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year 间隔年(Gap Year)是不是一个好点子?为什么?

分享一下我间隔年的经历,同时也推荐一个专门采访take过间隔年人的公众号"gapper30"。
2010年,我在哥大读大三,在犹豫了几个月后,决定在大四前休学一年,去做一些不计后果的、跟毕业找工作无关的事情。和绝大多数想要休学的中国学生一样,休学想法受到了母亲大人的强烈阻拦,原因和所有截止目前我所听说休学最大阻拦原因一样,那就是:

“学生就应该先完成学业,有什么想法等毕业再说”

于是我只好告诉我妈(不算是欺骗因为其中也有部分事实),为了能去投行,就得修一年学,多获得些实习机会,再重新申请。就这样,我妈才勉强同意了。

在休学的之前和之后,左看右看都是typical banker的人生道路,但是那段休学对我未来的决策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篇文章记录下整个休学期间做的事情,除了那些看得到说得出的事情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在真实社会当中感受到、领悟到、思考了很多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那些不想冒过多风险 ,却又很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快使用间隔线,哼哼哈兮>----------------------------------



“情感篇”

“The Sentimental Part”


关上门之前,我最后看了一眼陪伴我过去一年的每一件东西:书桌、台灯、地板、床。两件行李、一个公文包、一张北京飞往香港的单程票。


准备好了吗?


我关上了门。


一年前,我决定尝试人生第一次所谓的冒险,暂时告别学习生涯一年,尝尝自幼儿园以来第一次不做学生的感觉。


身边的人对于我休学一年的决定有着很多不同的看法。起初我也很在意。父母一开始坚决反对,大学同学们更是觉得我脑子被驴踢了,这些都无可厚非。我也很自然地在离开校园的这一年当中和最好的大学同学们逐渐疏远,这亦是大学校园的通病——亲密的友谊永远是建立在一起玩耍的时间基础上。但休学的决定并非没有支持者,回顾当时左右不定的时刻,还真得感谢那些支持我走出这一步的朋友们。


休学一年之后,每当提起这段时间,还是会受到各种质问:


“你为什么要休学?”

因为任性。


“休学一年都做什么了?”

各种。


“那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很多。


我很希望有一个简单直接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用文字。但文字顶多能把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罗列出来,却无法涵盖我在休学一年中获得的self-actualization(自我实现)。如果过去一年是一本书,文字可能只是书皮,充其量能算上目录。


决定休学一年的目的是为了体验校园外的生活,将自己从温室里拿出来暴晒在烈日、雨水和风沙里,远离那些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休学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世界的判断,让它们被证实、被颠覆,然后提炼出更加清晰的三观,成为更加难以被外界言论轻易左右的思维体。


你是否经常对自己说,“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不喜欢这样做事”或“这不是我想要的”?如果是,恭喜你,你应该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的人。而对我而言,这些话在我大学三年以来出现的次数少的可怜。也许是在学校参加了太多活动让我迷茫,也许是我尝试的还不够多,但校园里的一切早已无法满足我想要make impact的强烈欲望。


一年前,我曾在创业和白领两条道路上犹豫不决(尽管当时根本没有任何成熟的创业想法);我曾想不透社交圈应该是更仰仗数量还是质量;我曾怀疑是否现在不回国就会错失中国发展最快的良机,还是应该在美国多锻炼几年积累经验再做打算。我曾多次寻求他人的意见,因为我不够相信自己。我有着一颗迫切回国寻找属于自己机会的心,却苦苦看不到清晰的道路。


我曾有太多需要解决的疑问和困惑,而我深知答案一定不在Morningside Heights的校园里。


在休学的一年里,我重新思考了以上的每一个问题,有些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有些则依然尚未清晰。


一年后,在同一面镜子里,我看到了一个我更加了解的人。我也深刻意识到,人的一生面对时间最长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多花一些时间增加对于自己的了解,远比尝试了解其他人要有用得多。



“简历篇”

“The Resume Version”


