴》芝崎美雪
4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思·韦伯
43、《国家的品格》藤原正彦
44、《别让我走》石黑一雄
45、《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46、《风姿花传》世阿弥
47、《成为小说家!》中条省平
48、《神话的力量》约瑟夫·坎贝尔,比尔·莫耶斯
49、《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迈克尔·桑德尔
50、《新黑格尔》长谷川宏
51、《野村的实践<论语>》野村克也
52、《鼻子》果戈里
53、《源氏物语》、《谨译源氏物语》
54、《宇宙大爆炸》西蒙·辛格
55、《你们该如何活下去》吉野源三郎
56、《必能找到“座右铭”——寺子屋的451个人生训条》斋藤孝
57、《卡索拉和她的书》多萝西·巴特勒
58、《当大人为绘本落泪时》柳田邦男
59、《那位配音员朗读的那部名作》斋藤孝
60、《印度夜曲》安东尼奥·塔布其
61、《论语和算盘》涩泽荣一
62、《咖啡转,世界史也转》酒井隆一郎
63、《马铃薯的世界史》伊藤章治
64、《无处不在的历史科学······或者为什么世界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马克·布坎南
65、《冰川清话》胜海舟
66、《论语故事》下村湖人
67、《弟子》中岛敦
68、《圣经故事》赛珍珠
69、《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70、《关于读书》叔本华
我当时整理出来是为了方便自己日后书荒的时候有书可读,现在可以分享个大家。但是,由于作者是日本人,很多书都是日本作者著作的。事实上,那些经典版本很多,比如《论语故事》和《弟子》这类的书籍,虽然标记了日本作者的名字,而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可以寻找中国版的来读,相信也会有很多收获。所以阅读的时候也不要过于死板。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对了。
03:作者提到的值得读的作者共25位。
当你真的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读经典名著,一个是读著名的作者的作品。一般都不会差。
《深阅读》的作者斋藤孝也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著名的人,我也和书单一起顺便整理了出来。一共25位。1、尼采
2、陀思妥耶夫斯基
3、伯特兰·罗素
4、柳田国男
5、马克思·韦伯
6、列维·斯特劳斯
7、星新一
8、太宰治
9、芥川龙之介
10、村上春树
11、大江健三郎(著作比较难读,可在读完简单作品之后挑战一下)
12、三岛由纪夫(著作比较难读,可在读完简单作品之后挑战一下)
13、森田登美彦
14、町田康
15、江国香织
16、夏目漱石
17、幸田露伴
18、森鸥外
19、谷崎润一郎
20、川端康成
21、石川淳
22、维克多·雨果
23、托尔斯泰
24、山田咏美
25、柏拉图
和上列书单一样,日本作者占得比重比较大,大家可以适当筛选着自己喜欢的作者来读。
04:书中那些敲醒我的并给我读书目标的句子。
在《深阅读》这本书中,作者是站在一个对读书者有着高标准高要求的角度去阐述的。所以,很多概念也许在初读书的人看来可能会觉得有点难,甚至会一下子打击了对方的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但是,对于我这样抗打击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很多话是在敲醒我并给与我继续读书的一个目标。
比如:
作者说:连一千本书都没读过的人想当作家,它本身就是不可能的。要以“藏书千册”为目标。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当作家、写作、出书,其实也并不算什么难事了。很多作者只要找准了读者的口味,不断地写写写,积累一定的粉丝数,有一些好的主题或者是故事,那么他就可以出书。
但是作者说的那种一千本书都没读过的作者,应该是指即使出了书大概也只会是万千作者中的普通一员罢了,也许作品并不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斋藤孝这么说是建立在作品产出的质量上说的。
但对于我来说,让偶尔浮躁的我沉下心来,不急不躁的认真阅读,努力汲取前人的智慧,深刻挖掘知识清泉。
和上面的话有所相似的就是作者引用了一句山田咏美女士的话:写小说,应该在精读过世界文学以后再尝试。
“书中自有重塑人生的力量”这句话比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要有力量得多。我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那句话,心中就充满了对阅读的敬意。
好吧,我们一起沉下心来阅读世界文学吧。
05:你会阅读吗?这四个方法是简单易学的。
《深阅读》的前半部分我个人认为废话特别的多。但是到了后半部分,慢慢的干货来了。他开始了深度阅读的方法阐述。有很多技巧我们在奥野宣之的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也读到过。看来,牛人的读书方法都大同小异啊。掌握好这几种,就能成为阅读高手了。
第一:先易后难,慢慢的从舒适区脱离进入“非舒适区(学习区)”。
斋藤孝先生说: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
一个人只要想要进步,首先就应该脱离舒适区。这就是为什么斋藤孝先生在给我们推荐书籍的时候会推荐一些易读的书之后,又添加了很多难读的书。
在如今的市面上,有很多的畅销书。好书一定会畅销,但是畅销书并不等于好书。
所以,当你自己认为你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毫无难度,不需要做任何的思考或者从书中汲取不了新的信息和知识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该换书读的时候,就是你该跳入“非舒适区”的时候。
如何选书,学问很大。《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以及这本《深阅读》中都有提到。在这里我不详细说明,大家可以记住选书时的三句箴言:选择古典、利用书评、学习天才。
第二:读书习惯如何养?边问边读+家中遍布书籍+有声读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同样如此,带着问题去读书,和你漫无目的的浏览打发时间的阅读,从兴趣度以及吸收度来说差别都非常大。
比如我平时读书,工具书我再读之前就先给自己列出几点我想从书中获得的方法和知识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些需求来寻找答案并在阅读中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头脑风暴。慢慢的,一本书读完,有时候我可以多出很多感悟。如果是读小说,我会想向作者学习故事框架的写作方法,以及文采和用词和人物的描述方法等。一本书下来也能吸收不少。
家中遍布书籍,哪里都有书,随时随地随手一翻就能看上几页,还怕你想不起来阅读吗?
