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书的时候,几乎每个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都有这么一座书城。
一楼卖未成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快译通、好易通、主要用来查字典的好记星、主要用来打俄罗斯方块的文曲星、哪里不会看谁不爽就点了丫的步步高。
二楼分为东宫和西宫,一边是以王长喜、新东方为首的四六级、赤橙黄绿青蓝紫皮书,一边是李永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公务员考试书籍,在销量上一直剑拔弩张、你争我抢。
三楼陈列的,是畅销书,其中有许多,是励志、个人提升、心灵慰藉类书籍。在那个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美图秀秀是个别少数人才可以享用到的VIP中P服务,畅销书作家,就属于这个别少数人。一张磨皮成伏地魔的大脸,或一个戳中G点的书名,配上几幅看不出到底要拍风景还是人物的照片、浇勺鸡汤、喷口鸡血、撒点香菜洋葱鱼腥草,出版界的海天盛筵就热气腾腾地出锅了。
四楼或三楼半,是没有被力捧但依然还有销量的小说、杂文集、散文或游记。封面上没有高清无码照片、没有当代名人和没名之人的推荐、没有后面好多个0的惊人销量、没有风靡全屯全村的光环,没有腰封,没有作者签名版。
在书店还没开始办讲座、播电影、卖咖啡、卖环境、卖情怀、做品牌的那个年代,展位和销量是紧密挂钩的:人流量越大的低楼层,越要用来展示利润高的产品。
四楼的自然卖不过三楼的;任何一个畅销书作家,在吹牛逼的时候都会谦虚的提及「若不算英语考研公务员类书籍,我的销量在XX榜是可以排前十的」;一楼的成交量虽然比不过二楼的,但单个商品利润要大得多:想象一下,一个塑料外壳的iPhone,不能通话不能拍照沾水就坏,只安装了有道词典这一个app,还不可以联网查询和升级词库,价格四位数。想要听发音?再加四位数。二楼得卖出多少本才能抵这一台的利润?
虽然每家书城所在的楼都四四方方,可一眼看过去,就是一座利润的金字塔。
真正可以提升情商、判断力和谈话技巧的书籍,在四楼。
号称能提高情商、判断力和谈话技巧的书籍,都在三楼。
我们先来说说三楼的。
一个人妄图精准地提升自己的情商、判断力、谈话技巧或单单提升某一个方面的素质,这件事儿本身就是不靠谱的。提升,从来都是科学的、缓慢的、规律的和全方位的,希望指哪儿打哪儿,今天全部用来提升敏捷度,明天一心提高自己的魔法值上限,这是玩游戏玩痴了。
你问健身教练,我只想要腹肌和人鱼线,能不能单练腰?
你问网友,我只求延长抽插时间,有没有什么方法?
你问杨永信,我只希望孩子以后别打游戏,能不能治好?
你去看看那些听完你的话没有默默走开反而笑脸相迎的人,给你提供的妙计和良策呗:
当然OK,来来来,先报我的私教课,给自己一个契机,还自己一个奇迹;
没问题呀,来来来,到我这儿做个小手术,我给你把生殖器上最敏感的那条神经挑了,你就不那么敏感啦;
绝对可以,来来来,滋滋滋,还玩么?滋滋滋,好玩么?滋滋滋,服了么?滋滋滋,Who is your daddy?Eh?
这些人最大的恶,在于明知道你不聪明却不点醒你、利用你的不聪明让自己盈利、只赚不聪明的人的钱并且把你的这种不聪明当成他们筛选潜在客户的判断标准。把顾客不当上帝当奴隶、边数钱边骂客户傻X、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信却拍胸脯发毒誓指着灯对着月亮劝说别人相信。
三楼的畅销书里,当然有不少是以内容质量赢得口碑的佳作,但也有许多是上面这样的人写出的东西,这些东西销量往往还很好,因为忽悠不聪明的人,总是要更容易些。以《HOW TO》、《帮你》、《带你》、《你要》、《你不得不知道》、《三十岁之前必》开头的书,瞄准了彷徨而不知所措、想找到答案又不知道往哪儿砸钱的人们,断章取义出一个个传奇经历、胡编乱炮出一个个离奇人生、总结出一个个扯淡规律、殊途同归出一样的结论:你可以的,你行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你买了我的书/课/太太乐。
楼上楼下每本书都是四四方方的,它们以自己为石块,组成了一座智商的金字塔。
四楼的书,就不一样了。
经过漫漫时间的洗礼和筛选,到现在不炒不推不吹不黑还能卖得动的,不一定是合三观的好书,但大部分是值得一读的文字。
厉害的作者,可以用笔刻画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价值观,有些你接受,有些你不接受。但读过之后,你对虚构世界产生的思考,会让你对真实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的文字,不是装载知识的仓库,而是媒介,通过这些文字,你可以和作者神交。在看到更大的世界、见识更多人内心的小世界后,你的眼界、思路、逻辑、心态都会得到提高和改进,至于提升情商、判断力和谈话技巧,那只是顺带手的小事儿,it’s a whole package。
我从不给人列书单,除非利益特别相关,比如,给大家推荐这本不算太好但至少不坏的书:
------------------------------------------------------
-------------------------------------------------------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如果在六十岁的时候,能给《一生所爱》填上一曲普通话的歌词,自己哼完觉得不矫情不膈应不拧巴不尴尬,就已经是极好的了。”这是我在文学方面的追求,这本书,与文学无关,里面呈现的,只是勉强可以摆在三楼,但内心向往着四楼的,一些文字。
十分感谢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帮我校正改进的各位编辑,愿意把我的思绪碎片和絮絮叨叨以铅字印刷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可以在白纸黑字之间自省、在反思里成长、在同学聚会上风轻云淡地对着自称自媒体的无业啃老族问上一句:哦?那你出过书么?
更要感谢149333位关注者,每一位的关注,我都弥足珍惜,每一次的赞同/感谢/收藏/留言,都让我纳闷这究竟是谁在哪儿给我买的小号,太真实太专业套餐内容太齐全了。
不是每个问题,都能解答;不是每个回答,都有帮助。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思考和探索,让自己变得更坚定、更开心,希望难题不再成为问题,答案不仅限于唯一。
更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的世界,变得美好一些。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