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贫穷的根源是什么?

遗传性贫穷。贫穷状态下的精神匮乏。
01.你穷,你的父母应该也不富裕,这是普遍现象。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同理,富人的孩子越富,穷人的孩子越穷.
但问题并不仅限于两代的财富积累,精神匮乏才是贫穷的根本。


同样一句话: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观念。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孩子)还有更多机会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方式。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对,读书有卵用,还不如去打打小工呢。前者不放弃教育,拥有更多资源和条件来为成长中的孩子抓住一切机会.
后者受贫穷的综合影响(物质,精神),孩子只能辍学过早进入社会。

需要一提的是那句反直觉的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咱们过去都认为,经济条件差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件好事,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懂事。
从小目睹父母的辛劳、体验生活的困苦,更容易锻造出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所以他们更容易成功。

而更具代表性的真相是: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不对自己负责。
拿结婚生子举例,晚婚晚育中富有者的比例远大于早婚早育当中的比例。
穷人的孩子受重大挫折(概率更大)影响(辍学、离异、过早进入社会)会导致心理和生理的早熟。
生理早熟意味着,更早地交男女朋友,更早地发生性行为,更早地结婚生子。
事实上:他们只是找了一个一起陪伴过更苦日子的人而已,生子更甚。
当然结婚生子是本能的选择,和财富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会影响财富收入)
因为生活状况的不安定,他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所以就会本能地选择尽快繁衍后代,甚至是及时行乐。是所有生物的本能。
这一点在贫穷环境成长的孩子当中尤为明显。
(过年回村,二狗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一群小屁孩围着我叫叔叔,而我,哎,汪汪汪~)

另外,在发育阶段,贫穷会伤害孩子们的大脑.
在贫困和暴力(伴随)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缺乏感情、不喜欢和人互动。
一部分体现为自卑,更多在于孩子大脑中脑灰质减少速度更快。
大部分处于温饱挣扎的家庭,生活环境相对恶劣。
而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使他们分泌压力荷尔蒙。
在荷尔蒙的释放过程中,身体会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这意味着孩子会一直感到“亚历山大”。
长此以往,大脑干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阻碍。


所以,你穷,你儿子穷,你孙子穷,子子孙孙,穷成狗也~

02.贫穷导致的精神匮乏的具体缺陷。

关键词:管窥效应、习惯性透支、没有余闲、带宽不足

管窥效应:管中窥豹的管窥。通常人们在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专注,而因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的判断力下降。具体的表现通常形容为:短视、鼠目寸光。


首先解释下(资源)极度匮乏下的专注。

下课的前五分钟,每次看表前总觉得过了很久很久,实际上却不到一分钟。
有急事的时候开车,前面的车像似在散步,红灯读秒度日年。
这种过度聚焦会也带来一些好处

下课前收拾的桌面前所未有的整洁急事中的驾驶技术堪比职业选手
最为直观的感受是在儿时:暑假作业
暑假在玩儿了59天后,一想到明天没交作业会狗带。
于是咬牙含泪,紧握救命之笔,从黎明到迟暮,60天的作业一天做完。
(擦干眼泪后,我都被我自己的潜力惊呆了)

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的判断力下降:管窥。


我们将会只关注眼前狭窄范围内(眼前利益)的紧急事情,其余的重要事情都被会被抑制。


一个童话故事:
富人想帮穷人脱贫,送他一头牛,叮嘱他好好开荒,播种插秧,秋后就能脱贫。
穷人满怀希望,过几天就把牛卖了,然后买了几只羊,吃一只,留几只生小羊。
再过几天羊吃到还剩一只,犹豫了下,卖了,换鸡,吃几只,留几只,鸡生蛋蛋生鸡还更快。
终于,鸡吃得差不多了,穷人也崩溃了。

当然,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说一说前时间饭桌上的事儿:

有一个朋友A在某地投资了一部分土地。
但是当地的村民条件不太好,居住、交通很是不便。
于是他自己出钱,帮当地村民修路修房。
逢年过寿,给当地老人发钱送礼,一个不漏。
就这样貌似其乐融融过了一些日子。
前段时间另一位朋友B过去做客,A想干脆弄一些土味儿招待。
就安排人去村民那儿收购些土味儿。
一问傻了眼:土鸡120一斤!野兔150!
问了价不买还不行,一种霸王硬上弓的节奏!
更气人的是村民的原话,大意是:你丫这么有钱,一百五六都还要讨价还价,真TM丢人!
于是,朋友A把工作彻底交给下属,非必要绝不踏进当地半步。
村民们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突然想起了一个俗语,越想赚钱,越赚不到钱。

管窥效应发生时不但要求他人的时候非常严苛,对待自己的时候更不手软。
比如以上:读书不是唯一出路。
后者因孩子成绩不好而辍学,辍学节约了当下的教育成本,但几乎切断了孩子脱贫的出路。
这不是变相的断子绝孙?