其实关于读书,我自己是不建议把书规规矩矩的放在书架上码好然后关起柜门的。我家属于杂乱型,但是无论是在沙发上,桌子上,床上还是茶几上,几乎随处可以看到书,有时是工具书,有时是散文有时还有宝宝的绘本。
这样一来我不论是自己读书还是给宝宝讲绘本都可以随手一抓,轻松不刻意。所以,每天都读几页书对我来说简直 so easy ~
如果你说你实在没有时间,那么可以试试坐公交地铁或者睡前的时候听听有声读物,现在的读书APP那么多,随便一款都够你用了。
第三:提升阅读速度,通过《深阅读》我新学的技巧是:长篇小说速度法只读人物对话。
看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快速阅读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觉得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这一个:阅读长篇小说的时候,可以只读人物对话。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你的阅读速度还不至于读不懂故事,同时还可以增强逻辑和思维的连贯思考。这个方法我是第一次看到,瞬间爱上,下次没时间的时候我一定会尝试一下的,你也可以尝试看看。
第四:强化读书效果贵在“输出”
读书有效没效,对于你的读书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影响。当你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魅力和作用的时候,想不阅读都停不下来。但是怎样才能把读书转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增强自身魅力的工具呢。
重点是“输出”
知识的吸收过程就是这样的简单程序:输入——输出。
只有输入的知识是没有经过转化的,也就是无用的。只有输出后的内容才是你的成果。
输出有两种方法是简单可实行的:写读书笔记+读书会
作者说:“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你是否有所吸收的标准之一。
读书笔记,你可以在网络上的任何平台上写,主要内容是书中的摘要和自身的感想。为什么我提倡要在网络平台写而不是自己私下写呢。那是因为网络上的互动会比较多,这些互动就像是无形的实时激励一样,可以促进你坚持。
读书会是指线下活动,三五书友想约共同读一本书,然后聚在一起进行知识碰撞,有时候你不能想到的问题别人想到了,在开始环节,每个人都可以针对所读书籍进行简单的小演讲或者介绍,这样的方法也是输出的一种,可以让你更直观的清楚自己对这本书的吸收程度。同时线下的组织又可以让你有了更加直观的读书不孤单,有书友陪着的感觉。
06: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从去年开始,我几乎给我自己看过的每一本书都写书评,做记录。慢慢的,我发现了自己在阅读这件事上的很大改变,那就是我会有意识的让自己从浅阅读进入到深阅读状态中。学会了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纳或者拒绝。
就像阅读这本书一样,曾经的我也许会在翻开第一遍之后就放弃了,会觉得乏味没有内容。但是如今的我在思考和提问的过程中阅读这本书,我会发现,原来这本书可以带给我的东西那么多。我可以吸收的那么多。重点就在于作者呈现给我了,我是否用自己的阅读力接受了,并且学会了。
在如今社会,碎片信息太多了,真正的获得系统的知识的方式还是阅读。如何提高你的阅读力,提升你阅读的深度,不再让繁杂的信息充斥着你,从而失去了一颗沉稳的热爱阅读的心,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了。
最后,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每个人的读书方式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统一。自己多阅读慢慢摸索最适合自己的哪一种吧。
PS:最后一幅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