这个部分就是简单的把休学一年所经历过的事情大致罗列出来,也许有限,但依然可以看到,休学让我做了许多在不休学的情况下无法完成的事情。


时间回到在2010年秋季,我搬去了北京,在尝试了一些耗时又低效的实习、课堂之后,我决定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我共同创立了两个组织当中- 一个叫做GCC的学生非营利组织(),和一个叫做心连心的学生慈善机构()。接下来的日子里,奔波于这两个学生组织之间便成为了我最重要的课堂。


创立GCC的故事很有意思。从2009年的夏季开始,创始GCC的一帮大学生们一同来到了北京,在五道口的华清嘉园的一个两室一厅里,找到了人生第一次追梦的感觉。那时我们非常young,非常naïve,更是非常aggressive。我们曾经在未收到任何邀请的情况下crash各种公司年会、商学院校友会,4-5个人各自为战将全场几百多个嘉宾聊个遍,然后会合比交谁手中的名片更多更牛逼。在短短几个月当中,我参加了数十次活动,收集了几百张名片,发出了几千封邮件邀请这些嘉宾参加GCC的活动。作为一个从未参加过如此多个社会活动的大学生,我们就以这种非主流的方式上了一堂人生中最重要的课程-networking。

gap year 间隔年(Gap Year)是不是一个好点子?为什么?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北京:五道口、中关村、金融街、三里屯、国贸——莫大的北京城在一群饥渴的大学生眼里就像一份新鲜出炉的麻辣香锅,恨不得将它所有能给予的机会一口吃掉。而这种生活方式也在之后的每一年持续,直到我们全数本科毕业。



GCC的第三届全球会议


我们的根据地一直是五道口的一家24/7咖啡厅,当我们发完邮件没事做时,便会起身走到一个陌生人面前的位置坐下,然后打招呼、自我介绍,跟那个陌生人从他的校园生活聊到他的生辰八字。是,这就是传说中的搭讪,用于提升社交所需要的一项根本要素-自信。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没有自信的陌生人说话。


也是从那时起,我的内心世界彻底告别了学生时代。



带领GCC和长江学员们一同拜访了百度等14家公司


疯狂的networking让我们获得了各式各样的机会,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2011年4月,我联系上了长江商学院的MBA学生会,发起了一个为期两周的企业访谈项目,参观了百度、联想、创新工厂、 土豆网等等当时最火的互联网公司。由于GCC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国际学生组织,我们也在机缘巧合下有机会见到了马云、徐小平这样的名人、导师,虽然最后并未能够有幸和他们有任何合作机会,但可以想象这些经历在一个10岁出国的半ABC眼里是一些多么炫酷到爆的事情。(我在另一篇当中提到过这时建立的所谓人脉对日后的事业、生活、学习都是然并卵,间隔年学会了许多社交技巧,但并没有建立什么有用的人脉)



与徐小平老师在创立真格基金期间见面


在休学的期间,我也终于有机会再次参与到一个高中时期创立的慈善机构里。时间倒退到2006年11月,那时高三,提前入取哥大,当上了全年级第一个拿到入取通知书的人。因为心里暗暗发誓不做一名标准的挂课高三男,所以用高三的下半学期和几个好友创立了一个慈善组织,呼吁学生们发动家长捐钱到贵州山区盖希望小学。时隔四年,没想到毕业后,学弟学妹们把这个组织传承了下来,并且一年做的比一年好。于是在休学期间,我们再次前往2007年第一次捐献的目的地,贵州苗陇乡小高山村,拜访了四年前第一次捐献的希望小学,考察了下一年捐献的标的,并拍摄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纪录短片用于慈善晚宴上的演说。(纪录片视频:)



自2006年后第四次前往贵州的山村自2006年后第四次前往贵州的山村



“我的建议”

“My Advice”