还有关于健康方面,越穷的人越不愿意预防,不管是锻炼还是吃药。
因为管窥状态在于当下,他们很在意吃药需要多少钱,锻炼需要花费多少钱(时间)。
仔细算算,预防可比医治便宜多了。
不预防不锻炼和慢性自杀有什么区别??

习惯性透支:一个人习惯性的透支未来的资源。(吃个饭)
习惯性透支透支的主要是两个方面:透支时间与透支金钱


透支时间,我们最常见的透支时间就是拖延症。
昨天拖今天,今天拖明天,实在拖不过,加班拖后天。
拖延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拖的什么事儿。
如果用在工作上,假如工作量和付出时间都是恒定的。
那么你拖延所消耗的时间会在后期一分不漏的补上,甚至加倍。
可一天就24小时,今天都不做完,明天哪还有那么多时间呢?
另一点让人不开心的是,透支时间的过程并不愉快,甚至备受煎熬。
而人们大多快感却是来自完成事情后的成就与圆满。
还记得小时候提前做完明天后天甚至下周作业的时候?
还有比那种能够自由支配时间更潇洒的事儿吗?

透支金钱,我们最常使用透支金钱的工具信用卡,一种非常讲信用的卡片,会默不吱声的记录下每一笔透支。
信用卡对于月光族和剁手党来说简直是新世纪福音,是21世纪最实用的发明。
剁手月光族们的一次次的透支记录会让他们进化成最终极的状态:卡奴。
卡奴们会在面对一次次突然状况后逐渐习惯,自己生病熬一熬就过了,父母生病熬一熬就过了,朋友随份子,熬一熬就过了。
毕竟透支不出来了,还能怎么办?
当然还会有别的办法啦。
比如透支友情、透支信誉、透支爱情......
最后恶性循环,JJRW。
毕竟这种程度的透支,哪是某宝能够补回来的?
对了,需要补充的是一半剁手党和月光族都不会太富裕,也很难富裕起来。


没有余闲: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
先说一个理念:花钱就是占便宜,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浪费别的资源。
这还不是简单的便宜,是大便宜。
你想,用钱就能买断一个普通人较于成功人士来说,唯一平等的资源——时间。
这哪是买啊?简直就是抢!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事儿吗?
同样一段时间,对于两个观念不同的人人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理念的核心是:我只是拿低价值的资源(金钱)换取更高价值的资源(时间、健康)而已。


没有余闲——贫穷的后遗者的观念恰恰相反:只要能省钱,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可以的。

有的人上班宁愿挤1-2公交地铁,也不愿意租一个近一点的房子。详见有的人宁愿每天花2个小时做饭,也不愿意花几十块吃个便餐。有的人宁愿花1天时间打扫卫生,也不愿意请个阿姨打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然这种后遗症有一部分原因源自于家庭。
毕竟你不做饭不打扫就等于懒,而会花钱会生活等于铺张浪费。
这种观念更多源自于父母观念:钱是节约起来的。


真相却是:合理的利用余闲(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正向收益出人意料。
余闲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时间成本、试错成本、机会成本等等。
一个人拥有的时间是固定的,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省,哪还有机会赚?
于是越穷越省,越省越穷,最后毫无翻身之地。
花小钱创造出的大量余闲,难道还不能创造出一个钟点工的价值?

说到余闲这个问题,三年前我问了一个富翁一个非常傻逼的问题:打高尔夫需要些什么?
(高尔夫是他的唯一爱好,当时我啥也不懂,只想生硬的找点话题)
他当时的回答是:钱和时间。
而我内心反应是:狗日的又在装逼了。(哈哈!几年前我还真是可爱)


带宽不足:是穷人一切问题的症结。(可以解释穷人的一切行为)网速带宽低,视频看不走,游戏卡成狗,再高的配置也没卵用。

如果把带宽延伸到人身上,那么带宽的上限和流畅速度决定了一个人理解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社交与幸福指标。


而我们常说的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穷人的带宽不足。
带宽不足决定了穷人对金钱的理解与使用——会省钱,但不会赚钱;对自己狠,对周围的人更狠。带宽不足决定穷人对时间的理解与使用——不珍惜自己的时间,也不珍惜别人的时间。带宽不足决定穷人视野的高低层次——视野的狭窄还会导致胸襟的狭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20103/2157.html

更多阅读

人的价值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生产关系总和

人的价值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谈谈“学生干部”的高酬薪引言——对于“特权”阶层的质疑,这种思维在中国有,在外国也有,在当代有,在古代也有。贫民和权贵、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永远是一种或明或暗的“较劲关系”,或者说,是一种“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晴在书房里,不是传来一阵翻书声,就好像蚕儿欢快地吃着桑叶。哦!那是我在津津有味地啃书呢!阅读的感觉是幸福而美好的,犹如自己也走入书境一般。当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小屁孩时,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图文并茂的绘本让

声明:《贫穷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贫穷的根源是什么?》为网友以身报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