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看下《三国志诸葛亮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这段可以得出的分析是,孔明出兵,分两部,一部为主力,由斜谷取郿;另一部据箕谷,为疑兵,什么是疑兵我想爱玩311的都知道,说白了就是让赵云、邓芝一兵流,吸引注意力。这就决定了首先这不会是主力部队,战斗力有疑问;其次部队人数肯定不会太多。其中“据”字点出了,孔明是让赵云以守势为主。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这段可以看到和赵云有关的就在孔明的上书中,“箕谷不戒”其中的不戒是和上文的“据”字呼应的,“据”为守,“不戒”就是守的时候疏忽大意。
其次我们来看下《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五年,(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这段和前面我们看到的《诸葛亮传》中的文字有呼应的地方是一个“拒”,前面提到的“疑兵”、“据”和此文的中“拒”都说明一点,此次给赵云的任务就是带非主力部队守“箕谷”,起到疑兵的作用,而孔子自带主力进攻。前文提到赵云的实力是因“不戒”,而此文中提到的是因为兵弱敌强,赵云兵弱我们很好理解,因为所带的是非主力且只是疑兵的作用。另外此文中提到的还有点闪光点就是,“敛众固守,不至大败”说明就是在失败的前提下,赵云的部队并没有一败涂地,反而很好的凝聚在一起,有秩序的败退。
以上是《三国志》中关于这场战斗的描述,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下其他文献的中的记录,看之前我们应该知道是陈寿是个很严谨的人,所以《三国志》出名的“简”,而裴松之的注则使原书更加翔实。裴松之的注也十分严谨,并且对他有疑问的史料都会在原文中提出疑问,评论。而且作为南朝人物,裴松之能接受的第一手资料远比我们来的丰富,特别是随着大量的文献在历史发展中遗失的情况下,越接近历史真相的时间,得到的判断也往往会更加真实,而我们后人只能在仅存的文献中管中窥豹。
首先我们来看下跟在《诸葛亮传》后《汉晋春秋》中所说: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於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
这段是诸葛亮的一段谈话,其中大概意思就是精兵简政,但其中提到的一点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有矛盾,因为《三国志》中提到的是“云、芝兵弱敌强”而此文中诸葛亮却说,多于贼。这是不是史料有出入呢?其实这点上我的理解是,兵势的“弱强”和“多少”是一个可以共存的概念。赵云领得时非主力部队,自然战斗力自然在蜀国已属于低等,另外蜀汉之地多步兵而少骑兵,在真实战场上,步兵根本经不起骑兵的冲击,这远非游戏可比;而且蜀汉从经济上都和曹魏有明显差距,这也会间接的影响蜀汉部队的战斗力。另外再考虑到其他因素,如人种,营养状况等等,也就是说真实历史中,蜀汉的一个士兵的战斗力都有可能会低于曹魏一个士兵的战斗力。所以综上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是赵云兵多于来进攻的曹魏,但是曹魏兵将的综合战斗力却远远在这支蜀汉非主力部队之上,所以才会出现“弱强”、“多少”这么一说。而且从这段诸葛亮后半段谈话,也应和我的猜测,他所说的“减兵省将”等就是在指要通过提高单个兵的战斗力来提高蜀汉整只部队的战斗力。而事实上有专家提过,诸葛亮也确实一直在想办法来提高蜀汉部队的战斗力,从而来应对曹魏大部队骑兵的冲击,比如连弩的使用,新的作战阵法,已经新的作战套路等等。
其次我们来看《云别传》中的内容: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这段是战后诸葛亮问话邓芝的一段记录,其中我们看到两点,一和《三国志》中呼应的是,战败军退时候赵云的部队并没有一哄而散,反而有秩序败退且军资基本没丢弃,或者说没有丢盔卸甲,其中的原因就是赵云自己亲身断后,相反街亭军退时候,却是一场彻底的溃败;二就是孔明说要分赐军资,但赵云却提出异议,认为战斗都失败了,不应该有赐。另外对于《云别传》这样的记录裴松之没有疑问和点评,也一方面证明《云别传》这本消失的文献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我们来总结前面四段史料,大致分析下这场战斗的过程。首先是诸葛亮分兵,赵云领得是非主力部队主要任务是据守箕谷,但是在据守中,因为放松了警惕,被少于自己兵数的曹魏精锐(有可能是骑兵)偷袭得手,所以不得不撤退,然后在败退过程中,因为赵云亲身断后,所以虽然败退,但是仍然把损失减到了最小。事后诸葛亮为了馈劳将士,想把军资分给将士,但是也被赵云婉拒了。第一次出师不利也使为政的诸葛亮决心精兵简政,从而能提高蜀汉部队战斗力。
整场战斗,赵云的闪光点就是,第一点是勇于断后,使败军无所失,要知道败军丢盔卸甲可是常事,再厉害的主帅,再精锐的部队在败退时能做到有序而无所失的缺失是少数,这点也能充分体现出赵云勇于承担责任和具有一定得统帅能力。第二点就是为人正直,赏罚有度,当孔明提出分赐,赵云婉拒,认为军败不应有赐。所以我们说赵云统帅能力肯定有,是否能高到一定程度,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得出;但是赵云做为一个武将、一个个人,其道德水平确实对得起那么多云迷。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