我对过去休学一年的经历做了一些简短的总结,衷心地希望任何在考虑休学的人可以有所借鉴,或者可以直接打印出来送给质疑你们决定的父母参考。


布局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说学生就不能布局?当你知道有一些事情你一辈子都会感到passionate的时候,创立一个组织,组建一个团队。你永远不会知道一个小的idea能够走多远。一生中最有闲暇和激情的时间莫过于高三考入大学之后以及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之前。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如果和99%人一样以挂课和翘课为生的话,你的未来和他们也不会相差太远。(作为一个反鸡汤者忍不住说一句,以上这段话对于不做的人它就是鸡汤,对于做了的人却可以是点燃人生可能性的一把火)


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和校园的一大区别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即使你做得很好可能也不会有人来颁奖给你、鼓励你,更不会有多少人可以毫无目的性的和你做朋友。无用的关系只能够维持一杯咖啡的时间,而有用的关系在数十个月之后还能复燃,无论你是职场小白还是金融大鳄皆是如此(当然,在金融大鳄的面前你可能连一口咖啡的时间都没有)。


休学期间,我选择的目的地是北京。这座充满了欲望和梦想的城市让我看到了我在校园里永远看不到的东西。低调、谦虚的无用;高调、忽悠的陷阱;标签、光环的便利;社会、国情的无奈。休学的一年就像是把人生按下快进,在一年的时间当中得到了数年人生经验值的积累。


年龄/如何淡定-你的实际年龄、心理年龄、在别人眼中的年龄、你希望在别人眼中的年龄,可能都不是同一个数字。在西方,年轻是一件好事,象征着能量、机会、可能性。而在中国,年轻是不成熟、没经验、不靠谱。如何摆脱自己身上年龄未到的气质,是所有不想一辈子打工的人的必经之路。


在西方,人们经常谈论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但年龄何尝不是一种歧视,尤其在一个喜欢用年龄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里。不要让你的生理年龄限制了自己,但同时也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心理年龄。当一个人真正心智成熟的时候,年轻可以变成一种优势;反言之,如果心理年龄不够成熟但生理年龄已经到了,则会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


目标/人生真谛-很可惜,尽管我已进行过各种尝试,但在休学这一年中并未能找到所谓的Meaning of Life。都知道寻找人生目标没那么简单,但还是应该不断尝试,并在过程当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学生时代过后的最大危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作为一只青蛙在毕业、工作、恋爱以及生儿育女的过程中满满地被温水煮死。


所以对于所有找我咨询是应该遵循父母意愿还是应该追寻自己梦想的同学们,我的回答永远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你需要花时间去好好了解自己;如果你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就尽早开始准备,然后义无反顾地去追寻你的梦想。但无论你决定去做什么,一定要为了一个高尚的目标或梦想而做,不要为了追逐名利而沦为又一个机会主义者,因为世界上的机会主义者已经有太多,不缺你一个。



(英文原文曾被China Daily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zyndavid
在行页面:
海外博客: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70103/7147.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给宝宝起一个好名字? 怎样给宝宝起个好名字

怎样给宝宝起一个好名字?名字影响运势。可爱的小宝宝来到人间,全家人都非常高兴,长辈们都希望给自己的宝贝儿起一个好名字,好听又吉利,期待名字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好运。婴儿起名,讲究的是命理格局的优化,讲究的是对命主一生有所帮助。只

红酒是挂杯好还是不挂杯好呢? 挂杯的红酒

摇晃的红酒杯,嘴唇像染着鲜血......萧敬腾的王妃唱的是多么让人销魂蚀骨的美人,这样的美人往往是喝着红酒的,或是被形容成美酒佳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喝进口红酒已经成了风靡一时的热潮。也随着红酒的愈加受欢迎,也衍生出了太多的对于红

这是一个好时代这是一个坏时代 好时代

这是一个好时代这是一个坏时代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前天在科技大学与几个老师座谈,他们还加了两句,“这是一个缺德的时代

第53节:希望是一个好东西(1)

系列专题:《打开幸福人生的最佳钥匙:简单改变生活》  第四章 守护好心灵那座桃花源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还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   希望是

声明:《gap year 间隔年(Gap Year)是不是一个好点子?为什么?》为网友情場幸存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